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建黨90周年”的幌子下
史正之
最近,《某家文摘》摘引了《某京日報》的一篇文章,題目是“90年黨史中的幾個細節”。《編者按》說,今年是“建黨90周年”,本文“提出了幾個值得關注的細節”。很顯然,某京日報和某家文摘有些人是用此文來慶祝建黨90周年的。
怎樣慶祝,都慶祝些什么,這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翹首以待的。某京日報設宴請客了,準備了一道菜。這道菜是野味,名曰“紅燒三大彎”,就是紅燒野雞脖子、翅子和爪子。好個又野又彎的一道菜!
刊登出來的文章有6個標題。在“‘中山艦事件’源于一場誤會”的標題下,作者共寫了三個細節,中心思想是中山艦事件不是反共事件,蔣介石是忠心與共產黨合作到底的。下面逐一解剖一下,辨別真偽,以正視聽。
關于第一個細節,作者寫道:“通常以為這是蔣介石向共產黨挑釁的一次陰謀,但不過是由于中山艦的臨時調動引發的一場誤會。敏感多疑的蔣介石,誤以為汪精衛和蘇聯顧問季山嘉試圖把他劫持到中山艦上,送往蘇聯。”
關于中山艦事件有諸多版本。據國民黨的一個版本說,艦長李之龍謀叛,打算于3月20日攻打黃埔,由于泄密,蔣介石派歐陽格占領中山艦,逮捕李之龍。這里的問題是:20日天剛亮,李之龍是在他的寓所睡覺時被逮捕的,并非在艦上,李之龍如何利用中山艦去攻打黃埔?而在19日,中山艦已奉蔣介石的命令調動歸駐泊省河,如何把蔣介石劫持到中山艦上?至于是否有劫持蔣介石之事,現在,國內有些人拿來國民黨的版本,以8月北伐軍攻下漢口后,蔣介石說的“他(汪精衛)要我參觀俄國來廣東的船,打算就在船上扣留我直送海參崴”這句話立論,認定中山艦事件不是為了反共。蔣介石說的是“俄國來廣東的船”,而不是中山艦。既然如此,蔣介石何以派人占領中山艦,何以逮捕作為共產黨員的李之龍?!有人說中山艦事件不是反共,是反汪。汪時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如果真的是蔣介石反汪,下列情形不可理解:軍隊沒有包圍國民政府,沒有包圍汪精衛的住宅。戒嚴的當時,汪精衛正在家里,并不知情。譚組安和朱益之當面轉呈蔣介石寫給汪精衛的一封親筆信,寫有“共產黨意圖謀亂,所以不得不緊急處置,請求主席原諒。”應當認為,中山艦事件是“蔣介石向共產黨挑釁的一次陰謀”的結論并沒有錯。
關于第二個細節,作者寫道:“這一事件涉及國共及蘇聯的關系,性質是嚴重的,因此蔣思想壓力很大。據說,事變當天下午,何香凝徑直去見蔣介石,質問他派軍隊到處戒嚴,究竟想干什么?斥責他是不是發了瘋,想投降帝國主義?蔣‘竟像個小孩子般伏在寫字臺上哭了’。”這是作者在肯定蔣“誤以為”之后,寫蔣“思想壓力很大”,接著寫“哭了”的。
20日事變當天,蔣介石已與蘇聯顧問鮑羅庭決定:囚禁占領中山艦的歐陽格、廣州公安局長吳鐵誠,限廣州市長伍梯云即日離粵,等等。蔣介石同鮑羅庭“妥洽”,共同處理事件善后事宜等情況,證明根本不存在蘇聯顧問想扣留蔣介石問題,因而不涉及與蘇聯的關系問題,何來“蔣思想壓力很大”之有?至于何香凝的質問、蔣介石的哭,未知是作者杜撰,還是野史流傳。20日事變不幾日,蔣介石決定成立一個“左派核心組織”,共12人,蔣介石負總責,也包括何香凝在內。該組織的重要任務,是“限制共黨”。蔣介石反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有可能出現“竟像個小孩子般伏在寫字臺上哭了”之類事情嗎?
