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芻議

唐青釗 · 2011-09-1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芻議  

   

   

張文木先生在他的《人生沉思錄(十一)》中寫道: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五中全會重提“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意義重大。有“人民內部矛盾”,也就有了人民外部的“敵我矛盾”。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不僅是社會主義革命時代,也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改革開放時代必須回答的首要問題。  

用矛盾的方法,分清敵我友,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確定社會主義社會這一社會型態的性質、對象、任務、前途、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確實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首要問題。但這一首要問題未免難堪歷史之重。如同狂人之不見月光,中國之不見矛盾包括之不見人民內部矛盾幾近三十年,朝花夕拾、舊事重提難免有“今日復何日”的感慨。然而當今之見矛盾較之狂人之見月光更為不幸:狂人雖久不見月光,但至少見到了月亮的正色和全貌;今人雖見到了矛盾,但卻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尤其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仍是猶抱瑟琶。看來,發現真理需要時間和勇氣,堅持和發展真理更需要時間和勇氣。但是,如同“月有陰晴圓缺”但改變不了月亮是圓的這一事實一樣,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重提“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一事實表明:不管人們喜歡不喜歡、承認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仍然是充滿矛盾的社會;尤其是不管人們喜歡不喜歡、承認不承認,反映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社會主義社會型態的性質、任務、對象、前途、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這一“客觀辯證法”早已頑強地表現了出來——由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毛澤東揭示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理解和認知出現了偏差,乃至刻意回避這些矛盾,才導致中國社會主義從策略性的退卻演變為社會主義的逐步褪色,到如今則是少了紅色、多了特色;曾經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成為官僚精英、資本精英和學術精英的天下,揚眉吐氣的工農階級淪落為社會弱勢群體。現實懲罰了我們的黨,也懲罰了我們的人民。這是唯物辯證法的勝利,這是社會主義客觀規律的勝利,這是毛澤東適用唯物辯證法揭示中國社會主義客觀規律而創立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的勝利。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是關于事物矛盾的法則、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社會主義主要矛盾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以及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唯物史觀和國家學說的極大豐富和發展,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杰出貢獻。因此,承不承認以及如何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既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又是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一塊試金石。對于這個課題,馬克思、恩格斯曾作過某些原則的論述,但限于史條歷件,他們也只能作某些原則回答。列寧在十月革命之后,根據建立和鞏固蘇維埃政權斗爭的實踐經驗,在他的許多論述中,具體地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的許多矛盾,重點分析了無產階級專政下階級斗爭的繼續存在及其特點,談到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內部的矛盾及其處理辦法,等等;但由于列寧辭世過早,沒有經歷社會主義社會具體的、全面的實踐,因而也不可能全面系統地回答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斯大林曾經長期否認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矛盾,只是在他逝世前一年寫《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時,才吞吞吐吐承認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還存在著矛盾,并認為如果注意不夠、搞得不好還可能發生沖突。全面認識到矛盾仍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并形成全面系統科學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的唯有毛澤東。他的敵人攻擊其最厲害的是這個辯證武器,以及以這個武器為基石而創立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他的后繼者否認和回避得最多的也是這個辯證武器,以及以這個武器為基石而創立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為了社會主義事業的復興,我們必須擦亮這個武器并重新拿起這個武器。  

一、        社會主義社會是各種矛盾的統一體  

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充滿矛盾,是各種矛盾的統一體。  

1、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毛澤東向來認為,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想、思維的根本法則。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于事物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兩個方面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而能共居于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相互轉化,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相對性;但是矛盾的斗爭則是不斷的,這便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候,要注重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區別;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爭性的時候,要注重矛盾的各種不同的斗爭形式的區別,否則我們就要犯錯誤。  

2、必須用對立統一的規律來觀察社會主義社會。毛澤東認為,對社會主義社會的認識應該也必須運用事物矛盾的法則。因為社會主義同樣逃脫不了事物矛盾法則的宿命,因為“我國社會還存在著各種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因為有“許多人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還有矛盾,因而使得他們在社會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于被動地位;不懂得在不斷地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將會使社會主義內部的統一和團結日益鞏固”。因此,必須“引導人們認識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確的方法處理這種矛盾。”(《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372頁)。“因而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最根本的規律,這個規律不論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社會主義社會也不例外”。(《關于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社會上的事情總是對立的”,社會主義社會也是對立統一的,有人民內部的對立統一,也有敵我之間的對立統一。  

3、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必須堅持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統一。一是要堅持兩點論。“一分為二,這是一個普遍現象,這就是辯證法。”毛澤東將這個原理概括為“兩點論”。毛澤東認為,運用兩點論去觀察,就會發現“每個民族都有它的長處,不然它為什么能存在?為什么能發展?同時,每個民族也都有它的短處,有人以為社會主義就了不起,一點缺點沒有了,那有這個事?應當承認,總是有優點和缺點這兩點。”(《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285頁)。堅持兩點論,又必須分清矛盾的兩個側面的主次,“統一物的兩個互相對立互相斗爭的側面,總有個主有個次。這就要求人們看問題必須抓住事物的本質和主流,用這樣的觀點來看社會主義制度,應當看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是本質的、主流的方面;同時,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這是非本質的、主流的方面;必須注意矛盾處于肯定發展階段時要大力鞏固和發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反之,則要限制和克服。”“在我們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里,當然不能讓毒草到處泛濫,無論在黨內,還是在思想界、文藝界,主要的和占統治地位的,必須力爭是香花,是馬克思主義;毒草、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只能處在被統治地位。”(《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   頁)。二是要在統一中把握對立。毛澤東指出,對立統一規律的另一個原理就是統一物的兩個側面是統一的,不能脫離它們之間的統一去孤立地把握他們之間的對立,社會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不能轉化?為什么經過革命,無產階級變為統治者,資產階級變為被統治者?”(《毛澤東選集》第  卷第   頁)。三是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毛澤東指出,對立統一規律的另一個原理,就是矛盾的兩個互相聯系的側面又是對立的,不能脫離它們的對立去孤立地把握它們的統一。“任何時候,總會有錯誤的東西存在,總會有丑惡的現象存在,任何時候,好同壞、善同惡、美同丑這樣的對立總會有的”。(《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   頁)。同樣,社會主義社會也仍然存在著真善美和假惡丑的對立,這種對立不僅在社會上存在,而且在共產黨內也同樣存在。  

4、對立統一——既統一又斗爭由此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這就必須:一要打破僵化。毛澤東指出,對立統一規律的另一個原理,就是矛盾的兩個側面斗爭是絕對的、統一的、相對的。“社會主義社會及其各個領域中,平衡是相對、不平衡是絕對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按照辯證法,就像人總有一天要死一樣,社會主義制度作為一種歷史現象總有一天要死亡,要被共產主義制度所否定的”。(《毛澤東選集》第   卷  第頁)二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毛澤東指出:“沒有矛盾就沒有運動,社會總是運動發展的,在社會主義時代矛盾仍然是社會運動發展的動力。”“只說社會主義社會的特點是團結一致,十分穩定;不說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矛盾;只說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是社會主義國家強大的社會發展動力,不說社會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這樣一來,矛盾的普遍性這個規律在他們那里被否定了,辯證法在他們那里就中斷了。”(《毛主席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  

5、對立統一規律是指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根本規律。毛澤東認為,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是指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根本規律。  

(1)、社會主義社會是質和量、量變和質變的對立統一。毛澤東指出:“量變和質變是對立統一的。量變中有部分質變,不能說量變的時候沒有質變;質變是通過量變完成的,不能說質變中沒有量變。質變是飛躍。社會主義社會的過程也是一個量變、部分質變、質變的過程”;“我國現在經濟上的平衡和不平衡的變化,是在總的量變過程中許多部分的質變。若干年后,中國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那時將完成一個飛躍,然后,再繼續量變的過程。”(《毛主席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在社會主義的各個領域通過量變、部分質變,從而實現各個領域的質變;這些質變就整個社會主義社會來說,仍然是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這些部分質變由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湖海,達到一定的“關節點”時,就實現整個社會主義的質變,由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  

(2)、社會主義社會是肯定和否定的對立統一。毛澤東認為,任何事物都包含有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社會主義社會也不例外。毛澤東指出:“對于我們工作的看法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都是片面性的,肯定一切就是只看到好的,看不到壞的,只能贊揚,不能批評。”“否定一切就是不加分析地認為事情都做得不好。”“不論用肯定一切的觀點或用否定一切的觀點來看待我們的工作都是錯誤的。”  

