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該文有如下幾點質疑
一、該文說,“現實人性”是處于具體歷史時空中從事社會生產實踐的個體顯現出的根本屬性。“現實人性”投射到個體上,所指向的正是馬克思筆下,“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可是該文并沒有對“現實人性”的根本屬性做出本質的說明,進而從中推導出全人類共同價值。而轉了個大彎:首先,全人類共同價值具有開放性與建構性。其次,全人類共同價值具有發展性和超越性。最后,全人類共同價值具有人民性和廣泛性。
在馬克思哲學看來,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有文字記載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毛主席說,“階級斗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拿這個觀點解釋歷史的就叫做歷史唯物主義,站在這的觀點反面是歷史唯心主義。”“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烙印。”這就是“現實人性”的最本質屬性,你從中怎末能從中推導出全人類共同價值呢?
二、該文說,全人類共同價值的主體不但具有“現實人性”,而且是一種“類存在”,作為“類哲學”的基本命題,“類存在”是人的“類本質”的存在論基礎。
在馬克思哲學看來,人類不是動物界一個群類,而是通過勞動從動物分離出的社會,它脫離了動物的本能,而成為有主觀能動性的實踐主體。現代人的身體也是社會發展的結果,沒有停留在自然進化過程中的猿猴階段。人的一些物質需求滿足方式包括性生活方式與動物也不一樣。人性不是自然屬性,也不是自然屬性加社會屬性,人性就是社會性,就是階級性,個人如此,群體也如此。美國人和中國人都是有同一“類本質”的“類存在”嗎?該文引用馬克思的話并解釋說,“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等物質和精神的養料融入實踐以創造更高級的需求,之后,再通過新的實踐滿足這些需求,從而使主體在得到更高級享受的同時,推進自身更深層次的解放。作者這一段話正好證明,人類社會世代相傳的是人類的社會性,不是自然的“類本質”。如何“推進自身更深層次的解放”?就是消滅階級。
人類社會也是與自然相對應的一個類。這個類與自然的關系是,既適應自然又與自然斗爭,通過發展生產力獲得自己需要的物質資料。但發展生產力必須結成生產關系,原始社會解體后私有制的社會,人類社會就分為不同階級,在自然面前似乎統一的這個類 ,在內部不統一了,在自然面前也就不統一了。不同階級對自然的態度也不完全相同,價值取向也就不同,在社會領域價值取向更不一致。所謂“類存在”“類本質”“類意識”不過是一些人頭腦的產物。
該文說 ,人的“類意識”體現在兩個層面。其一,體現為人具有形而上學的意識機能。其二,體現在人類自覺地為自己生產,為同類生產,甚至為異類生產。
意識是“形而上學”?馬克思哲學認為,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是物質實體人腦的機能,不是“形而上學的意識機能”,不是意識自己對自己的反映。黑格爾把絕對意識作為世界本源,孔子的“形而上為之道,形而下為之器”,老子的“道生一、生二、生三、生萬物”都是唯心主義的、形而上學的意識決定論。怎末把馬克思哲學辨證唯物論也當成形而上學唯心主義的的意識決定論?
人類也為"異類"生產?人類保護自然環境,清除大氣污染,保護生態平衡,防止稀缺動植物品種滅絕,都是為了人類自身。不為人類自身,保護這些干什么?如果也為異類生產,那就不應叫“全人類共同價值”而應叫全生物共同價值。“眾生平等”更是徹頭徹尾的鬼話,你能不吃糧食不吃肉嗎?在防治疫情中,我們提出生命至上是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不是要與病毒并存,更不是生產病毒。有人要生產病毒,那是美國設在全球的幾百個生物實驗室。美國并不是把生產出的病毒放在自己國家與美國人并存,而是作為生物武器,對付敵手,最終也危害人類。
該文說,從人本主義視角看,由于資本原則的抽象性對人的“類意識”造成前所未有的遮蔽,導致人類陷入自我認同的現代性生存危機。這就使得基于“類存在”的價值主體,更加深刻彰顯出全人類共同價值內蘊的道德正義性。
請問,馬克思哲學是“從人本主義視角看“,才得出”資本原則的抽象性對人的“類意識”造成前所未有的遮蔽,導致人類陷入自我認同的現代性生存危機”嗎?人本主義不正是馬克思批判的費爾巴哈哲學觀點嗎?做為價值主體的“類存在”“類意識”,就是不分階級的混沌一團嗎?
