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明確要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安全。習近平在《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強調:“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性問題。必須加強戰略謀劃,及早作出調整,確保供給安全。”綜合學術界的認識和界定,初級產品涵蓋農產品、工業能源與礦產資源等三類,涵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及的糧食、能源、資源等重點領域。因此,做好初級產品供給安全,就是確保糧食、能源、資源等重點領域安全的根本。中國是具有14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初級產品需求量大,需要進口部分初級產品才能滿足國內正常生產生活,由此形成了諸如玉米、大豆、鐵礦石、原油等重要初級產品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局面。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各國政府加緊管控戰略初級產品出口,從世界市場獲取初級產品的難度、保障及風險與日俱增。初級產品供給鏈條不穩固,不利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關于如何做好初級產品的供給保障,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資本論》《卡爾·肖萊馬》1等著作、書信中有過內容豐富的論述,分別考察了屬于“初級產品”范疇的農產品、能源和礦產資源的供給保障路徑,即“開源”“節流”“內代”“外貿”,形成了豐富的初級產品供給安全觀:在人民立場和人民安全的價值取向下,統籌政治安全與經濟安全,將促進國內生產與利用國際市場結合起來,通過提高綜合生產力、實現集約循環利用、尋求各類代用品、開展國際貿易等方式,保障初級產品供給安全,維護和增強重點領域安全。
一、“開源”:提高初級產品綜合生產能力
提高綜合生產能力,是保障初級產品供給安全的關鍵。首先,要創造性利用自然力;其次,要通過提高科學技術水平、追加資本投入、完善基礎設施,確保初級產品產量能逐年增長;最后,要遵循價值規律、加強勞動協作、推動集約規模化經營,以實現初級產品生產方式變革。
(一)創造性利用自然力
自然力是一種不需要花費任何勞動和費用,主要源于自然界的物質資源,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加入生產過程并帶來額外收益,既有像風能、水能、土地、礦山等單純作為勞動條件的自然力,也包括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自然力。單純自然力與人的社會自然力的區別在于,前者是盲目而無意識發揮作用,后者則更強調人的意識性與能動性。“社會地控制自然力,從而節約地利用自然力,用人力興建大規模的工程占有或馴服自然力,——這種必要性在產業史上起著最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合乎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利用自然力,是做好初級產品供給安全的有效途徑。
(二)保障初級產品產量日益增長
供給與需求是對立統一的,社會不同需求的滿足依賴于物質資料的生產供給。在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初級產品“開源”路徑的論述中,最主要的是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實現初級產品產量增長。
第一,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初級產品供給與自然密切相關,只有借助科學的力量在合乎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發現更多“新的有用物體和原有物體的新的使用屬性”。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和《英國狀況·十八世紀》中列舉了翔實的數據,充分反映了科學技術對穩固初級產品供給的重大意義。例如,蒸汽機的出現“第一次使綿延于英國地下的無窮盡的煤礦層具有真正的價值。許多新的煤礦開始投入生產,而原有的煤礦則加倍緊張地開采”。蒸汽織機的改進顯著提升了麻、棉、毛、絲初級農產品的供給能力,蒸汽紡紗廠的建立使子棉加工效率更高,棉織品的輸出量增加了七倍。又如,鐵礦、煤炭、銅礦、錫礦等采礦業使用新技術和機器設備,發揮了顯著效用,單是鐵礦年開采量就在六年間增加了五倍。
