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下將價值規(guī)律、價值法則和勞動價值論等一類關于價值問題的真理性認識的不同提法,統(tǒng)一稱為價值規(guī)律。馬克思并不是最先發(fā)現和闡述價值規(guī)律的經濟學家。對于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理論命題進行最初闡述的是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然而,由于資產階級的歷史局限性,古典政治經濟學在勞動價值論上的理論分析是充滿矛盾的。這些理論矛盾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的發(fā)展逐步暴露和激化,以至于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無法在資產階級的視野內解決這些矛盾。科學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在總結前人理論分析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對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規(guī)律理論進行革命性變革而建立的。以此為基礎,馬克思創(chuàng)立了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剩余價值理論和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蘇東國家和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充分證明了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剩余價值理論的真理性。但是,在蘇東國家的社會主義挫折中我們也深刻地體會到一些經濟學家或誤解了馬克思的價值理論,或以社會主義要堅持勞動價值論的名義,對馬克思的科學的價值規(guī)律理論進行批判,創(chuàng)立了所謂的社會主義產品價值論或社會主義商品價值論。本文試圖通過重新梳理馬克思的價值規(guī)律理論,在澄清相關誤解的基礎上,對于有關的社會主義商品價值論或者社會主義產品價值論進行批判,以期正確認識馬克思的價值規(guī)律理論。
一、馬克思的價值規(guī)律是對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價值理論的科學變革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產生于17世紀中葉,完成于19世紀30年代,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確立并反映資產階級利益而逐漸成形的。其發(fā)端者威廉·配第首先提出了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基本命題,經由重農主義的發(fā)展,通過亞當·斯密的完善,直至大衛(wèi)·李嘉圖的經濟學說,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達到了巔峰。
但是在李嘉圖的學說中,由于他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視為永恒不變,同時與前人一樣也沒有對“交換價值”和“價值”兩個概念進行區(qū)分,使得李嘉圖的價值理論遭遇了無法解決的兩個困難:其一是資本和勞動的交換產生剩余價值的事實與價值規(guī)律等價交換的問題;其二是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與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價值規(guī)律的問題。在其之后的經濟學家,未能解決李嘉圖經濟體系中的兩個矛盾,最終導致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破產。
馬克思的價值規(guī)律理論則是在繼承了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價值規(guī)律理論的科學成就基礎上,對其進行了科學革命才最終建立起來的。馬克思說:“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工場手工業(yè)時期才產生的。”①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正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而逐漸發(fā)展的,因而古典政治經濟學也是第一次系統(tǒng)地闡釋了價值規(guī)律,誠然在古典政治經濟學那里對于價值規(guī)律的闡述還有許多致命的缺陷。那么,究竟應該怎樣概括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規(guī)律?馬克思又是如何批判地吸收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在闡述商品拜物教起源于商品交換以后說:“誠然,政治經濟學曾經分析了價值和價值量(雖然不充分),揭示了這些形式所掩蓋的內容。但它甚至從來也沒有提出過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這一內容要采取這種形式呢?為什么勞動表現為價值,用勞動時間計算的勞動量表現為勞動產品的價值量呢?”②馬克思這里所謂的“政治經濟學”特指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在此縱論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的成就與不足。一方面,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在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上的成就在于研究了價值實體,研究了價值量的決定等規(guī)律。