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梅哲 | 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保障思想研究

梅哲 · 2023-06-26 · 來源:馬克思主義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保障思想可從三個層次展開論述,即關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保障思想、關于未來理想社會的社會保障思想和社會保障為一切社會生產方式所共有的思想。

  內容提要: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保障思想可從三個層次展開論述,即關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保障思想、關于未來理想社會的社會保障思想和社會保障為一切社會生產方式所共有的思想。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保障思想的核心和終極目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應堅持社會保障的馬克思主義價值取向。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保障

  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保障概念,是根據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狀況,從廣義的角度來闡述的包括社會救濟、社會風險、社會福利等重要內容在內的一種社會保障概念,并在不同時期,依據社會保障內容的不同側重點從宏觀廣義的社會保障理念來進行論述。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保障思想的核心和終極目標。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

  的社會保障思想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于社會保障的思想,直接的、大量的是貫穿在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解剖之中的,其基本內容是:

  1.資本主義的社會保障是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外部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以及資產階級社會工人階級狀況時深刻地認識到,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社會化大生產逐步打破了農業社會人身依附的主從關系,家庭的生產職能開始退化,并使家庭結構變小,核心家庭越來越多。傳統的主從保障與家庭親屬保障的形式越來越不適應生產與生活的社會化發展的需要,保障社會化的要求由此產生。馬克思在關于社會化大生產帶來新的社會風險的思想的基礎上,指出,這些風險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必須采取社會保障降低社會風險,緩解社會矛盾,這是作為資本主義存在的外部條件的思想都是鮮明的。

  在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大工業瓦解了舊的家庭關系,家庭的保障功能縮小了,家庭主要是靠勞動工人的工資來維持。工人依附于“資本”,成為資本的附屬物。資本家靠犧牲工人的利益,健康甚至生命來實現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資本積累的結果,是勞動工人失業率和貧困的增加,甚至生活條件也越沒有保障。馬克思曾以作為社會保障最基本內容的社會救濟為例:“相對過剩人口的最底層陷于需要救濟的赤貧的境地。這個社會階層由三類人組成。第一類是有勞動能力的人(指失業者)。只要粗略地瀏覽一下英格蘭需要救濟的貧民統計數字,就會發現,他們的人數每當危機發生時就增大,每當營業復蘇時就減少。第二類是孤兒和需要救濟的貧民的子女。他們是產業后備軍的候補者。第三類是衰敗的、流落街頭的、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屬于這一類的,主要是因分工而失去靈活性以致被淘汰的人,還有超過工人正常年齡的人,最后還有隨著帶有危險性的機器、采礦業、化學工廠等等的發展而人數日益增多的工業犧牲者,如殘廢者、病人、寡婦等等。需要救濟的赤貧形成現役勞動軍的殘廢院,形成產業后備軍的死荷重。工人階級中貧苦階層和產業后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這就是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一般規律”[1]。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產階級掌握生產資料,勞動者附屬于資本處于被奴役的地位,資產階級按其本性決定他們不會管勞動工人死活,但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維護資本主義政治統治和社會穩定,從維持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要求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外部條件出發,不得不救濟處于赤貧的社會階層,采取社會保障措施作為救濟貧民、撫恤傷殘等等。正如馬克思說的“只要資本的力量還薄弱,它本身就還要在以往或隨著資本的出現而正在消逝的生產方式中尋求拐杖……當資本開始感到并且意識到自身成為發展的限制時,它就在這樣一些武器中尋找避難所”[2]。資本主義社會保障僅僅是資本力量薄弱時的拐杖,它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統治作用是有限的,“而一旦資本感到自己已強大起來,它就拋開這種拐杖,按它自己的規律運動”[3]。所以,社會保障只是國家用來幫助資本家迷惑工人階級的一個工具,同時也是工人階級經過長期斗爭的產物,它起到的是緩和勞資矛盾、延緩資本主義體系崩潰的作用,當然,它客觀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馬克思恩格斯也正是在揭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同時,肯定了工人階級能夠從資產階級“官方濟貧事業”制度中獲得好處。雖然資產階級認為過剩入口對于資本主義生產是必要的,那么他們也必然會為這個勞動力的蓄水池提供生存條件,“建立國家工廠。保證所有的工人都有生活資料,并且負責照管喪失勞動力的人。實行普遍的免費的國民教育”[4],所以說資本主義的社會保障的實質是為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條件。

