7月4日,收閱了李樹泉同志的《一個認真共產黨員的宣言》一文。這是一個共產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四周年時寫的宣言。在文章中,他全面說明了自己對社會主義的探索成果,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今日再次閱讀了李樹泉的《老共產黨員的心聲》及有關對社會主義問題理論研究的五個方面、共37個的要點,使我感受到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為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懈努力,不斷奮斗的精神,尤其是“涓涓泉水匯江河,位卑未敢忘憂國,春蠶到死絲方盡,天下興亡匹夫責”的強烈責任感。
李樹泉同志談到:“有兩個發現:一是自主聯合勞動應該是社會主義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二是社會產品被個別勞動者所只有(13字)應該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由于兩個發現,證明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是獨立經濟的社會形態。這是一句馬恩列斯毛都沒有說過的新話,我們應該接著往下說,才能開辟社會主義新時代。”這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所應有的態度和做法:盡自己的努力,傳承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探索的事業。
在文章中還談到:“我以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為方法論,從生產方式入手,研究我國初級社會主義生產力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在揚棄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現了我國初級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產品被個別勞動者所占有。社會基本矛盾的發現,在什么是、怎么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我們能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即初級社會主義和為什么初級社會主義必然是市場經濟形態?以及初級社會主義的性質、動力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社會基本矛盾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深化與升華。”
我非常贊同李樹泉的研究思路,即抓住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運動來認識社會主義的社會經濟運動規律。
在這里,我想說一下我對研究社會主義經濟運動規律的看法。
一,要認識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特點,首先必須了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特點。
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奠基人,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社會經濟運動規律時,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抓住社會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來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
1,從商品生產的基本矛盾運動出發,首先認識商品生產的一般規律。
馬克思不是直接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規律,而是根據歷史的邏輯,從認識商品的兩重性特點出發,為我們揭示了商品生產的一般規律。在這里,馬克思首先給我們展示了商品生產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基本矛盾。由這個基本矛盾進一步表現出了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的矛盾,表現出了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相互矛盾,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矛盾。
2,認識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特點,抓住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
隨著勞動力的商品化,資產者的貨幣轉化為資本,由此,商品生產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基本矛盾也轉變為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基本矛盾。這部分內容主要參靠《資本論》第一卷。
3,抓住資本主義的主要矛盾一一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運動的特點和規律,認識社會主義革命發生的必然性。這部分內容可參靠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庭》(第四章),《共產黨宣言》第一部分。
二,了解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涵義和基本進程,從而正確認知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發展階段。
在《共產黨宣言》的第二部分中,馬克思恩格斯論述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涵義和基本進程。這里提出來的基本原理,是我們正確認知已有社會主義實踐的依據。
在《共產黨宣言》的第二部分,馬克思恩格斯也明確告訴我們:“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同上書第39頁;對于《宣言》中的共產主義,我把它當作科學社會主義的同義詞來理解)。在這里,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最根本的區別,告訴了我們。他們把兩種社會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顯現在我們面前: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特征是生產資料(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而起決定作用,生產勞動(活的勞動)只是為生產資料的增殖服務的,是資產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會主義生產力特征是生產勞動(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生產資料(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資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勞動所有者的利益要求。
資本主義的生產性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而社會主義的生產性質上是消費價值的生產。
基于以上認識,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必須實現四個轉變:
一,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社會生產力產生根本轉變:即由生產資料居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到生產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的轉變;
二,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社會生產主體由資產所有者到勞動所有者的轉變;
三,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由體現資產所有者權利要求一一資產所有權的制度向體現勞動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制度的轉變;
