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歷史哲學對話錄(3-4)實踐哲學

yht1962 · 2010-08-2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哲學道理千條萬緒,一句話:實踐出真知  

——歷史哲學對話錄(三)  

三,實踐哲學  

   

         對話(三)  

   

這小左和小佑倆人從上次與老鐘見面交談之后,他們倆也就再沒見面,回去找到了毛澤東相關的一些哲學文章,尤其是《實踐論》和《人的正確認識是從哪里來的嗎?》兩篇文章,對照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仔細的讀了起來,至于讀后感嘛,這里就不多說了。小左有一天突然來了靈感:“這學習哲學到底有啥用以前一直沒弄明白,總覺得是要學習或找到一種可以直接應用的、非常抽象的道理,結果呢,就像老鐘說的一樣,思想一旦脫離了實踐過程,就會掉進了形而上學的泥坑里出不來了,弄到的全是沒用的東西。怪不得很多人說哲學是最沒用的東西呢。通過學習毛澤東的文章,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哲學就是給自己提供方法論和認識論的,哲學思想只有針對自己才是最有用的東西,對客觀無效,對他人無效,哲學可以決定和改變自己的思想活動方式和實踐活動方式,也就是改造自己的世界觀,這就是哲學的用處。假如說,人們的思維活動是解決現實問題的利器,那么,哲學便是打磨這個利器的磨石。而且只能是自我反思、自己使用。學哲學就像吃飯一樣,任何人代替不了別人吃飯,別人也代替不了自己吃飯。所以,哲學也不可能去直接解決任何一個具體的現實問題。就如同刀子鈍了,人們不可能去用磨刀石直接切肉一樣。那種認為解決任何具體問題都可以從哲學中尋找出現成方案的看法是非常幼稚的。  

而且這種針對自己的方法論和認識論,毛澤東已經說的非常明白易懂了。哲學只有發展到了毛澤東這里才被變成最厲害,最有用的東西了。唉——!這么多年總想從那些所謂的大哲學家那里掏到點兒什么真理,或者自己能有點什么新觀點、新發現呢,沒成想,真理就身邊。尤其是“實踐出真知”這個道理,看上去太簡單不過了,以致簡單的使人們只以為這只是個普通的生活常識呢,沒想到,這個道理的深處居然能把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哲學統一到實踐中去理解。真有點兒不可思議呢。就像在牛頓之前,人們天天看到重物落地,誰也沒想到這么熟悉的事情就是萬有引力呢。黑格爾說過“熟知并非真知”還真有道理。哦!好了,看他們倆有沒時間,如果有時間,今天我請他們喝功夫茶,嗯,就這么定了,這次買的鐵觀音味道還不錯……”。小左想到這兒,開始打電話聯系小佑和老鐘。不多會兒,這倆人都到了。  

   

老鐘:有日子沒見了,一向可好啊!  

   

小左:嗯,好多了,感覺精神上輕松多了,用過去的話說就是心明眼亮啊,哈——哈——!  

   

小佑:我倒從未感到有什么沉重的感覺,因為我覺得,我只管好自己的事,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所以,我不會為那么多我管不著的事情操心,既然是自己管不了的事情,操心也沒用。毛澤東的文章我也看了,覺得只是個立場問題,如果我站在個人利益的角度,我覺得他說的與我無關,我當然不會為了什么道理去理論一番。如果我站在和他一樣的立場上,準備為人民服務,那我就贊成他的觀點。但是,我雖然有一些社會道德意識,但我不會為了社會利益放棄自己的利益,我更主要地是個個人主義者,我要為我個人的生活考慮,如果自己不考慮自己的生活,還指望別人來考慮和照顧嗎,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我沒你們關心的那么多,我這種思想,如果在文革時期,一定會列為資產階級思想遭到批判的,盡管我也是個普通百姓,也不是什么地主資本家,說我是什么資產階級思想,我覺得這與是否是地主資本家沒關系。普通人都有這種自發的思想。所以,盡管你們隨便批判,我嘴上說自己有錯誤思想,但我骨子里就是個人主義啊,我想改也該不了,誰也改變不了,我覺得這是一種天性,我覺得在任何時候、任何社會人們都是這樣的。而且,我還要說,我的思想就是唯心主義的,這不反動吧?呵呵!  

老鐘:小左,聽明白沒有?  

小左微笑不語。  

小佑:我的意思是這樣的,既然在討論社會哲學問題,那么我就把我的想法公開放在這里,看看老鐘有什么更合理的解釋。以前曾經有人批判我是這樣的:“有人對我說,你的思想是錯誤的,我問,為什么說我的思想是錯誤的。回答,因為你這就是資產階級思想。我問,為什么要說我這是資產階級思想呢。回答,因為你的思想是錯誤的,所以就是資產階級思想”,呵呵!超強!這種理論攻勢把我批駁的真是啞口無言啊,不服都不行。老鐘,我想你們不會也這樣批駁我吧?  

老鐘:呵呵!你還真別說,沒準兒我們還真會這樣呢。你說這事兒的意思是譏諷那些批駁你的人胡攪蠻纏呢,是吧?我可以告訴你,那些人就是表達力不高,心里明白的道理多著呢,就是嘴里說不出來,但他們的直觀判斷無疑是準確的,就是找不到合適的概念和邏輯進行表達而已。所謂“資產階級思想”,只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思想表達,概念是很不準確的,但是,他們對你個人主義的思想本質卻認的很清楚。不要以為會寫幾個字,會說幾句話就一定懂道理,書讀的多少與是否懂道理沒直接關系,多讀了幾本書并不能證明什么,知道的越多懂得的就越少,不經實踐,就以為自己什么都懂,其實自己只是被別人的理論馴服的思想工具。脫離任何具體的實踐,自己的思想一旦自由發揮起來,對于任何事情就是胡說八道,所謂“知識越多越反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現在人們越來越看清楚了那些所謂的專家教授,他們的表演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還是實踐出真知啊!不經艱苦的實踐活動,讀了幾本書就自以為掌握了什么真理,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兒。呵呵!不過,你放心,我們這里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的,因為我們就是專門進行理論分析的,而且不存在對個人的道德評價和人身攻擊問題,更不會直接扣個帽子就算完事。水平高低那都是次要問題,主要是結果等于什么都沒解決嘛。你前面所說的問題,我們在以后分析社會歷史發展時,對個人利益、個人意識和社會利益、社會道德意識的起源和關系問題將作出新的解釋后就明白了,當然不是馬克思式的解釋了。  

小佑:嗯,我拭目以待。  

老鐘:小左,上次我們說到哪里了?  

小左:好像該說絕對唯物論對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的具體影響了。  

老鐘:我看這樣吧,咱們先把實踐哲學完整的敘述一下,然后用實踐哲學和絕對唯物論做一個比較,看看這兩方面是怎樣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  

小左:嗯,這樣也好,到后面也好完全理解科學社會主義了。  

老鐘:實際上,馬克思在分析社會歷史發展時,由于受絕對唯物論的影響太深,他對階級斗爭的起因論述的也有問題,這也是導致人們對社會主義階段階級斗爭問題產生模糊認識的原因之一。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放到最后重新討論社會歷史發展時予以解釋。  

小佑:老鐘,上次我還沒說話呢,你就跑了,我很有意見啊。  

老鐘:嗯,現在說也不晚啊,哈哈!正好可以接上上次的話題了。  

小佑:你知道我要說啥呀?就肯定一定能接上上次的話題。好,我現在說,我回去以后考慮了很久,發現一個問題,雖然唯物主義者總是批評唯心主義對意識活動與客觀世界的根本看法是錯誤的。但是,很多真正的科學理論發現,尤其是基礎科學理論的發現恰恰都是唯心論者發現的,如:哥白尼是教會的,牛頓信奉上帝,愛因斯坦相信馬赫的經驗批判主義,認為絕對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只是人的直觀感覺造成的,沒有絕對的客觀意義。發現辯證法的黑格爾更是絕對唯心主義者。老鐘,你對這個現象怎么解釋啊?因為我就是唯心論者,我先說一下對唯物論的看法,我是這樣認為的,唯物主義者實際上大多是非常出色的、具有實干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手工工藝者,化學分析師等等。他們是學習科學知識、相信科學知識,堅持真理,并依靠直觀經驗進行邏輯思考和判斷的人,這些也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即使是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者,他們也是依靠直觀的經驗,相信世界是由風火水土等客觀事物組成的,他們唯獨不敢觀察自己的意識活動,認為離開了直觀經驗和科學知識,意識活動不知道會走到什么地方去。所以,他們的意識活動絲毫不敢離開已知的科學認識邏輯和直觀的經驗感覺,他們只會進行嚴格的邏輯論證和實際的論證及操作,他們缺乏意識活動那種自由的靈性、領悟力和洞察力,這就是唯物論者為什么缺乏基礎科學思想理論創造力的原因。老鐘,你認為呢?  