  2.資本主義社會保障費用來源于工人階級創造的剩余價值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建立社會保障基金的費用表面看來是資本家提供的,但是,資本家絕對不會個人無私奉獻,因為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項非生產費用,資本家知道怎樣把這項費用的大部從自己的肩上轉嫁到工人階級和下層中產階級肩上”[5]。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只能是剩余價值的一種扣除。“哪個資本家把利潤理解為必要的資本支出?(亞當.斯密說:)‘人們所說的總利潤,往往不僅包括這個余額(指純利潤),而且也包括補償這種意外損失后保留的部分。’這不過是說,一部分剩余價值,作為總利潤的一部分,必須形成一個生產保險基金。這個保險基金是由一部分剩余勞動創造出來的,就這一點說,剩余勞動直接生產資本,就是說,直接生產那種要用在再生產上的基金。至于固定資本的‘維持’費用等等……那么,用新的固定資本補償消費掉的固定資本,并不是什么新的投資,而僅僅是舊資本價值以新的形式更新。至于固定資本的修理,亞當.斯密把它也算在維持費用以內,那么,這種費用也應算在預付資本的價格中。資本家無需一次支出這種費用,他只是根據資本執行職能期間的需要逐漸地支出,并且可以用已經賺得的利潤支出,這個事實并不改變這個利潤的源泉。產生這個利潤的價值組成部分,只是證明,工人既為保險基金,也為修理基金提供剩余勞動。”[6]“防止‘損失’的保險費確實是從剩余價值中提取的,但它算在利潤之外”。最后,馬克思得出結論:“保險必須由剩余價值補償,是剩余價值的一種扣除”[7]。在分析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后,馬克思進一步指出:“使商品變貴而不追加商品使用價值的費用,對社會來說,是生產上的非生產費用,對單個資本家來說,則可以成為發財致富的源泉。另一方面,既然把這些費用加到商品價格中去的這種加價,只是均衡地分配這些費用,所以這些費用的非生產性性質不會因此而消失。例如,保險公司把單個資本家的損失在資本家階級中間分配。一旦資本主義生產和與之相聯的保險事業發展起來,風險對一切生產部門來說實際上都一樣了;風險較大的部門要支付較高的保險費,但會從他們的商品的價格中得到補償。”[8]馬克思通過這段論述告訴人們,資產階級何以也“關心”廣大勞動者的利益,“保障”他們的生活。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馬克思的保險概念,是指在社會化大生產所引起的社會風險下,分散社會風險,維護社會穩定的一種保障措施概念,它屬于廣義的社會保障范疇,不能簡單將其與現代商業保險相提并論,而應從馬克思的宏觀的社會保障理念來看問題。

