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20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這一判斷十分重大和重要,為我們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出了明確的政治方向。為研究探討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這里特刊發作者于2001年2月《人民日報》社在海南三亞召開的“全球化論壇”上的講稿全文。此稿原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5期,并收入2018年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李慎明論金融危機》一書。
(一)關于什么是全球化
我們已跨入新的千年、新的世紀。新舊千年、新舊世紀交替之際,不少新的詞匯在全球正高頻率地震蕩或跳躍在人們的唇齒和媒體間,“全球化”便是其中之一。但在全球化的前面,大都加上色彩斑斕的定語,諸如經濟全球化、競爭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法律全球化、帶有人道主義色彩的全球化,等等。這些繁多的語詞迷霧的背后,都有其特定的實質內容。因此,在討論全球化之前,揭示各種有代表性的全球化提法的本質內涵十分重要。
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應該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及其產業的迅猛發展,導致運輸和通訊成本的大幅降低,從而直接推動國際貿易、跨國投資和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和高新科技的廣泛擴散與輻射,使整個世界經濟空前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它使各國、各地區之間經濟和貿易活動的聯系不斷增加,有利于新知識和高科技的迅速交流和廣泛應用,有利于促進各國、各地區經濟要素在全球范圍內逐步實現優化配置,從而提高各自的經濟效益。這種生產社會化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各地區帶來新的難得的發展機遇,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這是大勢所趨,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任何國家、地區和民族都不應該或不應被置身其外。置身其外,是閉關鎖國;被置身其外,是被邊緣化。
從來沒有離開生產關系的生產力。就如同人的手心和手背須臾不可分開一樣。當今西方少數強國所主張的經濟全球化、市場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法律全球化、民主全球化、帶有人道主義色彩的全球化,等等,本質上是以這些強國為主導的、以實現全球少數人利益為目的的國際壟斷資本力圖征服整個世界的過程。正因為如此,連西方國家學者也承認,“全球化的本質是經濟強國的國家利益”。西方少數強國所要達到的全球化,決不滿足于在經濟上維護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的舊秩序,而是圖謀建立新的更加不公正、不合理的所謂國際經濟新秩序;決不僅僅是擴大國際間的經濟聯系、合作與交流,更是國際壟斷資本及其少數跨國財團對全球化的擴張,甚至還表現為西方少數強國對其社會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向全球的浸潤和推銷。這種意義上的全球化,在一定歷史時期內,也許可能會風行一時。但是,從歷史的長河看,真正的公平、正義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畢竟要被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所代替。當今西方少數強國所主張的這種全球化,決不是什么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更不是人類發展的最終歸宿。
應當指出,當今西方強國主導和支配的經濟全球化包含兩種屬性:一方面,它反映了當前資本主義世界生產力高度發達先進性;另一方面,它又體現了壟斷資產階級力圖向全球輸出其生產方式乃至其沒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狹隘的利己性。當前的經濟全球化從本質上講是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它的這種雙重屬性,在人類和平與發展的事業中起著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其生產力的先進性,是在一定的歷史范疇內,直接推動包括國際貿易、跨國投資、國際金融及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促進了人類物質文明的顯著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將造福于人類,并為將來共產主義的實現提供豐厚的物質基礎,因而具有重要的歷史進步意義。但是,就其狹隘的利己性而言,其本質是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范圍內興起的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民主運動的反向清算和逆向報復,是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進一步侵害和“和平”戕伐。西方少數發達國家壟斷著全球化規則的制定權和實施權,并加緊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進行盤剝,侵犯處于弱勢地位的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甚至強迫這些國家接受其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在全球積聚和激化各種社會矛盾。這種西方主導的全球化最終必然會阻礙和破壞全球社會總體生產力的發展和提高。