老鐘:是這樣的,如果我們從實踐出真知的觀點來看,科學家在科學實驗的實踐活動中所產生的意識活動和科學認識,應該與他的哲學觀點關系不大。只是,唯心主義者偏重于抽象的意識活動,他們認為意識對客觀的直觀經驗反映不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他們總想從自身的意識活動當中去尋求新的答案,這樣,唯心主義者的意識活動本身就不受任何直觀經驗和以往科學理論的束縛了。是一種自己沒有察覺出的、自由的、解放了的思想。我們現在看,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唯心主義者沒有察覺到意識活動就是實踐活動所產生的,但是,他們自身卻在實踐活動中行進著,由于他們對意識活動采取的這種“自由”態度,使他們的思想本身在實踐活動中始終處于“開放”狀態,結果就造成不斷有新的科學理論發現,而每發現一種新的理論框架之后,在隨后的科學實驗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唯心主義者又感覺到這種理論框架束縛了自己“自由”的意識活動,其實,這也是限制了繼續實踐的腳步,但他們不能滿足于這種固定的思維模式,總想尋求新的突破,于是就不斷地進行著科學實驗活動,以尋求新的答案。所以,唯心主義者聽說唯物主義主張客觀世界具有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規律時,他們感到非常詫異:“這不是一種宿命論思想嘛?這似乎在說,在人類社會產生之前,這種客觀規律早已決定了人類歷史的最終結果一樣”。這樣,唯物主義者沒有看到的是,雖然唯心主義嘴上在說意識活動決定一切,但是他們的意識活動卻根本離不開具體的實踐活動。唯心主義者并沒有脫離實踐過程去隨意亂想,去當主觀主義者和空想主義者(很多人把主觀主義者與哲學唯心主義者混為一談了)。尤其是黑格爾最為明顯。很多沒有哲學常識的人,總是把日常生活中那些脫離實踐過程,不了解實際情況的、犯主觀主義思想錯誤的人當做唯心主義者,這也太抬舉他們了,他們根本不夠格。想當唯心主義哲學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真正的唯心主義者,往往是第一流的科學理論創建者、思想理論家和哲學家,以及為滿足人類本能的社會道德需求,為人類提供道德律令和道德約束的宗教創始人。而樸素唯物主義者呢?總是覺得唯心主義者是那種離開現實、主觀主義、隨心所欲的人,只有自己才是堅持客觀真理的人。這其實是對哲學唯心主義者的誤解。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唯物主義者總是以“拿來主義”的態度接受唯心主義者創建的科學理論的,因為這些理論是可以被實踐活動所證實的,也是可以解釋客觀現象的,所以唯物主義者就必須相信,不信也得信,雖然是這樣,唯物主義者卻說,“你們的科學理論雖然是一種真理,但是你們的哲學思想是根本錯誤的”。這就奇怪了,錯誤的哲學思想指導下怎么能得到真理呢?這樣,唯物主義者反倒以堅持真理的代言人自居了。例如,馬克思把黑格爾的辯證法拿來之后,說辯證法不是人們對意識活動普遍特點的一種抽象總結,而是這種抽象總結恰恰是對客觀存在的普遍規律的一種抽象總結,它只是在意識活動中的反映。就這一句話,辯證法就與黑格爾無關了,變成了馬克思對客觀存在的解釋了,于是一個新的哲學思想,辯證唯物論便誕生了。所謂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只是一種概念和邏輯的直接拼接。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馬克思首先提出了社會歷史發展是一種實踐著的過程,社會實踐決定了人們的意識活動產生。這是馬克思對哲學思想最卓越的貢獻。列寧和毛澤東其實也是從黑格爾那里弄懂辯證法思想的,況且毛澤東深受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影響,如老子、莊子等等的哲學思想影響。那些打算從馬克思那里直接弄懂辯證法思想的人也不仔細想想,不去從辯證法大師黑格爾那里學習辯證法思想,卻硬要拜黑格爾的學生馬克思為師。不覺得找錯門了嗎?結果,馬克思把辯證法扔到了客觀世界中,你怎么學啊?放棄了在實踐中向內改造自己的思維活動方式(改造自己的世界觀),放棄了真正的哲學思考,放棄了哲學思想的實踐過程,以為辯證法也像其它自然科學一樣,是一種可以直接從書本里學會的知識。而學會的就只能是教條主義了。呵呵!我記得以前看了自然辯證法之后,有個直觀的感覺,但不能像現在一樣可以用理論的語言說出來。當時對自然辯證法的感覺就是四個字的評價:“打哪指哪”。  

小左:什么叫“打哪指哪”?  

老鐘:不明白?那好,我給你解釋一下,人們形容一個人射擊水平高,都說是“指哪打哪”吧?這“打哪指哪”么……,你現在應該明白了吧?  

小左:你這不是譏諷人嗎,我抗議哦。  

老鐘:呵呵!抗議有效,接受批評。那是多年前的感覺嘍,現在收回。我來解釋一下,這只是一個比喻。實際上,唯物主義者對已有的科學理論是非常認真對待的,而且總是喜歡用這種科學理論來論證自己哲學觀點是如何如何正確,還說實踐也證明了人的意識對客觀世界的這種認識是如何如何的準確等等,這就是說,唯心論者每發現一個科學理論之后,唯物論者就跟著后面說:“看!新的科學發現又再一次證明了我們的哲學觀點是正確的吧,真理是客觀的吧。辯證法是客觀的吧”,這就叫“打哪指哪”,而且還不是自己親自動手打到的目標。用別人得出的科學結論,來解釋自己哲學觀點的正確性。這算什么呀?有本事自己發明一個嘛。在黑格爾發現辯證法之前,思想一貫正確,堅持客觀真理的唯物論者都干什么去了,怎么沒有發現辯證法啊?在牛頓定律發現之前,唯物論者對客觀存在那種準確的邏輯判斷和思想分析呢?怎么讓位于相信上帝的唯心主義者牛頓去發現了?更不能解釋的是,就在辯證唯物論哲學出現之后,在幾乎與列寧狠批馬赫的經驗批判主義思想同時,愛因斯坦卻受到了馬赫的思想啟發創建了相對論。辯證唯物論者怎么沒有搶在愛因斯坦之前發現相對論呢?這就奇怪了吧。隨后,更有意思的是,當唯物主義者把辯證法的觀點當做客觀規律用以解釋自然界的普遍發展狀態時,結果相對論出來了,用絕對唯物論的觀點再來解釋相對論的時候,一看,哦?這不行!為什么?因為相對論的出現,對辯證唯物論在哲學上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辯證唯物論最基本的思想前提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在時間與空間中不斷運動和發展的。而我們現在知道,這個思想中,時間與空間的概念仍然是牛頓時代的絕對時空觀。也就是人們在生命運動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中,一開始自發產生的時空觀。結果呢,唯物論就認為,愛因斯坦的時空概念只是一種具體科學的概念,或說是物理學的時空觀,與哲學上所說的時空觀不一致,哲學上的時空觀就是那種永恒的、包容一切的絕對存在和自然的時間流逝。這樣,唯物論的時空觀就又回到了那種直觀感覺到的、自發的時空觀中去了,對相對論的時空觀采取躲避態度。所以,整個來說,唯物論者基本上都是固執地堅持意識與客觀的直接對立這種直觀經驗,把意識本身當做沒有任何內容的“白板”,在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意識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對立的感覺。從而產生了一種絕對唯物論,絕對唯物論在哲學思想上就根本無法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哲學意義。  

實踐哲學的最后結論是這樣的:人們的認識活動只是與自己的實踐活動相關的,脫離了實踐活動,人們的認識就失去了意義,也就是說,人的一切認識都是相對的,是相對于實踐活動本身產生意義的,如果離開了實踐活動,認識相對于未實踐者就沒有絕對的客觀意義,也沒有絕對的主觀意義。這也叫做人們認識(或真理)的相對性原理。這樣理解,1,就可以把唯物論與唯心論的思想對立,統一在人們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去認識。絕對唯物論和絕對唯心論離開了實踐活動之后,沒有什么客觀或主觀的意義。2,可以避免人們因脫離實踐活動產生的各種形而上學的錯誤思想認識和各種思想陷阱。脫離了實踐活動之后,盡管一些人在自己的主觀思維的情況下可以建造出各種符合形而上學內在思想邏輯的“理論”和“假說”,自己看上去覺得非常滿意、合理、圓滿,但不符合人們的具體實踐活動,更不符合實踐邏輯。人們對脫離實踐活動的各種“學說”和“思想”有種本能的反感。所以,這些“理論”就像過眼煙云一樣,說沒就沒了。認同這些“理論”的人也就很少,甚至幾乎沒有人認同的。3,解決了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哲學解釋。  

小左:嗯……,對你說的這些,理解應該是沒啥問題的,但是總有點兒不大敢相信的感覺啊。如果你的結論是確定的話,我想,這算是建立了一種新的哲學觀點,就是一種大統一的哲學思想,也可以叫做實踐主義哲學吧,……,呵呵!但我總感覺有種馬赫的相對主義或實用主義哲學的味道呢。你能解釋一下這個哲學觀點與實用主義哲學思想的區別嗎?  

老鐘:呵呵!就算是一種新的哲學觀點吧,這也只是對毛澤東“實踐出真知”以及《實踐論》、《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更詳盡的哲學詮釋,毛澤東才是實踐哲學的真正創建者。嗯,你提到了實用主義思想,我倒想起來一些事情要說一下。很久以來,在西方出現了各種哲學思潮,如:實證主義、唯意志主義、馬赫主義、新康德主義、新黑格爾主義、實用主義、存在主義、邏輯實證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等等。也大概了解了一下,總的感覺是,這些哲學思想,基本上都是一些人自己進行哲學思想實踐時對哲學所產生的一些認識和看法,這些認識有淺有深,側重面也不同。都是不同生活實踐層次、生活經驗中的自發的哲學實踐活動的各種總結,這些人首先是敢于進行哲學實踐活動的人,其探索精神是值得稱道的,他們比起那些死讀哲學書籍的人要強的多。只不過他們太急于求成了,把自己不成熟的東西早早亮了出來。當然,其中也有些很有價值的哲學思想,如馬赫的經驗批判主義。我也讀過馬赫的《感覺的分析》一書,覺得這是一種活生生的哲學思考過程。但是,由于他們反思能力的局限性和不成熟,使他們對哲學的認識總是帶有個人生活經驗的特殊性,其普遍性總是超不過黑格爾、康德等唯心論的大哲學家。唯物論方面也超不過馬克思。而且其中也有些是個別人對哲學家們的理論進行的再一次解釋和發揮產生的寄生哲學思想或次生思想,這些都是學院派形式邏輯思考的“哲學”產物。就像吃別人嚼過的饅頭一樣,就更沒什么價值了。  

小佑:我也覺得你說的這種……,權且叫做實踐主義哲學吧,很像實用主義的,這其中有什么區別呢?  