四,社會主義革命必須促使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所有制到社會公共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轉變。
很顯然,這四種轉變是相互關聯的。隨著生產資料由資產階級私有制轉變為社會公有制,自然也消滅了資產所有者,從而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自然也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使勞動所有權成為生產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利益要求;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社會生產也必須產生了生產勞動取代生產資料的支配地位,從而形成了社會主義生產力;與這些轉變相適應,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也有產權制度向勞權制度轉變。
在第二部分,馬克思恩格斯還進一步指出,共產主義革命需要做到兩個決裂:“共產主義革命就是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什么是傳統的觀念:那就就是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相適應的觀念:包括生產力觀念;生產主體觀念;權利觀念;制度觀念;文化觀念等等。
什么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觀,概括起來就是要實現“四個轉變”和“兩個決裂”,從而最終形成以勞動者利益要求的滿足為核心的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及相應的意識形態。
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觀中最重要的東西,即社會生產方式的轉變。抓住這一根本轉變,才算是抓住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總綱,抓住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總綱,我們才能在此基礎上認識社會主義實踐及理論的成敗得失。
由馬克思恩格斯創新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發展的、開放的。但是,它的根本目的和貫穿始終的基本宗旨是不會變的,那就是要實體由體現資產增殖為核心要求的生產方式到體現滿足勞動者消費需要為核心要求的生產方式的轉變。
抓住了這一關鍵點,我們就不必在公有制形式上糾纏不清,也不用去管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在理論上發展了那些方面,我們只需要認清在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有沒有實現以上所說的“四個轉變”,有沒有實現“兩個決裂”,由此我們也不難明白,蘇聯人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什么?我們也不難明白,蘇聯模式的形成做到了形成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那個階段,達到了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何種程度等等。
抓住了這一關鍵點,我們就不難了解,我國的社會主義進程,在改革之前已經走到哪一步,有哪些做對了,有哪些做錯了。我們就能正確認識一些重大的歷史問題。
三,弄清了什么是實踐中真正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我們才談得上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基本矛盾的研究和認識。
按照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會主義革命理論,我們發現,蘇聯人建立的蘇聯模式,事實上不是社會主義生產模式,而只是社會主義國家處于過渡階段的經濟模式。
由于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首先在經濟落后的國家取得了暴力革命的成功。因此,這些取得了暴力革命勝利的國家,在取得國家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體制之后,有一個積累資金、快速實現工業化的過渡階段,只有完成了這個過渡階段,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才有現實的生產力基礎。
因此,蘇聯模式,即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產權制度”的蘇聯模式,只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過渡性生產模式,而不是社會主義生產模式本身。蘇聯人的錯誤在于把這種過渡階段的經濟模式當作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本身,并宣布已經建成了社會主義,從而耽誤了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在實現工業化之后繼續推進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革命進程,而過時的過渡經濟模式又必然由適宜的生產模式轉變為一種錯誤模式,從而使人們誤以為蘇聯模式就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誤以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缺乏優越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效應。這是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走向滅亡的普遍原因所在。
在十月革命以來的社會主義實踐中,除了蘇聯模式的產權公有制模式之外,還有與此不同的勞權公有制模式,那就是我國農業社會主義實踐中的人民公社模式。在人民公社進行了三年實踐后進行了“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調整。這調整之后的生產隊模式,既是勞權公有制模式,這是一種與股份制相對應的按勞分配模式,是與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說的生產資料服務于勞動者消費需要的生產方式,即消費價值的生產方式。
因此,當我們要研究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時,人民公社模式的生產隊,是我們研究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最好的實踐模板。
四,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集體性與消費個體性的基本矛盾。
什么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呢?
那就是生產社會化與生產勞動個體所有的基本矛盾。
社會主義從所有制上來說,在生產資料方面它是公有制的,因而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所有者;同時也由于公有制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的差別,從而使產權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礎。但在生產勞動方面,由于社會主義仍舊保持了生活消費的個體性,因而勞動者在集體生產中的勞動投入仍然具有個體性質。正因為如此,所以社會主義才需要采用按勞分配,以體現勞動者的勞動投入的個體性質。
因此,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就是生產社會化與勞動個體性的基本矛盾:一方面,由于生產資料是公共所有,因此,勞動者作為公共的生產資料所有者,必須與其它勞動者聯合起來,才能利用公有的生產資料,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消費的個體性,因而勞動者在消費需要和勞動所有方面又具有個體性的特點。生產的集體性和消費需要及勞動投入的個體性,即成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