(3)、社會主義社會是前進和曲折的對立統一。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復雜的事物,認識它必須有一個過程,難免要犯錯誤,難免出現曲折,社會主義是前進和曲折的統一。“無產階級的專政……擔負著歷史上最偉大、最困難的任務,面對著歷史上情況最復雜和道路最曲折的斗爭,因而它的工作——正如列寧所說的——也不能不犯很多的錯誤。如果有些共產黨人發生驕傲自滿思想硬化的情形,他們甚至也會重犯過去自己犯過的錯誤”。(《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總之,我們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要有一個過程,先是不認識或者不完全認識,經過反復的實踐,在實踐里面得到成績,有了勝利,又翻過筋斗,碰了釘子,有了成功和失敗的比較,然后才有可能逐步地發展為完全的認識或者比較完全的認識。”(《在七千人大會上的講話》)。  

(4)、社會主義社會是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一。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基本原則,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共產黨的領導、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公有制,以及按勞分配的原則,等等,對各個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是相同的;小的原則和這些基本原則的表現形式又是不同的。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應該接受,不接受是沒有道理的,也不利。”“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在實踐中的表現形式,各國應有所不同。在中國,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原則,各個國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小的原則和基本原則的表現形式方面是有不同的。”正是根據這個原理,毛澤東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事實也證明是毛澤東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5)、社會主義社會是現象和本質的對立統一。毛澤東認為,透過現象看本質是一條重要的認識論原則,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同樣有一個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問題。  

(6)、社會主義社會是可能性和現實性的對立統一。毛澤東認為,可能性和現實性兩個東西,是統一的兩個對立面,因為任何事物都是一個發展過程。從事物發展的最終結果看,就其可能性來說,任何一個具體事物都將轉化為另一個事物,其本身終究要消滅,因此,戰略上要藐視它;但是,由事物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在戰術上必須重視它。毛澤東這種在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的思想貫穿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之中,他說:“階級斗爭,向自然界的斗爭,所遇到的困難更不可勝數。但是,大多數的人類,首先是無產階級,首先是共產黨人,除掉怕死鬼以及機會主義的先生們以外,總是將藐視一切、樂觀主義,放在他的心目中的首位,然后才是重視事物,重視每件工作,重視科學研究,分析事物的每一個矛盾側面。鉆進去,逐步地認識自然運動的法則和社會運動的法則,然后就有可能掌握這些法則,比較自由地運用這些法則,一個一個地解決人們面臨的問題,處理矛盾,完成任務。”  

(7)、社會主義社會是必然和自由的對立統一。毛澤東認為,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是一個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過程,我們不可能一下子獲得建設社會主義的自由,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深化認識,總有一天會獲得建設社會主義的自由。他說:“在社會主義建設上,我們還有很大的盲目性,社會主義經濟對于我們來說,還有許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總之,“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的認識,必須有一個過程,必須從實際出發,從沒有經驗到有經驗,到有較多的經驗,從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認識客觀規律,從而獲得自由,在認識上出現一個飛躍,到達自由王國。”(《在七千人大會上的講話》)。  

(8)、社會主義社會是原則性和靈活性的對立統一。毛澤東認為,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各種矛盾必須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如此。“在不損害馬克思主義的原則下,接受人家一些可以接受的意見,放棄自己一些可以放棄的意見,這樣我們就有兩只手:對犯錯誤的同志,一只手跟他作斗爭,一只手跟他講團結,斗爭的目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這叫原則性,這是一只手。另一只手講團結。團結的目的是給他一條出路,跟他講妥協,這叫靈活性。”對待敵我關系,處理對抗性矛盾,更是如此。“像托洛茨基那種人,像中國的陳獨秀、張國濤、高崗那種人,都是無可救藥,只能打倒,因為他們對于我們來說,是絕對地互相排斥的。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沒有兩重性,只有一重性,對于帝國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在最后說來也是如此,它們最后必然被社會主義制度所代替。意識形態也是一樣,要用唯物論代替唯心論,用無神論代替有神論,這是在戰略目的上說的,在策略階段上就不同了,就有妥協了。在策略階段上,要善于斗爭,又要善于妥協”。  

(9)、社會主義社會是政治和經濟的對立統一。毛澤東一貫強調政治和經濟、政治和業務、政治工作和經濟工作、技術工作和業務工作的對立統一。他指出:“政治和業務是對立統一的。紅與專、政治與業務的關系,是個對立物的統一。”“政治和經濟的統一、政治和技術的統一,這是毫無疑問的,年年如此,永遠如此”。這種對立統一具體表現在各個方面,就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關系來說,“它們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就人生“三觀”等政治思想觀點與所從事的業務和技術關系來說,“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統帥,是靈魂;就政治思想工作和經濟工作、技術工作及其他業務工作的關系來說,“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發生根本變革的時期,尤其是這樣。”(毛澤東《嚴重教訓》一文的按語)“反對自私自利的資本主義的自發傾向,提倡以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為一切言論行動的標準的社會主義精神,是使分散的小農經濟逐步地過渡到大規模合作化經濟的思想的和政治的保證。”(同上)。“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的保證。”“只要我們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為放松,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就一定會走到邪路上去。”  

二、社會主義社會仍然是由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支配的社會  

不同的社會形態包含有不同的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社會主義社會既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形態,它必然包含有既不同于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各個社會形態,又不同于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其他各個社會形態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換句話說,“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毛澤東通過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的總結,比較明確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理論界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認識混亂不堪,執政黨則把錯誤的基本矛盾錯誤到主要矛盾那里,原來比較明確的社會主義社會形象越來越變成為“四不像”。在如何對待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問題上,考驗著共產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同時,也考驗每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堅持真理、探索真理的勇氣,——為什么不能為了人民的利益、社會主義的前途、毛澤東思想的真理性,堅持對的,反對錯的呢?  

1、人類社會根本矛盾、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相互聯系和區別  

毛澤東在不同場合和不同語境下,曾通用人類社會根本矛盾、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三個概念,但它們的實際含義卻是明確無誤的。例如,毛澤東說:“中國革命在全國勝利,并且解決了土地問題以后,中國還存在兩種基本的矛盾,第一種是國內的,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第二種是國外的,即中國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報告》)。“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整風運動、反右派斗爭的經驗使我們認識了一個真理,這就是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在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是我們國內的基本矛盾。”(《農業合作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法科學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生產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上層建筑,都有它的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舊的生產關系基本上不同再同它相適應,經濟基礎發展到一定階級段,舊的上層建筑基本上不同再同它相適應,在這樣的時候,就必然要引起根本性質的變革,誰要抵抗這種變革,誰就會被歷史所拋棄這一規律,以不同的形態適用于一切社會,這就是說也適用于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和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  

毛澤東在使用根本矛盾、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這些概念時,之所以使它們的實質含義準確無誤,來源于他對影響規定、決定、領導人類社會發展的矛盾的正確無誤的把握和揭示。毛澤東明確地表示,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矛盾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乃是馬克思通過解剖資本主義社會這一基本矛盾的特殊性而揭示出來的,“當著馬克思把資本主義社會這一矛盾的特殊性解剖出來之后,同時也就更進一步地、更充分地、更完全地把一般階級社會中這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的普遍性闡發出來了。”(《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318頁)。在毛澤東看來,影響、規定和決定人類社會每一獨立社會形態的矛盾是人類社會根本矛盾的特殊表現,這也是馬克思在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時解剖出來的,“馬克思把這一法則(事物矛盾法則)應用到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的研究的時候,他看出這一社會的基本矛盾在于生產的社會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間的矛盾。”(同上)毛澤東又明確表明,主要矛盾則是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階級表現,“這個矛盾(指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階級表現則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同上)因此,如果我們不以辭害義而循名據實,在毛澤東那里,人類社會的根本矛盾、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是確定無疑、明確無誤的:影響、規定和       決定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矛盾是社會根本矛盾,影響、決定和規定人類社會獨立形態的矛盾是社會基本矛盾,而社會主要矛盾則是社會基本矛盾的階級表現。但是,根本矛盾是一個虛化的、高度抽象化了的矛盾,它必然并且只能通過一定社會型態的社會經濟結構亦即生產方式——一定社會的基本矛盾表現出來,因而無論是一定社會的根本矛盾,還是基本矛盾,最后都必然地通過人們在經濟社會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也即階級關系——一定社會的主要矛盾表現出來。  