老鐘:就從四個方面說吧,1,實用主義只相信感覺經驗,感覺之外的東西是不可知的,這叫不可知論,存在就是被感知。所以,他們否認認識的絕對客觀真理性,排斥絕對唯物論。這就是把認識與實踐脫離開之后,不得不走向唯心一面的結果。這是它直觀唯心論的思想基礎,這個觀點,和我們提出的認識的相對性是截然不同的,我們說的是實踐之外的認識沒有意義,不是實用主義的直觀“感覺”之外的認識,這是根本不同之處。我們說認識的相對性是指認識與實踐活動的聯系,沒有實踐活動,也就無所謂認識。離開了實踐活動,那種絕對的認識沒有具體指向,就根本沒有意義。這與不可知論是兩碼事兒。2,對實踐概念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實用主義把實踐理解為行動,或主觀目的支配下的行動,這個概念不是哲學范疇的,是大眾文化中直觀的思想概念,而我們所說的實踐概念,首先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自發的生命有機體活動的外部展開,這是從個人為開端的生命有機體的實踐活動。其次,這種實踐活動的進一步展開產生了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而社會實踐活動又不斷的發展,進一步地分為生產實踐活動,人們直接解決相互間社會利益關系的社會斗爭活動(或稱為階級斗爭),與科學實驗活動。所以,毛澤東把這稱為三大基本實踐活動。所謂“目的”只是實踐活動展開之后人們對實踐活動自身有所認識之后對實踐活動方向所做的的一種選擇和確定。而實用主義沒有對“目的”本身做出一種哲學解釋,認為目的只是一種個人的主觀需求甚至本能需求。3,實用主義實際上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經驗直觀思想,其思考不具備科學的反思能力和反思方式,實用主義哲學屬于一種大眾文化現象,是一種文學式的個人主觀主義的思想經驗感悟,嚴格來說不屬于唯心或唯物論哲學范疇,這樣,實用主義就必須排斥唯物論和唯心論的爭論,也叫不爭論吧,這個“不爭論”不是誰發明的,實用主義者早就公開聲明,自己的觀點不參與任何唯心與唯物論的爭論。因為它不具備唯心或唯物的哲學思考能力,沒辦法,就是想爭論,它也沒有啊。而我們的觀點是不否認這兩者,并把這兩者統一在實踐活動過程中來解釋各自的合理性和產生差別的原因。4,實用主義奉行有用的便是真理,比如說著名的貓論。而我們的觀點是:真理是在實踐中產生的,是與實踐活動自身相融洽的認識。反過來又作用并服務于實踐活動自身,從而進一步加深實踐活動的繼續發展。隨后又進一步加深和擴大對真理的認識。總之,實用主義思想是一種通俗、粗糙、濃厚個人主義思想情感的經驗感悟。沒有什么科學的內涵和價值。與我們所說的實踐主義哲學根本沒有可比性。  

小佑:以前也了解過實用主義思想,盡管我認為我是唯心主義的,但我也覺得實用主義思想非常膚淺,沒有深刻的思想說服力,是一種通俗歌曲式的流行思想,非常符合某種層次思想意識淺薄者的口味,小資調調濃厚。我覺得把這種思想當做什么哲學思想來看待,實在沒什么價值。不談它也罷。  

小左:老鐘,我還是對你認為馬克思哲學思想是一種絕對唯物論的觀點表示疑問。馬克思說過這樣一段話,想請你解釋一下,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我先說一下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我覺得馬克思的意思就已經把實踐放在社會生活的本質上來理解了,這與你說的實踐觀并不矛盾,也就是說,社會歷史的發展本身就是實踐著的過程。人們在社會實踐當中產生著相應的認識活動或意識活動,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同時,馬克思也認為,不從實踐活動本身去理解實踐活動,也就是說,以一種局外觀察者的身份來研究和觀察各種社會現象,就像脫離實踐的書生一樣,肯定會導致一種形而上學的、或神秘主義的理論出現,如果每個人都親身介入到社會實踐當中去理解實踐中出現的各種現象,所謂神秘主義或形而上學的東西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決了。我認為馬克思的這段話正是體現了實踐出真知的思想。我現在甚至懷疑,毛澤東是否受到了這段話的影響和啟示,為了讓大多數人直接理解馬克思這段話中的思想真諦,從而簡潔明了地提出了“實踐出真知”的觀點一言以蔽之。這就不得而知了,這只是我的瞎猜而已。老鐘,你以為如何呢?  

老鐘:理解的非常透徹,解釋的也很精辟。至于毛澤東是否受到了這段話的影響,這是沒準兒的事,也許是,也許不是,太具體也沒啥意思。因為在一種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任何具體問題,不管他分析什么問題,你都可以看到他思想背后同一的那種理論支撐,通過其它的話語也一樣可以得出這個結論的,偶然性背后有必然性嘛。可以這么說吧,正因為馬克思的歷史學說站在這個正確的觀點上,即實踐的觀點上,才奠定了他的思想成為具有非常影響力的、真理性的理論認識。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長期以來不可動搖的根本原因。這也是后來,列寧和毛澤東所一貫堅持的歷史唯物論的思想出發點。這才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最具科學價值的部分,這部分是不可否定的,誰也無法否定的。  

小佑:在確立了絕對唯物論和實踐哲學這兩個新概念之后,老鐘,我想問一下,你覺得把這些新思想公布出去以后,人們會有什么反響?如果人們不理解、或反對、或攻擊,或者干脆晾在那里沒人搭理,你打算如何應對?  

老鐘:我是這樣看這個問題的,一,其他人的主觀思想相對于我個人來講,都是客觀的存在。我首先不抱有讓客觀存在一定服從于我個人主觀思想的心態。如果這里說的不符合人們實踐活動中的意識反映活動和思想認識,也就是說不符合客觀存在,而被人們有所反對的話,那就是應該的,我不會有任何意見或不滿。誰說的更加符合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就相信誰的,就像相信毛澤東思想一樣。二,反過來說,我的主觀思想相對于其他人來說,也同樣是客觀的存在,其他人的主觀思想也不可能隨便就干擾和改變相對于他們的這種客觀存在。任何人抱著一種以為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改變客觀存在的想法,那就未免太天真了。要知道:客觀存在的改變是在實踐活動中改變的,任何人的思想改變也是在實踐活動中被改變的。三,如果有人在脫離實踐的基礎上,用純粹的邏輯思辨來分析任何科學理論,就會使科學理論產生很多形而上學的邏輯矛盾和悖論,這種人因為自己的思維活動方式出了問題,而他們又不自知,所以,他們就會覺得這是科學理論本身出了問題,科學理論就可以被他們用自己臆造出的邏輯矛盾和思想悖論輕易地“駁倒”了。對于這種人的批駁意見,我將采取不予理睬的態度。我可不像馬克思、恩格斯或列寧一樣費那么大的精力和功夫去與這種人進行什么理論的辯駁或批判,對于這種脫離實踐的人進行批駁,毫無理論價值,反而使他們愈發的來勁了,好像誰還很重視他們膚淺的思想一樣。因為這種人的頭腦被形而上學思想嚴重封閉,頭腦不開竅、不覺悟,對他們說什么都無濟于事,還不如不說。他們的思想內容只能是被輕視的對象。再說了,如果有誰覺得自己真是確定了一種在實踐活動中得來的科學理論的話,還怕那些脫離實踐的人的胡言亂語來駁倒自己嗎?由他們隨便說去,他們的思想是漂浮不定、自生自滅、在實踐中毫無用處的。在真正科學思想理論的殿堂內,人們連搭理他們的功夫都沒有,因為他們畢竟不是真正的實踐者。他們的思想是虛而不實的。  

小左:哦,你是這樣看待人們不同的思想看法的。另外,我覺得你好像對主觀與客觀的看法也不同于平常啊。  

老鐘:是啊!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覺得,主觀的東西就是人們思想中的東西,客觀的東西就是人們思想之外的東西,這就是自發的唯心論或唯物論的觀點。在這個觀點的影響下,人們覺得,既然是主觀的、思想中的東西,人們就應該無原則的達成一致。這實際上就是脫離了實踐活動過程之后,人們混淆了主觀與客觀的區別所造成的。因為這是從外在形式上區別主觀與客觀的,這種區別認識,沒有說明主觀與客觀區別的本質,這個觀點對于任何個人來講,就失去了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指導意義了。主觀的本質意義在于只是對“個人”和“自己”而言的,只有自己的思想對于自己來說才是主觀的,其他人的思想和存在相對于自己來說都是客觀存在。如果不能覺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人們就會產生兩種錯誤的思想觀點,一,不是從實踐中去理解別人的、客觀的思想認識。總想把其他人的主觀思想直接當做自己的主觀思想,這樣就使自己成為沒有思想主見的人,使自己成為別人的思想附庸和思想奴隸,教條主義的本質就是喪失自我、沒有主見的奴隸主義思想。二,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認為既然是主觀的、思想中的東西,人們的思想就應該無緣無故地達成一致,于是就總想讓別人的主觀思想服從自己的主觀思想,也就是總想讓其他人的客觀思想存在服從于自己的主觀意志,如果別人的思想與自己的思想不一致,就認為別人的思想是錯誤的,于是就憤懣不平,就總想與其他人進行脫離實踐的思想論戰。反過來,其他人對他也是如此對待,于是人們就在脫離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無聊的爭吵、斗嘴,以致被情緒化的精神狀態所左右。小到家庭糾紛、爭吵,大到國家政策、思想理論,以及國際間不同的思想意識形態的矛盾糾紛,很多情況下人們都是這樣。這就是分不清主觀與客觀的區別脫離實踐的主觀主義態度。在現實中,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本質就是混淆了主觀與客觀的本質區別。總想強行地讓客觀服從于自己的主觀意志。不能客觀、冷靜地分析出社會的客觀具體情況,這就會無端地制造出很多社會矛盾來。  

如果上述兩點被集中到一起,就是:奴隸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的混合式精神狀態。這就是人類思維活動在沒有自我覺醒下,非科學的、非理性的思維狀態,這是一種被嚴重束縛的、無法自我解放的思想狀態,也是導致人們思想文化落后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的產生就是因為沒有科學地認清主觀與客觀的本質區別。很多情況下,人們的思想煩惱和無謂的爭端,不是在實踐中引起的,而是自己非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脫離實際的幻想引起的,這純粹是自尋煩惱。無論是唯心論還是唯物論,這兩種哲學觀點都把主觀和客觀當做一種與自己無關的普遍形式的區別,而不是當做在實踐中,當做自己的思想與客觀環境的區別。所以,脫離了實踐過程,人們就會把主觀和客觀當做一種普遍形式的區別來看待,一旦到了實踐中就把這兩者混淆不清了。只有確定了實踐哲學的觀點之后,人們才能正確的確立主觀與客觀的區別。這是唯心論和唯物論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這兩種哲學觀點自身也陷入了不停的爭辯之中,找不到自己的思想在實踐活動中的站位,都想讓對方的客觀存在服從于自己的主觀思想。  

