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的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一劃時代的文本被稱為“袖珍版馬克思主義百科全書”。學界對《宣言》的版本考證、文本結構、思想主題以及當代價值等進行了極為豐富的研究。而馬克思、恩格斯如何認識歷史,以及如何將對歷史的認識與社會發展規律密切關聯起來,是在研究《宣言》中值得關注的問題,其中有一個文本細節需要予以重視:《宣言》作為共產主義同盟的綱領為何以對資產階級的歷史分析為首要章節展開?作為“政治宣言”的《宣言》又為何在正文中以歷史口吻開篇?筆者認為,這是由于《宣言》的寫作建立在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歷史發展的透徹認識之上,他們在“雙元革命”時代對人類歷史前途命運的深刻反思,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意識,具有強烈的歷史感。筆者試圖以節奏的歷史與歷史的節奏為分析視角,將節奏與歷史加以關聯,探究《宣言》中蘊藏的歷史意識和歷史思維,考察其對階級斗爭歷史的敘述背后深層的“社會結構”規定以及資產階級發展所引發的歷史速率的變化,闡明社會發展中歷史規律的呈現方式,揭示馬克思、恩格斯歷史闡釋中蘊含的唯物史觀方法論。
一、節奏的歷史:以“社會結構”為基礎的歷史及其速率變化
“節奏”原指音樂中長短不一的音符組合,后比喻人們工作有規律、有步驟地展開。亨利·列斐伏爾在《節奏分析:空間、時間和日常生活》中首次將“節奏”作為一個哲學命題,闡明節奏中蘊含重復和規律性存在的哲學意涵;費爾南·布羅代爾將節奏運用于對歷史的分析之中,他認為社會史是在人與所處環境關系歷史之上的“節奏平緩的歷史”。筆者認為,歷史與節奏之間確實具有內在關聯。“節奏的歷史”是包含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統一體,力圖在對歷史的不斷追問與求解中,打開對未來的想象并在未來視野中回溯歷史發展的位置與縱深,從而解密人類社會歷史的真諦。《宣言》中關于資產階級的歷史分析,潛藏著深刻的節奏的歷史的深刻意蘊。《宣言》為我們呈現出“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的景象,其立足“社會結構”,以資產階級生產力巨大發展所引發的歷史速率為具體表征,展現出了節奏的歷史的原初狀態。
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以對資產階級的歷史分析所展開的宏大歷史敘事超越了思辨歷史哲學和分析歷史哲學的認知方式,達到一種節奏的歷史的高度。節奏的歷史不同于那些基于理性或現實需求對歷史的解釋理路,它既作為歷史本體直接指向歷史進程本身,又在歷史認識的維度表征歷史的具體存在狀態。在對歷史的哲學反思上,維柯首次將人的創造性活動賦予世界本體的哲學意指,力圖建立“一種理想的永恒的歷史”,試圖促使人類歷史獲得哲學的抽象性檢驗,并使得哲學得到人類歷史的現實證成,由此開創了歷史哲學的理論形態。在維柯之后,由于歷史認知方式的不同,歷史哲學大體分為兩個流派:一派以康德和黑格爾等為代表,形成了聚焦歷史本體的思辨歷史哲學;另一派以克羅齊、柯林伍德等為代表,形成了探究歷史認識的分析歷史哲學。在思辨歷史哲學視域中,康德認為應該把人類歷史歸于自然界隱蔽計劃的實施,黑格爾認為歷史無非體現了“世界歷史”的“理性的狡計”,同樣將人類歷史的發展表征為某種超驗本體的“意志”。在分析歷史哲學視野下,克羅齊認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因為一切民族和所有時代的歷史均產生于新需要的推動,歷史的本質在于以“現在進行時”看“過去時”,一切歷史判斷背后的實際需求賦予歷史當代史的性質;柯林伍德則認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歷史是研究過去的事實以發現人們行為所內蘊的思想動因,歷史過程本身就是思想的過程。通過《宣言》,我們既可以看到馬克思、恩格斯對歷史本體的肯認——歷史本身是節奏的自我發展,又能洞察其對歷史的獨特認識,即一切歷史都是節奏史。由此,社會歷史的發展以節奏的歷史的形式呈現出來。
《宣言》中對資產階級歷史的分析以“社會結構”為基礎而展開,具體表現為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及其產生的“社會結構”在長時段歷史發展中所發揮的基礎性作用。恩格斯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由此可見,歷史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結構上的歷史,而歷史運動本身構成社會結構的歷史演進。“社會結構”是理解整體社會歷史的一種原初性、基礎性范疇,以“社會結構”為出發點,馬克思、恩格斯在歷史研究中實現了對歷史本體和歷史認識把握的有機統一。從這個意義上說,后來布羅代爾所言的“結構歷史”的特征實際上也是處于《宣言》中所討論的歷史是以“社會結構”為基礎的范疇內。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進一步指出,資產階級的歷史是以“社會結構”為基礎的歷史發展的產物,“現代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正是將歷史視為“社會結構”發展史,馬克思、恩格斯作出了“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科學判斷。《宣言》中的“世界歷史”概念已經不再受制于黑格爾“絕對精神”的“世界歷史”思想的影響,而是在本質上具有了與黑格爾世界歷史不同的實體意義。在黑格爾看來,理性創造“世界歷史”并統治“世界歷史”,“世界歷史”是一種“絕對精神”的自我構造和自我演繹;馬克思、恩格斯深入“社會結構”內部,分析了世界歷史生成的必然性。他們從生產力、普遍交往的發展以及因交往而產生的分工入手,分析指出資產階級大工業的發展使得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生產與世界性消費的歷史趨勢。《宣言》最突出的特征“并不是獨斷地強調階級斗爭和勞動與資本的關系,而是把所有這些范疇納入一個包羅萬象的歷史結構中去”。正如有學者所說:“馬克思歷史理論的核心,是將整個人類歷史的本質性把握為生產方式的變動結構,亦即把握為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為主軸的社會基本結構的演化進程。”也正是從“社會結構”這一基礎出發,馬克思主義才能夠達到對人類社會歷史的正確認識和科學解釋,并揭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