具體而言,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首先闡述了勞動形成價值的樸素觀點,即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原始源泉,價值的實體是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其次,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闡述了勞動時間形成商品價值量的基本觀點;當然,從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的發(fā)展和轉化的意義來看,古典政治經濟學還將價值實體和價值量的理論運用于分析資本主義關系,取得了必須予以肯定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資本主義社會工資利潤和地租的規(guī)律,在一定范圍內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另一方面,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研究勞動價值規(guī)律上的不足和缺陷主要在于沒有對價值規(guī)律的歷史性進行闡釋。也就是說,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對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的研究,缺少對價值形式理論和商品價值的歷史性闡述。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最高成就主要體現在價值理論之中,然而其對于勞動價值論的敘述是雜亂無章的。馬克思對于勞動價值論的闡述卻是遵守嚴密邏輯的理論批判產物。在《資本論》中,馬克思系統(tǒng)地闡述了科學的價值規(guī)律理論。馬克思從簡單商品經濟的勞動價值論,發(fā)展到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勞動價值論。從簡單商品經濟的勞動價值論來看,馬克思在勞動二重性、價值形式和發(fā)展、商品拜物教以及貨幣職能等方面作出了不同于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分析;從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勞動價值論的分析來看,馬克思分析了勞動力商品及其對于資本總公式矛盾的解決,并以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解開了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與簡單商品經濟等量勞動相交換的矛盾問題。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對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科學革命。
科學的勞動價值論是科學的剩余價值論的基礎。但是,這個說法由于沒有補充辯證法的后一句話,而對理解勞動價值規(guī)律和剩余價值規(guī)律之間的關系造成了一定危害。這里所謂的辯證法的后一句話就是,科學的剩余價值規(guī)律理論是科學的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的發(fā)展。按照馬克思的邏輯,《資本論》第一篇是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資本論》第二篇及以后各篇是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的繼續(xù)和發(fā)展。也就是說,《資本論》第二篇“貨幣轉化為資本”以及此后的關于資本和剩余價值分析的各篇,都可以說是將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運用于分析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具體化和發(fā)展。因此,《資本論》是從簡單商品經濟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發(fā)展到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的發(fā)展論。由此我們可以說,雖然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不是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的第一次或者最初的闡述,但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卻是勞動價值規(guī)律理論發(fā)展的學術最高峰。
二、馬克思商品和價值理論長期被經濟學家誤解的原因
(一)馬克思商品和價值理論的敘述形式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版序言中說:“萬事開頭難,每門科學都是如此。所以本書第一章,特別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難理解的。其中對價值實體和價值量的分析,我已經盡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而對資產階級社會說來,勞動產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價值形式,就是經濟的細胞形式。”③馬克思在這里既說明了什么地方難懂,又說明了難懂的原因。關于什么地方難懂,馬克思說《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難懂。關于為什么難懂,最表層的原因是“萬事開頭難”,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的政治經濟學事業(yè)也是如此。更深層的原因是“勞動產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價值形式,就是經濟的細胞形式”④。一般讀者包括經濟學家對此是難以理解的,馬克思一直試圖要化解《資本論》中的這一理論難題。
在《資本論》第2版跋中,馬克思又不惜濃墨詳細介紹了在一版和二版中間的修改內容,而這些內容幾乎全部聚焦于對商品和價值理論的闡述,其目的就是化解《資本論》中的商品和價值理論理解難題。馬克思首先介紹了如何更科學地敘述價值實體和價值量的理論,即“更加科學而嚴密地從表現每個交換價值的等式的分析中引出了價值”⑤,并全部改寫了價值形式的內容,還對《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及其秘密》大部分進行了修改。此外,為了化解理解上的難題,馬克思放棄了《資本論》第1版序言中承諾的《資本論》和1859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在內容上互相不重復。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版序言中曾經說:“前書的內容已經在本卷第一章作了概述。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聯(lián)貫和完整,敘述方式也改進了。在情況許可的范圍內,前書只是略略提到的許多論點,這里都作了進一步的闡述;相反地,前書已經詳細闡述的論點,這里只略略提到。”