小佑:如此看來,實踐哲學所解決的問題不少吶。你對主觀與客觀的看法也突破了人們常規的理解,人們一般都把意識活動的普遍當做主觀現象,除此之外都當做客觀來理解的,這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教條式的理解和區別,這對于每個人來說沒有具體的思想指導意義。如果把主觀和客觀當做相對于自己和環境而言,其他人的思想也就是客觀的了。這樣來理解和認識主觀與客觀的區別,就可以對每個人產生實際的思想影響了。我認為這種理解具有特別的意義,首先,人們可以產生一種思想上的平等觀念,戒除主觀主義和奴隸主義。人們可以相互平等地把彼此的思想觀念當做客觀存在來對待。即使人們的思想認識有矛盾或互不理解的情況,人們也可以在客觀、冷靜、平等、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思想交流,也可以做到批評與自我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種觀點對于人們改變思想風貌,促進精神文明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小左:老鐘,從這一點上,我也理解了為什么不與人爭辯的道理了。敘而不辯、信而不疑,這才是哲學思想的要義。有些人自己還在那里又是商榷又是懷疑又是討論的,他打算讓別人相信他什么呢?如果一個哲學家自己還陷入與人爭論的狀態中,那么他對于人的思維活動普遍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顯然是不充分的,他還沒有跳出普通的思維活動進入哲學實踐活動思考的狀態中。這種爭論和懷疑的思考應該是在哲學家自己思想內在的活動中、在自己哲學思想的實踐中才能解決的問題。脫離哲學思想實踐活動,口頭上與別人進行普通的思想爭論,解決不了任何哲學理論問題。哲學家最應該明白的簡單道理就是:自己不要陷入主觀主義的思想陷阱中。總想讓別人的思想服從自己,這就不免要產生爭論。人們思想的統一只能在同樣的實踐活動中才能解決,離開了同樣的、目標一致的社會實踐活動,人們的思想是無法統一的。所以,把主觀思想僅僅確立為自己個人的思想活動,把其他人的思想存在和一切存在都當做是客觀存在的這種認識,可以使人們真正的在任何社會實踐活動中,做到對主觀與客觀的正確把握和理解。可以使人們客觀地認清自己,理解和認識他人。也可以統一人們的思想認識。這樣,人們才可以返回到自己真實、純凈、質樸的精神家園中來洞察一切,而不會受外界任何龐雜紛亂的思想干擾了。  

老鐘:你們倆都說到要點上了。毛澤東曾經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中寫道:“在實踐中實現主體與客體的辯證法的統一。改變外界,同時改變自己。”在毛澤東的這個思想中,就體現了:一,只有在實踐中來理解主觀與客觀的關系。二,自己的主觀與外界的客觀,是在實踐活動中建立的對立統一關系,脫離實踐過程,主觀與客觀沒有關聯,也就沒有意義。三,自己的思想就是主觀的,外界的一切存在,包括其他人的思想存在都是客觀的。這就克服了形而上學思想對主觀與客觀的教條理解。四,在實踐中,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只有在新的實踐中才能產生新的認識,實踐出真知。從上述四個方面來看毛澤東的話,正是體現了實踐哲學思想的精神內涵。所以,這里再次強調一遍:實踐哲學源于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我們今天僅僅是做了更加深入細致的理論詮釋和挖掘工作。沒有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實踐哲學將無從談起。科學的東西就是這樣,一是一,二是二,我們必須尊重歷史事實。  

小左:老鐘,我看今天就談到這里吧,內容有些太多,得回去慢慢消化消化。我覺得對絕對唯物論和實踐哲學有了認識之后,又確定了對主觀和客觀新的看法,在這種新的哲學理論基礎上,再來看歷史唯物論和科學社會主義,一定會有更新的認識。我們先回去自己思考一下。  

老鐘:是啊!只有確立了科學的哲學思想之后,才能從根本解決人們對自然、對社會的科學認識和看法,才能確定人們正確的世界觀,才能確定人們科學的精神信仰和寄托。這就是哲學的根本目的。前面一直要說絕對唯物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負面影響,以及社會主義的本質究竟是什么。這兩個話題也一直沒說。現在看來,這兩個問題還是不太好說。因為,馬克思受絕對唯物論的思想影響,他在論述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時候,細節上不免要產生一些問題,但是,思想主流仍然是實踐的哲學觀點,我們在進行具體分析的時候,還要分清楚這兩種不同點,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其他人在絕對唯物論的影響下,對馬克思的社會歷史規律的認識所產生的負面作用,與馬克思本人的絕對唯物論思想在其細節上的影響混雜在一起,分析起來比較繁瑣,也不太容易理清。我想,這樣吧,下次交流時,咱們直接用上述新的哲學觀點,對社會歷史規律進行重新梳理一遍,在這同時,作為比較,邊敘邊議,就可以把上述問題同時解決了。你們覺得怎么樣?  

小左:這樣也好,邊破邊立。例如,馬克思說,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則說,社會實踐決定社會意識。這就要比馬克思的觀點積極的多。  

小佑:老鐘,我也同意你的看法,抓住主要問題,理出一條清晰的主線來,其它有問題的地方也就迎刃而解了。  

老鐘:好吧,下次見!  

                                  (完)  

   

   

哲學道理千條萬緒,一句話:實踐出真知  

——歷史哲學對話錄(四)  

   

實踐哲學的意義  

                 對話(之四)  

老鐘:由于我們把“實踐”確定為哲學的首要(或最高)概念,并確定人類的意識活動是由實踐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與實踐活動相關的、感覺上的“客觀存在”。這樣,哲學的基本問題就不再是意識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了,而是實踐、意識、存在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問題了。  

   

以這種方式確定三者之間的關系之后,我們就可以對以往的唯心論哲學思想和唯物論哲學思想進行一次重新的評估。而不是非此即彼地肯定一個或否定一個。你們認為呢?  

   

小佑:嗯,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前面也說過,無論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哲學家,由于他們沒有從根本上反思到人的意識活動首先是由生理本能自發的實踐活動所產生的,也就是人們最基本的“觸、味、聲、色、嗅”等對環境的感覺產生的,他們自身沉浸在這種實踐活動中而不自知,結果把實踐拋除在外,把意識活動當做“天然”的存在物,所以,他們只能把思想的注意力放在直觀感覺到的意識與存在的關系上。忽略了實踐這個大前提,這就很難從根本上說清楚意識與存在的關系。唯心主義哲學家通過對意識自身的反思,側重于意識活動的重要性,認為沒有人的意識活動,就沒有“存在”,存在只能是被意識感知到的存在,不被意識所感知的存在是一種絕對的客觀存在,這種絕對的存在是不可知的,也就是康德所說的“物自體”,在這里,“知”只是人的尺度。這就是唯心論的哲學思想。現在如果我們引入實踐的概念來理解唯心論,就變成:人類的實踐活動產生了相應的意識反應活動,這種意識反應活動的客觀內容是由人與環境(可假設為絕對的客觀存在,或“物自體”)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沒有人的意識活動(實際上就是在說沒有人的實踐活動),人們就不可能產生與意識相對立的客觀存在內容(知),這種存在就是被意識活動所感知的存在,這種被意識所感知的存在是只是認識論意義上的存在,不是那種絕對的客觀存在(或本體存在、物自體的存在)。這樣看來,在引入了實踐概念之后,唯心論哲學家的觀點就是一種非常合理的思想了。如:老子的《道德經》,我們現在可以看做是一種特殊實踐活動所產生的思想意識內容,其中所表明的辯證法思想,正是人類實踐活動本身所產生的特征,即可以說是屬于意識本身的,也可以說是被意識感知到的“客觀”存在的。因為實踐活動中產生的意識與存在的對立是同時發生的。而意識內容中的矛盾的對立,例如:上與下,遠與近,有與無,善與惡,等等都是因人們的實踐活動與環境交互作用所引起的思想意識內容,這種矛盾的對立在離開了人們的實踐活動之后并沒有絕對的客觀意義。再進一步說,人們常有的“上、下、左、右,遠、近、高、低”的空間概念,這是相對于人們最初的生物本能的實踐活動產生的,也就是利于人類生物本能生存活動而產生的意識反應。這種空間的概念只相對于人的這種實踐活動和意識反應才有意義,沒有人的實踐活動,離開了人的意識活動,絕對的客觀存在并沒有上、下、左、右、遠、近、高、低之分的客觀性區別。同樣,上與下,遠與近的矛盾也不是絕對的一種客觀存在,它們只是與人的實踐活動相伴隨而產生的。由此進一步推論,空間的概念也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產生的意識反應內容,絕對的空間概念只是人們把“它”絕對化的一種假想。其本身并沒有絕對的客觀意義。當然,離開了實踐活動,空間也沒有絕對的主觀意義。對時間概念的理解也同樣如此。  

   

