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國外馬克思主義學者關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劃分與特征的新探討

孫秋鵬 · 2011-09-04 · 來源:《當代經濟研究》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摘要: 在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經典作家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劃分的重要論述的基礎上,國外馬克思主義學者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劃分的問題也作了深入的探討,總體上認為資本主義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或四個階段同時認為,當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呈現出的一系列新特征中,最重要的是全球化的速度和程度大大加快壟斷已經成為高度集中的國際壟斷,壟斷組織的載體主要是跨國公司;金融寡頭和金融壟斷資本在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資本輸出的速度和范圍不斷增大國外馬克思主義學者的研究成果對我國學者的相關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關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都曾有過重要論述。資本主義歷史發展階段的研究涉及的方面較多,這里主要介紹關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劃分和當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呈現出的新特征。

一、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劃分:主流觀點

  馬克思的《資本論》主要研究古典或者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的生產和社會關系,部分涉及了壟斷資本主義。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布哈林的《帝國主義與世界經濟》和希法亭的《金融資本》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列寧關注的不是單個資本主義經濟,而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他以資本主義19世紀末期的主要數據和事實為基礎,分析了世界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使用金融資本的概念分析了帝國主義階段。可見,在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經典作家的著作中,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劃分是比較粗糙的。

  規范學派和社會積累結構學者們主要以宇野、米切爾等為代表,提出了資本主義的三個發展階段,即重商主義、自由主義和帝國主義。重商主義階段主要以紡織工業為代表,以英國初期的商業資本為主。自由主義階段主要是19世紀中期之前的世界經濟體系,當時仍然以英國為主的資本主義國家占統治地位。帝國主義階段主要是指美、英、德等國家的金融資本占據了統治地位的時期。

  當前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劃分方面主導的劃分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從15世紀到18世紀中葉的英國產業革命,為期約300年;第二階段是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階段,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第三階段是壟斷資本主義階段,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第四階段是二戰后出現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絕大多數學者在時間劃分上持有這種觀點。

二、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劃分的新發展

  20世紀90年代后,有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的劃分標準,有些學者對上述劃分進行了補充

  Robert(1987)對資本主義階段進行了劃分1.自由主義國際經濟來臨(大致從1789年到1873年);2.帝國主義競爭時代(1873-1945);3.新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在第三個發展階段,有兩個發展進程,即生產的國際化和國家的國際化。在每個世界秩序中都有新的國家形式新的歷史集團和生產關系新的組織方式出現。

  Scott和John(1987)從組織化和非組織化角度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進行了劃分。第一階段(大致1875年之前),自由資本主義階段,所有的企業都是小型企業,企業的誕生和死亡都很高。第二階段(大致1875-1970年左右),組織化資本主義階段,三種企業得以發展:不可能轉變為更大企業的小企業;進行跨國擴張的區域性的國內公司;以單一中心進行擴的,母公司對國外分公司和分支機構保持嚴格控制的跨國公司。第三個階段,非組織化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一些企業發展了“多中心”的結構,它們的分公司更獨立的經營和一個多部門組織類型的出現,當多中心跨國公司兼并本身跨國經營的其他企業時,這些企業通常生產不同的產品,采取不同的工藝流程。眾多多中心跨國企業已經發展為至關重要的全球公司。

  勃朗科(2001)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劃分是依據通常的三階段,商業、工業和后工業資本主義進行了細分。他將資本主義劃分為五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過渡時期,特點是小商品生產,時期為14世紀中期至16世紀中期;第二階段是第一個受管制的階段,主要是商業資本主義,時期到世紀中期;第三個階段是自由放任階段到二十世紀30年代,在19世紀70年代之前主要資本主義市場是競爭性的,之后壟斷占據了主要地位;第四個階段為第二個受管制階段,時間到20世紀70年代,主要特征是凱恩斯主義國家管理經濟思想成為資本主義宏觀調控的理論和實踐指導;目前是后工業化時代,新自由主義開始回歸。勃朗科認為在最后兩個階段之間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清晰。