第二,追加預付資本。耕地、礦區、能源基地是供給初級產品最基礎的現實載體,儲備越充足就越有助于保障初級供給。在一定時期,耕地面積、礦產能源總量保持不變,這就需要預付資本,“即使對土地進行純粹機械性的耕作,也會對產量的提高發生奇跡般的作用”。追加在土地上的預付資本可分為短期投入和長期投入,運用化學工藝增加土壤肥力、挖掘礦產資源的短期投入能迅速發揮效用,提高初級產品產量,但隨著周期性耕種次數增多、重點礦產資源的使用轉換,土壤肥力與傳統礦產資源儲備量會下降;修建排水渠、探測新資源這類長期投入更有助于夯實初級產品供給的根基,確保初級產品供給的持續性。
第三,完善基礎設施。馬克思在分析英國農業狀況時指出,交通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提升了勞動生產力,這“和耕作方法的改良,化學、地質學等等的進步……所產生的影響一樣”。除完善交通基礎設施,興修水利同樣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作用。在印度、波斯等地,當地農民為確保農作物生長有充沛水源,人工修建排水渠,既保障了農作物的水源灌溉,又使富含礦物質的有機肥沿排水渠從山上流下來,增強了土壤肥力。可見,“興修水利是阿拉伯人統治下的西班牙和西西里島產業繁榮的秘密”。
(三)變革初級產品生產方式
“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雖然在資本邏輯主導下有一系列弊端,但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自覺運用農藝學、商品化生產、集約規模化經營等,顯著提高了初級產品產量。
第一,遵循價值規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商品生產一開始就是以市場為導向,目的是追求利潤。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商品生產與交換都應遵循價值規律。初級產品的供給和交換遵循價值規律,即初級產品的價值量取決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并按照等價原則互相交換。農產品、礦產及能源,都是土地的產物。“真正的礦山地租的決定方法,和農業地租是完全一樣的”,是由土地位置和礦物質含量決定的,存在級差地租、絕對地租和壟斷地租。因此,農產品、礦產、能源等初級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由劣等地上產品的生產價格決定,包含絕對地租和壟斷地租。這對經營劣等地的生產者來說,也是生產和供給初級產品的一種鞭策。
第二,加強協作。一個單獨的工人在一個工作日內能提供的勞動量終歸有限,不能突破人體的生理極限,無法在短時期內完成像剪羊毛、收割谷物、礦產挖掘、能源開采這類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生產任務。馬克思在分析勞動協作對于保障初級產品供給的影響時,引注了《孟加拉公報。大陸新聞摘要雙月刊》一則材料,指出正是因為缺少協作,“美國西部每年都要損失大量糧食”“東印度地區,每年都要損失大量棉花”這類情況才時常發生,只有通過勞動協作“同時使用許多結合的工作日”,才能有效減少收獲農產品所需的必要時間,提高單位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避免短時期內因缺乏足夠勞動量投入造成初級產品損失。
第三,集約規模化經營。以農產品生產供給為例,在傳統小農經濟中,“古老而粗陋”的粗放型耕種方法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才能勉強維持家庭再生產,“除了風調雨順的季節偶爾造成的情況之外,農業產品年總產量已固定不變,沒有任何增加”。馬克思科學評價了規模化農業生產方式,土地集約規模化經營使分散落后的小農業生產變為社會化農業大生產,更有利于機械化設備推廣運用和農業勞動者組織協作,從而提高農業初級產品的綜合生產能力。
二、“節流”:通過節約使用與循環利用確保重點領域安全
在馬克思、恩格斯視域中,做好初級產品供給保障不僅要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而且需要節約使用與循環利用。降低初級產品能源水平、減少初級產品損耗、加強初級產品廢棄物循環利用,是增強初級產品使用效率的重要方法。
(一)不斷降低初級產品單位能耗水平
單位能耗水平是指實現單位產量消耗的能源量,能綜合反映資源使用效率。工業生產離不開原料加工與能源動力,單位能耗水平高,對初級產品的需求量和消耗量就更大。從“節流”角度看,不斷降低社會生產的單位能耗水平有助于保障初級產品供給安全。