小左:我是這樣理解的,如果用實踐哲學的觀點來看,唯物論所說的客觀存在,就是人們在實踐活動過程中與環境相互作用之后產生的意識對立物,這種對立物直觀地看上去就是意識之外的存在,但是。沒有人的實踐活動,這種被實踐活動感知到的存在就沒有絕對的客觀意義。當然了,絕對唯物論者總是直觀地理解這種存在的絕對客觀性的。他們依據常識的直觀反映,會舉一些最簡單的事例來證實自己的觀點,如,我們面前放著一個水杯,其他人無論是否知道這個水杯的存在,或者一個知道這個水杯存在的人在失去了意識活動之后,這個水杯依然是“絕對”存在的,不依賴那些人的主觀意識而存在。這就是產生唯物論哲學的思想基礎。也是人們一般的直接感覺。人們往往用這個直接感覺來嘲笑唯心論者的“存在就是被感知”這個命題,而實際上,這種直接的感覺是沒有哲學反思能力的表現,就像人們憑著直觀感覺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一樣,是人們不能用科學的抽象力反觀到自己的正確站位引起的。這種直觀的唯物論也是這樣,不能通過反思來確定自己意識活動本身在實踐活動中的位置以及與環境的關系,所以,就非常固執的相信自己這種“天然的”直觀感覺。但是,這個常識性的思想觀點忘掉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即:這個水杯的絕對存在對于不知道它的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誰不知道它的存在,誰的意識中就不會有對“它”的意識反應內容(它這個時候就是“物自體”了),也不會影響誰的實踐活動(用它來喝水),所以,這個絕對的存在對于不知道它的人來說就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假設(物自體假設)。這是其一。其二,人們產生的“水杯”的概念,本身就已經是實踐活動的結果了,是人們實踐活動的產物。凡是已經在人們意識中的存在就已經是人們實踐活動的產物了(主觀唯心論者的臆想排除在外),這時候,只是把“已知”的存在重新假設為“未知”的存在,人們沉浸在其中而不自知罷了。沒有一定的哲學反思能力,要理解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人們很難從直觀的感覺中認識到,存在只是被意識到的存在,沒有被意識到的絕對存在是脫離自身意識活動的“假設”,也是脫離自己實踐活動的假設。  

   

老鐘,小左,你表達的很費勁哦,雖然這樣,我也理解了你的意思,換一種說法就是:由于唯物論者沒有意識到意識本身的客觀內容是由自身的實踐活動所產生的,就很容易地把這種存在,當做與意識活動無關的、絕對的客觀存在了。這樣,唯物論者在存在與意識的關系問題上就與唯心論者正好相反了。這里必須明確的是,絕對的客觀存在當然是存在的,這種客觀存在產生著人本身,同時也是人們實踐活動的客觀環境。也就是康德所說的“物自體”。但是,這種絕對的客觀存在與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感知到的存在的“性質”、“狀態”、“規律”是兩回事,就像人們在游泳時對水的感覺反應一樣,離開了游泳,這種感覺到的水的“性質和狀態”以及游泳的技能不會絕對的放在水中的,這種意識的內容只是在人與水的交互作用中產生的,不是水本身絕對的客觀面目。所以,這種絕對的本體存在,就被唯心論者視為“不可知”的存在。在這方面的反思認識,唯心論者其實是早就走在唯物論者的前頭了。其實,把這種絕對的本體存在視為“不可知”,這對于人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來說沒有任何意義,這只是一種純粹理論上的設想。反過來說,因為這種絕對的“知”是一種離開了人們實踐活動的“知”,這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和影響。承認這種“不可知”的存在,也并不妨礙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產生意識反應的“感知”,這與“實踐出真知”也不矛盾。因為,唯心論者所謂的“不可知的本體”(物自體)和唯物論所確定的意識認識內容的“知”的存在,是指的兩種不同的“客觀存在”。唯心論者所確定的“不可知的本體”(物自體)是一種離開了人們的實踐活動,離開了人的意識活動的“不可知”的存在,人們都知道這樣一個最簡單的常識:沒有人的意識活動,當然什么都不知道嘍,唯心主義者在這里還真是說了一句大實話。而唯物主義者所說的“存在”則是指實踐活動中,產生了意識活動之后“感知”到的存在,不是“物自體”的那種存在。  

我們來看唯物論對“感知”的態度,由于唯物論者沒有反思到所謂的“感知”,只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產生的“感知”,而不是那種對“絕對本體存在”的絕對“感知”。結果,唯物論者就把這種在實踐活動中產生的“知”的內容,當做可以脫離人們意識活動(也就是等于說脫離實踐活動),不依賴于人的意識、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絕對客觀存在了。  

我們前面也說過,由于自然科學的特殊性,使自然科學家們的實踐活動可以與科學理論相分離,科學理論做為一種純粹的抽象可以被其他人直接運用到實踐中,這就更加使人們確信,這種離開科學家實踐活動的、對客觀存在的理論認識,是一種絕對的、可以離開人的意識、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了。在這種哲學觀點的影響下,脫離實踐活動,從書本上直接學習純粹理論的知識分子們對科學本身產生了這樣一種直觀的信念,認為,凡是被冠以“科學”的東西就應該是至高無上的,是引以為榮耀的,因為它是與人無關的,超乎于人類意識和實踐活動的客觀存在,人類無法改變它,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它。即使信奉宗教的人也會認為,除了上帝之外,人們必須對科學本身產生一種信仰。這樣,就把科學推向了一種很不恰當的、極端的位置上。我們這里的觀點認為:任何科學理論都是在人們的實踐活動中產生的,是與人們相應的實踐活動自相融洽的理論,是從感性思維中抽取出的理性認識。科學是為人類的實踐活動服務的,人不是為科學服務的,人是科學的主人,不是科學的奴仆。人類實踐活動的腳步是一直向前的,新的科學思想也會不斷地產生。如果把一定的科學理論當做神圣不可動搖的東西(絕對的、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是讓它服務于人們的實踐活動,而是讓人們的實踐活動完全服從于所謂的“科學規律”,打著科學的口號,讓人們服從于科學,這就把人們的實踐活動與科學的關系恰好弄顛倒了,也產生了一種脫離實踐、固步自封、“科學至上”的教條主義思想。同時也為一些人打著“科學”的幌子,蠱惑、愚弄、欺騙、強迫、欺壓勞動人民群眾提供了一種理論上的支持,所以,離開了人們具體的社會生活實踐(階級斗爭),空談所謂的“科學規律”是沒有意義的。  

產生科學至上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人們受絕對唯物論的直觀哲學思想所影響。另一方面,也受社會利益關系的影響。一些學習純粹科學理論的知識分子們,本來就是技術思維的運用者(腦力勞動者),由于脫離真正的科學實踐活動,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并不具備真懂科學的思想理論能力(具有象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哲學思考能力)。就象會開車的人并不都懂造車的原理、或并不都會造車一樣,會運用科學理論的人,并不一定都懂科學理論。但是,這些知識分子們卻把自己知道的科學理論當做自己的“資本”,似乎人們在應當尊重科學的同時,他們自己也披上了科學的光環可以炫耀于世了,似乎他們就是那種絕對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科學規律的人間代表,他們被這種虛妄的意識所迷惑和欺騙,他們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高于實踐活動中的任何人)所以,他們特別地推崇“科學至上”的理念,意在人們愛屋及烏地對他們也產生特別的推崇。但是,他們忘記了,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他們只是科學理論的使用工具,他們首先并不是科學的主人,更不是社會生活的決定者,他們自己是無根的,總是要依附于一定的社會政治勢力、資本利益集團,或依附于一定的階級。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才決定著他們的真正地位。  

上面所說的兩種情況,就是產生“科學至上”理念的哲學思想原因和社會原因。  

   

在這兩方面的影響下,就導致大量的脫離實踐的教條主義者產生。這些人以為知道了純粹的理論(也就是其科學家從科學實踐活動中產生的認識),就知道了絕對的客觀真理,而且這種客觀真理與自己的實踐活動無關。這樣,這種人就喪失了在實踐活動中獨立自主地對客觀存在產生認知的能力,也喪失了自己親身的實踐活動能力,他們不得不變成沒有自己主見的、思想上的奴隸主義者、教條主義者、和脫離實踐的主觀主義者、邏輯上的幻想主義者(脫離實踐,隨意地構造抽象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他們是被邏輯化了的思想工具。這種人對別人的什么都相信,唯獨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力和認知能力(因為脫離實踐活動,他們就根本沒有這種能力),不敢相信自己在實踐中能有獨立的認識和新的創建,他們在別人面前是永遠站不起來的。這種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斷地高喊要“解放思想”,這恰好就證明了他們自己的思想是被束縛的。人們都知道,只有奴隸們才會喊“解放”的,思想上的奴隸主義者也同樣要高喊“解放思想”了。這也如同一個饑餓中的人不斷地高喊“我要吃飯”一樣。這種人離開了具體的實踐活動,相信絕對的客觀道理,他們的思想被他們自己的這種觀念所“禁錮”,所以,他們感覺到了自己的思想是不自由、不解放的。但是,他們不知道,只有在現實中、在不斷的、開拓性的實踐活動中,人們才能產生新的意識反應和思想認識,人們對科學理論的理解和思想活動才是真正自由的、解放的。不親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即毛澤東所說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人類社會的最基本實踐活動,他們自己是永遠找不到解放思想的真正出路的。所以,他們只能不斷地高喊“解放思想”來聊以自慰了。他們的“解放思想”,或者是在脫離實踐的基礎上,隨意構造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并且把這稱之為“理論創新”,或者不斷地從一個理論框架跳入另一個理論框架,不斷地尋求新的思想主人而已。最后甚至跳入別人設計好的“理論框架”和“思想陷阱”當中,結局是非常可悲的,就像戈爾巴喬夫跳進國際資產階級給他挖好的陷阱一樣。  

   

小左:老鐘啊,聽你后面這些話的意思是另有所指吧?  