2、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矛盾  

毛澤東在中國剛剛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不久就明確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問題。一九五五年,毛澤東在全國工商聯執委座談會上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是有缺點的,將來還要發展到共產主義。共產主義也要分階段,舊制度不行了,新的制度就要起來代替,生產力總要向前,同生產關系發生矛盾。一九五六年,毛澤東又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系和生產力是相適應的,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基本上是相適應的,但是過了二百年后或二千年后,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總有一天會同生產關系發生矛盾,經濟基礎變化了,上層建筑也就會不相適應,一部分進步的人要求變革,這樣就發生革命。”  

3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1)、毛澤東指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但他未作明確的闡述  

A、毛澤東認為,社會基本矛盾反映的是一個獨立社會形態的經濟結構或者說是生產方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他說:“馬克思把這一法則應用到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的研究的時候,他看出這一社會的基本矛盾在于生產的社會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表現在個別企業中的生產的有組織性和全社會中的生產的無組織性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的階級表現則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318頁)。毛澤東在這里事實上明確地指出了:一個獨立社會的基本矛盾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即“不在于這個社會生產什么,而在于用什么方式進行生產”,反映這種關系的矛盾,就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而這個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里的階級表現,就是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  

B、毛澤東指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曾經指出:“我國現在的社會制度比較舊時代的社會制度要優勝得多”。“所謂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比舊時代生產關系更能夠適合生產力發展的性質,就是指能夠容許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因而生產不斷擴大,因而使人民不斷增長的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的這樣一種情況”。“事實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在工商業的公私合營企業中,資本家還拿取定息,也就是還有剝削;就所有制這一點上說,這在企業還不是完全的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在所有制的某些個別問題上,還需要繼續解決;在各經濟部門中的生產和交換的相互交換在按照社會主義的原則逐步建立,逐步找尋比較適當的形式;在全民所有制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里面,在這兩種社會主義經濟形式之間,積累和消費的分配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也不容易一下子解決得完全合理,總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但是,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毛澤東在這里實質上提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與有計劃的商品生產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一般不會發展為對抗性矛盾但也不會自動消失,只能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自我完善中逐步加以解決。但是,一旦所有制基礎發生變更,由公有制為主體轉化為以私有制為主體,那也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也就是資本主義復辟了。  

C、毛澤東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  

a、《毛澤東讀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及談話》(鄧力群編輯)堪稱至今中國最完美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其中涉及到有關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論述。例如,毛澤東在評論社會主義制度下經濟法則的性質時說:“斯大林說國民經濟有計劃發展的法則,是做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法則的對立物而產生的,它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產生的。國民經濟有計劃發展的法則,使我們的計劃機關有可能去正確地計劃社會生產。但是,不能把可能同現實混為一談,這是兩種不同的東西。要把這種可能變為現實,就必須研究這個法則,必須掌握它,必須學會熟練地運用它,必須制定出能完全反映這個法則的要求的計劃,這段話說得很好。”但“斯大林在這里說,必須制定出能完全反映這個法則的要求的計劃,就是說主觀計劃要力求適合客觀原則,但他只提出了問題,沒有展開論述,可能他自己也不太清楚。我們的計劃工作是否研究了、掌握了、熟練地運用了客觀規律的要求呢?我們搞過計劃,也有經驗教訓,我們過去一段時間內,曾經是一個風潮糖  多了,一個風潮  煤多了,又一個風潮鋼鐵多了,過不了多久又都說少了。上月說多了,下月說少,心中煩悶不知如何是好。看來,這不能說我們過去是完全正確地計劃生產的,不能說我們過去的計劃完全反映了客觀規律的要求,不能說我們的計劃工作過去已經認真研究了,充分掌握了,熟練運用了客觀規律”。  

毛澤東不僅發現了社會主義經濟規律與人們的主觀計劃之間的矛盾,而且洞察了計劃和市場之間的矛盾。事實上計劃和市場的矛盾我國一直未完全解決好,但毛澤東在強調社會主義經濟要有計劃按比例的同時,倡導要積極利用價值法則為社會主義經濟服務。他說:“斯大林說,資本主義生產是商品生產的最高形式。不能把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混為一談,這個說法對。現在我們有些同志怕商品生產,無非是怕資本主義。怕商品干什么?不要怕。那么,商品生產有沒有消極作用呢?有,就限制它,否定它。過去的資本主義的鬼已經吃掉了,將來要出現資本主義的鬼,就再吃掉它。我們發展商品生產,不是為了利潤,而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在這方面,商品生產還是一個有利的工具……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個工具。”“要發展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現在有一種傾向,好像共產主義越多越好,共產主義要有步驟。范縣兩年實現共產主義,要調查一下。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產,要看他與什么經濟相聯系。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相聯系,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商品生產和社會主義相聯系,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同志們,我們才九年就急著不要商品,這種主張是不對的。總之,我國商品不發達,經濟學家在蒙混過關,被抓住了小辮子。”“利用商品生產為社會主義服務,斯大林講了很多理由,那么,商品生產有沒有消極作用呢?有,就限制它,否定它。過去的資本主義的‘鬼’已經吃掉了,將來再出現資本主義的‘鬼’就再吃掉它,怕這個‘鬼’干什么?不要怕,我們發展商品生產不是為了利潤,而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為了五億農民,為了鞏固工農聯盟,為了引導五億農民從集體所有制過渡到全民所有制。在這方面,商品生產還是一個有利的工具,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個工具。”  

毛澤東不僅看到了社會主義經濟“有計劃的商品生產關系”的矛盾,而且看到了這一關系的主體——全民所有制企業之間、集體所有制之間以及全民所有制之間的矛盾。  

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但在一定時期要有一個穩定的邊。毛澤東說:“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提到兩種基本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這兩種形式,這個界限必須分清,不能混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又是一個界限,必須分清,不能混淆。有的同志急于要宣布人民公社為全民所有。不知道什么道理,我們的哲學家、經濟學家忽然把這些問題忘記了,在公社內由隊的小集體所有制到社的大集體所有制,需要一個過程,公社應當實行權力下放,三級管理、三級核算,并且以隊的核算為基礎(1961年根據毛主席的提議,中央決定基本核定單位和生產單位是生產隊)。人民公社如果沒有完成公社工業化、農業工廠化,也就不能實現從集體所有制的過渡。人民公社由基本隊有轉變到基本社有的時候,是隊共社的產,而不是社共隊的產,全民所有制本身也有變化、變革的過程。中央和地方都要注意發揮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積極性,一切企業專門由條條來管,會產生很大的片面性。兩種所有制的長期共存也會有妨礙生產力發展的問題。因此,必須首先是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過渡到社會主義全民制,然后是單一的社會主義人民所有制過渡到單一的共產主義全民所有制。”(鄧力群編《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與談話》)。  

毛澤東認為,先解決所有制問題,再發展生產力是一般規律。“從世界的歷史來看,資產階級工業革命不是在資產階級建立自己的國家以前,而是在這以后;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的大發展,也不是在上層建筑革命以前,而是在這以后。都是先把上層建筑轉變了,生產關系搞好了,上了軌道了,才為生產力的大發展開辟了道路,為物質基礎的增強準備了條件。當然生產關系的革命是生產力的一定發展所引起的,但是生產力的大發展總是在生產關系改變以后。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雖然不能在資本主義制度中孕育,但是這個一般規律,對無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都是適用的,基本是一致的。”  

b、毛澤東晚年事實上為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殫精竭慮、不遺余力  

據鄧力群回憶:田家英在7000人大會以后,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再到農村調查。田家英向陳云同志匯報,百分之六十的農民認為退得不夠,只有分田到戶,才能夠解決問題。陳云同意他的意見。田家英回到北京跟少奇同志匯報,少奇同志也同意他的意見,讓他向其他的同志征求意見。小平、林彪同意,總理未表態,6個常委里有4個常委同意分田到戶。那時的人民公社辦了才幾年,遇到那么大的困難。1962年8月6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說:“現在有一部分農民鬧單干,究竟有多少?現在這個時期,這個問題比較突出,是到社會主義,還是到資本主義?農村合作化還要不要?還是搞分田到戶、包產到戶,還是集體化?主要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顯然,毛澤東親自擬訂的《農村人民公社六十條》是黨內這場激烈爭論的產物。這個《條例》的直接目的就是鞏固和發展“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集體所有制度。而爾后在我國部分農村開展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則更是為了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公有經濟,所謂“堵不住資本主義的路,邁不開社會主義的步”,不過是這種努力的形象說法。  