第一,集中使用生產要素。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生產資料的集中可以有效節約不變資本,包括節省廠房、倉庫這類不動產,同時“燃料、照明等等的支出,也是這樣”。在確保完成同等產量任務前提下,用于燃料、照明的支出減少意味著勞動過程中不再需要消耗原來那般數量龐大的煤炭與煤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使單位能耗水平下降。工人不再作為單個勞動者單獨使用生產資料,而是作為互相聯系的總體一同使用生產資料。集中使用生產要素,既節約物化勞動,又節約活勞動;能提高個人生產力、創造出超出個體生產力的集體力,在更短時間內完成生產任務,節約機器的消費資料,降低諸如油脂、機油這類工業初級產品用量。
第二,提升工人的教育與紀律水平。不浪費原料,完全按照生產要求進行消耗,有助于減少廢料出產,提高原料使用效率必然促進產量提高。而想要不浪費原料,“部分地取決于工人的訓練和教育,部分地取決于資本家強加給結合工人的紀律”。前者目標是培養技能嫻熟、綜合素質高的工人,后者是避免發生雇傭工人因勞動不為實現自己利益而隨意浪費原料的現象。
第三,加速機器運行與折舊迭代。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探討“動力生產、動力傳送和建筑物的節約”時,摘錄了詹姆斯·內史密斯(James Nasmyth)的觀點:以前人們認為讓機器運轉得更快是不合適的,后來由于偶然情況人們嘗試提高機器運轉速度,結果取得了巨大成功。于是,各工業門類生產者開始競相模仿,打破規程,機器從此“擺脫韁繩”,迭代周期大為縮短。更換傳動裝置主輪,提高活塞每分鐘的運動次數,內驅動力更加強勁,煤炭、煤氣等礦產、能源的消耗量也就更少,利潤率更高。為進一步節省煤炭等初級產品,人們不斷創新生產設備,在蒸汽機上將冷凝機與高壓機相結合,使生產過程的能源消耗大幅度減少。
(二)減少初級產品廢料出產
馬克思、恩格斯強調,提高初級產品使用效率,竭力減少廢料出產是做好初級產品供給保障的重要路徑,而廢料出產數量與加工方法、工具質量、原料質量密切相關,要“把一切進入生產中去的原料和輔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
一方面,可以通過精細加工減少廢料。比如,愛爾蘭地區很多小型梳麻廠對初級產品的加工在方法上不夠精細,主要依靠水力推動,產生的廢料往往多于生產出來的商品,以至于有較高價值的廢麻等初級產品經常被工人拿回家當作生活燃料,亞麻種植者因此蒙受更多損失。實際上,只要“用水漬法和機械梳理法精細處理,可以使這種損失大大減少”,并提升利潤率,從而調動企業主的生產積極性,穩固初級產品的供給。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提升原料質量也能有效減少廢料。“廢料的減少,……這還取決于原料本身的質量。”作為工業生產的初級產品,質量優劣影響利用效率。可以發現,不同地域自然區位因素以及當地農業歷史發展狀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原料質量。做好初級產品供給保障,不僅要關注數量增長,更要推動質量提升。雖然提高工具質量與原料質量都能有效減少廢料出產,但在當前社會條件下還不能完全做到無廢料生產,針對廢料開展循環利用,能有效緩解初級產品供需矛盾。
(三)重視初級產品廢棄物循環利用
原料價格波動會對利潤率產生巨大影響,兩者成反比關系。原料價格日益昂貴的現實狀況進一步刺激生產者重視初級產品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第一,廢棄物是循環利用的“重要對象”。廢棄物重新成為“貿易的對象”“新的生產要素”“交換價值的承擔者”,只有在大規模的社會勞動中才有可能。對于生產者而言,循環利用意味著通過改進機器或科學進步讓原先不具備使用價值的廢棄物從一個工業部門的消費環節再次進入生產環節,目的是減少高價原料的需求量,以提高利潤率。廢棄物的節約利用,無法彌補前期投在機器設備、科學研究上的預付資本,經濟效益低,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就難以建立,不利于保障初級產品供給安全。
第二,加工廢棄物使其“變廢為寶”。生產廢棄物主要指工業和農業廢料,使用改良生產工藝能讓這些本來沒有太大使用價值的廢料重新變得有用。工業革命時期,英國通過加工廢棄毛絨和回收破衣碎布,使消費者能以低廉價格購買質量普通的毛織物,強勁的市場需求一度引發純毛織物碎片單位價格上漲。絲織業亦如此,通過使用新的生產工藝可以將“廢絲”“制成有多種用途的絲織品”,大大刺激了“廢絲”消費。