  AlainLipietz(2001)按照福特主義和后福特主義的分法他認為福特主義社會主要有三個特點;泰勒主義的生產組織形式,導致了從20世紀初開始勞動生產率持續和快速提高,同時也是建立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對立的基礎;宏觀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勞動生產率提高帶來的收益向所有社會階級重新分配,特別是向全體工人的再分配,結果是購買力提高;福特主義的調節模式導致了對勞動生產率提高的收益進行重新分配的僵化的管理體制,并通過集體談判、社會立法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方法來維持這個制度的穩定。但是20世紀70年代,福特主義陷入了危機,主要是因為全球化、市場和生產網絡國際化,缺少相對應的資本勞動妥協的國際協調機制,另一方面,泰勒主義的勞動組織方法耗盡了勞動的合理性內容。

  John和Thomas(2001)采用坐標軸的方式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進行了劃分。坐標原點代表“純粹的資本主義”,即理想的使用價值空間,可以完全商品化,適合于資本主義的控制,經濟生活在資本的邏輯下得到了完全整合。原點以外的所有點代表那些不能夠完全被資本控制,因此具有外部的使用價值空間。越靠近原點的點,越容易被商品化,越容易被資本控制。通過資本主義社會距離遠點的位置,他們確定了三種形式的社會,重商主義的資本主義社會,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和帝國主義。通過劃分基礎,又研究了“后資本主義的轉型”。在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中,資本主義的第二個階段結束了,被社會民主所取代,但是這僅僅是政治上的權宜之計,不是真正的歷史社會形態。與資本主義第二階段不同,現在的社會不再是以生產為中心了,具有后福特主義特征的經濟衰退和社會民主制度倒退。目前的經濟蕭條不能夠再按照提高資本的市場效率的老辦法來重組經濟。

  Giovanni和Jason(2001)認為世界范圍的資本主義從初始形成到不斷的擴張,可以分為四個相互部分重疊的積累周期,每個積累周期都由物質資本擴張階段和金融資本擴張階段構成。四個階段分別是:熱那亞——伊比利亞周期,從15世紀到17世紀早期;荷蘭周期,16世紀晚期到18世紀晚期;英國周期,從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早期;美國周期,從19世紀起到目前的金融擴張階段。每個周期都是以特定國家的政府和商業部門,在領導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首先采取物質資本擴張后向金融資本的擴張的轉化為特征。

  Robert(2001)認為應當分四個階段來劃分資本主義,即重商主義、自由主義、帝國主義和消費主義。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資本積累最成功的“黃金時期”重商主義的黃金時期,主要表現在1700-1750年之間的英國,自由主義的黃金時期以英國的1840-1870年為典型,帝國主義階段的特征以1890-1914年期間的德國和美國表現明顯,消費主義階段以1950-1970年的美國為代表。在每個階段,資本積累總是主要涉及資本的特殊組織,特殊勞資關系以及推動資本擴張的特殊部門。

  Gérard和Lévy(2001)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發展階段進行了劃分。他們認為二次大戰后資本主義分為三個時期:20世紀60年代,盡管有馬克思所指新軌跡的影響,資本主義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利潤水平;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經濟仍然在凱恩斯主義的影響之下,但利潤率已經開始下降;之后是新自由主義發展和新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發明和廣泛應用階段。

  薩米爾(2003)將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分為四個時期:1500年開始,歐洲殖民強國征服全球,導致資本主義和現代兩極分化的同時誕生;1800年開始,重商主義過渡時期結束,工業革命爆發,資本主義生產模式完全形成,法國大革命爆發;1880年開始,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轉變;1990年之后,戰后時代結束,波斯坦時代來臨,蘇聯時代終結,世界一體化的新階段開始。