⑥而在第2版跋中馬克思改變了說法:“第三章第一節(jié)(價值尺度)作了仔細的修改,因為在第一版中,考慮到《政治經濟學批判》(1859年柏林版)已有的說明,這一節(jié)是寫得不夠細致的。”⑦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此時的馬克思已經不再顧忌《資本論》是否重復《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內容。馬克思已經把如何讓人們能夠正確理解《資本論》中的商品和價值理論,看作是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了!那么,第一卷第三章第一節(jié)究竟有什么問題如此重要呢?從馬克思的這些交代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之所以把許多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詳細闡述的內容又補充進來,其原因在于重視如何說明價值實體和價值量、價值形式包括價值形式的發(fā)展和價值形式的拜物教性質等,而這些也就意味著,真正理解馬克思的敘述方式是把握馬克思商品和價值理論的關鍵。
(二)馬克思商品和價值理論中的辯證法
在《資本論》法文版序言中,馬克思說:“我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至今還沒有人在經濟問題上運用過,這就使前幾章讀起來相當困難。”⑧這里馬克思承認自己的著作《資本論》,因為它所使用的方法不被法國讀者所掌握,所以會造成讀者對于前幾章內容的理解特別困難。眾所周知,馬克思多次強調《資本論》所運用的方法是辯證法。馬克思甚至承認自己在研究商品價值的內容時有賣弄黑格爾辯證法的傾向。針對資產階級庸俗的思想家將黑格爾當作一條死狗,馬克思說:“我公開承認我是這位大思想家的學生,并且在關于價值理論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賣弄起黑格爾特有的表達方式。”⑨那么,什么是辯證法呢?對此理論界也是眾說紛紜。我們通常是從教科書里得到形式上的定義。辯證法就是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用辯證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觀點看事物。那么什么是形而上學呢?形而上學就是和辯證法相對的,用僵化靜止的觀點看事物。這樣以形式邏輯的定義來認識辯證法,就陷入了相對主義。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2版跋中引證俄國經濟學家考夫曼的評論。在引文之后馬克思隨后問道:“這位作者先生把他稱為我的實際方法的東西描述得這樣恰當,并且在談到我個人對這種方法的運用時又抱著這樣的好感,那他所描述的不正是辯證方法嗎?”⑩馬克思肯定的內容是考夫曼對辯證法的描述,同時馬克思予以補充:(1)馬克思的辯證法是唯物的;(2)馬克思的辯證法本質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就是說許多看上去沒有任何關系的事物和現象,其背后都是聯(lián)系著的。事物本身就是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發(fā)展變化,就是事物運動從一種聯(lián)系過渡到另外一種聯(lián)系的過程。
《資本論》是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fā)展變化中最普遍的、最基礎的經濟現象,即從商品分析開始的,逐步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怎樣從含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因物質即商品運動發(fā)展而來的。就價值規(guī)律來講,馬克思首先揭示的是一般商品經濟的價值規(guī)律,然后又進一步從抽象上升到具體,上升到揭示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價值規(guī)律。這樣從辯證邏輯的商品分析出發(fā),才真正展示出了《資本論》第一篇以及以后的各篇的邏輯。因而掌握《資本論》的精神實質,最根本的是要掌握辯證法的這種運動和變化的過程的觀點。
(三)政治經濟學的階級性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資產階級立場決定了: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認識和掌握商品和價值規(guī)律,另一方面它又不能深刻地揭示商品和價值規(guī)律。馬克思《資本論》的一處腳注中對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發(fā)展進行了評析?,馬克思在這里并沒有否定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對于商品價值量的研究。馬克思是在肯定資產階級經濟學這方面成就的前提下,指出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不足。馬克思說,古典政治經濟學“從來沒有從商品的分析,特別是商品價值的分析中,發(fā)現那種正是使價值成為交換價值的價值形式”?。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第一節(jié),從交換關系的等式出發(fā),從中抽象出了隱藏在交換價值背后的價值;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第三節(jié)中,又說明了價值怎樣必然表現為交換價值的形式,表現為價格形式。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相對于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馬克思做到了“從商品的分析,特別是商品價值的分析中,發(fā)現那種正是使價值成為交換價值的價值形式”。通過這種分析,馬克思揭示了“勞動產品的價值形式是資產階級生產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這就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成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生產類型,因而同時具有歷史的特征”?。這里強調的是,商品形式或商品的價值形式是資本主義的細胞形式,這種細胞形式的歷史暫時性,也就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的歷史暫時性。