第三,使用先進工藝讓廢棄物“物盡其用”。煤炭等初級產品是工業生產的重要動力來源,在煤炭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廢棄物焦煤油,焦煤油是一種高芳香度的碳氫化合物,內含環烷烴成分。通過先進生產工藝,加入化學試劑,既能從烷烴中“制取醇、脂肪酸、醚”等有機化合物,也可以將其轉化為“苯胺染料,茜紅染料(茜素),近來甚至把它轉化為藥品”。可見,新的生產工藝可以從廢棄物中提取重要初級產品,增強了初級產品的供給安全。
三、“內代”:積極尋求代用品確保重點領域安全
隨著“生產出更低廉的產品和代用品的工業的發展”,初級產品的代用品開始作為應對初級產品價格昂貴與數量不足的替代方案出場。這不僅有效降低了社會生產成本,減緩了因供給不足而對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造成的沖擊,而且對推動其他種類初級產品產量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尋求代用品應對初級產品供給不足
初級產品供給與國家、地區的自然狀況與資源稟賦密切相關,具有生產周期。農產品生產受自然狀況制約較為嚴重,礦產開采加工則由于不可再生性致使其儲備量總體有限,能源供應則受國際形勢影響。當初級產品供給量不足而影響重點領域安全時,就應實施“代用品戰略”。
一方面,可以設法尋求能迅速增加數量的代用物。初級產品數量與價格的波動影響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甚至直接影響人民日常生活,這時“就要設法尋求數量可以更迅速增加的代用品”。例如,可以用“棉花代替亞麻、羊毛和絲”,棉花與羊毛都是紡織業重要初級產品,但棉花生長周期更短,耐鹽堿、干旱,再生產的有機條件并不苛刻;出產羊毛的生長周期則較長。另一方面,積極探尋有多種用途的代用品促進多種初級產品的生產。恩格斯考察了18世紀英國的鐵礦開采情況,過去由于鐵礦石是用木炭來熔煉,木炭總量不夠限制了鐵礦開采;后來,工廠主開始用焦炭來代替木炭,為鐵礦熔煉提供了充足燃料,“六年之間鐵的年開采量增加了五倍……錫礦和銅礦的開采量增加了兩倍”。使用木炭代用品焦炭,促進了鐵礦、煤礦等初級產品供給量的迅速增長,保障了礦產等初級產品供給安全。
(二)尋求代用品熨平初級產品價格波動
初級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其市場價格頻繁波動、振幅較大。頻繁的價格波動,嚴重影響初級產品的正常生產與供給。尋找適宜的代用品,可以熨平初級產品價格波動,維持初級產品的有效供給及安全。
一方面,可以通過代用品應對初級產品價格波動。馬克思在分析勞動資料儲備對資本周轉產生的影響時,摘錄了弗里德里希·基爾霍夫(Friedrich Kirchhof)《農業經營學手冊》中的一段表述,“要始終注意各種產品的實際價值和市場價格,并且由此確定消費”。例如,當燕麥貴,豌豆、黑麥便宜的時候,就可以用“豌豆或黑麥代替一部分燕麥”來飼養馬匹,節省下來的燕麥可以高價賣掉。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劣質、不合適宜的產品作為初級產品代用品。馬克思、恩格斯尖銳批判資本家為謀取高額利潤,隨意使用偽劣產品作為替代品。以“馬鈴薯酒精替代葡萄渣制作燒酒”“法國石膏替代面粉充當紡紗漿料”,這樣做使這些代用品成為“工廠主先生們的福爾土納特的錢袋”的同時,引起“工人惡心嘔吐和消化不良”,資本邏輯下初級產品代用品只是發財致富的門路,只要有獲利空間,資本主義制度都會將觸角延伸到世界每個角落,世界市場的成功開辟“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
四、“外貿”:在世界市場開展貿易合作確保重點領域安全
資本主義制度在初級產品生產與使用上完全是以實現資本增殖為目的,為此不惜加速掠奪自然資源,過度開采和利用森林、煤礦、鐵礦,破壞土壤肥力;進口偽劣的初級產品代用品以謀取高額利潤。在世界市場開展初級產品貿易,設立海外生產點,穩固海外供應鏈,是做好初級產品供給安全的有效途徑。
(一)世界市場形成是開展初級產品貿易的前提
資本主義生產與交換的普遍性要求資本“摧毀交往即交換的一切地方限制”,只有這樣才能將整個世界服務于資本增殖。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與自由貿易政策的出臺打破了區域間貿易壁壘,使初級產品能在全球范圍內高效流動、合理配置。
第一,交通運輸條件決定了初級產品世界市場的形成。在工場手工業時期,交通基礎設施還不能更好服務世界貿易,“一個國家的工業主要是用本地原料來加工”。英國主要加工當地羊毛,德國很少加工東印度出產的棉花。缺乏健全的交通物流體系,初級產品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花費的必要運輸時間很長,流通時間增加影響了初級產品供給。
第二,全球初級產品的加工與供給依賴國際交換和國際分工。隨著交通設施進一步更新,“不僅使陸路交通發生變革,而且使水路交通煥然一新”,各國大工業擺脫地域限制,初級產品加工進入“完全依賴于世界市場、國際交換和國際分工”的新時期。龐大的世界市場使初級產品交易更加暢通,拉升初級產品供給。