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在“社會結構”基礎上闡釋人類整體的歷史狀況,將原始社會以來的一切歷史視為階級斗爭的歷史,使得節奏的歷史獲得了現實存在。他們在文本中“沒有提供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關系的一般性陳述,它集中論述的是基于這種關系的階級沖突的歷史”,并強調階級沖突的“模式本身正在重復”,實現了對深層“社會結構”發展史的具體化。馬克思、恩格斯在歷史總體上將階級斗爭置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結構之中進行歷時性考察,分析了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以及行會師傅和幫工等不同時代的社會階級進行斗爭的歷史,說明了階級斗爭在不同歷史時代的差異化形式下的重復且一致性內容,即剝削和被剝削、統治和反抗、壓迫和反壓迫等。階級斗爭在歷史上以不同的類型、形式出現,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則始終聚焦壓迫與反壓迫斗爭,這是階級斗爭之本質和內涵的歷史性重復。正是在這一重復的意義上,原始社會以來的一切歷史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被稱為節奏的歷史。
節奏的歷史在《宣言》中通過資產階級生產力巨大發展所引發的歷史速率的極大提升而愈加鮮明地得以彰顯。《宣言》中關于資產階級歷史的分析之所以訴諸歷史速率的方式,是基于資產階級歷史發展的特殊方式,即生產力的不斷變革。“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中充分展示出資產階級推動歷史發展的強勁速率,這是節奏的具體表征。“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于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資本的世界歷史性特征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持續調整中得以展開,其作為社會的規定性存在形成了“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的獨特的歷史情勢。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工業和商業歷史,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代生產關系、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系的歷史。生產力不斷變革和反抗的歷史就是生產力發展的歷史,在這種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特殊情勢下,資產階級在歷史上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非常”一詞本身具有特別的含義,一方面說明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與傳統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存在區別,突出了資產階級對現實歷史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另一方面表明在資產階級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會加速一些傳統社會屬性的消解,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現歷史性重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快速調整和推進,使得歷史獲得迅速發展,并形塑出世界歷史的整體樣態。
馬克思、恩格斯從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結構視角,基于歷史發展方式及其速率的維度,為我們呈現了宏闊、動態的節奏的歷史。節奏的歷史依據“社會結構”不斷展開,是《宣言》從歷時性的時間維度呈現出共時性的歷史本體根基,這種歷史作為一種深層的歷史蘊含“社會結構”的維度,通過階級斗爭的歷史得到現實表達,并在具體歷史的發展中以特殊歷史速率而出現。正是通過對歷史本體及其認識之上的原初歷史狀態的呈現,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到歷史規律及其發展趨勢。
二、歷史的節奏:歷史規律和歷史趨勢的表達