為了人類社會進步和維護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根本利益,并逐步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同世界各國和各地區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全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事業,我們應當大聲疾呼,共同倡導一個公正合理的全球化。
(二)關于公正合理的全球化
關于公正合理全球化的本質內涵,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期間的講話和2000年11月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中,均作了精辟的闡述。
全球化問題,涉及整個人類、各個國家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有鑒于此,我們談論全球化,就必須堅持“全球”的視角,而決不能僅僅站在少數國家、少數利益集團和少數人的立場上來看待問題。維護世界和平,爭取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應成為全球化的最高指導原則;我們應該旗幟鮮明地倡導整個人類、全世界各國都公正、廣泛地分享益處的全球化。
第一,我們倡導逐步共同富裕的全球化。
《聯合國憲章》的序言中明確指出:“我聯合國人民同茲決心,……運用國際機構,以促成全球人民經濟及社會之進展”;《聯合國憲章》第1章第55條又寫道:聯合國應促進國際間“較高之生活程度,全民就業,及經濟與社會進展”。但是,當今經濟全球化,非但沒有達到《聯合國憲章》所規定的要求,反而進一步擴大了多數人、多數國家與少數人、少數國家的“數字鴻溝”。請看事實:一是富裕國家與貧困國家的收入差距1990年為60:1,1997年達到74:1。1999年最富裕國的人均GDP(美國為30600美元)與最窮國(埃塞俄比亞僅有100美元)的人均GDP之比竟達到300:1。目前,在全球60億人口中,有30億人每天的生活費用不足2美元,其中有12億人還不到1美元。世界上最富有的三個人的財富便超過48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之總和。二是不少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國內的貧富差距也在拉大。在1977年—1999年間,美國最窮的1/5家庭得到的稅后收入(扣除通貨膨脹等因素)下降了9%,而最富的家庭卻增長了43%。這就是說,最富裕的270萬美國人擁有的收入和處于經濟最底層的1億人的收入相同;那些靠最低工資維持生計的人,今天掙到的美元按實際美元價格,還比不上30年前的水平。少數人、少數國家愈來愈富,多數人、多數國家愈來愈窮,這無論是對于一個國家還是對全球來說,都必然會最終產生極大的不穩定性。這一點是西方有見識的政治家也是看得到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總裁康德蘇認為,無法忍受的貧困是對全球化世界最大的系統化威脅。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也明確指出,“一個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個危險的世界”。
為了我們這個星球的和平與發展,我們呼吁,我們應當實現全人類、全世界各個國家逐步共同富裕的全球化,而決不是某些少數人、少數特定集團、少數特定國家或少數特定國家共同體內部富裕的全球化。
第二,我們倡導平等、公正、互惠、共贏的全球化。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主要是由西方少數強國主導和推動的。這樣的全球化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來說是極不公正的。這種不公正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際產業分工的不平等。這是歷史上長期的殖民統治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和發展的結果。幾百年過去了,這一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在有些方面卻更加嚴重。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高新科技在西方強國迅猛發展,但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總體上仍在國際經濟中扮演著“世界農村”的角色。污染嚴重、勞動強度大、價格低廉的簡單加工工業或勞動密集型的制成品的生產,仍是其經濟社會生活中的普遍現實。其落后農業國和原材料生產國對工業發達國家的從屬和受掠奪、奴役、控制的地位仍然沒有實質性變化。
二是國際貿易體系的不平等。首先是規則的不平等?,F在國際經濟交流和合作中通行的國際慣例和規則,主要是由西方強國制定的,其中有相當多的歧視、欺負、損害第三世界國家的極不合理、極不公正的條款。比如柏林墻倒塌之后,出現了所謂的烏拉圭回合框架下的關貿配額。又如農產品和加工食品是第三世界國家出口最多的產品,而西方對其所設置的關稅遠遠高于他們之間的關稅水平。美國、加拿大、歐盟和日本,這所謂的“四聯體”國家之間相互平均關稅不等,從日本的4.3%到加拿大的8.3%都有。但他們對第三世界國家產品包括農業及其加工產品,關稅經常超過100%,有的達到550%。 這便使第三世界國家的產品很難進入他們的市場。再如,西方規定將生產過程納入所謂的國際“公平貿易標準”,認為第三世界使用廉價勞動力在簡陋生產條件下生產的商品不是標準生產,并拒絕進口。其次是價格的不平等。由于西方強國掌握了世界市場多數商品價格的決定權,因而他們便隨意抬高工業制成品特別是高新科技產品的價格,惡意壓低原材料和各種初級產品的價格。比如,橡膠生產國在20世紀60年代用25噸橡膠便可購進6臺拖拉機,而到80年代,用同樣數量的橡膠卻只能購買2臺拖拉機。在國際貿易分工體系中,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處于十分不利的被壓榨、被剝削的地位。