c、在社會主義商品生產上,毛澤東徘徊在理想和現實之間  

有段時間,毛澤東不滿意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制度。他說:“搞供給制,共產主義生活是馬列主義作風,與資產階級作風對立,二十二年戰爭都打勝了,為什么建設共產主義就不成了呢?為什么要搞工資制?這是向資產階級讓步”。“要破除資產階級的法權思想。例如爭地位、爭級別,要加班費,智力勞動者工資高,體力勞動者工資少等等,都是資產階級思想的殘余。”“各取所值,是法律規定的,這也是資產階級的東西。”(一九六七年五月,聶榮臻同志的傳達)。但是,毛澤東終究是一位清醒的馬克思主義現實主義者,他認為,我們建設的是“列寧說的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的國家。”“總而言之,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所不同的是所有制變更了。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轉引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二日《人民日報》)。“我們現在正是列寧所說的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這個國家是為了保護資產階級法權。工資不相等,在平等口號的掩護下,實行不平等的制度”。  

d、毛澤東的徘徊來源于他對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生產矛盾態度  

甲、毛澤東認為:商品生產和商品制度仍然是認識和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的關鍵。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社會的認識和研究,是通過對商品生產和商品制度的認識和研究的。在馬克思、列寧那里,商品生產和商品制度只是一個資產階級法權問題,并沒有認識到與社會主義制度相聯系。而在毛澤東那里,中國社會主義改造雖然基本上解決了所有制問題,但“分等級,有八級工資按勞分配,等價交換等這些東西就其性質講跟舊社會差不多,仍是資本主義的性質,是建設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但是由于“所有制變更了,總而言之,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  

乙、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商品生產和商品制度仍然具有兩重性。商品生產和商品制度固然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但在社會主義社會里,仍然存在產生新的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土壤和條件。他重申列寧的教導說:“列寧說,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工人階級一部分,黨員一部分,也有這種情況。無產階級中,機關工作人員中,都有發生資產階級生活作風的。”這實際是說,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既然商品生產和商品制度還存在,那么,它的負作用就必然在社會生活中要表現出來。毛澤東稱之為“鬼”,問題是這個鬼不僅危害到中國社會,而且侵蝕到中共黨內,因此,人們必須認識和防止這個“鬼”的危害。  

丙、毛澤東認為,限制本身就是對資產階級的專政。毛澤東一再強調列寧關于“保留一個沒有資產階級的資產階級國家”,這表明,社會主義社會沒有資本家參與,就必然是人民群眾參與。而參與這些活動,又帶有資產階級性質。這就必然要求人民群眾不但要有參與意識,而且要有限制意識,而且更要有自覺決裂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資本家的專政,才能反修防修,防止資本主義復辟。  

丁、毛澤東認為,商品經濟決定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兩種前途。毛澤東通過對商品生產和商品制度的分析,看到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必然性、長期性。它的兩重性決定了社會主義社會面臨著兩種前途:一種是繼續前進,建成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另一種是倒退回去,復辟資本主義。但是,他堅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社會主義一定奔向勝利的遠方。  

總之,根據毛澤東說的和做的,我們可以將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概括為:社會主義公有制與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人們不僅感覺到了,而且認識到了,只不過被一種良好的愿望遮蔽住了:這就是人們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片面的認識。首先,認為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與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有著本質區別。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商品生產,它反映著全民與集體、集體與集體、全民與全民之間的勞動者聯合的生產關系,是共同締造社會主義生產力的互助協作的關系,因而它不會發生競爭、掠奪和彼此吞并的行為,同時,也不會產生少數人富裕多數人貧困的資本主義;其次,認為這種商品生產是沒有資本家參加的商品生產。它的生產目的不是為著榨取剩余價值,而是直接為著加速社會主義建設和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再次,認為這種商品生產與價值規律共同發生作用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從而這種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的作用不會導致社會生產的混亂和通漲,即不會引發社會經濟危機。  

但是,通往天國的大道不是良好的愿望就能筑成的,這樣的認識本身就是否認矛盾,否認矛盾就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就是唯心先驗的認識。正是因為人們認識的偏頗,才使我國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亦即毛澤東概括的生產斗爭——跌了跤子,受到了損失。  

(2)、毛澤東的基本矛盾理論“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通過如上的分析,似乎已明確無誤、確定無疑。但是問題并沒有完結。  

A、毛澤東明確指出的“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就是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的論斷,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妨礙人們作深入辯證的思考。  

B、黨的“八大”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提出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以后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迅速發展的要求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的論斷,雖然通過了一天,就被毛澤東所否定,并于1957年9月黨的八屆三中全會通過毛澤東提出的“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毫無疑問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的矛盾”,糾正了八大政治報告決議中的提法。但是,由于“八大”的提法有利于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也即有利于否定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因而在1982年黨的十二大上,重新確認了八大的提法,至今主流仍然強調這一判斷。  

但是官方話語權的壟斷并不妨礙人們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思考。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梁柱教授就是贊同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水陸洲先生則在駁斥了劉少奇等人的觀點上堅持了上述觀點;而中央黨校王偉光先生則明確說明:“社會主義條件下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個別勞動者和社會勞動的矛盾,在社會主義發展中展開為一定程度相對發展的生產社會化,同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不同層次經營主體相對獨立性的矛盾。”(王偉光《經濟利益、經濟利益、政治秩序、社會穩定——社會主義深層矛盾反思》)。在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認識問題上,可以套用孔老夫子一句話“吾與點矣。”  

(3)、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特征  

A、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既相適應又相矛盾。首先是指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相適應又相矛盾。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但是,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展的這種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以外,還有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  頁)。這可以看作是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矛盾的總的特征的概括;第二,也包含了非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  

B、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同舊社會的矛盾,例如同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表現為劇烈的對抗和沖突,表現為劇烈的階級斗爭”,“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對抗性的矛盾。”(同上)。其次,非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既有對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對抗性的一面。當非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時候,兩者之間的矛盾就有了對抗性。  

C、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得到解決。毛澤東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不可能由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來解決,只有社會主義革命才能加以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得到解決。”(同上)。這表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具體體制和實現形式的改變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進行探索尋找;社會主義社會的其他矛盾也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進行調整;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的非社會主義制度的矛盾更可能經過社會主義制度來解決。  

4、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沒有任何理論像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理論那樣充滿悲劇:它的主人矢志不移地堅持,而它的主人仙逝后不數年,就遭基本否定,以為是“左”禍的根源;它又以不畏任何強權的意志頑強地表現自己,以自身的真理性引導中國人民重新認識中國社會。悲劇的主要矛盾使毛澤東也成為了悲劇的人物,但是,經過中國社會自身的否定之否定以后,偉大的毛澤東確實成了最最偉大的毛澤東。  

①毛澤東始終不渝地堅持他的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理論  

毛澤東在他當政治國的整個歷史階段,都堅信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  

早在中國共產黨進城前夕,毛澤東就曾指出:“全國勝利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在城市斗爭中,我們依靠誰呢?有些糊涂的的同志認為不是依靠工人階級而是依靠貧民群眾,有些更糊涂的同志認為是依靠資產階級;在發展工業的方向上,有些糊涂的同志認為主要地不是幫助國營企業的發展,而是幫助私營企業的發展。我們必須批判這些糊涂思想,我們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團結其他勞動群眾,爭取知識分子,爭取盡可能多的能夠同我們合作的民族資產階級分子及其他代表人物站在我們方面,或者使人們以保持中立。”(《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428頁)。這可看作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萌芽。  

一九五二年,毛澤東就明確地指出:“在打倒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后,中國內部的主要矛盾就是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故不應將民族資產階級稱為中國階級。”(同上,第五卷第65頁)。  

一九五六年,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失了勢,在農村斷了根的情況下,不得不打鼓打鑼服從社會主義對工商業的改造。一時形成了那個著名的將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誤為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的判斷,毛澤東當即表示了異義。一年后,毛澤東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毫無疑問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  

一九六二年,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級,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要認識這種斗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要提高警惕。”(一九六七年第十期《紅旗》雜志)。一九六七年,毛澤東指出:“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革命的主要對象是混入無產階級專政機構內部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是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八日《人民日報》)。  

毛澤東直到生命的垂幕,仍然強調:“社會主義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了,合作化時黨內就有人反對,批資產階級法權他們有反感。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一九七六年三月十日《人民日報》)“什么三項指示為綱,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綱,其余都是目。”(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五日《人民日報》)。  