歷史是一個多維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體,以時間維度展開,又跳出時間的限制并承載于特定空間,但本身不是囿于空間的靜止物。從歷史時空的維度看,歷史會在發展中體現出某種“重復”,并在“重復”中展現出“差異”狀態,我們可以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歷史的節奏”。所謂歷史的節奏中的“重復”并不是指歷史事件的重復,也不是“歷史結構”的重復,而是強調“歷史規律”的重復。歷史規律在歷史發展中的“重復”不是一種簡單的歷史“復制”,本質上是一種差異化的“重復”。歷史的節奏在歷史的時空交互之中生成,是差異化歷史規律的“重復”的具體表征。《宣言》中對資產階級的歷史分析呈現出歷史的節奏的動態歷史圖景,具體指向資本生產和破壞的節奏以及社會所有制不斷反抗與變動的節奏,呈現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趨勢。
歷史的節奏主要呈現出歷史演進過程中的規律性,它與歷史事件的重復和“歷史結構”的重復不同,而是指向歷史規律的重復。黑格爾曾對歷史事件的重復有過論述,他在《歷史哲學講演錄》第三部第二篇“從第二次昔尼克戰爭到皇帝當政時期”中指出,一切偉大的歷史事變和人物均會重復出現的現象,即“如果某種國家變革重復發生,人們總會把它當做既成的東西而認可。這樣就有了拿破侖的兩次被捕,波旁王室的兩次被驅逐。由于重復,開初只是偶然和可能的東西便成了現實的和得到確認的東西了”。針對黑格爾的觀點,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明確予以回應:黑格爾“忘記補充一點: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笑劇出現”。馬克思以歷史的悲喜劇隱喻了歷史事件的不可重復性,即歷史事件只是形式上類似而在本質上天差地別。這說明歷史永遠都在“進行時”,是伴隨時空不斷生成、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存在,正如“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一般,歷史事件也不會重復發生,更不會出現復制品。相對于歷史事件的反復,日本學者柄谷行人強調“歷史結構”的重復,即“歷史的反復并非意味著相同事件的重復。能夠反復的并非事件(內容),而是形式(結構)”。他運用《路易·波拿巴霧月十八日》的歷史分析方法解讀日本明治時期以來的近代化歷程,對“歷史的反復”作出了全新的解釋。柄谷行人提出的“結構的反復”主要是指國家和資本的反復結構,這是比歷史事件更為深入的一種反復形式。但這種解釋方式的癥結在于其忽視了為何會出現“結構的反復”這一前提問題,這一前提問題本質上需要探尋歷史規律才能得以說明。結合黑格爾和柄谷行人的理解,筆者認為,所謂歷史的“重復”根本指向“必然性規律”的重復,即“問題在于這些規律本身,在于這些以鐵的必然性發生作用并且正在實現的趨勢”。
《宣言》中對資本周期性繁榮和危機的論述,揭示了資產階級歷史發展的節奏。“一個社會團體、一個階級或者一個社會等級想要發生變革,必須留下節奏的印記以表明對時代進程的干預。”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節奏通過資本的繁榮和危機呈現出來,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內蘊著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現代化發展中技術的革新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呼喚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具體形態,資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者卻無法駕馭其所創造的生產力。因為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無法充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必將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歷史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阻力。資產階級只能通過摧毀過剩的生產力進行自我調適,從而引起周期性的“商業危機”。列斐伏爾認為:“適合資本的節奏是生產(一切:事物、人等)和破壞(通過戰爭、通過進步、通過發明和野蠻干預、通過投機等)的節奏。”這種資本生產和破壞的節奏就是資本發展規律的外在表現。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在資本規律的必然性范疇中,資本主義社會的危機不會自動消解,而只能通過轉移的方式得以“緩解”,但這也始終只是一種無休止的自我內耗。馬克思、恩格斯運用極為形象的比喻來說明資本的節奏:“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系,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資本主義社會需要不斷調整和尋找辦法來克服社會危機,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將這種方法歸結為生產力和市場:一是資產階級會大量消滅現有生產力;二是資產階級會奪取新的市場或更加充分地利用舊的市場。