三是國際金融貨幣體系中的不平等。西方強國的貸款條件日趨苛刻,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不但資金缺乏,而且長期債臺高筑。目前,第三世界欠西方發達國家的債務共計有2.5萬億美元,每年出口創匯中的25%被用于還債,但是這筆債務越還越多。1990年,拉丁美洲的債務為5000億美元,從那時起,還本付息已達7800億美元,但現在其債務仍有8000億美元。
上述種種不平等,是導致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根源。為了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事業,就必須為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就必須把經濟全球化建立在所有國家的平等、公正、互惠、共贏的基礎之上。
第三,我們倡導共享人類文明和高新科技成果的全球化。
可以說,因特網是當今世界高新科技的縮影和代表。但是,享受這一高新科技成果的主要是西方強國。到2000年2月,北美上網人數接近1.4億,歐洲7000萬,在世界人口中占最大比例的亞洲還不足6000萬,拉美不到1000萬,而中東和非洲則幾乎可以略去不計。美國擁有的電腦數量比世界其他地方的總和還要多。而當今世界上仍有大約一半人連電話還從未使用過。以宣布“歷史的終結”而聞名的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弗朗西斯·福山,把這一現象稱為“美國全球科技霸權時代”。美國的《獨立宣言》強調“人人生而平等”,但在享受人類現代科技和文明上,人與人之間是多么不平等啊。因此,完全可以說,除了用界碑或地雷、鐵絲網界定的國界線外,還存在著一條用是否能夠創造、擁有和應用高新技術來劃分的無形的國界線。
人類文明是幾千年來全世界共同創造的結果,每個民族都為當今世界巍然屹立的科技殿堂建設作出了貢獻,但當今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所享受到的科技份額卻有天壤之別。美國的歷史不過220多年,它在今天卻獨占了高新科技之峰巔。究其原因,一是靠本國人民的辛勞和智慧。二是其無償襲用其他國家和民族幾千年文明的傳承和積累。1891年以前,美國完全不承認外國的專利權。三是其利用槍炮攫取的錢財和通過不平等貿易獲取的超額利潤,投資科技并廉價購買了大量的專利技術。四是大肆吸納全世界的高技術人才。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統計,1995年,在美國科學和工程項目的工作人員達1200萬,其中72%的人員出生在第三世界國家。人才外流是第三世界國家向西方強國廉價的技術轉讓。這也是當今世界全球化中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現象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五是以保護知識產權為名,采用多種措施封鎖高新技術,甚至在受資國搶先注冊專利,低價傾銷其產品,抑制甚至摧毀對方獨立自主的科研與開發能力。與此同時,西方強國還向第三世界國家高價轉讓一些已經過時的技術,從而進一步造成第三世界國家與他們在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上的依附關系,企圖使第三世界國家永遠處于國際垂直分工體系中的最底層。這實質上是日本學者在20世紀30年代就提出的“雁行模式”在當今世界的實踐。
從一定意義上講,西方強國所主導的全球化就是其壟斷資本和壟斷技術相結合的全球化。我們在大力提倡并保護知識產權、鼓勵知識創新的同時,應警惕并反對在國際經濟政治和文化交往中以各種理由和借口推行科技封鎖、壟斷和盤剝,行使科技霸權。我們實現的全球化,應當是一個以高新科學技術在全球各國都迅猛發展和社會生產力在全球各國都高度發達的全球化;應當是一個以全人類發展為福祉,全球各國共享人類文明成果和科技成就的全球化。就連西方的有識之士也在大聲疾呼:“應通過促進窮國技術進步使其分享全球化的好處。”
第四,我們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化。
誰是當今經濟全球化中的“哥倫布”?無疑是壟斷資本。美國何以在當今世界的經濟、政治、軍事、科技、文化和信息等各個領域都處于霸主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因為它在金融上有絕對霸權。一是它發行了其中包括期限為30年的長期國債,這些長期國債的購買者不少是日本、西歐、阿拉伯和第三世界的一些國家。1999年底美國國債累計發行余額5.77萬億美元。二是它的股市長期繁榮,總市值高達17萬億美元。其相當的比例被國外持有。三是美元是世界基礎貨幣,有2/3近3000億美元在境外流通。到1999年底,外國人擁有美國金融資產總額已達8萬億美元。目前美元實際上利用著全世界凈儲蓄總額的72%。國際壟斷資產階級掌握這筆巨額資產,積聚著一個巨大的金融“黑洞”。迄今全球共有游資7.5萬億美元,伺機在全球某個角落掀作金融風暴。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國際金融動蕩的“蝴蝶效應”將愈加明顯。僅1997—1998年,東亞便蒙受了近3萬億美元的損失,有1300多萬人丟掉了工作。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無限傷感地慨嘆道:我們努力了三四十年發展自己的國家,才達到今天的水平,突然卻有人挾著數10億美元在短短幾個星期摧毀了我們的成果。現在世界金融市場每個交易日的交易總額高達3萬億美元,但其中98%以上與商品貿易無關。這樣的金融全球化,明顯增大了各國經濟運行的風險,尤其是處于弱勢地位的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著新的挑戰,極大地影響著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現在,人們都在談論著美國經濟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的問題。美國經濟已持續增長近10年。美國經濟在可以預見的近些年內,總體上極有可能仍是增長之勢。但是,美國經濟有潛伏著嚴重危機的一面。