老鐘:是啊!自從馬克思主義誕生后,有一個始終甩不掉的陰影總是跟隨著馬克思主義,這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出現的修正主義思想。為什么會出現修正主義思想呢?列寧和毛澤東都認為,這是一些人沒有真正弄懂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資產階級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蓄意歪曲等等。不可否認,列寧和毛澤東的判斷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只說對了一半,并沒有說到問題的全部和根本所在。  

雖然說,是有一些人沒有從革命的實踐中來理解和認識馬克思主義,沒有用一種革命的世界觀和精神境界來理解馬克思主義,他們只是用自己個人主義的思想感覺,在脫離革命實踐的基礎上,就像對待自然科學一樣,以所謂的“客觀”態度,把馬克思主義當做可以脫離人們的意識活動(也就是脫離革命的實踐活動)的“客觀真理”來看待,這樣,就產生了對馬克思主義另外的理解。也就是教條主義的、或主觀主義、形而上學、機械唯物論的理解,在這種理解下的馬克思主義就是修正主義的思想。毛澤東對此看得非常清楚,他把上述的這些思想統統概括為“資產階級思想”,因為這些思想不是馬克思主義“實踐的、革命的辯證法”思想,不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  

但是,用“資產階級思想”簡單地概括這些人的修正主義思想,顯然是不能從根本上解釋為什么這些人會產生修正主義思想,因為馬克思哲學理論本身有一個“缺陷”,正是這個理論缺陷也使得一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人誤入歧途,從而衍生了修正主義思想。這就是問題的另一半。  

人們都知道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真正反對馬克思主義的人只對馬克思主義的結論進行反對,從不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直接打交道。而那些不學馬克思主義的人則根本不知道馬克思主義說了什么,這兩種人自然是不會當修正主義者的。只有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才有可能變成修正主義者。所以,問題的另一半就出在馬克思理論本身上,因為有可鉆的空子。  

那么,這問題的另一半是什么呢?我們先從一個定義入手:“客觀規律——是指客觀事物在運動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聯系,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現在看起來,這種定義是很有問題的,這種觀點把人的實踐活動,以及在實踐活動中產生的意識活動置之度外,用一種絕對的、與人無關的存在來定義客觀規律。這顯然是一種機械唯物論的思想觀點。那么,這種觀點是馬克思本人的嗎?我們來看什么是辯證唯物論就知道了。馬克思針對費爾巴哈的直觀唯物論觀點,也就是機械的、形而上學的直觀反映唯物論觀點,引入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馬克思曾經在《資本論》第二版跋中寫道:“我的辯證方法,從根本上來說,不僅和黑格爾的辯證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爾看來,思維過程,即他稱為觀念而甚至把它變成獨立主體的思維過程,是現實事物的創造主,而現實事物只是思維過程的外部表現。我的看法則相反,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但是,這種引入只解決了孤立地、片面地、直觀地認識問題,用了一種運動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客觀存在的事物,也就是用對立統一的、矛盾的、辯證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客觀事物的運動過程。實際上,我們現在看到,這種唯物論只是對人們認識到的“客觀存在”做了一種內容的補充和擴展,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絕對唯物論所確定的存在與意識的關系問題。對辯證法本身的認識依然還是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來定義的。而我們現在的解釋則是,辯證法是在人們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是人們實踐活動發展過程本身的本質特征,它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具有指導意義。離開了人們的實踐活動,辯證法即沒有黑格爾的“絕對”的主觀意義(純粹的理念),也沒有唯物論絕對的客觀意義。所以,上面對“客觀規律”的定義是符合馬克思本意的。那么,馬克思主義中革命的實踐觀點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馬克思又接著說:“因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這樣,馬克思把客觀事物理解為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之后繼而認為,當人們認識到這一點之后,在實踐中,應當使自己的活動符合這種變化發展,不能墨守成規、固定不變(不崇拜任何東西),必須要革命。(而我們現在對辯證法的理解應當是:在人們自發的實踐過程中,人們產生的意識活動以及與意識活動的對立物——存在,是隨著人們實踐活動前進的腳步一同前進的。意識與存在的對立統一,這兩者是隨著實踐同時產生的,認識中的“存在”,不是可以離開人們的實踐活動和意識活動的絕對的客觀存在)。這樣,馬克思在無意之中就把人主動的實踐活動,也就是革命的、發展的實踐觀點提到哲學問題的最前沿了。這實際上就已經切入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實踐哲學的思想范疇。這種切入和轉換是借助于“客觀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這樣一個“絕對的客觀規律”,來使實踐活動服從于這個“客觀規律”而形成的。這樣,在革命的實踐活動中,對社會的具體認識就不能墨守和崇拜所謂的“客觀規律”了,革命的實踐活動必然要產生新的意識反映活動和新的思想認識,繼而產生新的“客觀規律”。后來真正繼承馬克思這種思想轉換的只有列寧和毛澤東。斯大林也未能徹底繼承這種思想轉換,在某些方面還是墨守陳規,教條地、形而上學地遵從所謂的“客觀規律”。可以看到,馬克思在實現這種思想轉換(或跳躍)時,雖然形式上是在服從絕對的客觀規律,但實際上卻無意地否定了“絕對的客觀規律”(這就是辯證的否定過程——發展),其結論就是:沒有什么是絕對存在、永恒不變的客觀規律,一切將在革命的實踐活動中被創造出來。這也是馬克思主義者所說的解放思想的真正涵義。這就從根本上否認了一成不變的客觀規律這一說。但是,這種思想轉換對于馬克思來說并不是一個清醒的轉換過程,而是一種自發的思想過渡,最后,在哲學思想上基本完成這個過渡的則是毛澤東寫的《實踐論》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兩篇哲學論文中所表達的思想了。如果人們把毛澤東所說的實踐和認識的關系理解為實踐和意識的關系,這層薄薄的面紗就被揭開了。因為認識活動在本質上就是普遍的意識活動。  

所以,馬克思在對歷史發展過程的觀察中,實際上給人們的也是介乎于兩種不同的思想觀點之間的結論。  

一,是把人類社會發展本身當做自然的歷史進程,這種歷史進程象自然界一樣,具有不以人(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的發展規律,這種規律就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關系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變革。對于這個結論,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站在歷史旁觀者的立場上,僅僅就歷史現象所得出的結論,沒有具體的細節。歷史的發展過程似乎也與這個旁觀者本人沒有任何關系。站在這種立場,如果從歷史發展的宏觀角度來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很正常的。但是,這個結論對于現實中的人們,對于具體的歷史實踐有什么指導意義呢?從絕對唯物論的哲學觀點上看,這個結論無疑是告訴人們:這一切都是客觀的,與人的意識活動無關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既然與人的意識活動無關,那么就必然與個人的思想意識無關、也與個人的實踐活動無關,而且這種客觀規律就像冥冥之中的“自然之神”一樣,決定著人們不得不服從它的安排,就連人的意識活動也是被它安排好的。在這種思想影響之下,客觀的決定性因素——社會生產力,就自然地被抬到了決定歷史發展的最高端(這其實變成了真正的唯心論者的觀點了)。這種結論誰最喜歡呢?首先是那些脫離社會實踐的知識分子們最喜歡,因為這個結論與自己的思想無關,也就是與自己的實踐活動無關,這是一種絕對與個人的意識無關的“科學”的、“客觀”的規律。以這種方式理解馬克思主義就像學習數學物理定律一樣,與自己的思想認識沒有任何關系,更談不到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問題,馬克思是馬克思,我是我。這非常符合沒有現實感的知識分子們的口味。再一個,是什么人也喜歡這個結論呢?就是打算以資本主義方式使自己發財的人,那些混入革命隊伍就是為了當官做老爺欺壓人民的人,那些打算徹底否定社會主義的人,這種人早就感覺到了馬克思理論上的這個“毛病”特別符合他們的口味。他們發現,生產力決定論多么好啊,不包含階級斗爭問題,也省得人們把自己當做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斗爭對象來看待,而且馬克思也證明了這是“科學”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所以,這些人就認定社會主義就是發展生產力,就是發家致富。按照這個路子走下去,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了。  

由此可見,上述兩種人以這種“唯生產力論”的方式來理解馬克思主義,問題并不是馬克思所說的那些規律在歷史的外在表現形式上有什么問題,無論是誰,如果把自己當做歷史的觀察者而不是實踐者,必然得出象馬克思的那種結論來。這種結論是受絕對唯物論這種哲學思想影響而自發產生的,是脫離社會實踐本身內容的一種外在形式的、宏觀的觀察,不是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產生的意識反應,其本身就是形而上學的。如果人們把觀察者的結論當做一種“客觀規律”的話,勢必使自己的意識活動也同樣站到脫離歷史實踐的角色上去。這就象觀眾看足球比賽一樣,觀眾對足球賽的意識反應內容絕不是球場上球員的那種意識反映內容,因為身處的境況不一樣。觀察者與實踐者的意識反應活動畢竟是不同的。人們必須做生活的實踐者而不是生活的觀察者,只有在共同的實踐活動中,人們才能找到共同的語言和思想。如果都做生活的觀察者,個人的主觀感覺會千差萬別,對觀察到的現象可以用“神仙”、“上帝”、“天意”、“客觀規律”、“自在之物”、甚至各種“神、魔、鬼、道”來解釋,雖然名稱不一樣,思想本質和思維方式以及所表達的內容實質卻都是一樣的,都是脫離實踐活動、僅僅做為觀察者產生的虛妄意識。人們只有在實踐活動中產生的意識活動才是最真實的。  

由于絕對唯物論是一種忘記了自身實踐過程的哲學觀點,把一切由社會實踐中產生的社會意識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所創造的社會存在和社會存在的變化過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當做與人的意識無關的絕對客觀存在了。這種觀點必然導致人們要脫離自己的社會實踐活動本身去理解和觀察社會發展。這就與馬克思認為的用社會實踐來解釋社會本身的思想正好相反,所以“唯生產力論”就是一個脫離社會具體實踐活動、僅做為觀察者所產生的虛妄意識。在這種虛妄意識的思想指導下,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實踐活動必將陷于放任自流、無所作為的狀態。人們的思想精神必然喪失對現實社會的正確認識和正確方向。  

有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人說,這個“歷史決定論”或“唯生產力論”是蘇聯教科書上的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言外之意是有人另外編纂出了一個馬克思主義來。從上面我們的分析可以知道,馬克思的哲學思想是一種由絕對唯物論哲學到實踐哲學兩者之間的過渡形式。這種過渡,馬克思本人也并不是很清晰地意識到的,所以,在他的著作中,既有絕對唯物論的哲學觀點,又有實踐哲學的革命實踐思想,人們只是分別從這兩方面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這就必然產生兩種不同的馬克思主義來。修正主義也就產生了。上面我們也說了,辯證法就是馬克思實現這種過渡的中介。從客觀決定論和唯生產力論方面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人,就是后來被列寧和毛澤東稱為“修正主義”的那些人。他們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還沒有完全實現這種過渡下的哲學認識。那么,我們看看馬克思又是怎樣具體地看待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呢?馬克思說:“經濟學家蒲魯東先生非常明白,人們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范圍內制造呢絨、麻布和絲織品的。但是他不明白,這些一定的社會關系同麻布、亞麻等一樣,也是人們生產出來的。社會關系和生產力密切相聯。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保證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08—109頁,注:其中加橫線的部分為筆者所加)從這里明顯地看到,馬克思根本沒有把生產力的發展當做自發起作用的“客觀”因素,而是把它看作是在人們思想主導下改變自己生產關系的手段和客觀條件。更沒有誰把單純的“生產力的發展”當做歷史活動目的。另外,馬克思還說:“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8—9頁)這段話只表明了馬克思做為觀察者對歷史現象的一種粗枝大葉的籠統描述,而具體的過程則是由人們確定相互間的社會利益關系的過程來完成的。也就是通過階級斗爭來完成的。  