第三,自由貿易是建立初級產品世界貿易體系的基礎。世界市場的形成,使流行于17世紀中葉的“鼓勵本國原料加工、禁止輸出國內原料、歧視加工進口原料”的貿易保護主義遭到摒棄,要求自由貿易取消高額的原料進口關稅的呼聲日趨強烈。隨后,英國谷物法被廢除,“自由貿易被宣布為立法的指路明燈”。自由貿易和進口初級產品價格下降,為工業國家穩固初級產品供應鏈、促進工業加工奠定了基礎。
(二)拓展新的初級產品供給點
世界市場開辟后,初級產品的流通范圍變得更加廣闊,供給數量也更有保障。一是地理區域擴大:“從加工本國原料到加工全球原料”,二是地理空間延展:“把更多的地點創造為生產地點”。
一方面,生產者利用世界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加工初級產品。初級產品生產與自然界密切相關,特別是農產品生長需要適宜的自然環境,早期資本主義國家在海外設立新的生產點可以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從而提高初級產品質量。另一方面,開拓新的初級產品供給點。長期以來,為攫取高額利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戰爭、跨國企業和“自由貿易”等方式在世界各地拓展新的初級產品生產地。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將西印度變為新的初級產品生產地、輸出地與傾銷地的情況,指出這有利于穩固英國初級產品的供應鏈。
(三)建立穩固的初級產品供應鏈
對于初級產品進口國而言,如果沒有穩固的初級產品供應鏈,工業生產就會處于被動、不利局面。各國都在世界市場上竭力拓寬初級產品供應鏈,積極同海外國家開展貿易往來,憑借自身發達的工業優勢,成為當時全球初級產品的加工集散地,源源不斷的原材料以使用價值形式流入,再以蘊含更多價值的工業產品形式流出。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當時的俄國和美國“都向歐洲提供原料”,英國是主要市場;18世紀末,“由于缺乏木炭,英國人所需的全部鍛鐵不得不從國外輸入”,美國則在兩年內向“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許多其他歐洲國家”出口的面粉總量同比增長了1.7倍;德國、法國、土耳其、埃及等地為大不列顛這個“全世界破布貿易的中心”循環生產肥料、床墊、再生呢絨供應了大量破布原材料。
從上述馬克思、恩格斯相關論述可以看出,英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初級產品供應鏈極為穩固,既涵蓋面粉、糧食這類農產品,也包括麻織品、破布、鍛鐵這類工業原料,是“農業世界的偉大的工業中心,是工業太陽,日益增多的生產谷物和棉花的衛星都圍繞著它運轉”。自由貿易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為開展初級產品世界貿易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開拓和穩固了新的初級產品生產的供給點與供應鏈,增強了重點領域的安全。
五、多措并舉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糧食、能源、礦產資源等初級產品,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安全能力建設的重點領域。馬克思、恩格斯初級產品供給安全觀為我國增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提供了重要行動指南。例如,我們應當提高初級產品綜合生產能力、節約使用與循環利用初級產品、積極尋求初級產品代用品、在世界市場開展初級產品貿易等。
(一)創新技術增強初級產品生產供給能力
習近平強調:“要加大勘查力度,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高海洋資源、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水平。……加快油氣等資源先進開采技術開發應用。”而“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已成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技術支撐”。數字技術賦能初級產品生產,能最大程度提高綜合生產力,確保我國初級產品供給安全。