通過國債、股市、發行國際貨幣既是其迅速攫取世界財富的最快捷手段,但也是加劇經濟風險的有力杠桿。從2000年3月上中旬到2000年12月初,美國股市的納斯達克指數已下跌近50%,道-瓊斯指數也是在1萬點上下徘徊。2000年,美國的貿易逆差預計達4500多億美元。 再加上美國公眾普遍的借債消費和累積的近6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等諸多原因,都使美國潛伏的嚴重的經濟危機的因素加大。2000年1月,美國外交委員會曾邀請75位金融和政治專家進行專題金融危機模擬演習。這些專家認為:“經濟和金融問題將來對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不亞于炸彈和導彈。”被稱為“金融天才”的美國金融專家索羅斯,盡管推翻了1998年他所作出的國際金融體系將很快崩潰的預測,但仍堅持認為“美國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硬著陸’。”美國GDP占全世界總額的1/3。美國潛伏的嚴重的經濟危機,不僅是對美國,更是對世界各國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威脅。
影響人類和全世界各國可持續發展的另一根本制約性因素,便是經濟全球化造成的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8000年前,陸地的2/3面積為蔥郁的森林。一些專家警告說,剩余的原始森林將會在10年之內從地球上消失。據美國所有情報部門以及許多大智囊團進行長達一年的深入研究后預測:2015年前后,居住在南加利福尼亞州到中國北方的地區共計將有30多億人“缺水”。近半個世紀以來,有66%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沙化、污染等破壞,傾瀉到水中和土壤中的化學污染物越來越多。臭氧層“所占面積差不多是美國本土48州總面積的三倍”。生產和資本的無限性擴張與地球資源的有限性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富人、富國消耗著地球上大部分資源。一個預期壽命為80歲的美國人在目前的生活水平下,一生要消費約2億升水、2000萬升汽油、1萬噸鋼材和1000棵大樹的木材。如果地球上所有人都像美國人這樣生活,并相應排放有害物質,我們需要20個地球。而第三世界國家和窮人卻飽受地球生態環境惡化之苦。目前,因營養缺乏等原因而死亡的人數占第三世界國家死亡人數的15%。生活環境惡化引發疾病而導致死亡的人數占第三世界國家死亡人數的20%。
由此,我們大聲疾呼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化,以規避金融風險,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
第五,我們倡導嚴格遵行聯合國憲章宗旨及原則和公認國際關系準則的全球化。
飽受兩次世界大戰之苦的世界各國人民,懷著“欲免除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的崇高信念,在五十余年前,不僅建立了一個以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及促進國際合作為宗旨的普遍性國際組織——聯合國,而且起草簽署了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史上一部劃時代的文獻——《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及原則不僅是聯合國的基本原則,而且已成為指導現代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成為世界人民爭取和平與發展、反對強權政治的法律依據。1954年中國同印度、緬甸首創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并在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上被納入公認的有關國際關系的準則中?!堵摵蠂鴳椪隆返淖谥技霸瓌t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是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只有嚴格遵循維護主權國家之間的平等和互不干涉內政等一系列原則,人類和世界上各個國家才能贏得和平與發展。反之,就烽煙四起,經濟和社會發展就會遭到嚴重破壞。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更加需要維護和遵行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原則。
但是,現在世界上少數西方強國常常是無視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原則。在新的千年臨近之際,有個別大國在制定全球化時代的對外政策時,甚至不加掩飾地宣稱“最根本的問題”是繼續保持這個國家“在世界的領導作用”。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推行保守的現實主義,即主要依靠軍事力量作為其對外政策的基礎,把重整軍隊作為擺在新一任總統面前的一個長期任務。他們主張“人道主義干預”,必要時繞過聯合國行動,甚至企圖把聯合國變成自己“馴服的外交工具”。連聯合國本身都想控制、操縱,遑論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及其原則了。這必然會給人類和平與發展帶來新的不安定因素。
聯合國和聯合國憲章的存在都是以主權國家的存在作為基礎和前提條件的。僅從應對越來越復雜多變的世界市場來說,經濟全球化愈深入,就更加需要國家進行調節。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國家作用非但不能削弱,反而應進一步增強。