關于第三個細節,作者寫道:“1926年6月28日,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總理紀念周訓詞》中又重申:‘我可以明白(地講),3月20日的事件,完全與共產黨團體是沒有關系的。’”因此,“我們中國國民黨同中國共產黨,確定是要合作到底的。”作者寫下這類東西,無非是想進一步肯定中山艦事件不僅不是反共,而且蔣介石是誓要同共產黨“合作到底”的。
實際情況是,作者告訴讀者的與蔣介石做的恰恰相反。中山艦事件發生后的第三天,即3月22日早上,中央政治委員會在汪精衛的家里開會,由汪精衛主席主持,蔣介石也參加了。會議討論、決定三件事:一是通過限制共產黨活動辦法;二是請求俄國召回軍事總顧問季山嘉;三是討論怎樣停止省港大罷工。這三件事,都是針對共產黨的,都是破壞國共合作的。接著,發生了1927年4月12日的大屠殺,蔣介石公然把共產黨人推入血泊。作者孤立地挑出蔣介石1926年6月28日虛假的“國共合作”的講話作結,掩蓋了幾個月后發生的這一血腥的事實。
這一節的最后結論是:“歷史真相和人們的固有認識,差距真是太大了。”這不是在嘲弄共產黨、嘲弄黨史、嘲弄億萬人民群眾嗎?這里,作者把歷史假象說成“歷史真相”,把人民群眾對“共產黨好”的固有認識改變為大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漢奸走狗對“國民黨好”、“蔣介石好”的固有認識。而這一切,竟然發生在慶祝建黨90周年的莊嚴時刻。
除上述一個標題下的細節之外,文章還“結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其他“幾個值得關注的細節”。
在“毛澤東的記憶誤差” 一節里,針對毛向斯諾回憶說,第二次在北京讀過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時寫道:“毛澤東第二次在北京期間,此書應該還未出版呢。”為掩飾自己的無知和陰暗心理,文章乖巧地提出毛讀過“節譯譯文”和另外的“譯自德語的油印本”兩種可能。誰都知道,作者是利用所言“節譯譯文”和“油印本”與“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之不同,根本否定毛對斯諾的說法。
在“季米特洛夫的口信有力地支持了確立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 一節里,編造說“博古等人卻根本不屑于毛澤東”,說張聞天說毛澤東“究竟他是什么人,他有些什么主張與本領,我是不理解,也并沒有想去了解過的。”作者借博古、張聞天之口貶毛,實際上博古(秦邦憲)、張聞天對毛主席是信服的。作者認為,毛主席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不是遵義會議確立的,是六屆六中全會前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王稼祥傳達季米特洛夫關于“在領導機關中要在毛澤東為首的領導下”之類的口信后確立的。應當說,毛主席的領導地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和能力更能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況且,遵義會議后,實際上已經確立了毛主席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六屆六中全會是程序上確立。“口信”是在這樣的前提下說的,而且,說國外的一句“口信”就起了什么樣的作用,是顛倒了內因同外因的關系。
在“有對比懸殊的后勤保障,國民黨政權想不垮臺都難”一節里,作者開始以孟良崮戰役為例,說我軍集中優勢兵力殲敵,“并不是制勝的全部原因”。說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戰敗,原因是“國民黨軍歷來不大重視后勤補給”。又說淮海戰役我軍糧多、彈藥物資多,“一個村子打幾千顆炮彈和成千成萬斤炸藥”(粟裕這句話中說的“村子”,是指沒有老百姓,只有國民黨軍隊的“村子”,而作者引來時未作說明,使人誤認為是住有老百姓的通常意義上的“村子”)。作者把“后勤保障”作為決定戰爭勝敗的原因,是見物不見人。人的因素是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如果按照作者的邏輯,是不是說有一天美國把戰爭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我們武器不如人,后勤補給(特別是海戰、空戰)不如人,我們是必敗無疑的。
在“‘兩個凡是’不是華國鋒最早提出,也不是為了阻撓鄧小平復出”一節里,作者說“‘兩個凡是’有特定的指向,目的是強調高舉毛主席的旗幟,穩定局勢。”又說“華國鋒和高層已經在考慮和安排鄧出來工作。”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么舉國上下反“兩個凡是”反得沸反盈天,豈不是最大的陰謀?鄧小平豈不是古今中外最大的權奸和小人?