《宣言》中對社會所有制關系變動的論述,也彰顯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節奏性特質。資本主義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預示著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必然被摧毀,馬克思、恩格斯將資產階級所有制關系的瓦解認定為一種“類似的運動”。由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回溯社會歷史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存續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形成于封建社會,封建的農業和工場手工業即封建的所有制關系不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逐漸被資產階級所有制關系取代。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論述了社會形態的歷史發展,揭示出所有制關系變動的歷史節奏,這是一種以所有制為變更的社會形態發展的歷史節奏,在此過程中他們還指明了歷史發展的未來趨勢。
在社會歷史發展的節奏走向中,蘊含著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趨勢。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需要充足的勞動力,并且勞動力只有為資本增殖時才會被需要,這樣工人的勞動力被商品化,成為生產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推動分工的精細化,工人的勞動變得更加簡單和機械,在這個過程中無產階級日益被組織起來。資產階級推動的工業進步促使工人聯合起來,代替了以往工人由于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首先生產的是自己的“掘墓人”——無產者,即“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但正如“資產階級賴以形成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是在封建社會里造成的”,共產主義社會賴以形成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是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鍛造的。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系已經不能通過自我調適來適應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其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阻力而非動力,資本主義的所有制必須要被炸毀。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本的節奏在歷史規律的作用下必然會走向終結,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必然催生無產階級革命的爆發,無產階級終將取得勝利,由此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
《宣言》通過對資本的節奏、所有制變更的節奏以及社會歷史發展趨勢的論述,展現出人類社會歷史的節奏。“馬克思不斷地論述那些迄今為止為人們所服從卻沒有意識到的規律”,這種隱匿的歷史規律通過載體不斷地呈現出來。馬克思、恩格斯正是看到了資本和所有制關系的現實載體,在此基礎上揭示出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并展現出歷史發展的光明前景。
三、對資產階級的歷史分析蘊含的方法論
在回答馬克思、恩格斯為何在《宣言》中以對資產階級的歷史分析為開篇以及如何展開其邏輯之后,理應澄明這一歷史分析中蘊含的方法論,這是我們通過研究經典文本走近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方式和必要環節。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歷史分析而展開的深刻歷史敘事,呈現了歷史發展的原初狀態和歷史本身的規律性表征,彰顯出唯物史觀對歷史的解釋力,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唯物史觀方法論自覺,這一方法論自覺具體呈現為對階級分析法、歷史性方法以及總體性方法的有機融匯。階級分析法是分析階級社會的基礎方法和主導線索,《宣言》對資產階級歷史的分析從生產方式變革本身出發剖析階級的生成和變化;歷史性方法是對歷史本身的歷時性考察,蘊含深厚的歷史感和歷史意識,由此揭示出歷史之間的內在關聯和發展趨勢;總體性方法是以系統和整體的視野看待人類歷史,能夠精準定位資產階級的歷史在人類歷史中的位置。
第一,以階級分析法認識人類社會歷史。階級分析法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考察和闡釋人類社會階級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基本方法。毛澤東主要從這一視角來認識和把握《宣言》的核心思想,他曾回憶道:“記得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階級斗爭》,陳望道翻譯的《宣言》,和一個英國人作的《社會主義史》,我才知道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有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初步地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不同于以往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等對階級與階級斗爭進行哲學化、史學性或經濟式等學科性的一般解讀,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對資產階級歷史的分析以“社會結構”的深層歷史為基礎,從生產方式變革本身出發,運用階級分析法論證資產階級的生成和發展。