三、該文說,本體論是研究對象存在依據的理論范疇,是“對‘在者之在’‘是其所是’‘何以可能’的追問”。全人類共同價值哲學基礎研究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對共同價值本體的探究,即探討一切價值背后的普遍聯系和客觀依據。這就是說,本體論是所有哲學的根本問題,這不符合事實。請問,你是通覽了全部哲學史包括馬克思哲學得出的結論,還是自己隨意杜撰出來的所謂“大前提”?你事先確立了要論證的目標—全人類共同價值,然后再找理由、根據,而找出的理由、根據又不能成立;你也不是從哲學史得出的一般結論,推導出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必然性。
馬克思哲學以前科學不發達,哲學研究一切,力求找事物的本體。馬克思哲學根本不用本體這個范疇,而只研究主客體關系,確定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主觀意識反映客觀存在。物質是意識的根源,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也有反作用。物質是人對各種事物共同屬性的概括,是對各種有形事物的抽象,是作為概念在意識中的存在,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不是事物的本體。怎末能把本體論強加給馬克思?
該文說,在價值本體論研究中,認識論取向有其獨特理論優勢:它超越了“價值主體論”或“價值客體論”的機械性思維特征,呈現出辯證思維的動態意蘊,因而更觸及價值本質。對象本體涵括了存在、真理與價值三重意蘊。這就是說,本體論既要研究存在的本體,又要研究真理的本體,還要研究價值的本體;既要研究"價值主體論”中的本體,又要研究“價值客體論”中的本體。這大體上相當于要研究我們通常說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中的本體;或心理學上知、情、意中的本體;或常說的真、善、美中的本體。
如何研究“價值客體論”中的本體,作者沒具體說明。那就按照作者邏輯替作者設想一下:天文學已經在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之外發現了數不清的銀河系,作者是否要用本體論去找這些銀河的源頭,去找宇宙的邊緣?物理學已經找到了比原子、質子、中子更小的基本粒子,作者是否要用本體論去找微觀世界的盡頭?生物學能用基因說明許多過去無法說明的問題,作者是否要用本體論去找生物最終機理?......
該文說,在詮釋價值本體時,認識論取向總是或多或少地將“價值”摻雜了“工具”的意涵,把某類價值看作滿足主體特定需要的手段。如此一來,就容易忽略人之為“人”的內在目的性,也就是人的目的價值。“人”既是價值的追問者,同時也是價值本身,人本身就是價值。“此在”區別于其他存在物的關鍵就在于其本質在“去”存在的過程中不斷生成(本體-筆者注)。這種范式的轉換,使得在價值本體厘定中認識論取向的超驗維度“缺席”之弊端得到完善。在價值本體研究上,若不超越認識論框架,我們便難以真正把握價值本體。這里,作者要從“價值客體論”轉向“價值主體論”了。
那末,如何研究人本身價值的本體?就是要用“超驗維度”。這個超驗本體,不是現實中感性經驗認知的人,而是要到宇宙深處找宇宙人、外星人,到天堂找上帝、天使,到伊甸園找亞當、夏娃,到非洲剛果河北岸找類人猿之前的猴群......我想,他只能在人類社會找到假設的理性經濟人、資本化了的人,找到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的人, 找到唯心論者、唯意志論者,找到極端的利己主義者、個人主義者,找到主張絕對自由、極端民主的無政府主義者......