  伊藤誠(2006)認為資本主義的歷史進化過程,與其說是由于構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基礎的商品、貨幣、資本等形式本身所產生的進化,不如說更主要是由于經濟組織內在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具體發展、作為其補充的政治軍事秩序和經濟政策的特征,以及各種共同體性人際關系的特征及作用的歷史性變化。資本主義的歷史進化就是在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實現的。[1]5,6

三、當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呈現的新特征

  戰后資本主義呈現出新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全球化的速度和程度大大加快總體而言,資本主義的新特征仍然是原有矛盾發展延續的表現:壟斷已經發展成高度集中的國際壟斷,壟斷組織的載體主要是跨國公司;金融寡頭和金融壟斷資本在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資本輸出的速度和范圍不斷增大。針對當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呈現出的新特征,國外馬克思學者作了較為深入地研究。

  Seott和John(1987)從組織化和非組織化角度分析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征。他們認為三個因素決定了資本主義組織化的時間選擇和程度:國家開始工業化的歷史時間;資本主義前組織在資本主義時期保存下來的范圍;國家的大小。二戰之后資本主義進入了非組織化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工業、銀行和商業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而來的世界市場擴大,意味著一國市場中被該國的本國公司控制的部分減少;白領工人數量和服務階級的持續增加是組織化資本主義的結果,也是現代資本主義非組織化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因素;工業生產能力被削弱時,制造業中的體力勞動者的絕對人數和相對人數都減少;勞資關系中集體議價過程重要性和效果下降,企業層面議價增長與從泰勒制到工作組織靈活性方面重要轉變共同出現;擺脫了單一民族國家直接控制后,大型壟斷組織的獨立性不斷增長;工資議價、計劃等形式出現使國家規定大部分破壞,國家和資本家之間的矛盾不斷增長;資本主義在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擴散導致了冶煉制造等基礎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部分第一世界無產階級的工作被轉移到國外,反過來使第一世界經濟的工業和職業結構向服務型產業轉移;對現代資本主義組織而言,隨著冶煉和制造業雇傭人數絕對和相對下降,這些部門的重要性下降。

  William(1997)從資本主義近幾十年的經濟變化角度來分析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在過去的25-30年中,世界500家最大跨國公司的銷售額增加了6倍。然而,這些跨國公司的就業狀況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卻幾乎一直保持不變,大約為2600萬人左右。全球化的基本機制,公司在外國投資購買現存的資產或者新建工廠,在過去的15年中呈現爆炸式的增長。金融資產,股票、債券和貨幣的交易以及衍生產品在全球范圍內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民族國家政府在整體上失去了基礎,部分原因是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不再行使對商業和金融的控制權。在發達國家,政府已經完全變成了銷售者,積極促進本國跨國公司的發展,為保持所有者不致負債提供一種基礎性繁榮。結果是大多數政府正受到不斷上升的經常性預算赤字和不斷積累的債務威脅。自己缺乏跨國公司的發展中國家將會成為新的殖民地,在全球生產體系中只能扮演附屬性的角色。這些國家在不斷上升的工業化進程中,也會分享繁榮,但是他們的經濟主權仍然被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支配。

  Samir(1997)指出當前世界體系有兩大新的特征:中心民族國家衰退,在生產和積累之間的關系消失,仍然完全受自我中心的民族國家邊界影響的政治社會控制也在弱化;鴻溝已經開始弱化,在實現了工業化的中心國家和沒有實現工業化的外圍國家之間出現了新的兩極分化。[2]3~5

  Samir進一步指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新特征表現在:資產階級民族國家構成了世界體系的核心,代表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政治和社會管理框架,彼此處于侵略性的競爭之中;中心地區的工業化和外圍地區的工業匱乏之間形成幾乎絕對的發展。第三世界的工業化不會結束現存世界資本主義內在的兩極分化,而是把這種機制和形式推向被金融、技術、文化、軍事壟斷所控制的其他領域,中心國家能夠從這些壟斷中獲益。并且在西方發達國家,資本的相互滲透侵蝕民族國家和建立在國家實體之上的政治和意識形態體系的持久存在之間存在矛盾。蘇聯體制崩潰已經擴大了外圍資本主義擴張領域。[2]48~55