對于上述所謂細節,我想讀者和黨史學界會給出正確答案的。
我們研究黨史,應當以史為鑒,總結經驗教訓,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防止走錯路、走彎路。然而,由于歷史觀和方法論不對頭、研究方法不對頭,有些研究往往事與愿違,甚至走向方面。近30年來,黨史研究存在的突出問題是:
第一,歷史唯物主義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是研究黨史的指南,而從某種既定的觀念出發解釋黨史,割裂黨史的全部發展過程,為適應當代某種情形的需要而尋找為我所用的東西,表現了唯心主義歷史觀。
譬如,為了適應“反左”的需要,偏偏要在蔣介石“四一二政變”之前,尋找什么“左傾機會主義”,而明明是黨內右傾機會主義斷送了中國革命。人類的全部文明史是階級斗爭史,黨內路線斗爭是階級斗爭的反映。不管人們承認或不承認,事情總是這樣。我們是“有階級成份論者”,也是“不惟成份論者”、“重在表現論者”。曾流傳這樣一段對話:赫魯曉夫說,有一點相同的,我們兩個都是總理,周恩來說,還有一點相同的,就是我們都背叛了自己的階級。在黨的歷史上,有些領導人出身于剝削階級,但他們是偉大的叛逆者,對共產主義無限忠誠。也有些領導人出身于各式各樣的非無產階級家庭,可他們思想上并沒有入黨,立場和思想同勞動人民格格不入。這樣的人,一旦時機成熟,他們便跑出來復辟資本主義。怎樣研究他們在黨內的歷史,存在唯物主義歷史觀與唯心主義歷史觀的分野。
第二,應當堅持科學的、實事求是的研究方法,反對形而上學,而歷史事實與邏輯相互割裂、不能區分歷史主線和細節等思想和方法,當前顯得特別突出。
歷史事實是客觀的,但歷史本本卻是人造的。歷史的紙質載體和非紙質載體是人造的,近些年流行的“口述歷史”也是人造的。因為歷史事實被加工制造的緣故,因而存在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問題。歪曲、偽造歷史的常用方法,是歷史事實與邏輯相互割裂的方法。“天下烏鴉一般黑”,是邏輯,“黑烏鴉長出一根白羽毛”,可能是個別事實,但如果醉心于提出并論證“白羽毛怎么那么白”,屬于事實與邏輯割裂。譬如,為了美化陳獨秀,提出什么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責任在共產國際”,提出托陳取消派“再研究”,提出陳獨秀拿國民黨的“津貼”是“私人幫助”、“沒有簽字”等等。總書記——右傾機會主義——托陳取消派——拿國民黨“津貼”,是陳獨秀黨內生涯的必然邏輯。關于陳獨秀的任何歷史事實,都應當與上述邏輯統一起來。這就是歷史事實與邏輯相統一的史學方法。
歷史發展的主線是歷史主流形成的,而歷史主流是歷史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主要矛盾是過程中的主要矛盾,黨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要求我們認識到不同的過程有不同的矛盾。譬如,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但在當前階段,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指導思想多元化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占據主導地位的指導思想多元化。因此,新階段黨史的發展,在某些人那里,“指導思想多元化”形成了主流,成為主線。在這樣的主線下,即使尋找出什么“集體學習馬列”呀、“學習毛著積極分子”呀等等“細節”,都不能改變這一主線的具體規定性。同理,在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的主線下,尋找出什么“幾個人穿一條褲子”呀、“餓死三千萬”呀等等“細節”,都不能改變這一主線的具體規定性。研究黨史當然可以研究細節,但脫離歷史發展的主線,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或抓起幾片雞毛當做旗子,偶有所得便以為天下第一等等,是十分有害的思想方法。
建黨90年來,“螺旋式向上發展”,是我們黨史發展的主線。這是一條紅色的主線。“螺旋式”,是講黨史的發展是曲折的,并不像長安大街那樣平坦和筆直。“向上發展”,是講黨的歷史是不斷取得勝利的歷史,黨的前途永遠是光明的。