在對資產階級歷史起源的考察上,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以階級斗爭的歷史為考察起點展開論述,指出原始社會以來的一切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并論述了歷史發展中階級差別的事實性存在,即“在古羅馬,有貴族、騎士、平民、奴隸,在中世紀,有封建主、臣仆、行會師傅、幫工、農奴”。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階級斗爭和階級差異具體形式的描述,闡明了不同社會歷史形態中階級的對立和斗爭的具體實際,揭示出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強調資產階級也是通過階級斗爭獲得統治地位。馬克思、恩格斯在對資產階級現實境況的具體分析中指出,在封建社會的胚胎中產生出來的資產階級社會并沒有消滅階級對立,而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和新的斗爭方式取代了舊的,資產階級時代的特點之一就是“階級對立簡單化”,即致使整個社會演變成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對立。在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命運上,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以“自由人聯合體”取代資本主義的社會理想,所謂自由人聯合體即是終結階級斗爭和階級差別的共產主義社會形態。階級分析法作為科學方法論貫穿馬克思、恩格斯對資產階級歷史分析的始終。
第二,以歷史性方法考察人類社會歷史。歷史性意味著以一種暫時的、過程的和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及其發展。歷史性內生于歷史且受歷史制約,也就是說歷史性只有在現實歷史中才能夠生成和獲得具體性存在,并在與歷史的交織交互中成為一種認識歷史的方式。《宣言》關于資產階級的歷史論述,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在歷史性視域中認識和把握歷史的方式。馬克思、恩格斯基于歷史性視角,不僅指出資產階級本身是適應現代社會生產力需要而出現的階級,是人類社會歷史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也揭示出資產階級的歷史暫時性特點,認為現代大工業的迅速發展必將導致資本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不斷暴露,資本主義在周期性商業危機中,其生產關系必定越來越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存在無法避免且難以克服的內在矛盾,最終必然難逃被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所代替的歷史命運。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以歷史性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科學判斷。也有學者基于馬克思的觀點,將歷史性視為對資本主義超越性批判的方法論前提,即“在充分肯定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意義的同時,展現超越資本主義社會的可能性及途徑”。歷史性方法還要求從資產階級的發展史出發來回溯前資本主義的歷史,既要站在現在看過去,把握人類歷史的發展,也要以資產階級的歷史為起點,考察資產階級的未來走向,看到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深入分析資產階級歷史及其內在本質,回溯歷史、揭示出歷史的內在聯系,這正是《宣言》以歷史性方法揭秘資產階級歷史發展的真諦所在。
第三,以總體性方法透視人類社會歷史。“總體性方法是用總體性視野來看問題的方法,就是要將對象和客體置于多重結構和復雜關系中來看待對象和客體,要走向辯證思維。”歷史是一種總體性的存在,其內在包含無數歷史事件及其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歷史的總體性存在及其有機構成,決定了歷史是以節奏的歷史狀態不斷展現出來,同時歷史發展的背后隱匿著規律的決定性作用,并以歷史的節奏的形式呈現。在總體性方法的分析視野中,資產階級的歷史既是人類整體歷史的有機構成部分,能夠在總體性的視野下得以清晰呈現,又可以將資產階級歷史置于人類歷史的整體視野中予以批判性反思,由此能夠透過資產階級歷史分析的表象直擊歷史本質。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既沒有因為資本主義促進人類歷史的飛速進步和世界歷史大發展的歷史功績來回避其終將滅亡的歷史結局,也沒有因為資本邏輯導致人的異化和社會性關系失落的發展弊端而否認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進步性,而是始終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資本主義。在對資產階級歷史發展的辯證審視中,歷史以總體性的方式呈現出來,從人類社會整體的抽象歷史上升到對資本主義歷史的具體化分析。在總體性方法的分析視域之中,資本主義能夠得到公正、恰切的歷史評價,這是總體性方法的科學之處。