一九八二年,黨的“十二大”在通過的黨章總綱中,根據鄧小平一九七九年在理論務虛會議上的提法,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提法的實質是恢復“八大”的提法,否定了毛澤東的論斷。從此,生產斗爭戰勝了階級斗爭,經濟斗爭戰勝了政治斗爭,中國進入了金錢社會,也進入了無階級的和諧社會。  

(2)、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理論是“這里是駝羅斯,就在這里跳罷”  

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早就在向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一批馬克思主義者痛定思痛后,回到了毛澤東的論斷。  

 甄 巖先生就為此刺出了他的快劍。他在《毛澤東哲學綱要》里說:“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任何一種社會形態的主要矛盾,首先都必須是反映人們社會斗爭的矛盾,它是要表明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系,社會關系的,而不能是反映人與自然斗爭的矛盾,不是要表明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因為人類要解決與自然界斗爭的矛盾,要獲取更多的生活資料,固然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但是,它只有首先解決生產方式,解決在一定生產方式中人與人的生產關系問題,才能實現這一目的。因此,推動人類生產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歸根結底是推動生產方式社會形態不斷更替發展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所以,歷史上任何一種階級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這在前面認識論中已經論證過)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對該社會形態的存在和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都不可能是反映人與自然斗爭的矛盾,而只能是一定形態的階級斗爭的社會矛盾。例如,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奴隸與奴隸主的矛盾,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與地主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段的矛盾。正是這種不同社會形態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決定著不同社會形態的發展和更替,從而推動著人類改造自然的斗爭,促進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促進人們從自然界中獲取更多的生活資料,促進人類社會不斷由低級發展到高一級的社會。可是,黨的“八大”和“十二大”提出的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卻根本沒有涉及人們的社會矛盾,所表明的只不過是人與自然界的矛盾,這怎么能夠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呢?如果這個論斷能夠成立的話,那么,歷史存在過的各種社會形態,以及當今世界各國不同的社會形態,也都無不存在著需要和生產的矛盾,任何一種社會的人都需要首先解決吃飯問題,解決衣、食、住、行各類生活問題,那不是都共同存在一個主要矛盾嗎?這完全違背了各個社會形態存在的客觀實際。因為人類要解決生活和生產問題,必須首先要考察影響生活和生產發展的動因問題,而歸根結底仍然是人與人的關系問題,在階級社會中即表現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矛盾和斗爭問題。馬恩所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既科學地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又為人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樹立了一個光輝的范例。所以說把需要和生產的矛盾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不僅是完全背離客觀實際的,極其錯誤的,而且是十分荒唐的。這一矛盾不僅不可能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也不可能是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社會形成的主要矛盾。例如到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雖然階級和階級斗爭消失了,但其主要矛盾只能是人們在從事生產斗爭中形成的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先進思想與落后思想之間的矛盾。  

那么,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是否正確呢,是正確的。并且它不僅對我國是正確的,而且對世界上各社會主義國家普遍是正確的。因為毛澤東同志這一論斷,不僅是根據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歷史階級后的各種社會矛盾的發展,特別是階級斗爭情況的發展,而且是根據蘇聯及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情況的發展,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科學分析,綜合出來的,是符合各社會主義國家的實際的。  

 如果說甄 巖先生出手的是快劍,那么李長征先生出手的則是“藝術之劍”了。李先生的論述很是溫文爾雅,他說:要從客觀事實出發,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來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級的社會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同舊社會的資產階級殘余、新生資產階級、國際壟斷階級的斗爭,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  

回顧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的歷史,瞻望未來,事實上人類面臨三大不同范疇、層次和性質的重要矛盾,不容混淆。  

一是人類社會不斷增長的生存發展需要,同外在自然界之間的普遍、永恒的根本矛盾。人類起源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漫長歷史證明,人類同自然界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其對立性在于人類不斷增長的生存發展需要,同相對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是普遍、永遠存在的;其統一性不僅在于人類是自然界的產物和組成部分,更重要的在于人類還會在長期實踐中能動地遵循自然的規律改造自然,創造屬于自然、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生存發展需要。因此,人類社會不斷增長的生存發展需要,同外在自然界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普遍、永恒的根源本矛盾,各種社會形態及其各個發展階段概莫能外,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是如此。馬克思說得好,這是因為,人類“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不僅如此,“為了保證必要的、同需求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長相適應”,還必須進行“累進的擴大再生產”,而這是永無止境的。可見,人類社會同自然界之間的矛盾是普遍、永恒的根本矛盾。為解決這個根本矛盾,任何國家都不能停止生產一個星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除了反對外敵入侵的大規模戰爭,我國必須永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二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普遍的社會基本矛盾。為解決這個矛盾,在我國現階段必須堅持改革開放,迅速發展鄧小平所說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即發展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十分必要。但是,誤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當作我國社會關系范疇內的社會主要矛盾,從理論和實踐上看都是不符合實際的,因而是不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認為,在一定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前提下,生產關系決定生產方式的社會性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實踐證明,實際上淡化、撇開公有制為主體的生產關系,孤立地講發展“社會生產”,已經導致了忽視、甚至事實上否定公有制為土體的生產關系;而作為生產關系總和的經濟基礎,決定包括法律的、政治的和意識形態的上層建筑;經濟基礎、上層建筑又決定整個社會制度的性質。因此,在我國的改革開放中,只重視發展生產力,違背公有制為主體的生產關系這個社會主義根本原則,已經嚴重危害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  

三是人類社會關系范疇內部不同社會集團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特別是階級矛盾。在階級社會以及尚未消滅階級及其產生條件——剝削的社會中,作為人類社會關系內部的杜會主要矛盾,只能是主要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而絕然不是前兩種重要矛盾中的任何一種。1962年毛主席在黨的八屆十中全會講話中指出:“社會主義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毛主席在對黨的八屆十中全會公報的修改中再次強調:“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整個歷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存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同社會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鄧小平在1990年1 2月也強調:“馬克思說,階級斗爭不是他的發現,他的理論最實質的一條就是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作為一個新興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本身的力量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肯定弱于資本主義,不靠無產階級專政就抵制不住資本主義的進攻。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我們叫人民民主專政。在四個堅持中,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這一條不低于其他三條。理論上講清楚這個道理是必要的。  

在當代國際國內條件下,無論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級,還是資本主義復辟前“正處在發達社會主義漫長的歷史階級、段的起點”的原蘇聯,第一,都不可避免地既存在著本國歷史上階級斗爭的遺留和國際因素的影響;又有重新產生剝削和階級的條件“資產階級法權”的普遍存在,甚至生產資料私有制范圍程度的存在。第二,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包含的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本身,就決定了全體社會成員同生產資料之間的不同關系,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產品分配中不同的經濟、社會地位;進而決定了他們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社會各領域的不同利益和要求,以及他們選擇的經濟、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方向道路,這些都是客觀必然性。在這種國內外客觀條件下,我們長期存在四個堅持“一手軟”,體制內外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極右派,和國內外反共反社會主義敵對勢力對我國瘋狂進行西化分化,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各領域日益嚴重的資本主義化就不是偶然的了。以唯物史觀看來,上述兩方面的客觀情況,是我國這30多年來社會主義條件下特殊形式階級斗爭的深刻根源。處于不發達的發展階段的中蘇區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主要矛盾,必然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特殊形式的階級斗爭。  

為了解決這個社會主要矛盾,從思想政治上根本保障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穩定的社會環境,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正確地開展特殊形式的階級斗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并對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進行這種教育。我國1956年基本完成社會主義革命54年來,先后發生了資產階級右派的進攻,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國內外、體制內外反共反社會主義極右派對我國實施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和平演變及其嚴重惡果,都證明了社會主義條件下特殊形式的階級斗爭是客觀存在的。這也被具有70多年歷史的社會主義蘇聯,以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復辟更有力的證明。(李長征《關于正確認識解決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中若干理論、實踐問題的建議》)。  

筆者是基本贊同二位先生的觀點的,但是,如同二位先生的觀點既有相當的一致,又有一定的區別一樣,我的觀點也與二位先生有所區別。當然,筆者希圖接近毛澤東的本意。  

A、一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這個社會基本矛盾的“階級表現。”(《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318頁)。  