我們認為,《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及原則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是全球化最基本的法律依據和準繩。我們倡導的全球化,應是必須充分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并確定開放的方式和速度的全球化;應是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必須嚴格遵守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不把自己發展模式強加于別國的全球化;應是國家之間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和睦相處,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全球化;應是通過和平方式合理解決國際爭端,而決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的全球化;應是所有各國平等參與和協商解決,而不是由一個或幾個大國壟斷國際事務的全球化。
第六,我們倡導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共存共榮的全球化。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發展模式。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為共同構建幾千年的人類文明的歷史大廈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都是全人類、全世界的精神遺產的瑰寶。東方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豐富;西方文化,琳瑯滿目,精華迭現。在全球化進程中,我們應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的多樣性;同時我們贊成各種各類文化和文明相互學習借鑒,在學習借鑒的交匯融合中構建自己新的文化和新的文明。
當今世界的全球化決非是一個純粹的經濟過程,同時又是一個通過經濟擴張而推行西方的文化價值和政治理念的過程。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企圖將單一文化、單一價值觀念來“化”全球的大有其人。前幾年,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文明沖突論”的根本目的,就是企圖為用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觀念統治全球作輿論準備。從全球化的角度看,在當今世界上,西方個別發達國家,正憑借其強大的經濟、政治、軍事、科技、信息等實力,企圖將其文化和價值觀念置于全球統治地位。我們當然應該看到,全球化通過全球媒體、娛樂業、貿易和旅游等,使各個國家、各個民族接觸、了解了世界上各種不同的優秀文化,這對全球化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但是,極少數西方強國,或是以追求商業金錢為目標,或以征服世界為目的,大搞“文化霸權主義”,從而造成各個國家、各個民族與少數西方強國的文化交流的嚴重失衡。這也導致了西方文化中的頹廢、骯臟成分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泛濫,并且使本土優秀文化傳統出現萎縮之勢。就連歐洲的許多政治家和學者對美國強行推行自己的文化也極為不滿。法國輿論界甚至興起“抵制美國文化入侵”的浪潮。
西方一些政治家和學者,總是把第三世界國家的貧窮歸結為文化特別是價值觀念的落后。讓我們先從縱向上看:美國經濟學家瑟羅統計了從1870年至1988年全世界前20名最富裕國家排名的變動情況,然后得出這樣的結論:窮國要擠入富國行列非常艱難,在128年的歷史跨度中,只有一個真正取得成功的國家——日本。當然,瑟羅漏掉了曾擠入富國行列的蘇聯。新老殖民主義者的搶掠,是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貧窮的根本原因之一。在19世紀下半葉,帝國主義在中國掠奪的財富達10多億兩銀元,相當于清政府1900年一年財政收入的16倍。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殖民主義者從非洲獵捕販運到美洲及其他地區的黑奴,若包括途中死亡的人數在內,先后共達1億人。再從橫向上看,現在世界上有210個左右的國家和地區,除了極少數社會主義國家外,其余全部都是按照西方的或類似的價值觀念在搞私有制??墒牵?0多個國家外,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面貌依舊,甚至愈加貧窮。按照西方價值觀,新富起來的鳳毛麟角,但依其藥方急劇衰落下去的卻不乏其例。西方強國運用各種手段,甚至不惜投入巨額資金,包括以經援為誘餌,有意識地向蘇聯、東歐、拉美、非洲販售“民主化”、“私有化”、“多黨制”等新自由主義的價值觀念。如今,這些價值觀念的思想之花,已經結出經濟急劇衰敗、社會全面倒退之果。值得警惕的是,個別西方強國對其他國家企圖在故伎重施。他們用各種手法竭力推行其思想文化特別是價值觀,其實質是企圖在推行經濟全球化的同時,悄無聲息地推行“政治全球化”。
世界上任何國家和任何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特性,都積淀在這些國家和民族的骨骼里,奔騰在這些國家和民族的血液中。這些傳統和特性,并不是外來文化能夠隨意更改替代的。因此,所有國家和民族,都應首先維護和弘揚自己的民族的優秀文化;同時,也應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不同特色和風格的文化傳統。國際社會對于地區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傳統文化應給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隨著全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全人類思想文化水平的極大提高,全球的生產方式、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最終會實現“大同”,但文化傳統、民族特性不會也不能歸于一統,而應是多元的。
(三)關于怎樣實現公正合理的全球化
