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擴大即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這種現象自古以來就存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唐朝,杜甫的這句詩已經將因貧富差距所產生的階級現狀描繪出來了;《增廣賢文》中的‘’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更是準確地揭露了貧富差距對社會價值觀念的深刻影響。
貧富差距的產生是歷史地發展著的,產生的根源即為私有制的產生與發展。追根溯源,遠古時代是沒有私有制的,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群居而生,共同狩獵,共享食物,這便是‘’生產社會化的雛形‘’。同時,在此階段,生產資料是共同占有的,雖小,仍公。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更新,生產經驗的不斷積累,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生產規模便不斷擴大,毫無疑義地,必然會在有些地區導致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奴隸主,封建帝王,資本家),階級開始分化,這里面直接地就導致了私有制的呈地域性地逐漸建立。換言之,由于生產規模擴大,生產力不可避免的在一些地區發展較為充分深刻,這些地區早一步的進入了相對于落后地區的較為高級的社會形態,也就會發生了私有制這一歷史性的制度,階級不斷分化,并隨之產生了國家這一階級統治的暴力機關。
社會發展的歷史從來就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貧富差距的早期發展一般規律就是生產力水平較高的地區利用國家機器,暴力機關等一切階級斗爭的手段來逐步征服落后地區,使貧富差距呈現階段性的擴大。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經濟發展不平衡會導致政治發展不平衡,政治發展不平衡反過來會影響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貧富差距即是在這樣的歷史環境遵循著特定的歷史規律而產生的。
那么,貧富差距怎么擴大化呢?這里面,一方面,由于貧富差距業已產生,也就必然產生資本財富的家族性繼承。這就是被人們所調侃的‘’輸在起跑線上‘’,這個繼承下來的資本就是富二代的原始積累,這個是富家子弟對于窮人家孩子的一個獨特的優勢。這就是所謂的資產階級法權的物質基礎。
另一方面,在資本化的社會(這里面包括現代所有文明社會),資本會產生一個社會主流價值圈(社會的發展從來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從來就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一切可供利用的社會資源都可以從資本中來,由于富人擁有資本,他便身處這一為世俗所公認為成功的價值圈中,他可以接觸廣闊的以經濟條件為前提的人事物(這些事物必然是窮人所無法接觸或難以結交的,包括優質教育資源,生活體驗,商人大亨,當紅影星等),接觸的人事物的不同必然導致人們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視野的不同,從而產生生活習慣與思維方式的不同,外在的生活習慣與內在的思維方式一經結合,便會給個人的成長提供強大的保障。又由于這些生活習慣與思維方式是符合社會上層生存法則的,所以這一切,必然對他們的孩子產生奠基性的影響。這就是資產階級法權的更深刻的體現。
怎么實現共同富裕,關鍵還需要有一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分配機制,關鍵在于如何破除資產階級法權,關鍵在于如何做到公平兩個字。
請各位批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