  3.資本主義社會保障所提供的社會保障有很大的欺騙性

  正因為工人階級得到的社會保障是自己的剩余勞動的一部分,而不是來源于資本家的恩惠。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社會保障的本質是持批判態度的。在他們看來,雖然這些社會保障措施在表面上看起到一定作用,但實質帶有很大的欺騙性。因為資本主義社會保障的目的不是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工人階級的生活、工作狀況,僅僅是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并不能改變工人階級的命運。工人階級的階級地位決定了他們在勞動消耗大大增加的情況下,即使“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財產多一些,不會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9]從階級地位來看,工人階級永遠是貧窮的。“如果說工人階級仍然‘窮’,只是隨著他們給有產階級創造的‘財富和實力的令人陶醉的增長’而變得‘不那么窮’了,那也就是說,工人階級相對地還是像原來一樣窮。如果說窮的極端程度沒有縮小,那么,窮的極端程度就增大了,因為富的極端程度已經增大”[10]。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保障是“資產階級裝出一副大慈大悲的樣子,——但也只有他們自己的利益需要這樣做的時候才會如此。他們不會白白地施舍,他們對窮人說‘我為慈善事業花了這么多錢,我就買得了不再受你們攪擾的權利’。至于慈善行為的效果,窮人從他們的窮弟兄那里得到的幫助,比從資產階級那里得到的要多得多。”[11]因此,恩格斯對資產階級公布的需要救濟的數字進行了批判:“根據濟貧法委員會們的報告,這種‘多余的人’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平均有150萬……而這150萬人只是那些真正向濟貧所請求過救濟的,大批勉勉強強可以活下去而不采取這種最后的非常令人討厭的辦法的人未包括在內。”[12]恩格斯也指出:“窮人們拒絕在這樣的條件下接受社會救濟,他們寧愿餓死也不愿到這些巴士底獄里去,這還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13]馬克思后來在《幾份重要的英國文件》一文中,也注意到官方頒布的關于赤貧現象規模的數字過低,并指出:“必須看到,工人階級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真是寧愿挨餓也不入習藝所。”[14]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批判英國官方統計公布的赤貧現象數字時,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實際人數的官方統計也就越來越帶有欺騙性。”[15]例如,以倫敦地區為例,倫敦餓死的人數驚人地增加了,“這尤疑證明工人是更加憎惡貧民習藝所這種貧民監獄的奴役了”[16]

  二、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未來理想社會

  社會保障的論述

  馬克思恩格斯沒有構建未來理想社會的完整模式,他們是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對未來理想社會的社會保障問題作出了預見。

  1.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保障的目的是實現共同富裕,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馬克思指出:“當工人階級自己占有自己的剩余勞動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如此迅速,以致盡管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所有的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還會增加。因為真正的財富就是所有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17]。恩格斯也認為,在資本主義造就的生產力的基礎上,在實現生產資料歸社會占有之后,“通過社會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18]這里所說的“所有人的富裕”,“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生活”就是共同富裕。富裕是人的基本需求層次,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則是獲得自由和全面發展,后者既是共產主義的價值目標,也是建立共產主義社會保障的最終目的,是共產主義社會存在的內部條件。

  2.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保障的資金來源于勞動人民創造的社會財富

  共產主義是建立在生產資料歸社會占有的經濟基礎上的。由于消滅了人剝削人的經濟基礎,生產的社會化成為真正的事實。關于共產主義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馬克思認為它是勞動人民剩余勞動的積累,它是通過社會總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最終形成的。他指出:“如果我們把‘勞動所得’這個用語首先理解為勞動的產品,那么集體的勞動所得就是社會總產品。現在從它里面應該扣除……用來應付不幸事故、自然災害等的后備基金或保險基金。從‘不折不扣的勞動所得’里扣除這些部分,在經濟上是必要的,至于扣除多少,應當根據享有的物資和力量來確定,部分地應當根據概率論來確定,但是這些扣除根據公平原則無論如何是無法計算的”[19]。剩下的總產品中的其他部分是用來作為消費資料的。在把這部分進行個人分配之前,還得從里面扣除:第一,和生產沒有關系的一般管理費用。同現代社會比較起來,這一部分一開始就會極顯著地縮減,并隨著新社會的發展而日益減少。第二,用來滿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學校、保健設施等。同現代社會比較起來,這一部分一開始就會顯著增加,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日益增長。第三,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等等設立的基金,總之,就是現在屬于所謂官辦濟貧事業的部分。”[20]后備基金、教育、保健等福利設施以及濟貧事業正是社會保障的重要內容。

  根據馬克思的論述,在共產主義社會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掉一定量的生產資料用來補償消耗掉的部分,以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建立后備基金或保險基金,也就是社會保障基金來防備各種社會風險和不幸事故的發生,這是保證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同時,在個人消費分配之前,還要為教育、保健等共同需要部分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等設立基金,用來建立福利設施和開展社會救濟制度。馬克思不僅指出共產主義社會必須建立社會保障制度,而且論證了共產主義社會保障基金是社會總產品的一種必要扣除,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一思想是共產主義國家社會保障的重要理論基礎。

