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炮擊金門”戰役發生前,毛主席和周總理邀請了一些國際法方面的專家共同討論我國海岸線的劃定問題。一些專家建議沿用民國時期的3海里領海制,并認為如果宣布12海里,可能會引發國際爭端,美、英會出來反對,搞不好還會打仗。
毛主席沒有簡單否定老先生們的觀點,但是也沒有止步于老先生們的觀點,他說:“意見很好,很可貴,使我們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多想一想。”最終,毛主席從我國的經濟、安全利益出發,結合當時我國海岸火炮有效射程在12海里以上的事實,決定采用12海里的領海寬度,并且立即將其公之于世。時至今日,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仍采用了12海里領海制度。
這件事情反映出毛主席決策的一些特點。比如,重視聽取不同的意見,特別是一些反對意見。在上述決策過程中,毛主席、周總理首先以請教的態度,征求老先生們的意見,既體現了對他們的尊重。又從實際出發,最終作出了科學的決策。
重視聆聽反面意見,善于聆聽反面意見,這不光是大度的,而且是明智的。我們老祖宗有個觀點叫“相反相成”,就是說相反的東西有同一性。因此,在決策過程中,我們既需要聽到正面的觀點,也需要聽到反面的觀點。反面的觀點,可以迫使我們把事情可能的壞處、負面效果,想得更充分一些,從而把正面的方案措施謀劃得更周密一些。反過來說,正確的東西,是不怕聽到反面意見的,如果正確的東西能夠輕而易舉地被反面意見所否定,那就說明這個東西是否正確還值得懷疑。
在此過程中,毛主席特別注意保護大家的自尊心。作為一個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毛主席不論是戰略眼光,亦或是深厚的學識,都堪稱卓爾不群。但是他從來不自以為是,或者剛愎自用、盛氣凌人,而總是俯下身來,虛懷若谷。他讓人講話,讓不如自己的人講話;允許別人講對的話,也允許別人講不那么對的話。對于不那么對的話,也給予講話的人尊重。歷史上很多人都曾經對毛主席不理解,甚至反對,但是最后大家都折服于他的大氣和睿智。
尊重大家的自尊心,是激發團隊積極性的關鍵。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如果說下屬將問題說錯了,就給予訓斥和打擊,那么今后大家就不敢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在一些問題上有見識,在另外的問題上可能沒有見識,是人之常情。當人們因為害怕受到批評打擊,或者露怯而不敢說話的時候,不光沒有見識的話不敢說了,有見識的話也就不敢說了,這就堵塞了忠言之路。
明智的領導者,大多重視激勵團隊發揮能動性、積極性,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多動腦筋,多出主意。他會把“你看我們該怎么辦呢”“你是怎么看的”“這件事情我也沒有考慮好”“這件事情我沒有理出頭緒”之類的話掛在嘴邊。對于大家的看法和主張,有一分合理的,就給予三分的鼓勵。即使對于完全錯誤的看法,通常也不用完全否定的語言,而是肯定其態度和立場,或者寬容地一笑了之。總之讓大家有存在感、成就感,也因而更加激發責任感、使命感。這樣一來,集天下之智,匯天下之力,則天下之事無不成。
(作者:祁語,前線特約評論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