因此,在馬克思看來,商品形式或商品價值形式是資本主義社會這個神秘世界的細胞,人類社會一旦有了商品這種資產階級社會的細胞,就會迅速地長出資本主義社會的軀體。但是,商品這個細胞一旦具有了歷史性,那么按照事物發(fā)展的邏輯就會推導出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性,而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就必須不揭露出這個細胞的歷史性質。因此,忽視這種歷史暫時性是資產階級維護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正確本能;而一旦忽略商品價值形式,政治經濟學必然不能科學地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規(guī)律。資本主義經濟規(guī)律最本質的特點是最終要揭示資本主義必然要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而資產階級最害怕的就是這一結論,因此從資產階級的切身利益考慮,資產階級經濟學不愿意觸及商品形式。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階級性和時代性特點,決定了它不能在勞動價值理論上有任何進步。
三、對于價值規(guī)律相關理論觀點的評析
(一)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對價值規(guī)律的認識
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對于價值規(guī)律作出錯誤理解,其典型代表當屬蒲魯東。蒲魯東作為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主張保留商品生產,在私有制和雇傭勞動的基礎上通過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壞的方面而實現社會主義。蒲魯東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受到馬克思的嚴厲批判。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十二章寫道:“一旦勞動力由工人自己作為商品自由出賣,這種結果就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有從這時起,商品生產才普遍化,才成為典型的生產形式;只有從這時起,每一個產品才一開始就是為賣而生產,而生產出來的一切財富都要經過流通。只有當雇傭勞動成為商品生產的基礎時,商品生產才強加于整個社會;但也只有這時,它才能發(fā)揮自己的全部潛力。說雇傭勞動的介入使商品生產變得不純,那就等于說,商品生產要保持純粹性,它就不該發(fā)展。商品生產按自己本身內在的規(guī)律越是發(fā)展成為資本主義生產,商品生產的所有權規(guī)律也就越是轉變?yōu)橘Y本主義的占有規(guī)律。”?馬克思在這里強調,商品是資本主義的細胞形式。由資本主義的細胞形式發(fā)育到資本主義形式,并不需要更多的商品生產以外的東西。只要商品生產被確定,只要商品生產發(fā)展到勞動力作為商品進行買賣的時候,那么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就已經不可抗拒地確立了。因此,蒲魯東的消滅資本主義所有制,僅僅是口頭上的空話。
在蒲魯東以后,還有杜林的冒牌社會主義。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批判杜林:“商品生產決不是社會生產的唯一形式。在古代印度的公社里,在南方斯拉夫人的家庭公社里,產品都沒有轉變?yōu)樯唐贰9绯蓡T直接為生產而結合成社會,勞動是按照習慣和需要來分配的,產品只要是供消費的,也是如此。直接的社會生產以及直接的分配排除一切商品交換,因而也排除產品向商品的轉化(至少在公社內部),這樣也就排除產品向價值的轉化。”?這里說的是古代社會不是商品生產的社會。恩格斯又說:“社會一旦占有生產資料并且以直接社會化的形式把它們應用于生產,每一個人的勞動,無論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從一開始就成為直接的社會勞動。那時,一件產品中所包含的社會勞動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迂回的途徑加以確定;……到那時,它就不會想到還繼續(xù)用相對的、不斷波動的、不充分的、以前出于無奈而不得不采用的尺度來表現產品中包含的現在已直接地和絕對地知道的勞動量,就是說,用第三種產品來表現這個量,而是會用它們的自然的、最恰當的、絕對的尺度——時間來表現這些勞動量。……就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也必須知道,每一種消費品的生產需要多少勞動。它必須按照生產資料來安排生產計劃,這里特別是勞動力也要考慮在內。各種消費品的效用(它們被相互衡量并和制造它們所必需的勞動量相比較)最后決定這一計劃。人們可以非常簡單地處理這一切,而不需要著名的‘價值’插手其間。”?恩格斯在這里進一步說明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也不是商品生產的社會。
那么,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里,是由什么來決定一件物品是否被生產出來呢?恩格斯特別地強調產品是否被生產,首先取決于產品對于人的效用,其次還取決于產品對于人的效用以及人為生產這種產品必須付出的勞動耗費量的比較。恩格斯把這看作商品生產的經濟學中價值范疇在共產主義產品生產社會中所能遺留下來的全部東西。恩格斯甚至講到自己曾經在1844年的著作中討論過未來共產主義社會起調節(jié)作用的產品生產的效用和費用的衡量問題,但是此時的恩格斯已經不再是1844年之前寫作《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時的恩格斯了。恩格斯在《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中說:“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價值首先是用來決定某種物品是否應該生產,即這種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償生產費用。然后才談得上運用價值來進行交換。如果兩種物品的生產費用相等,那么效用就是確定它們的比較價值的決定性因素。”?恩格斯認為這樣的價值作為交換的基礎也充滿矛盾,因此恩格斯強調要解決這些矛盾必須要消滅私有制。恩格斯預言,“到那個時候,價值概念的實際運用就會越來越限于決定生產,而這也是它真正的活動范圍”?。對于“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恩格斯十分坦率地承認:“這一見解的科學論證,只是由于馬克思的《資本論》才成為可能。”?