二,我們再來看馬克思給人們的第二個結論。當馬克思把辯證法觀點引入到了對社會歷史的認識之后,認為人類社會歷史是一種不斷向前發展的運動過程,人們認識到了社會歷史的自發進程之后,應當對社會歷史產生一種覺醒,不能被自發的歷史進程中的“規律”所左右。應當用革命的實踐活動來改造社會歷史。這樣,馬克思就從社會的觀察者身份真正地變成了社會的實踐者——共產主義的革命者了。從這個方面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就是列寧和毛澤東了。  

從上面兩方面可以看到,雖然馬克思一開始用一種旁觀者的態度來觀察歷史,并得出前面“客觀”“科學”“不偏不倚”的結論來。但是一旦切入到社會實際生活中時,馬克思立即發現,人們改造社會歷史的力量只能來自于社會實踐本身。人們的意識和觀念只能來自于社會實踐、產生于社會實踐。人們的階級斗爭實踐在歷史上始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們的階級利益關系(即政治關系)影響著社會的經濟運行方式,象自然科學那樣“客觀”的、“純粹”的經濟學或歷史學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只有把政治和經濟活動聯系在一起才能對社會的經濟運行方式有所認識。馬克思曾說:“拿英國來說。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是屬于階級斗爭不發展的時期的。它的最后的偉大的代表李嘉圖,終于有意識地把階級利益的對立、工資和利潤的對立、利潤和地租的對立當作他的研究的出發點,因為他天真地把這種對立看作社會的自然規律。這樣,資產階級的經濟科學也就達到了它的不可逾越的界限。”(《資本論》第二版序言,跋)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馬克思已經把所謂的“社會的自然規律”當做一種天真的認識了。所以,所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的客觀性(即:自然規律),是由于人們在階級斗爭中處理相互間的社會利益關系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客觀現象,絕非是那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現象,更不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本質。這樣,以階級斗爭為主的、革命的實踐活動就成了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思想了。馬克思就從社會歷史旁觀者的角色,轉換(或飛躍)為革命的實踐者了。從《共產黨宣言》中所表達出的思想來看,階級斗爭就是解釋社會歷史發展的主線,整個《宣言》中,僅有一處附帶地表達了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看法:“封建的所有制關系,就不再適應已經發展的生產力了。這種關系已經在阻礙生產而不是促進生產了。它變成了束縛生產的桎梏。它必須被打破,而且果然被打破了。”(其中劃橫線的一句在1888年英文版中被刪。)這段話顯然是表達了一種歷史旁觀者(受絕對唯物論哲學影響)書生式的思想觀點。是對社會現象的一種文學式的觀察和描述,是一種形象的比喻。絕不是一種思想觀點和立論的理論依據。而《宣言》中的大部分文字都是用階級斗爭觀點來解釋這種現象的具體過程的。要單獨對這句話進行反詰是最容易不過了:請問,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為了發展生產力”的主體是誰?是資產階級嗎?他們就那么純潔和高尚?其實,包括資產階級自己,誰都知道,那只是為了營造適合自己利益需求的政治關系而改變封建統治階級的社會利益關系(封建的生產關系)的,是為了自己發財而為之的,既不是他們為了單純的“生產力”發展要求,也不是“生產力的客觀發展需求”要求歷史上產生一個資產階級來發展生產力。社會實踐中的階級斗爭和社會利益關系才決定著人們的思想意識,也產生著人們的思想意識,所謂“發展生產力”的觀念,就是脫離了人們的具體實踐過程中的意識反映的社會局外人的觀點(書生觀點),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從本能上和直觀反映上是不會產生這種思想意識的。這是一個虛妄的、嚴重脫離現實社會的個人主觀想象。誰把這個思想當做社會的主導思想,誰就是明顯的自欺。這種認識就好像一個旁觀者在看到兩個黑幫在火拼的時候說:“科學、客觀、理性地說,他們這是為了鍛煉身體,經常的打斗必然使身體更加健康和結實,而且身體強壯的一方必然戰勝身體薄弱的一方(就像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必然戰勝封建主義一樣),這是鍛煉身體的客觀需求決定了他們必須打斗”,當一個黑幫對他實施搶劫的時候,難道他還要說這只是為了鍛煉身體的客觀需要而搶劫的嗎?“唯生產力論”的觀點和這個“唯健康論”的思想觀點在思維方式上是一致的。資產階級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斗爭本質上也不過如此。一定的生產力只是人們借以改變自己社會利益關系的物質手段和客觀條件而已,難道是生產力的客觀發展需求決定了資產階級必須打倒封建統治、必須通過戰爭和殘酷的剝削來發展生產力嗎?反過來說,為了發展生產力就應該讓人間充滿了壓迫、剝削、欺騙和仇殺嗎?所謂“剝削有功”也是這個意思,這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最反動的反人類、反社會的思想言論。所以,利用這句話當做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就是上述兩種人,一種是書呆子,一種是蓄意歪曲馬克思主義的人。如果說,馬克思的絕對唯物論就是他的理論缺陷。但是,馬克思在引入了辯證法之后,革命的實踐觀點已經彌補了這個哲學認識上的不足。馬克思不再是歷史的旁觀者了(脫離社會實踐的知識分子和學者),而是一個革命的實踐者。后來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和毛澤東,以及眾多堅持階級斗爭、堅持社會主義革命的共產黨人和覺悟了的革命人民才是真正地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這種革命的實踐哲學觀點的。  

用實踐哲學的觀點來看歷史發展過程,結論是這樣的:人們自發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了人們的社會意識,創造了人們的社會存在,社會實踐決定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而一定的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包括生產力條件),做為主觀和客觀的因素,又返過來影響著人們社會實踐活動的進一步發展。這是自然的歷史進程,當人們對上述自身歷史的實踐活動有所認識的時候,必然要首先從思想上,繼而在行動上以革命的實踐活動改變以往那種自發實踐活動方式下的社會歷史進程。人們社會實踐的內容就是毛澤東所說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里所說的階級斗爭包括兩種不同性質的階級斗爭,一種是歷史上自發的階級斗爭,另一種是為消滅階級和自發階級斗爭而進行的階級斗爭。而社會主義階段的階級斗爭,不再是自發歷史進程中的那種自發的階級斗爭了,是以革命的階級斗爭來消滅自發的階級斗爭的社會革命實踐活動。社會主義本身就是與資本主義進行革命的階級斗爭中誕生的,社會主義就是階級斗爭的產物,社會主義也只有依靠不斷的階級斗爭才能夠生存,不進則退,不斗則敗。直到它的對立物——資本主義徹底消失的時候,社會主義才能與其對立物一同消失。放棄階級斗爭就等于放棄社會主義,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這就是我們對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性看法,也就是歷史實踐論的觀點。  

在此,需要著重說明的是,必須分清兩種性質根本不同的階級斗爭,一種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自發產生的階級斗爭(即共產黨宣言中所說歷史上的階級斗爭)。另一種是人們在認識到自發的階級斗爭之后所產生的、以消滅階級、消滅自發階級斗爭為目的的、革命的階級斗爭,這也正是共產主義者的歷史任務和奮斗目標。社會主義革命絕不是以往歷史中那種自發階級斗爭(自然產生新的剝削階級)的繼續,而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所領導的、以消滅自發階級斗爭為目的的階級斗爭,這種階級斗爭的初期目標就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政權,然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改造,消滅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建立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從形式上看,地主階級和資本家階級已經沒有了,自發的階級斗爭也沒有了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人們很容易直觀地得出“階級斗爭熄滅了”這個觀點,不但修正主義者有這種思想,而且在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當中也容易產生這種思想,這就是混淆了自發的階級斗爭與革命的階級斗爭的區別。首先,消滅自發的階級斗爭,這本身就是進行革命的階級斗爭最初目的,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以及農村的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都是在與資本主義的斗爭中才得以建立的,是在與資本主義的對抗中得來的,它不是“天然”得來的,社會主義也只有依靠這種革命的階級斗爭才能堅持下去,如果一時一刻離開了這種革命的階級斗爭,資本主義自發勢力(自發的階級斗爭)立刻會發起反攻,社會主義就會不保,自發的階級斗爭又會卷土重來,新的剝削階級又會產生。這就是毛澤東為什么要說“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根本所在,也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客觀現實依據。其次,修正主義者們有意混淆這兩種不同性質的階級斗爭,采取偷梁換柱的手法,把被遏制住的自發階級斗爭形式當做無產階級革命的階級斗爭來看待,利用初步消滅了自發階級斗爭的這種勝利成果(消滅了地主資本家階級)來否定繼續進行革命的階級斗爭的必要性,從而為產生新的剝削階級(或者使自己變成新的剝削階級)大開方便之門,也使社會歷史重新陷入到自發的階級斗爭輪回當中。所以,社會主義革命的階級斗爭就是要從根本上消滅以往社會歷史遺留下來的、引起自發階級分裂和階級斗爭的各種歷史原因和土壤,在新的革命實踐中產生新的思想意識活動和新的社會道德觀念,以此來代替和消滅一切舊社會的思想意識和傳統觀念(即:馬克思所說的兩個徹底決裂),社會主義就是在反對國際、國內一切資產階級對社會主義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以及軍事上的圍剿的過程中,創造出一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社會。這就是社會主義階段進行階級斗爭的歷史目的。在沒有從世界上徹底消滅資產階級以及消滅產生資產階級的土壤之前,這種革命的階級斗爭是不可能停止(或熄滅)的。  