  Samir分析了全球化過程中兩極分化的新形態。兩極分化是由20世紀50-6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高速增長引發的,這一時期塑造了不同于以往的世界體系。這就需要根據各國社會勞動力和產業后備軍之間的比重來對眾多國家進行分類。心臟地帶(即中心國家)的大量勞動力到參加到現役勞動力大軍中。在拉丁美洲、東亞和蘇聯這些已經工業化的外圍國家中,存在著在崗的勞動力大軍,并且還可能推進上崗的過程。但是,它不可能進一步吸納來自農村和非正規經濟中的后備勞動力。一方面因為現在的全球競爭所需要的是生產技術,生產技術的使用不可能吸納大量的后備勞動力;另一方面因為針對大量的移民涌現缺乏有效的安全閥。第三世界的工業化進程并不能結束現存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所固有的兩極分化趨勢,相反兩極分化的趨勢和機制將會被推廣到其他地區。中心區國家的金融技術和文化以及軍事壟斷權將控制這些形式和機制,使全球化價值規律的新形式產生新的兩極分化。

  Keesvan(2001)認為資本的國際化主要表現在:以商品形式出現的資本流通的國際化,通過貿易的方式把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聯系起來;貨幣流動的國際化,聯系形式是外國投資;生產本身的國際化過程,通過廠商的跨國性勞動社會化。資本秩序具有世界同步的特征,與其他因素一起影響地球的生態環境。

  David(2001)討論全球化問題中指出,20世紀末的全球化重要特征表現在國際貿易擴大、短期投資性資本流動的增加以及跨國公司經濟活動的擴大。短期投資資本流動的急劇增加給國際資本主義體系增加了新的不穩定因素。全球化的另一個結果是資本主義的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大公司之間的競爭。全球化妨礙了在資本快速積累時期重構國家的可能性。結構方面體現在全球的相互依賴增加,限制了單個國家調節資本的能力。全球化把大公司由國家干預的支持者改變為反對者。這主要是因為跨國公司與所在國的商品和勞動市場只具有有限聯系。

  Robert(2001)認為走出消費主義的轉換階段,勞動的商品化并不預示著一個新的黃金時期即將到來,而是通過全球化推行金融高壓政策的結果。這種趨勢意味著在全球范圍內財富將從勞動人民手中再分配給資本家,從窮國再分配給富國,從借債人再分配給債權人,從消費者分配給資本家,從小資本家再分配給大資本家,從納稅人再分配給資本家,最后從非金融資本再分配給金融資本。

  Bob(2001)通過實證數據分析得出全球化的結果。他認為全球化的謎團、福利增加的童話是建立在薄弱的理論基礎之上的,缺乏實證論據的支持。全球化并不能提高勞動者和貧窮國家人民的福利水平,全球化只不過是加劇了全球之間資本主義國家和貧窮國家之間的矛盾和兩極分化,最終獲益的只是資本主義中心國家和中心國家的少數資產階級。

  Makoto(2001)在研究資本主義全球化中指出現階段資本主義的發展以五種方式限制自由競爭市場,螺旋式的倒退到一個世紀前的情況。1.在生產過程中,資本主義公司將為電子自動系統引入工廠和辦公室,以更少的投資獲取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憑借信息技術,資本主義企業通過重新設定生產和銷售提高了靈活性,也強化了跨國的全球競爭,金融市場也實現了全球化,增強了不同金融區域和部門之間的競爭。2.由于信息技術在工廠、辦公室和商店中的普及,企業可以減少大部分熟練工人和經驗豐富的工人,可以雇傭大量的婦女、非熟練工人和臨時職工。3.國家的經濟作用已經大大削弱,這主要是凱恩斯主義在解決持續滯脹和國家累積性財政危機方面失敗的結果。4.伴隨著這些變化,市場經濟在全球發展加快,資本主義國家似乎正在恢復活力,并試圖要渡過經濟危機。5.面對經濟危機資本主義主要通過采用信息技術和新政策,卻無法進行經濟重組。