那么,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是如何對于這一問題進行科學論證的呢?商品經濟社會價值只由勞動時間決定。非商品經濟社會沒有商品,也就沒有價值,勞動時間就由價值形態(tài)退回到調節(jié)社會生產的一般形態(tài)。“費用和效用關系”的價值,就是物品的使用價值。
恩格斯堅定地認為:“價值概念是商品生產的經濟條件的最一般的、因而也是最廣泛的表現。因此,在價值概念中,不僅包含了貨幣的萌芽,而且還包含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一切進一步發(fā)展了的形式的萌芽。……在產品的價值形式中,已經包含著整個資本主義生產形式、資本家和雇傭工人的對立、產業(yè)后備軍和危機的萌芽。企圖用制造‘真正的價值’的辦法來廢除資本主義的生產形式,這等于企圖用制造‘真正的’教皇的辦法來廢除天主教,或者等于用徹底實現某種最全面地表現生產者受自身產品奴役的經濟范疇的辦法,來建立生產者最終支配自身產品的社會。”?盡管價值形式還不能直接認定就是資本主義形式,但是因為價值形式是資本主義的胚胎形式,價值形式的充分發(fā)展必然發(fā)展到資本主義形式。因此,恩格斯認為,用制造真正的價值的辦法消滅資本主義,就等于用制造資本主義的辦法消滅資本主義。對于杜林在他的所謂公社中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價值”,恩格斯認為這是杜林是企圖用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辦法來消除資本主義,是企圖用拜物教的辦法來消滅拜物教。
對于蒲魯東、杜林價值規(guī)律的社會主義,恩格斯直言這是想“以幻想的結果來消滅價值規(guī)律的現實結果”?杜林所涉及的經濟公社,在恩格斯看來,在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中,如果把價值規(guī)律鑲嵌進去,那么這個社會主義經濟必然會趨向于解體。
(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對于商品價值規(guī)律的探索
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對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未來社會商品和價值規(guī)律消亡思想的認識是接受的。他們是面對當時的社會主義還不能在短期內徹底消滅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現實,而闡述價值規(guī)律運用的。他們關于社會主義利用商品生產和價值規(guī)律的思想,是對于價值規(guī)律運用的一種探討。
首先,在《國家與革命》中,列寧的初步設想也是無產階級將取得國家政權,生產資料不再是個人的私有財產,而是歸為全社會所有,在此基礎上,商品生產也將不復存在。
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無產階級真正掌握了國家政權,在具體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列寧對于商品生產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1919年2月俄共(布)綱領草案中,列寧指出,“用一系列逐步而堅定的措施徹底消滅私人貿易,組織起統(tǒng)一的經濟整體(蘇維埃共和國應當成為這樣一個整體)中各生產公社和消費公社之間的正確的和有計劃的產品交換”?,歷史上公社的解體已經說明了價值規(guī)律對于公有制的破壞作用。尤其是對于,同時“將力求盡量迅速地實行最激進的措施,為消滅貨幣作好準備”?。這表明在初期列寧的想法意在用產品的直接分配來取代商品交換。
但是后來的社會實踐證明這樣的設想行不通,因此列寧轉向實施新經濟政策。在新經濟政策初期討論糧食稅的問題上,列寧已然認識到“在小農國家內實現本階級專政的無產階級,其正確政策是要用農民所必需的工業(yè)品去換取糧食。只有這樣的糧食政策才能適應無產階級的任務,只有這樣的糧食政策才能鞏固社會主義的基礎,才能使社會主義取得完全的勝利”?。其后,在1921年秋,列寧進一步闡釋新經濟政策時指出:“我們應當認識到,我們還退得不夠,必須再退,再后退,從國家資本主義轉到由國家調節(jié)買賣和貨幣流通。”?