  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在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設計中,馬克思主張生產資料公有制,人們生活在沒有階級、沒有壓迫與剝削的社會里,在分配領域則是按需分配,人人都能夠平等、幸福地生活。這種設計實質上表明了未來理想社會是全體社會成員均能夠幸福生活的真正福利社會,而這種福利社會是社會保障的最高境界。

  3.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保障的價值取向是維護社會公平

  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發展的過渡。這一時期的社會保障制度雖然具有明顯的過渡性,但必須遵循馬克思的分配公平原則,這個原則也是社會主義社會保障的價值取向。

  馬克思認為“生產者的權利是同他們提供的勞動成比例的,平等在于以同一尺度——勞動——來計算”[21]很顯然,馬克思所言的“平等”就是“公平”的含義,“公平”是以“勞動”為依據的,符合這一尺度的分配是公平的。在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由于生產力水平不高、產品沒有達到極大豐富,人們各種需要的滿足必須以勞動量為依據,勞動是每一個勞動者獲得享受的前提,他們的勞動量與需要的滿足量成比例。所以馬克思的公平觀首先是勞動權利的公平,每個勞動者都擁有參加勞動的公平權利。社會保障屬于再分配領域,更加注重分配公平,在勞動權利公平的基礎上,對具有過渡性特征的社會主義社會保障制度來說,一方面要鼓勵人們積極參加勞動,通過勞動來滿足個人的需要,包括退休后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對那些不能勞動,確需通過社會救濟等社會保障措施來滿足需要的人們,也應將他們過去或即將為社會提供勞動的大小聯系起來,區別對待。在堅持分配公平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分配公平是建立在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因為“分配方式本質上取決于可分配的產品有多少,而產品的多少當然隨著生產和社會組織的進步而改變,從而分配方式也應當改變” [22]。若不注意這一點,僅僅根據需要來提供社會保障,必定會挫傷勞動者生產積極性,造成養懶漢的現象。在社會主義社會,社會成員對于社會保障的享受的程度,必須以社會的發展程度來確定。正如列寧在《國家與革命》文中指出:“恩格斯非常謹慎,他說無產階級國家‘至少是在過渡時期未必會毫無代價地分配住房。把屬于全民的住宅租給單個家庭就既要征收租金,又要實行一定的監督,還要規定分配住宅的某種標準。這一切都要求有一定的國家形式,但決不需要特殊的軍事和官僚機構及其享有特權的官員。至于過渡到免費分配住宅,那是與國家的完全消亡’聯系著的”[23]。

  三、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保障

  為一切社會生產方式所共有

  的論述

  社會保障是一切社會生產方式所共有的基礎。馬克思指出:“如果我們再把剩余勞動和剩余產品,縮小到社會現有生產條件下,一方面為了形成保險基金和準備金,另一方面為了按社會需求所決定的程度來不斷擴大再生產所必要的限度;最后,如果我們把那些有勞動能力的人必須為社會上還不能勞動或已經不能勞動的成員而不斷進行的勞動,包括(1)必要勞動和(2)剩余勞動中去,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工資和剩余價值,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的獨特的資本主義性質去掉,那么,剩下的就不再是這幾種形式,而只是它們的一切社會生產方式所共有的基礎”[24]。這種共有的基礎就是勞動者的個人消費;有勞動能力的人為社會上還不能勞動的兒童和已經不能勞動的老人、病人、殘疾人而勞動。這也就是說,在去掉社會保障的階級屬性以后,社會保障為一般社會形態所共有。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保障為一切社會生產方式所共有的思想是從兩個層面展開的,一是從社會再生產理論展開的,二是從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兩種社會形態的共有現象展開的。