  AlainLipietz(2001)指出全球化和金融化是后福特主義時代的主要特征。金融化同時是后福特經濟社會的結果和加速器。國民收入中沒有自動消費部分所占的越來越多的比例被用作金融資產積累起來。金融資產帶來的紅利和利息,增加了最富裕階層僅用于儲蓄的收入。這些金融資產不斷追逐股票債券,導致虛擬資產價格快速上升。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加劇了金融化的進程,資本在尋找生產對象的時候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企業之間甚至不同國家政府之間的爭斗。

  薩米爾(2003)指出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資本主義呈現出新的特征。在建立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政治及社會框架后,國家資本主義國家也孕育而生,并在各國之間展開積累的競爭。資本主義世界中心地區和邊緣地區的兩極分化狀況更加嚴重,并反映為中心地區的工業化和邊緣地區的非工業化之間的絕對對立。贏得政治獨立后,資本主義世界的邊緣地區開始進入了工業化時代,但是發展極不均衡。隨著資本在所有資本主義中心國家間的滲透,國家生產體系宣告解體,各國之間重新組合資本,每個國家的生產都成世界生產體系中的一個環節。第三世界的工業化發展并沒有結束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經濟本質所固有的在發達國家中,資本在國際間的相互滲透削弱了國家內部生產效率,政治制度和思想制度的持久性正是建立在民族的基礎之上,資本滲透的必然結果就與制度的持久性產生了矛盾,這一矛盾在很長時間內都不能解決。

  羅格(2004)指出資本主義上個世紀末出現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國家與國家之間矛盾尖銳化的信號越來越多,而且在一國內部出現了許多不安寧的征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激烈競爭破壞了勞動力的國際分工,由此產生了一個規律,競爭使財富減少,對立加劇。新資本主義向特權的回歸并引發了保持特權存在的冷酷斗爭,效率原則被廢止,財富在20世紀末比在以前人類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趨于集中。資本主義是市場經濟的丑陋外觀,其中個人利益凌駕于社會利益之上。它是一場強者對弱者,金錢對效率,總體經濟對人類生存條件的戰爭。

  阿·伯羅諾耶夫(2005)通過全球化的分析指出資本主義世界的新變化。當實行非常迅速的制度性變革和社會關系強化時,就會產生激烈的擁護者和激烈的反對者。跨國活動的發展,導致跨民族國家界限的商品流和金融流的強化,勞動分工的深化及跨國公司的數量、規模迅猛增加和發展。通訊革命的發生,自年產生的網絡和其他手段,大眾傳播具有的全球特征,形成了出現跨國大眾文化的趨勢。出現了全球人民的新的分層,層次化不是在民族國家基礎上,而是在世界范圍內把人類劃分為確定的集團:非常發達的國家、一體化不強的國家、第三世界國家。

  伊藤誠(2006)認為世界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1.為電子自動控制系統被廣泛應用于工廠和辦公室,靠比較少的投資就可以靈活的實現勞動生產率的提高;2.資本主義企業在工廠、辦公室、商店廣泛地推進信息化,大量使用婦女、小時工、臨時派遣工及其他各種臨時雇傭工等非正式職工,其結果是主要由成年男性正式從業人員組成的傳統工會出現組織效率下降和社會地位弱化的現象;3.20世紀70年代末,凱恩斯主義在解決蕭條和財政危機問題上遭受失敗,出現了國家經濟職能被極大削弱的趨勢,新自由主義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占統治地位的政策潮流;4.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條件下,企業作為金融資本的運動超越了國界,貿易投資、投資、金融和跨國公司的全球性大發展趨勢增強。[1]9~13

參考文獻:

  [1]伊藤誠.幻想破滅的資本主義[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2]Samir,Amin,1997,“Capitalism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Zed books Press.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