1.要堅信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馬克思說過:“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美國是西方全球化的心臟和發動機,其潛在的生產力還尚未全部釋放出來。在近些年,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能在經濟、科技、軍事實力上與美國比背。因此,西方全球化的勢頭在近些年仍將會是擴張之勢。這樣看問題并非過于悲觀。
但是,以少數西方強國為主導的全球化,絕沒有消弭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與生產社會化之間的基本矛盾,只是在一定時期內,采用有別于早期資本主義階段新的特殊形式,將其轉嫁到了其他國家。第三世界國家是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建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要力量和生力軍。近些年來,這一力量盡管有所減弱,但我們堅信,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決不甘受西方強國任意擺布,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開展各種各樣的斗爭。西方全球化已經遭到并必將繼續遭到世界各國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抵制??梢詳嘌裕S著財富和資本進一步在全球范圍內向極少數人聚集,必將進一步加劇少數強國與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兩極分化,全球絕大多數人民和民族的生計將更加惡化,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和生產社會化的基本矛盾必然會更加尖銳。因此,新一輪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維護平等互利和共同發展,建立真正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的斗爭必將蓬勃興起。社會主義由理論、運動形態變為制度形態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事件。社會主義是人類文明的嶄新階段,其價值目標就是全人類的解放。這不僅符合整個社會生存發展的要求,而且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基本矛盾的凸現必然同時呼喚社會主義的中興。
21世紀中葉前后,極可能是全球范圍內民族民主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又一個艷陽天。當然,仍有可能遇到新的曲折和挫折。但是,歷史總是在螺旋式的曲折中上升和前進的。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同此前的其他社會形態一樣,都有一個發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過程。因此,西方全球化,即由少數西方強國所主導的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絕對不能抗拒社會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大趨勢,更不可能永世長存。
2.要積極參與,從容應對
以西方強國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對第三世界固然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這種全球化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是現代科學技術這一“第一生產力”發展的突出表現,是全球生產力的一種進步和飛躍。因此,我們除了正視和積極參與外別無選擇。我們決不能因為這樣的全球化一定會給我們帶來種種弊端和潛在的風險而企圖置身其外。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優長和特點。因此,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需要實行開放政策,向其他國家和民族學習。特別是在高新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更不能夜郎自大,閉關鎖國。否則,就必然落后,而落后就會挨打。我們既應看到西方全球化對我們的嚴峻挑戰,同時也應看到其中給我們帶來的難得發展機遇。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結果。
在開放和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個國家和民族都必須結合各自的國情和特點,堅持趨利避害的原則,有所取舍,而決不能照抄照搬。否則,也會危及自己的生存。我們要審時度勢,從世界大勢和本國國情實際出發,制定一套正確的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戰略和應對舉措。要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民族的最大利益出發,獨立自主地決定本國參與全球化的步驟、進度與深度,決定參與的方式和方法。對于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機制和經驗,要大膽學習、借鑒;對于體現資本主義制度及其本性的東西,如私有化以及掠奪、盤剝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做法,非但不能學習,而且必須堅決抵制。我們要不斷改革和完善本國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體系;加快教育和科技事業的發展,盡快培養各方面急需的專門人才,并積極培植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和體制;制定正確的產業政策,重視培育有自己特色的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企業和產品;針對經濟全球化中資本在國際間流動加快、金融動蕩瞬息萬變的特點,采取恰當正確的方式方法,加強金融監管,等等。