一是促進數字技術與選種育種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數字農業發展,尤其是通過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有助于驅動種源行業朝數據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有助于賦能種源振興與農產品供給安全。依托全基因組測序、分子標記、表型組技術培育種源基因時產生的海量數據,搭建選種育種智慧模擬平臺,對農作物生長周期、氣候條件、土壤類別進行設定,綜合傳感器上傳的各類實時數據,縮短傳統育種周期時間,培育出更多優質高效、產量可觀的良種。二是加快推進數字技術與能源礦產開采有效銜接。運用視覺數字技術使礦產污染物識別速度更快,礦石分類、智能機械、遠程監控都使傳統礦產采掘業迎來新一輪變革,資源勘探、礦產挖掘都更具效率。工業數字解決方案能夠充分利用傳感器數據,人工智能可以預測實現產量最大化的石油鉆井平臺搭建地點,從而充分利用深海能源。伴隨我國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一批“智慧礦山”“智能煉油廠”相繼建成投產,“雙頻5G”“XR智能眼鏡”“防爆巡檢機器人”數字技術運用不僅提高了生產運輸效率,而且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和開采難度。三是創新技術與工藝增強各類初級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對于光伏發電、大型煤炭綜采、余熱余壓利用這類工藝路線定型、市場前景好、成本預算低的成熟技術要盡快投產使用,提高現有能源初級產品供給能力。對于煤化工、頁巖氣勘探、海上核動力平臺這類前期擁有一定技術基礎,但工藝穩定性和經濟性還有待驗證的重要技術,要逐步探索大規模產業化運用的投產路徑。對于深海油氣勘探、生物燃料、快中子反應堆核電這類市場前景廣闊而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前沿領域要集中攻關,以便探索出更多物質的有用屬性,推動科技創新為契機,帶動裝備制造業提質升級,為加大深海極地、深層地殼資源勘探提供現代裝備支撐,鞏固拓展新能源開發與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果,做好我國能源初級產品供給保障。
(二)堅持節約優先提高初級產品投入產出效率
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取之有制、用之有節則裕,取之無制、用之不節則乏”,“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降低單位產品能耗物耗,加快制造業技術改造,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做好初級產品供給保障,就要堅持節約優先,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一是在生產領域完善能耗總量與強度“雙控”制度。積極促進節能技術推廣普及,在稅收金融、財政補貼上出臺優惠政策,引導企業終端集約化使用能源、礦產初級產品,降低能耗總量與強度。引導市場前景不樂觀,能耗物耗排放大的工業企業有序退出,推動創新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以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契機,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法規與配套基礎設施,積極鼓勵證券交易所創新綠色金融衍生品,優先支持新興行業融資發展。二是在消費領域促進生產消費全過程減量化。減少廢料出產是減量化原則的基本內涵。按照黨的二十大精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提質增效有效供給,逐步淘汰無效供給,提高初級產品供給質量。開發推廣有助于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先進工藝設備,多管齊下帶動企業轉型升級。流通消費環節合理利用初級產品,減少過度包裝,提倡綠色生產、倡導綠色消費,促進全程減量化。三是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我國每年生產和生活消費量大,會產生基數龐大的廢棄物,應“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應強化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將其“變廢為寶”成為新的加工原料,不斷完善排污許可以及申報登記制度,充分采集廢棄物的種類、產量、治理信息,以來源屬性為“橫軸”,利用去向為“縱軸”,搭建起廢棄物綜合利用標準新“矩陣”。