我們研究黨史,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范疇或時髦的詞句,而是始終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原則出發來解釋歷史,而是從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原則的東西。這應當是最重要的方法論原理。
第三,黨史是我們黨集體奮斗的結晶,是廣大黨員團結人民群眾創造的,然而,“個人史”超越黨史、“家庭史”替代黨史,已經成為多年來黨史敘述中的一個不良傾向。
現在,回憶錄、口述歷史之類滿天飛。這種東西,往往是“仔賣爺田”、種樹庇蔭。作者還沒有出生,就知道他爺爺和中央領導人講了什么話,連講話時的表情、動作都寫得繪聲繪色。這那里是在講黨史,分明是在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有些人以為改革開放了,官財并舉,結果好多書好像開棺(官)材(財)鋪似的,開頭總要表白“祖上富過”、“祖上官過”,乃至連很了不起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子女也未能免俗。阿Q以“祖上富過”自居,好多人犯了阿Q的這個毛病。阿Q好像沒有說過“祖上官過”,這里就算阿O說的吧。阿Q頭上有條辮子,阿O沒有辮子了,應當是民國以后出生的。
最為嚴重的是,有的翻歷史的定案、公認的結論;有的自我吹噓、委過于人;有的任心編造、弄虛作假。尤其惡劣的是,利用同黨的領導人接觸過、共過事的身份,制毒販毒,以售其奸,或假他人之手,行惡毒攻擊之實。這是大有書在的,不煩備舉。其系列化的版本,當屬《中共50年》(王明)、《我的回憶》(張國燾)、《雙山回憶錄》(王凡西)、《中國記事》(李德)、《延安日記》(彼得.弗拉基米洛夫)、《苦笑錄》(陳公博)、《鄭超麟回憶錄》(鄭超麟)等。其中攻擊得發了瘋的,是王明的《中共50年》。
這些回憶錄、口述歷史之類為什么能夠俘虜一些不更世事、天真爛漫的人呢?從寫作技術角度說,這類東西采取了“以孤證得出結論”的思想方法。“孤證不取”,從來是治史之訓。歷史本本,浩如煙海,信手拈來幾個“事實”是很容易的。列寧批評過“東抽一點,西抽一點”,用拼湊個別事例得出結論的手法,告誡人們必須把握、研究事物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和‘中介’”。我們研究黨史,立論、論證和結論,依靠一個證據是不行的,諸多證據也不行,證據必須形成“證據鏈”,即證據體系。只有這樣的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證據體系,才能足以充分確實地證明客觀事實,排除所有的合理懷疑。
如此說來,黨史研究或回憶錄、口述歷史之類,只要是真人真事、真言真行,是好寫的,但如果編造,那就很難寫了。有人寫他上小學時,在門縫外聽到他爸爸同其他領導人談市場經濟,談話的內容他還都記住了,以說明他爸爸是先知先覺。西方國家的權威工具書、教材和理論著述,從來都把“市場經濟”定義為“資本主義私有制”,這是從“經濟制度”上定義“市場經濟”的。列寧對于“計劃經濟”、“市場經濟”,也是從“經濟制度”上而不是從什么“經濟體制”上理解的。80年代經濟改革時還沒有“市場經濟”這個詞兒,全國上下對“市場經濟”諱莫如深,何來他爸爸“市場經濟”之宏論?
目前,黨中央提出關于慶祝建黨90周年的決策,是審時度勢的表現,是一個重大進步。問題不在于要不要慶祝,而在于為什么慶祝、怎樣慶祝和慶祝之后接著做些什么。
從1921年建黨至今,“打倒共產黨”是敵對勢力始終不變的教義。1949年建國之前是“共黨的非法性”,這是國民黨、蔣介石干過的;建國之后是“共產黨執政的非法性”,國內外敵對勢力現在正在干。而解決這兩個“非法性”,就一定首先把矛頭指向毛主席,把毛主席打倒了,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敵人的陰毒和猖獗并不可怕,可怕的事情在共產黨的內部。除了赤膊上陣的李銳、茅以軾、辛子陵之流之外,另一些人往往打著“學術”、“文化”的旗號上陣,以研究黨史問題為名,行“打倒共產黨”之實,制造事端,惟恐天下不亂。
無論如何,反擊和清算這一輪新的反共高潮,應當是慶祝建黨90周年題中應有之義。
2011年6月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