3.要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
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始終是聯合國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曾經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壯的捍衛自己利益的活劇。世貿組織是當今世界上的經濟聯合國。在世貿組織這個舞臺上,包括在國際上其他一些適當的時機及場合,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必須敢于和善于對現存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展開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積極參與制定各項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的規則,積極呼吁和推動對不公正、不合理規則的修改。與此同時,也可以依據就近組織交換的原則,并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內部不同經濟利益的矛盾,倡導建立和發展國際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以逐步建立符合第三世界國家經濟利益的真正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以便更好地維護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和民族的長遠與根本利益。面對西方強國的封鎖、干涉和欺侮,必須要有一種不信邪、不怕鬼、不彎腰、不示弱的民族精神。只有敢于和善于斗爭,在斗爭中求發展,才能處變不驚,才能避免被西化、弱化、附庸化的厄運,才能保持自己國家和民族在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獨立性,并日益強大起來。
4.要聯合起來,團結一致
由壟斷資本的流動和統治日益具有全球性所決定,反對資本的剝削和統治也日趨具有全球性。第三世界國家國力大都相對弱小,僅憑一己之力往往難以應對全球化的挑戰。因此,團結聯合、共同斗爭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必然選擇。第三世界國家有著相似的遭遇,在獨立前都經歷過被奴役被壓迫的歷史;獨立后又面臨著共同的任務,即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發展民族經濟。與西方強國相比,第三世界國家在國家數目、人口、地域面積以及所擁有的戰略交通線、陸地海洋資源等方面,都擁有很大的優勢。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例,在139個成員國中,第三世界國家占3/4。第三世界有著團結合作、互相支援的優良傳統,“不結盟運動”和“七十七國集團”至今仍是在世界政治、經濟領域有著廣泛影響的重要舞臺。西方強國從骨子里希望第三世界永遠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況。因此,只要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能深刻認清根本的共同利益所在,堅持相互尊重各國主權,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互相合作,求同存異,就一定能夠妥善解決各種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聯合起來,團結奮斗,從而進一步加強在南北對話中的地位,有力地推動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并有可能逐步改變經濟全球化的性質,引導全球化朝著有利于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方向發展。
5.要深入探討,推動理論創新
只有正確的理論才反映本質和規律,并能成為行動的先導和指南。要有力遏制西方全球化的負面效應,要使第三世界發展運動步入再度輝煌,就必須加強對西方全球化動態的科學研究,就必須對全球化及其第三世界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科學的解答。經濟全球化不但沒有也不可能消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反而進一步證明了其基本原理的正確。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關于資本開拓了世界市場,造成世界民族各方面的交往日益加深的論述,為許多討論全球化的著名學者所反復引用。即使是在人類邁入21世紀之際,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仍然是最具魅力、最具張力的思想。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發展前景是無比廣闊的,我們對此充滿信心。當然,隨著西方全球化的擴展和深化,當代資本主義畢竟出現了馬列主義當年所未曾預料到的一些新變化,畢竟提出了一些新的重大問題。符合第三世界發展實際的正確理論,需要第三世界各國及其人民的艱辛實踐和成功創造,需要有良知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論家的總結、提高與創新。我們堅信,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一切愛好和平、謀求發展、維護正義的人們會團結起來,共同努力,使21世紀人類的發展前景更加美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