由此可見,在具體面對商品生產的問題上,列寧在反復的摸索中得出的結論是在當時的社會主義條件下依然要保留商品生產,這是由俄國過去的歷史條件和當下現實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的。
而后關于蘇聯(lián)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價值規(guī)律,斯大林結合蘇聯(lián)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進行了發(fā)展和總結。斯大林認為:“有人說,商品生產不論在什么條件下都要引導到而且一定會引導到資本主義。這是不對的。并不是在任何時候,也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是如此!不能把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混為一談。這是兩種不同的東西。資本主義生產是商品生產的最高形式。……如果這些使商品生產轉化為資本主義生產的條件已不存在,如果生產資料已經不是私有財產而是社會主義財產,如果雇傭勞動制度已經不存在,而勞動力已經不再是商品,如果剝削制度早已消滅,那又怎么樣呢?可不可以認為商品生產總還會引導到資本主義呢?不,不可以這樣認為。……如果注意到,在我國,商品生產沒有像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那樣漫無限制和包羅一切地擴展著,它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雇傭勞動制度的消滅和剝削制度的消滅這樣一些決定性的經濟條件而受到嚴格的限制,試問,為什么商品生產就不能在一定時期內同樣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服務而并不引導到資本主義呢?”?對斯大林的論述,一方面,我們可以發(fā)現,斯大林在總結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基礎時作了一個妥協(xié)。因為斯大林考慮到當時的蘇聯(lián)社會生產力水平低,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并未都實現,而且還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種所有制共存的情況,在兩種所有制之間不同利益主體依舊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因而在一定范圍內價值規(guī)律仍然起作用。另一方面,如果研究后來蘇聯(lián)和東歐國家社會主義經濟演變的歷史,那么可以發(fā)現,生產資料不是私有財產這一條是可以變化的。事實上在斯大林逝世以后逐步發(fā)生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變化過程,最終生產資料公有制變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因此,斯大林的論斷還是形而上學的。
對于商品生產和價值規(guī)律,毛澤東有著自己的見解。毛澤東認為:“‘生產資料不是商品’,我們是,又不是。”?商品生產和價值規(guī)律存在消極作用,但是在毛澤東看來,商品生產是可以被駕馭的。毛澤東指出:“斯大林說:‘試問,為什么商品生產就不能在一定時期內同樣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服務而并不引導到資本主義呢?’這句話很重要。利用商品生產為社會主義服務,斯大林講了很多理由。那么,商品生產有沒有消極作用呢?有,就限制它,否定它,……我們發(fā)展商品生產,不是為了利潤,而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為了五億農民,為了鞏固工農聯(lián)盟,為了引導五億農民從集體所有制過渡到全民所有制。”?發(fā)展商品生產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利潤,那就不是真正的商品生產。毛澤東把發(fā)展商品生產的目的規(guī)定為“為了滿足社會需要,為了五億農民,為了鞏固工農聯(lián)盟,為了引導五億農民從集體所有制過渡到全民所有制”。所以,在毛澤東那里,是有條件地利用商品生產,而不是不折不扣地推崇和貫徹商品生產。
四、結論:價值規(guī)律是歷史性的經濟規(guī)律
如前所述,馬克思是在肯定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在勞動價值論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指出其研究中的缺陷與不足。這個缺陷和不足,就是不敢觸及價值規(guī)律的歷史性問題。在馬克思看來,勞動產品不是天然的就具有價值屬性。雖然在原始社會末期原始部落之間就曾經發(fā)生了產品交換,那時交換的產品就有商品的屬性。但是,那時社會生產方式的主體還不是商品生產。之后經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社會生產的主體都不是商品生產。只是到了封建社會的末期,社會生產才從產品生產變革為商品生產。因此,商品生產不是人類社會永恒的社會生產方式。這就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生產,不是人類社會生產從頭就有的社會生產方式。一旦資產階級承認了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生產方式有來路,那么,同樣的道理也就要意味著資產階級也要承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必然會有去路。無論如何,商品生產的歷史性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性緊密相連。
正因為這個緣故,馬克思才會認為商品形式是指勞動產品的一種歷史形式。人類社會經歷了勞動產品的產品形式、勞動產品的商品形式和勞動產品的產品形式。馬克思這里所謂的商品形式主要是區(qū)別于勞動產品的產品形式而言的,商品生產是具有歷史性的。本來商品和價值這些范疇是屬于商品經濟社會的。商品經濟社會是沒有擺脫物統(tǒng)治人的社會,而資產階級及其經濟學家,從維護資本主義統(tǒng)治的階級利益出發(fā),必然要把這種資本主義商品生產說成是從來就有、永恒不變的。凡是違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社會生產,都必然要被資產階級及其經濟學家所否定。