  社會保障同兩種生產有密切的關系。物質生產是社會保障的經濟基礎,人口生產同社會保障也有重要聯系。恩格斯明確地表述了“兩種生產”的理論:“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因素,歸根結蒂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須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一定歷史時代和一定地區內的人們生活于其下的社會制度,受著兩種生產的制約;一方面受勞動的發展階段的制約,另一方面受家庭的發展階段的制約。”[25]馬克思在社會再生產理論中論述了兩個方面的重要思想:一是物質資料的再生產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內容。二是勞動力再生產是社會再生產的必要條件。在論述勞動力再生產的過程中,馬克思認為,物質資料再生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是勞動者和勞動資料結合的過程,在進行物質資料再生產的同時,進行著勞動力的再生產,只有在再生產中將勞動力源源不斷地再生產出來,社會再生產才能不斷地進行下去。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手段是消費,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消費的條件主要從兩方面得到滿足:一是由個人通過提供資本或勞動從市場上獲取;二是通過社會保障來滿足他們的基本消費需求。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勞動者的勞動風險逐漸增加,失業、工傷、疾病等都使家庭保障越來越無法應付新的風險,為了確保勞動力擴大再生產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必須通過社會保障來減輕勞動力在其生命歷程中經受的各種風險,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馬克思指出,社會保障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制度下共有的現象。他認為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大大增加了超過工人維持生命力的直接需要而形成剩余勞動,從而使超過必要勞動的剩余勞動本身成了從個人需要本身產生的普遍需要,為人的需要的豐富性和人的全面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前提。無論是在資本主義社會,還是在共產主義社會,都必須有剩余勞動,必須有積累,為了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都必須進行社會總產品的扣除。馬克思的分配理論從產品分配的扣除出發,將產品分配進行了兩次扣除,分別滿足生產正常進行的需要和社會穩定的需要。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從整個社會觀點來看,必須不斷有超額生產,也就是說,生產必須按大于單純補償和再生產現有財富所必要的規模進行”[26]而“為了對偶然事故提供保險,為了保證必要的、同需要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長相適應的累進的擴大再生產(從資本主義觀點來說叫做積累),就需要一定掀的剩余勞動。”[27]馬克思指出:“不變資本在再生產過程中,從物質方面來看,總是處在各種會使它遭受到損失的意外和危險中,因此,利潤的一部分,即剩余價值的一部分,必須充當保險基金。”[28]因此,剩余勞動和超額生產是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是“一切社會生產方式所共有的基礎”[29]恩格斯指出:“勞動產品超出維持費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生產基金與后備基金從這種剩余中形成的積累,過去和現在都是一切社會的、政治的、智力的繼續發展的基礎” [30]馬克思進一步指出:保險基金,“這也是在剩余價值、剩余產品、從而剩余勞動中,除了用來積累,即用來擴大再生產過程的部分以外,甚至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消滅以后,也必須繼續存在的唯一部分。當然,這要有一個前提,就是通常由直接生產者消費的部分,不再限于它目前的最低水平。除了為那些由于年齡關系不能參加生產或者已不能參加生產的人而從事的剩余勞動以外,一切為養活不勞動的人而從事的勞動都會消失。” [31]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人類文明的發展不僅是社會不斷地從較低階段走向較高階段的過程,而且是人從片面、畸形的發展到自由而全面發展逐步推進的過程。考察社會保障問題必須緊密聯系和切實把握這一過程。當前,有一種觀點認為,既然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只能最終在共產主義實現,那么,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人的片面發展的現象就是必然的。這種言行嚴重地誤導了關于社會保障的研究。目前,有相當多的人在經濟活動中只注重眼前的物質利益,忽視對人本身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對人生的意義產生困惑,對人生價值的理解產生偏差,對人的全面發展的終極目標喪失信心,有的只注重個人利益,忽視人的普遍需求,甚至起碼的生存條件和發展條件,忽視社會保障問題,這不僅使社會保障的終極目標——人的全面發展被忽視,而直接影響社會穩定,這種觀點和所為同社會主義的本性是不相容的。

  文章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2005年第6期

  作者單位:梅哲,華中師范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蝸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最新專題

熱議聯想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3.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4. 朝鮮領導落淚
  5. 11月CPI又降了
  6.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7. 宋江的遭遇與奴才的下場
  8. 歷史的“魔鏡”
  9.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視
  10.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胡錫進爆出了一個“驚天秘密”?問是誰?造就的胡錫進這類的“共產黨員”,真是可恥!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顏寧女士當選中科院院士或弊大于利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7.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8.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9.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10.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10億巨貪不死,誰死?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1. 難忘的偉人 永恒的頌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北國的黯然曙光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