B、整個社會主義社會都是一個過渡階段,在這個過渡階段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因為除了封建思想、資本主義思想的侵蝕和影響,被打倒的地主資產階級殘余還存在,外國資本主義還是強大的勢力之外,更根本的原因是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產生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土壤和條件,亦即社會主義的商品、商品生產和商品制度的二重性,如果不加以限制和控制,就會生產出資本主義和新的資產階級。因此,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  

C、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一是這個矛盾斗爭的實質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二是這個矛盾的焦點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資產階級,還是資產階級支配工人階級問題;三是這個矛盾斗爭的主戰場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占領思想文化陣地,還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占領思想文化陣地的問題。  

D、走資本主義道路并能實現資本主義復辟的必然是混進黨內那些資產階級代表人物。他們人數極少,但能量極大。因此,社會主義革命的主要對象,就是整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E、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實質就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實行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專政。  

F、人與自然的矛盾不是根本矛盾。人類的根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3)、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必須“以階級斗爭為綱”  

毛澤東曾在關于農業互助合作的談話中指出:“有句古語‘綱舉目張’,拿起綱,目才能張,綱就是主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并且逐步解決這個矛盾,這就是主題,就是綱,提起了這個綱,各項幫助農民的政治工作、經濟工作,一切都有統屬了。”“綱”就是主題,就是主要矛盾,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就是要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消滅資產階級,消滅一切剝削和壓迫,正如列寧所說的:“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所以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是綱,而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各項工作,包括經濟工作、政治工作、文化工作等,都受制于這個主要矛盾,都統屬于這個綱。在這各方面的工作中,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因而以階級斗爭為綱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矛盾的有機統一。正因為如此,周恩來曾同意將“以階級斗爭為綱,以生產為中心”作為農村工作的方針,這實際上也是一切工作的方針。  

(4)、階級斗爭理論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  

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毛澤東在八屆十中全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社會主義國家有沒有階級存在?有沒有階級斗爭?現在可以肯定,社會主義國家有階級存在,階級斗爭肯定是存在的。列寧曾經說,革命勝利后,本國被推翻的階級,因為國際上有資產階級存在,國內還有資產階級殘余,小資產階級的存在不斷產生資產階級,因此被推翻了的階級還是長期存在的,甚至要復辟的。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如英國法國等都曾幾次反復。封建主義被推翻以后,都經過了幾次反復。社會主義國家也可能出現這種反復。如南斯拉夫就變質了,是修正主義了。由工人農民的變成一個反動的民族主義分子統治的國家。我們這個國家,要好好掌握,好好認識,好好研究這個問題,要承認階級長期存在,承認階級與階級斗爭,反動階級可能復辟,要提高警惕,要好好教育青年人,教育干部,教育群眾,教育中層和基層干部,老干部也要研究、教育。不然,我們這樣的國家,還會走向反面。走向反面也沒有什么要緊,還要來一個否定之否定,以后又會走向反面。如果我們的兒子一代搞修正主義走向反面,雖然名為社會主義,實際是資本主義,我們的孫子肯定會起來暴動的,推翻他們的老子,因為群眾不滿意。我們從現在起,就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開大會講,開黨代會講,開全會講,開一次會就講,使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一條比較清醒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  

毛澤東在修改八屆十中全會公報中指出:“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整個歷史時期,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存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斗爭。被推翻的反動統治階級不甘心于滅亡,他們總是企圖復辟。同時,社會上還存在著資產階級的影響和舊社會的習慣勢力,存在著一部分小生產者的自發的資本主義傾向,因此,在人民中,還有一些沒有受到社會主義改造的人,他們人數不多,只占人口的百分之幾,但一有機會,就企圖離開社會主義道路,走資本主義道路。在這些情況下,階級斗爭是不可避免的。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早就闡明了的一條歷史規律,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這種階級斗爭是錯綜復雜的、曲折的、時起時伏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這種階級斗爭,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黨內來。國外帝國主義的壓力和國內資產階級影響的存在,是黨內產生修止主義思想的社會根源。在對國內外階級敵人進行斗爭的同時,我們必須及時警惕和堅決反對黨內各種機會主義的思想傾向。”   

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日,毛澤東主持制定的《關于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中提出:“任何時候都不可忘記階級斗爭,不可忘記無產階級專政。”“正確理解和處處理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問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是領導和團結全黨,領導和團結全體人民群眾,順利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進行階級斗爭,進行兩條道路的斗爭,這是決定我們社會主義事業成敗的根本問題。”;  

一九六四年八月,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三個構成部分,基礎是社會學,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作斗爭,馬克思他們看出,空想社會主義者想勸資產階級發善心,這個辦法不行,要依靠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從這個觀點開始,才有馬克思主義。基礎是階級斗爭,然后才能研究哲學。   

以上這些論述,從英國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到中國的孫中山、蘇聯的赫魯曉夫、再到中國的修正主義思潮,說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階級斗爭的理論,不僅是我們黨在新民主革命時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也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  

5、必須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①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  

A、社會根本矛盾、基本矛盾與社會階級矛盾的關系。毛澤東認為,任何社會作為一個整體,都存著許多矛盾,其中根本的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表現出來,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中表現為一個階級與另一個階級之間的關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性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種社會基本矛盾通過人與人的關系表現出來,就是資本主義日益簡化為兩個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社會主義公有制與有計劃的商品生產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一般表現為非對抗性,并且也必然通過人與人的關系表現出來,由此,既表現為勞動者之間的矛盾,又表現為各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其中主要的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B、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與階級矛盾。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主要包括四個階級:工人階級(及其知識分子)、集體勞動者階級(及其知識分子)、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反動階級殘余(及其知識分子),此外,還有少量的個體勞動者階級。在這四個階級之間,存在著各種階級、階層矛盾:工人階級內部各個階層之間的矛盾;集體勞動者階級內部各個階層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內部各個階層之間的矛盾;反動階級殘余內部各個階層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和集體勞動者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和反動階級殘余之間的矛盾;集體勞動者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集體勞動者階級和反動階級殘余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和反動階級殘余之間的矛盾。等等。  

②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A、必須弄清人民和敵人的概念。毛澤東明確指出,人民和敵人的概念是一個政治的、歷史的概念“人民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拿我國的情況來說,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切抗日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日本帝國主義、漢奸、親日派都是人民的敵人。在解放戰爭時期,美帝國主義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以及代表這些階級的國民黨反動派,都是人民的敵人;一切反對這些敵人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在現階級,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364頁)。  

人民和敵人的概念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不同時期和不同的階段也有著不同的內容,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地分析”。  

B、必須正確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首先,需分清敵我矛盾。“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敵我矛盾,敵我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第二,要分清人民內部矛盾。“在我國現在的條件下,所謂人民內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階級內部的矛盾,農民階級內部的矛盾,知識分子內部的矛盾,工農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工人、農民同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民族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等等。我們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眾之間也有一定的矛盾。這種矛盾包括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同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領導同被領導之間的矛盾,國家機關某些工作人員的官僚主義作風同群眾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也是人民內部一個矛盾。一般說來,人民內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同上);第三,人民內部矛盾也有對抗、非對抗矛盾之別。“人民內部的矛盾,在勞動人民之間說來,是非對抗性的;在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說來,除了對抗性的一面以外,還有非對抗性的一面”。(同上第364頁)。“在我們國家里,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屬于人民內部的矛盾。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一般地屬于人民內部的階級斗爭,這是因為我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有兩面性。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它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協性的一面。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它有剝削工人階級取得利潤的一面,又有擁護憲法、愿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民族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不同。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存在著剝削和被剝削的矛盾,這本來是對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國的具體條件下,這兩個階級的對抗性的矛盾如果處理得當,可以轉變為非對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決這個矛盾。如果我們處理不當,不是民族資產階級采取團結、批評、教育的政策,或者民族資產階級不接受我們的這個政策,那末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就會變成敵我之間的矛盾”。(同上第365頁)。  