資產階級經濟學被價值量的分析給吸引住了注意力,是淺層表面的原因。而更加深刻的原因是資產階級的階級利益之所在。因為馬克思通過商品拜物教的根源分析得出結論:“勞動產品的價值形式是資產階級生產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這就使資產階級生產方式成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生產類型,因而同時具有歷史的特征。”?按照馬克思的這個理論,如果深入研究價值形式,就必然要:第一步,從價值形式的發(fā)展分析,推論出貨幣的產生;第二步,認識到貨幣對于交換過程的媒介作用,以及商品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貨幣必然轉化為資本;第三步,認識到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矛盾必然會激化,經濟危機必然周期性爆發(fā);第四步,認識到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是資本主義必然滅亡。馬克思最后說這種理論上的必然邏輯是資產階級的階級自覺,因此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即使是最優(yōu)秀的代表如斯密和李嘉圖,也最終放棄了對商品形式和商品價值形式的分析。馬克思這句話的精髓就在于以商品拜物教研究的積極成果——勞動產品的價值形式是資產階級生產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來說明資產階級及其經濟學為什么會自覺不自覺地回避對于商品和價值形式的分析。在馬克思的辯證法的邏輯中,所謂最抽象的、最一般的形式,也就是最沒有發(fā)展的形式,即是細胞形式。所謂發(fā)展了的形式,就是細胞繁殖并長大了以后的形式。
因此,商品形式或商品的價值形式,是資產階級生產的最一般的和最不發(fā)達的形式,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所特有的經濟規(guī)律。從唯物主義歷史觀來看,共產主義社會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充分發(fā)展并經過浴火重生而產生的新的社會形態(tài)。雖然從一個局部的范圍來看,中國的社會主義不是在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充分發(fā)展的基礎上產生的,但是作為新的社會制度,作為代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個時代,它仍然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發(fā)展基礎上產生的社會。盡管它必然會帶有更加濃重的它從中脫胎出來的舊社會的歷史痕跡,但是同時必然具有共產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征。因此,它既不能急迫地消滅商品生產,讓價值規(guī)律退出歷史舞臺;又不能不清醒地認識到,商品生產是資本主義的基因形式,社會主義現階段的商品生產和價值規(guī)律,是我們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所不得不利用的手段,而不是我們的目標或目的。社會主義現階段的商品生產和價值規(guī)律,最終是要消亡的。科學社會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浴火重生的結果,一定是不以商品生產為一般特征的。“一旦我們逃到其他的生產形式中去,商品世界的全部神秘性,在商品生產的基礎上籠罩著勞動產品的一切魔法妖術,就立刻消失了。”?如果再進一步誤把商品生產和價值規(guī)律當作共產主義本身的特征或共產主義本身的規(guī)律,并把它應用到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就要遭到解體。這是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239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98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7—8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8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4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7頁。
⑦《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4頁。
⑧《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4頁。
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2頁。
⑩《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1頁。
?參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98—99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98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99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677—678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326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326—327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5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5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327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327—328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330頁。
?《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6卷第82頁。
?《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36卷第111頁。
?《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1卷第209頁。
?《列寧全集》第2版增訂版第42卷第239頁。
?《斯大林文集》第607—608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下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頁。
?同上書,第51—52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99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93頁。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