(三)開發代用品有效降低國內初級產品供給風險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逐步有序替代傳統能源,開發新的初級產品代用品,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是開發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能夠拓寬初級產品供給途徑。我國能源儲備基本國情是“富煤貧油少氣”,人均資源擁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天然氣和原油探明儲備量不足世界5%和2%,為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不得不依賴國外進口,這給國家能源供給安全增添了更多外部風險。二是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有助于減少傳統化石能源消耗量。“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有規模有效益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新能源”,順應世界能源由“新型”替代“傳統”“高碳低效”走向“低碳高效”的演變規律與發展趨勢。三是加強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制度建設。習近平指出:“要加強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制度建設,在關鍵時刻發揮保底線的調節作用。”要強化農產品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持續推動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加快增強農產品供給體系韌性。要強化檢測、預警、防范、評估重要農產品、戰略性礦產品、能源資源產品供給安全的風險,強化初級產品供給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能力。
(四)加強貿易合作優化海外資源保障能力
短期內,不管是原油、天然氣、鐵礦石、鈷礦石等戰略性能源礦產,還是大豆、棕櫚油料等重要農產品都要通過進口來滿足國內正常的生產生活需要。因此,我們要加強貿易合作,不斷優化海外資源保障能力,增強初級產品供給安全的穩定性。
一是建立多元立體的初級產品供應鏈。高質量推進區域性自由貿易(投資)區建設,能夠減少貿易壁壘,為開展初級產品國際貿易奠定良好的制度環境。我們應不斷擴大海外“朋友圈”,深化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合作,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南南合作”為契機,加強同沿線國家、發展中國家在農產品、能源、礦產初級產品領域合作,形成“資源互補,互利共贏”的良好共生局面,不斷“強化能源戰略伙伴關系,穩步推進油氣合作大項目,加強能源領域重大技術聯合創新攻關,拓展新能源合作,支持彼此保障能源安全”。二是建立海外初級產品資源戰略保障體系。依據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強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的要求,我們應積極鼓勵和支持國內企業開展國外資源勘查開發,推動海外資源基地建設。支持海外資源勘探企業在國內外融資上市,培育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跨國能源集團與國外企業展開競爭,在優質初級產品議價權、開采權方面占得先機,從而更好保障國內初級產品供給。三是做強做優做大國內期貨交易數字平臺。我國是初級產品國際貿易市場上的最大買家,必須做強做優做大國內期貨交易數字平臺,增強議價權。一方面,要參與完善初級產品的國際定價制度體系。把人民幣期貨定價結算體系逐步擴展到初級產品更多領域,與國際知名價格指數編制機構開展合作,在我國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初級產品價格指數服務平臺。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金融業務創新。堅持虛擬經濟服務初級產品實體經濟發展的原則,結合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開發初級產品金融衍生品,為初級產品生產與供給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