四、改開以來,一些人以完善、發展馬克思哲學之名,企圖用“西馬”補充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就是突出的內容。馬克思哲學是開放的,但不能把唯心論、形而上學都放到它的體系里來,更不能讓其用“圓融”的方式鉆進來。現在大學哲學教科書見不到本體論的影子,可見它是不合法的。研究當然可以,當年毛主席就說,馮友蘭可以研究他的唯心論,但必須用唯物論辯證法進行批判,不能任其泛濫。現今,在意識形態領域,也不能搞合二為一,不分白貓黑貓亂點鴛鴦譜搞“結合”,像當年恩格斯批評的那樣, 把鞋刷子與哺乳動物綜合在一起。
筆者從網上[原創力文檔],看到的《馬克思哲學體系》,在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在人生觀、價值觀各節,都把基本論點與應用方法結合起來,既完整又現實。卻沒從其中發現“類本質”“本體論”的論述。
五、該文說,全人類共同價值內蘊“主體間性”這一現實前提,從而決定其價值關系只有在具體的人類交往中才能得以顯現。其實,價值關系就是不同人群、不同階級、不同國家民族在價值觀、價值取向上的關系。價值觀、價值取向不同,“主體間性”就不同。它怎末能成為“全人類共同價值內蘊”?
該文承認“大航海”開拓的全球化交往,從邏輯起點上就奠定了西方世界的強勢地位,這使得“普世價值”一度成為人類交往實踐中凌駕于民族國家之上的價值“僭主”。那末 現在全球交流增加了,是否就形成了全人類共同價值,“普世價值”就退出了歷史舞臺?事實并非如此。單從名稱上看,普世不就是普天之下、全人類嗎?再看兩者的內容;普世價值是公平、正義、自由、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六項,除了公平、正義、自由、民主外,加了和平、發展兩項。后者就是前者的翻版。對這兩個版本批駁,筆者已有文章《世上有普世價值嗎?》,不贅。
該文說,全人類共同價值雖然承襲了不同民族國家在各自內部交往中形成的諸多優秀價值元素,但卻不是這些元素的機械整合,而是在全球化交往實踐中生成的全新價值關系。那末,你是如何抽象的,又抽出了那些新元素,生成了甚麼樣的全新價值關系?美國的帝國主義價值性質變了嗎?它與第三世界價值關系是平等的嗎?......
六、、該文說,各國面臨著公共衛生、生態失衡等普遍性難題。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告訴人們一個深刻道理:在涉及人類共同利益的問題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這里的“共同利益”是真實的,而不是西方資本利益集團販賣的“虛幻的共同利益”。
可見,作者也知道方資本利益集團販賣的“虛幻的共同利益”。其實,公共衛生、生態失衡并不單純是大自然施虐,許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各國對治理這些難題態度也不一樣。大氣污染首先是資本長期無限度掠奪自然積累起來的,美國從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墨西哥協議,出爾反爾,至今仍不批準,就是很好的證明。對疫情,美國與大多數國家態度、政策一致嗎?它按照資本的利益不積極防治,而躺平與病毒共存,又不與各國攜同尋找疫厡,反而把z找疫厡政治化,甚至自己秘密制造病毒疫苗施虐人類......
七、該文說,和共同利益一樣,共同文化也是人類交往實踐的產物。
按馬克思主義,人類社會分裂為階級社會后,就基本沒有共同利益,也基本沒有共同文化。馬克思說,作為文化核心的意識形態,在每個時期、每個國家,占統治地位的都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作者也承認,西方“普世價值”脫胎于基督教文化中的普世主義。在歷史上,這種文化傳統就顯現出強烈的擴張主義傾向。及至近代,資產階級巧妙地利用了這一文化傳統并加以現代性轉化,使之變身成為他們統治和壓榨世界的價值武器。
該文說,從哲學基礎看,全人類共同價值無疑是對“普世價值”的多維超越與自覺揚棄。它為拯救由“普世價值”衰敗引發的人類價值危機提供了科學價值武器。前面筆者已闡述了,不論名稱還是內容,全人類共同價值就是“普世價值”的翻版。你現在承認人類的共同利益、共同文化,都是人類交往實踐的產物。也就是承認全人類共同價值與“普世價值”都是人類交往實踐的產物。那就請作者說明,它與“普世價值”有什么實質不同?人類共同利益、共同文化如何又使全人類共同價值對“普世價值”多維超越與自覺揚棄的?你是不能自洽的。其實,二者之間是可以劃等號的。
總之,該文為全人類共同價值找的哲學基礎,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而是形而上學唯心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