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按勞分配問題時,我們首先必須明白按勞分配的權利屬性。如果連按勞分配的權利屬性都沒有弄清,討論按勞分配的其它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什么叫按勞分配?按勞分配,顧名思義,它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是勞動者的權利要求的體現,這種權利就是勞動所有權。因此,對于按勞分配,我們必須知道它的三個基本前提:
第一,勞動者,勞動所有者是按勞分配的主體,只有在勞動者真正成為生產主體的條件下,才有可能談得上按勞分配;
第二,按勞分配是屬于勞動者的權利要求,是勞動所有者的利益要求,性質上屬于勞動所有權--是勞動者憑借投入的生產勞動量取得生產成果的權利。其核心是“誰勞動誰所有”或“誰勞動誰受益”,與產權的基本法則是相對應的一種權利。
第三,只有在建立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制度條件下,按勞分配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按勞分配屬于勞動所有權,是勞動所有者在分配上的權利要求的具體體現,也可以稱作勞動分配權。勞動所有權在生產過程中表現為兩個方面,除了在分配上“按勞分配”的要求之外,還有管理上的要求,這就是“勞動者當家作主”的權利要求。
從這里我們看到,按勞分配作為一種權利,它性質上屬于勞動所有權,是與資產所有權相對應的一種權利要求。因此,我們只有弄清楚勞動所有權的內涵,只有探討了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制度的條件下,按勞分配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的。
因此,要真正認識按勞分配,我們必須首先形成三個基本觀念:
1,勞動所有權的權利觀念,即“誰勞動誰經營”“誰勞動誰受益”的觀念;
2,勞動所有者的主體觀念,注意,是勞動所有者,而不是勞動力所有者。勞動所有者是按照其投入的勞動投入量來參與企業生產成果分配的;而勞動力所有者是通過出賣勞動力來取得工資收入的。勞動所有者的收入是作為企業生產成果、是以余額的形式出現的價值量,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市場變化相關聯,而勞動力所有者的收入是以成本形式出現的,它與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變化無關,也不受市場變化的影響,只是按照工資契約進行支付而已。
3,勞權制度觀念。即勞動所有權在法律制度上的體現形式。一個企業要實現按勞分配,不只是需要是公有制企業,同時還必須建立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制度。所謂勞權制度就是在分配上主要采用勞動計量形式進行員工收入分配,其特點表現為勞動份額制,與股份制的資產份額制相類似;在管理上則必須建立企業全體員工當家做主的管理制度,由員工大會決定企業的重大決策。
人所共知,社會主義要讓勞動者當家做主,要實現按勞分配。這個常識從經濟上來說,其實就是要建立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制度。因此,理解了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就需要我們形成以上與按勞分配相關的三大觀念:勞動所有權觀念,勞動所有者觀念,勞權制度觀念。
而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知道,只有在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在同時建立勞權制度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實現按勞分配。
到目前為止,從十月革命以來的社會主義實踐,只有人民公社的生產隊模式中,因為是采用工分制這種勞動計量形式進行社員收入分配,因而是真正實現了按勞分配的。因此,在現有的情況下,人民公社的生產隊模式是研究按勞分配的最好的實踐模式。
許多人,包括許多勞動者自己,一談到權利總是想到的產權。這是陷入傳統思維誤區的表現。因為勞動者,作為勞動所有者的權利,你的權利不是什么產值,而是勞權。你不是因為有資產而形成所有權,而是因為你投入了勞動而有所有權。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證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于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者,因而只有勞動者才能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而由于公有制本身同時也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因此,勞動者的權利是表現在勞動所有方面,而不是資產所有方面。也就是說,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者是以勞動所有者的身份當家做主的,而不能理解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因為在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每個人作為資產所有者,只是公共的資產所有者,在資產所有方面是不獨立、不完整的。
資本主義條件下是資產者當家做主,因此必須形成資產所有者的主體觀念;社會主義條件下是勞動者當家做主,因此必須形成的是勞動所有者觀念。
只有在認識了實現這種根本轉變,你才有可能真正進入社會主義的大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