③必須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第一,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質的方法解決。毛澤東認為:“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這兩類矛盾的性質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簡單地說起來,前者是分清敵我的問題,后者是分清是非的問題。當然,敵我問題也是一種是非問題。比如我們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些內外反動派,究竟誰是誰非,也是是非問題,但是這是和人民內部問題性質不同的另一類是非問題”。(同上,第365-366頁);第二,敵我矛盾的解決必須采取專政的辦法。“我們的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這個專政是干什么的呢?專政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壓迫國家內部的反動階級、反動派和反抗社會主義革命的剝削者,壓迫那些對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破壞者,就是為了解決國內敵我之間的矛盾。例如逮捕某些反革命分子并且將他們判罪,在一個時期內不給地主階級分子和官僚資產階級分子以選舉權,不給他們發表言論的自由權利,都是屬于專政的范圍,誰來行使專政呢?當然是工人階級和在它領導下的人民。專政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衛全體人民進行和平勞動,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同上第366頁);第三,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必須用民主的方法。“專政的制度不適用于人民內部。人民自己不能向自己專政,不能由一部分人民去壓迫另一部分人民。人民中間的犯法分子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這和壓迫人民的敵人的專政是有原則區別的。在人民內部是實行民主集中制。我們的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等等自由。我們的憲法又規定:國家機關實行民主集中制,國家機關必須依靠人民群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為人民服務”。(同上)“但是這個自由是有領導的自由,這個民主是集中指導下的民主,不是無政府的狀態,無政府狀態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同上);第四,對于人民內部不同類型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民主辦法去解決。“凡屬于思想性質的問題,凡屬于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人民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產、進行學習和有秩序地過生活。在一九四二年,我們曾經把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這種民主的方法,具體化為一個公式,叫做團結——批評——團結。講詳細一點,就是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按照我們的經驗,這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一個正確的方法”。“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要在整個人民內部繼續推廣和更好地運用這個方法,要求所有的工廠、合作社、商店、學校、機關、團體,總之,六億人口,都采用這個方法去解決他們內部的矛盾。”(同上第369-370頁)。  

二、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的哲學意義  

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既是對社會主義社會這一事物的深刻揭示,又是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既是毛澤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這一理論立論的基礎,對于觀察和認識社會主義社會這一社會型態,對于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具有強烈的指導意義。  

1、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型態  

毛澤東不但一貫強調“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必須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對立統一的規律來觀察社會主義社會。”而且一貫身體力行、躬行實踐這一原則。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掀開了社會主義社會“美麗莎的頭”,讓人們比較清晰地看清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模樣”和“靈魂”。  

(1)、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是過渡的社會形態和相對獨立的社會形態的統一  

A、社會主義社會是過渡的社會形態。  

毛澤東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的社會形態——一個“三段式”的過渡社會形態,即無產階級專政歷史過渡期(它又可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和發達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  

毛澤東的“三段式”過渡理論,是基于社會主義社會內在矛盾得出的結論。  

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不是馬克思、恩格斯曾經設想的是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產生的,相反,他們是從帝國主義最薄弱的環節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這些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大都是從共產黨領導的、或長或短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而來的。后者的目的是摧毀封建或半封建的地主階級土地占有關系。這就為勝利后資本主義道路(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與斗爭,同時掃清了障礙。我論在奪取政權之前,還是之后,市場經濟在這些國家都具有容許生產力發展的中短期潛力。但在革命前,由于帝國主義(俄國是一個封建的帝國主義國家)把前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階級作為自己統治的支柱(老殖民主義),并壓制當地民族資本的發展,市場經濟的潛力難以展開。戰后,由于美國采取了新殖民主義政策,在可能爆發革命的地區,支持當地政權進行自上而下的不徹底的資產階級性質的土地改革,扶持當地依附資本主義的發展,致使那里市場經濟的中短期潛力一度得以解放,但用不了多久,依附資本主義對生產力的嚴重破壞就會暴露無遺。在革命的主管觀條件成熟時,無產階級不可能等待本國市場經濟的中短期潛力全部竭盡之后,才奪取政權。在革命勝利后,無產階級也絕不可能在縱容本國市場經濟的中短期潛力全部竭盡之后,才著手進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基本改造。因為盡情釋放本國市場經濟的中短期潛力,意味著私有化的大發展,重新回到帝國主義、新殖民主義控制下的世界資本主義體系,這樣做,對剛剛奪取政權的無產階級來說,無異坐以待斃,頓時喪失全流血犧牲換來的勝利成果。所謂鞏固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在的“新民主主義秩序”,只能是幻想。  

在這場生死攸關的兩條道路斗爭中,容不得無產階級片刻的遲緩。它的優勢,來自得到廣大勞動人民真心擁護的國家政權,后者在革命過程中形成的強大政治組織力,成為勝利后改造社會的經濟杠桿。共產黨必須相信、依靠和領導人民,利用國家政權的政治組織力,指導和推動農業的社會主義合作化和集體化運動,對社會化程度很不發展的國營經濟實行強制性的的指令性計劃,利用、限制和改造舊社會遺留的市場經濟部分,用新的生產關系的“飛躍”,促進和支撐生產力的長期持續發展,抵御帝國主義的侵略,從而跨越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結果,蘇聯和中國都避免了市場經濟兩極分化的道路,通過社會主義的發展,以史無前例的高速度,形成和發展了社會化的現代生產力,建立起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這樣,在真正進入馬克思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之前,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經濟轉變時期,不發達社會主義就不能不在社會形式上具有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的許多特征,盡管它的物質內容(生產力發展的低水平)還不容許第一階段的全部特征都得到成長,已經表現出來的特征也很不穩定。考慮到以上的社會實踐,考慮到東方不發達社會主義與西方帝國主義不平衡力量對比的長期存在,在理論上把馬克思的“三段式”發展“兩段式”是合理的。  

B、社會主義社會是相對獨立的社會形態  

毛澤東沒有明確地回答社會主義社會“是”或“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但他從多方面分析過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關系。從這些分析中,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形態。  

a、毛澤東的有關論述  

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在全國工商聯執委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他指出:“社會主義會有缺點的,將來還要發展到共產主義,共產主義也要分階段,舊制度不行了,新的制度就要起來代替。生產力總要向前進,同生產關系發生矛盾。”  

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中,他指出:“按照辯證法,就像人總有一天要死一樣,社會主義制度作為一種歷史現象,總有一天要滅亡,要被共產主義否定。如果說,社會主義制度是不會滅亡的,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是不會滅亡的,那還有什么馬克思主義呢?那不是跟宗教教義一樣,跟宣傳上帝不滅亡的神學一樣?”  

一九五八年一月,在《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他指出:“由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是一場斗爭,是一個革命。進到共產主義時代了,又一定有很多很多的發展階段。從這個階段到那個階段的關系,必然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關系。各種突變、飛躍都是一種革命,都通過斗爭,無沖突論是形而上學的。”  

一九五九年底至一九六0年,在讀書談話中,他指出:“社會主義社會里面的按勞分配、商品生產、價值規律等等,現在是適合于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但是,發展下去,將來總有一天要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總有一天要被生產力的發展所突破,總有一天它們要完結自己的命運。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范疇都是永久存在的嗎?”又指出:“向共產主義過渡,當然不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統治,但是不能說這不是社會革命。因為一種生產關系代替另一種生產關系,就是質的飛躍,就是社會革命——由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轉變為共產主義的按需分配,也不能不說是生產關系方面的革命。”  

b、社會主義社會是相對獨立的社會形態。社會主義制度作為一種歷史現象,有它自己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包括按勞取酬、商品生產、價值規律等等,現在是適合于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將來總有一天要不適合于生產力的發展。這正好說明社會主義社會有它獨特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  

毛澤東充分肯定共產主義的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階段,低級階段過渡到高級階段,是社會革命,也就是充分肯定共產主義的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階段是社會形態的根本轉變,也就是充分肯定了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形態。  

毛澤東認為,進入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共產主義社會后,人類社會的發展還將區分為若干不同的社會形態,從一種社會形態過渡到另一種社會形態,也必須經過社會革命。由此推斷,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當然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形態。  

c、確立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的相對獨立性具有現實意義。第一,它有助于防止把社會主義社會“理想化”,社會主義不是天堂,它還沒有到理想狀態;第二,有助于防止把社會主義社會“簡單化”,社會主義社會不是純而又純,它在社會各個領域都留有舊制度的痕跡;第三,有助于防止把社會主義社會“短命化”,以為社會主義是個短暫的“歷史”,試圖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第四,有助于防止把社會主義社會“趨同化”,在一些人看來,社會主義社會是種空想,唯一趨勢是向資本主義看齊,自覺不自覺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掘墓人和叛徒。  

(2)、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是發展的長期性和發展的階段性的統一。  

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階段式不斷推進的過程,社會主義社會是發展的長期性和發展的階段性的統一。  