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通過對資產階級的歷史分析,回顧了前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作出了原始社會以來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的理論判斷;對資本主義的歷史進行了客觀描述,肯定了資產階級的“非常革命”意義,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必然導致其走向崩潰的現實命運,以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趨勢,呈現出宏闊的人類歷史發展脈絡和視野。基于節奏的歷史和歷史的節奏的辯證分析視角,能夠剖析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對資產階級歷史分析的內在邏輯。《宣言》關于資產階級的歷史分析具有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歷史意義和理論價值。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要求我們細致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進一步挖掘文本中蘊含的唯物史觀方法論,由此不斷豐富和深化對《宣言》的探究和討論。
烏有之鄉網站特別附錄:
烏有之鄉網站募捐公告
(2023年3月)
親愛的讀者、作者、紅友們:
到今年九月,烏有之鄉將迎來建立二十周年的時間節點,期待那時我們能共同慶祝紀念。近二十年來,烏有之鄉在反對帝國主義(美西方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詆毀否定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及革命英烈,否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道路和成就)、反對新自由主義(鼓吹市場化、私有化、買辦化、資本全球化)、反對修正主義(閹割歪曲抹黑淡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捍衛毛澤東思想、捍衛共產黨的領導、捍衛社會主義制度、捍衛工農兵勞動人民利益、捍衛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安全的意識形態斗爭中,烏有之鄉大力弘揚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堅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積極戰斗,走過了曲折復雜的艱難歷程,為下崗工人、失地農民、被欠薪民工、碼農等深受剝削和壓迫的勞動人民積極發聲,使得一些愛學習肯思考的勞動群眾及其優秀子弟從思想上政治上逐步清醒覺悟起來,讓一些積極向上的進步青年找到了人生方向,聯絡了曾經跟隨毛主席參加兩場革命的革命前輩及其優秀兒女、在毛主席生前身后都始終如一保衛毛主席捍衛毛主席忠于毛主席的紅色衛士、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工農兵學干且頂著逆流繼續堅持社會主義的先進分子、在后毛時代先后覺醒的中青年朋友、在國際共運陷入低潮時期仍然真心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知識分子群體,成為社會輿論場上一個重要的紅色陣地。并且,從這里先后走出了一批一批的紅色戰友,開辟了新的戰線,發展了新的陣地,創建了數家新網站和一批自媒體賬戶,豐富和開拓了紅色陣營,為21世紀中國紅色大潮的發展做出了歷史的貢獻。
近幾年來,時局維艱。大疫影響,盡人皆知。妖魔鬼怪,暗中作祟。如今,我們迫不得已向大家提出不情之請。因為網站處境十分艱難,經費缺口壓力很大,現向廣大熱心紅友進行募捐,懇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幫助,以期能夠緩解壓力,度過艱難時期。
有人勸我們放棄陣地,不要再辦下去了,我們認為這是不合適的。再難,也要堅守!我們的信念來自于對毛澤東思想的信仰,來自于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上甘嶺陣地上的志愿軍戰士,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可以因戰斗而犧牲,但是絕不可以因困難而放棄。
當年捍衛國有資產抵制私有化的通鋼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吳敬堂師傅和革命前輩鄧力群、魏巍、馬賓、張全景、衛建林、李際均、李成瑞、林伯野、陶魯笳、秦仲達、楊德明、武光、孫永仁、劉實、韓西雅、李新中及人民知識分子吳易風、周新城、錢昌明、艾躍進、曹征路……他們留下的遺愿和囑托,我們永遠銘記在心,始終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宣傳捍衛毛澤東思想,繼續革命,永不投降。
我們珍惜每一分力量,信任和支援將激勵我們更好地堅持前行,盡力做出新的貢獻。
接收捐款的賬戶:
(1)烏有之鄉網站微信號:wyzxwk101;
(2)烏有之鄉網站站長范景剛微信號:F13910426398.(也可以直接用手機號搜索)
(3)支付寶賬號:13910426398
(4)中國工商銀行卡(帳)號:6215 5902 0001 1314 820.(戶主姓名:范二軍)
每筆捐款都請留言備注捐款人姓名和聯系電話,以便我們在可能的時候聯系回饋。
感謝大家一路走來所給以的熱愛、信任和支持!
烏有之鄉網站(WYZXWK.COM)
站長:范景剛(13910426398)
2023年2月27日星期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