A、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長期性  

a、社會主義社會是發展的.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一定的時期內需要鞏固,但是這種鞏固必須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永遠地鞏固下去。認識不到這一點,反映這種制度的意識形態就僵化起來,人們的思想就不能適應新的變化。社會主義兩種公有制的形式,如果對敵對勢力來說,可以說是不可侵犯的;如果就它們本身的發展過程來說,說是不可侵犯的那就錯了。任何東西都不能看成永恒的。”  

他還提出:“中國的改革和建設靠我們來領導。我們國家要有很多誠心為人民服務、誠心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立志改革的人。我們共產黨員都應該是這樣的人。在從前,在舊中國,講改革是要犯罪的,要殺頭的,要坐班房。但是在那個時候,有一些立志改革的人,他們無所畏懼。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給我國的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展開辟了道路,為了達到建設新中國的目的,對于什么困難我們共產黨人也是無所畏懼的。但是僅僅依靠我們還不夠。我們還需有一批黨外的志士仁人,他們能夠按照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方向,同我們一起來改革和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而無所畏懼地奮斗。”  

b、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是長期的。  

毛澤東曾經多次指出:“至于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五十年不行,會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時間。”“要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我看是不行的。”“我勸同志們寧肯把困難想得多一些,因而把時間設想長一點。”“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
    八屆十中全會的公報還指出: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段專政的整個歷史時期,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社會主義的徹底勝利,不是一代人兩代人就可以解決的,而是要經過五代十代,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夠完全解決。”“在政治思想領域內,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斗爭,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才能解決。幾十年是不行的,需要一百年到幾百年的時間才能成功。在時間問題上,與其準備短些,寧可準備長些;在工作問題上,與其看得容易些,寧可看得困難些。這些想,這樣做,較為有益,而較少受害。”  

c、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長期性依據。  

在毛澤東看來,我國的生產力極為落后,只有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為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創造前提和條件,而要達到這樣的生產力水平同時,階級的存在既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是生產力發展不足的產物,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不足以消滅階級、階段矛盾和階級斗爭,并且就國際環境而言,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誰勝誰負的斗爭也需要一百年到數百年的時間。因此,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階段。  

A、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又是階段性的。  

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性的認識既是清醒的又是逐步深入的。  

a、社會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他在第一次鄭州會議上的講話中,第一次使用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概念。  

一九五九年二、三月,他在鄭州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究竟什么叫建成社會主義?中國到建成社會主義要經過馬列階段。完成農業機械化、電氣化、國家工業化等待任務,這只是第一階段,以后還要有第二第三個提高的階段,逐步完成社會主義建設。  

一九六0年一月,他在上海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分幾個階段要把我們的國家搞強大起來,要把我們的人民搞進步起來,要爭取我們的經濟接近美國和蘇聯那個時候的水平。  

一九五九年二月,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社會還不成熟。”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經過后一階段,到了物質產品、精神財富都極為豐富和人們的共產主義覺悟極大提高的時候,就可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  

b、毛澤東的社會主義階段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貢獻。  

毛澤東提出:(1)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還不成熟;(2)中國到建成社會主義社會還要經過一系列階段,要分幾個階段;(3)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二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4)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5)經過后一階段,到了物質產品、精神財富都極為豐富和人們的共產主義覺悟極大提高的時候,就可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  

應該承認,這不是幾個孤立的提法,而是對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階段性問題,作了比較系統的論述。這決不是像有些人說的:“主要是從哲學角度提出問題的,不完全是從政治經濟學出發,對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發展運動和我國國情作出具體分析之后得出的結論,因而帶有一定的抽象性。”而是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和我國的基本國情進行具體分析,而得出的科學結論,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當然,這些科學理論同任何科學理論一樣,具有歷史的局限性。我們不應該用現在的認識去苛求前人。這些科學理論不僅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對當進克服和抵制國際、國內的錯誤思潮起到了積極作用。  

3、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為他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毛澤東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在他生前并經他同意曾被概括為六個方面的要點,顯然這六個方面的要點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精髓和基本內容。但是,要點不等于全部;它不是僵死、凝固不化的教條,它應該也必須像鄧小平倡導的那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給予新的闡釋,使其重新成為生動活潑的指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依鄙人拙見,毛澤東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它是一個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以四項基本原則為基,以思想政治工作為帥,以經濟工作為中心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思想體系。這個理論完全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基礎之上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對于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毛澤東曾經開宗明義、言簡意賅指出過,這一理論是“用事物矛盾的法則來觀察和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結果。毛澤東之所以特別強調“必須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對立統一的規律來觀察社會主義社會。”是因為,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因為“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是因為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立論的基礎;同時也是人們認識和理解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鑰匙。古語有言“舉一綱而萬目張,綱舉目張。”矛盾規律既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立論的“綱”,又是人們認識和理解這一個理論的“綱”。  

①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社會主義社會充滿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各市地多人不敢公開承認我國內部還存在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正處》)。  

②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由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或根本)矛盾所決定和支配。“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矛盾,不過社會主義社會的這些矛盾同舊社會的生產和生產力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罷了。”(同上)這個矛盾必然通過社會主義的公有制與有計劃的商品生產之間的(基本)矛盾表現出來。  

③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在生產上的表現就是生產與需要的矛盾,所有制的矛盾、計劃法則與價值法則的矛盾,所有制與商品生產體制之間的矛盾,生產力與與所有制之間的矛盾,等等,其中最根本的矛盾是生產力與所有制之間的矛盾。因而,毛澤東明確指出:“我們的根本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面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必須“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使全體人民較順利地走過目前的過渡時期,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從而為黨和國家確定根本任務,為社會主義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  

④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關系上的表現就是工人階級內部各個階層之間的矛盾,集體勞動者階級內部各個階層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和集體勞動者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勞工階級與殘余反動階級之間的矛盾等等。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這是因為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產生資產階級的土壤和條件,“商品生產有沒有消極作用呢?有,就限制它,否定它,過去的資本主義的‘鬼’已經吃掉了,將來再出現資本主義的‘鬼’,就再吃掉它。”正因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商品生產具有生產資產階級的土壤和條件,因此,“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是我們國內的基本矛盾。”為了吃掉再出現的資本主義這個“鬼”,或者從根本上防止再出現資本主義的“鬼”,就必須承認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就得正視和運用這個矛盾,分析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這個主要矛盾的實質是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當無產階級壓迫資產階級不能形成階級時,表現為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當資產階級事實上形成為階級時,則必然是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因此,“階級斗爭是綱,其余是目。”  

⑤社會主義社會存在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社會矛盾分為兩類,即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而人民內部矛盾是大量的。”所謂敵我矛盾是“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在我國現在的條件下,所謂人民內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階級內部的矛盾、農民階級內部的矛盾、知識分子內部的矛盾、工農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工人、農民同知識分子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民族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等等”。(《正處》)。因此,這就必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即使再生了一個民族資產階級是否仍屬于人民內部矛盾?  

⑥必須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我們歷來就主張在人民民主專政下面解決敵我之間的和人民內部的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采用專政和民主這樣兩種不同的方法(同上)。  

⑦階級斗爭的實質是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和維護人民民主。“我們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對人民的敵人實行專政,這兩個方面是分不開的,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就是無產階級專政或者叫人民民主專政,我們的口號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在千人大會上的講話》)。因此,階級斗爭是對敵人的專政,是對人民的民主,它對人民不是血淋淋的東西,恰恰是最仁道的武器。因此,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就是對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愛國的資本家和其他愛國的人士(這個其他的愛國人士主要是指從封建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乃至帝國主義營壘中自覺或被強制改造為人民的人,譬如傅儀、傅杰、杜聿明、王耀武、王陵基、康澤,等等)實行民主,對地富反壞右分子實行專政的國家。因而,社會主義民主是最直接、最廣泛、最真實的人民民主。  

4、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為他的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在毛澤東看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應當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武器,從分析矛盾出發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因為,社會主義仍然是充滿矛盾的,矛盾仍然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根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相對于恩格斯得出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我們是不是可以提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公有制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仍然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這一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促進著社會主義的發展,規范著社會主義的方向。因此,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應以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為綱來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問題。由于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處于支配地位,可以從所有制出發,但是可以寫得更好些。“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經濟也主要是研究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研究生產資料的占有方式如何決定產品的分配。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社會性和占有的私人性是基本矛盾,這個矛盾表現為商品的兩重性。所以,馬克思從商品出發,來揭露商品這種物與物的關系所掩蓋的人與人、階級與階級的關系。”而“研究經濟問題也要從人們看得見摸得到的現象出發,從歷史的分析開始,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