所謂的“階級斗爭熄滅論”就是把這種革命的階級斗爭混同于自發的階級斗爭,當革命的階級斗爭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和初步消滅了自發的階級斗爭時,他們連同革命的階級斗爭也一同否定,他們的看法非常簡單,認為只有象民主革命斗爭時期那種直接對立的階級斗爭才算是階級斗爭,社會主義條件下那種自發的階級斗爭沒有了,所以階級斗爭也就應該熄滅了,革命的階級斗爭也就不能再提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好比說,人們為了防洪抗旱修建了一個水庫,當水庫建好之后,洪水得到了抑制,旱災也得到了有效抵抗,時間一長,一些人發現既沒有洪水來臨,也沒有旱災影響,其實這就是水庫已經在發揮著它的作用,而他們目光短淺,沒有看到這是水庫的作用,反而覺得一切都是自然的。于是他們開始說建造這個水庫沒用啦、勞民傷財啦、沒有維護它的必要性啦等等,最后干脆扒掉這個水庫,結果就是洪澇旱災都降臨了。道理就是這么簡單,否定革命的階級斗爭,必然導致自發的階級斗爭以非常殘酷的形式降臨社會,結果使社會充滿了無序的混亂、盲目的仇恨和尖銳的階級矛盾。堅持革命的階級斗爭為綱,其結果,反倒使自發的階級斗爭被遏制了,社會平安和諧了。  

上述歷史實踐論的觀點是對馬克思所創建的歷史唯物論的補充和發展,并代替歷史唯物論。否定其絕對唯物論哲學觀點下產生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等脫離實踐的、片面的形而上學觀點。這些觀點看上去像回事兒,實際上對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沒有什么理論上的指導意義,還容易導致產生修正主義。這些觀點也沒有用實踐概念,只是用孤立觀點,單獨地解釋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小佑:我的理解是這樣的,產生修正主義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兩個,一個是人們受自發的唯物論觀點影響,使人們脫離自身的社會實踐來看待客觀規律,并且把這種客觀規律變成與人的意識活動無關的,并且決定人們社會生活過程的絕對化的“客觀規律”,這樣做的最后結果,就把“客觀規律”當做支配一切的自然之神一樣來看待,就好象說“天不變,道亦不變”一樣,這就不免產生教條化的思想,這種教條主義的思想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不僅在解讀馬克思理論時有所表現,而且普遍地產生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無論是教育、科研、生產技術,還是在科學理論、思想文化、政治、軍事等等方面,都存在著離開具體實踐把理論絕對化的傾向,這種絕對化表現為沒有獨立自主的精神,表現為洋奴哲學、爬行主義,除了相信別人之外就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親身實踐。這種思想在毛澤東時代,統統都被概之為“修正主義思想”。所以,修正主義這個概念不應特指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而是一種普遍錯誤的思維方式在解讀馬克思主義時的特殊表現而已。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馬克思哲學本身也存在著這個問題,雖然馬克思把辯證法加入了唯物論當中,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意識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只增加了唯物論的內容,把辯證法本身也當做與人們實踐無關的“客觀”規律了。這樣,馬克思在借助辯證法過渡到革命的實踐哲學思想之后,自己首先擺脫了這種絕對唯物論的思想束縛,但是,其他很多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則無法跟上馬克思的這種思想轉換的步伐。又因為馬克思沒有特別地把這種思想轉換向人們表達清楚,就使得馬克思主義變得很難理解了。形象點兒說,馬克思把一個有問題的哲學空殼(絕對唯物論)留給了別人,沒有親手打碎它,自己卻從中逃脫了,致使后來的很多人徘徊在那個空殼中無法掙脫,繼而源源不斷地產生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思想。這個問題只能由做為哲學家的列寧和毛澤東才正確地認識和解決。其他任何一個沒有獨立哲學思考能力的人,想直接弄懂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非常困難的。  

小左,你說的也是,自從馬克思主義誕生后,修正主義象個甩不掉的尾巴一樣總跟隨著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還在世的時候就出現了另外一種馬克思主義,馬克思說“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恩格斯對此也感到非常的疑惑和詫異:“我們從來沒有表示過那種意思”(指客觀決定論或唯生產力論)。恩格斯去世后,修正主義的鼻祖和正式代表伯恩斯坦公開地表達了自己這種較為“完整”的修正(修訂)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修正主義思想開始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影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了。從伯恩斯坦提出的“最終目的是微不足道的,運動就是一切”的觀點來看,這顯然是把辯證法當做客觀教條來執行了,這就是用絕對唯物論觀點把辯證法當做與人的意識無關的“客觀規律”,來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結果。這最后必然導致產生脫離具體革命實踐過程和具體內容的主觀主義思想。因為任何人的意識活動都是和實踐活動密切相連的,是在實踐中產生的,如果說一種“客觀規律”可以脫離人的意識而客觀地存在,這無疑地是在說,客觀規律與人的實踐活動毫無關系。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人們除了生搬硬套“理論”之外,是無法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的。這就是絕對唯物論的思想弊端。這是產生一切修正主義思想的哲學根源。也是修正主義者可以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的理論根據。所以,絕對唯物論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意識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沒有從哲學理論上挑明實踐的重要意義。希望人們直接從絕對唯物論轉變到革命的、實踐的哲學觀點,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人們如果不用實踐的觀點來反思自己的意識來源,僅僅把抽象的理論內容當做與自己的意識無關的客觀真理,當做自己的意識可以直接吸取的“養料”,當做實踐活動必須遵從的固定模式,這必然與社會實踐中人們的真實思想狀況產生背離。比如,對階級斗爭的理解,如果人們不是從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去親身感覺階級斗爭的存在,不是去參加或介入這種實際的階級斗爭,而是用知識分子那種脫離社會生活的旁觀者態度來觀察階級斗爭,把“階級斗爭”當做于己無關的“客觀規律”來看待,必然要做出一些“超階級”的、所謂“客觀”、“理性”、和“科學”的思考結果來,其結論也必然與歷史上一切新老修正主義者的論調一致。所以,產生修正主義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種不自覺的哲學思維方式所決定,這種思維方式不是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理解實踐活動中的規律,而是孤立地看待“客觀規律”和客觀存在,把客觀規律當做于自己思想、實踐無關的“客觀存在”。從列寧時期的考斯基、托洛斯基、布哈林,到斯大林去世之后的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直到最后一個搗垮社會主義蘇維埃的知識分子戈爾巴喬夫,都是這種幼稚思維方式下產生的修正主義者。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中,這種“知識分子”,也大量地存在,不是“左”就是右,就是不知道從實踐中才能產生自己的意識活動和思想認識,就是不知道如何從現實當中找到一條正確的出路,就是不知道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活的思想靈魂,就知道死搬書本和洋教條,就知道老老實實地遵從所謂的“客觀規律”。什么補課論啊、唯生產力論啊、鞏固新民主主義新秩序啊、以及現在的什么“硬道理”啊,都是些脫離現實社會階級斗爭,尤其是脫離國際階級斗爭現狀的思想幻想和精神垃圾,都是個人主觀主義的思想產物(從本質上說這就是自發歷史條件下產生的資產階級思想,毛澤東對他們的論述是相當的準確)。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實踐的一生中,除了領導人們與直接的反動派進行斗爭之外,還不斷地在黨內與這種錯誤思想進行斗爭,如果毛澤東放松了這種斗爭,任修正主義的知識分子們這種脫離實際,自由散漫的幻想起作用,中國革命早就失敗了,社會主義也建立不起來。所謂的在黑暗中摸索,就是在脫離社會歷史實際的幻想中摸索。而毛澤東去世之后,這種極其愚昧、幼稚的修正主義思想便翻了天,教條主義者們可是得到了“自由”和“解放”,又開始在幻想中摸索了(即:摸著石頭過河)。由于他們精神上的不自立和自私自利的人品所決定,造成了他們天生的軟骨病和奴隸主義,他們最后走向投靠國際資本主義,出賣國家利益、出賣民族利益是他們的必然選擇,他們沒別的路可走。毛澤東說:修正主義上臺就是資本主義上臺。這已經說的非常明白了。當然,修正主義上臺只不過是一種過渡階段,在形式上雖不表現為直接的否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復辟,就象前蘇聯一樣。但它本身既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也不是國際、國內資產階級所喜歡和認同的存在形式(無論是其幼稚的思想方式,還是現存的政治利益格局),放棄與資本主義的斗爭,修正主義的失敗也是注定的。再一個原因,就是修正主義者無論是在思想理論上,還是在社會政治力量的依靠上,都無法自立。迷惑于什么是社會主義,不懂得、或否定社會主義革命(革命的階級斗爭)的意義,就暴露了他們思想理論上的無能、無知、不自立、無主見。想脫離階級斗爭,想成為不偏不倚、不依靠任何社會階級力量的獨立的政治力量,既不搞無產階級的民主政治,也不搞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那他們搞的是什么呢?搞孤家寡人的獨裁路線,以為依靠少數人“純粹的、孤立的”主觀權力意志和手段就可以解決一切社會問題了?這就更是脫離實際的機會主義幻想。最后,無論是資產階級還是無產階級都不買他們的賬,他們在社會政治力量上是很孤立的,左、右受到打擊。當他們開始實施自己修正主義的思想方針路線時,就開始當“維持會”了,他們首先選擇的是自己主觀想象的“理論”,這必然背叛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根本宗旨、背叛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背離客觀的歷史現實,然后他們就失去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支持和擁護。然后再逐步過渡為投降資產階級。而資產階級又對他們的政治框架和思想理論很不滿意,對修正主義者最后的這點兒既得利益也不放過,不斷地進行攻擊,直到最后改旗易幟、兔死狗烹拉倒,“維持會”倒閉,他們的使命也就算結束了。這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修正主義的最大危害和經驗教訓。歷史上,自從修正主義出現后,鮮有修正主義者自己能夠獨立搞起、而且成功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事業的典型范例。要么,銷聲匿跡了,要么,投降叛變了,要么,總是跟著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和毛澤東的后面,絮絮叨叨、指指劃劃,似乎他們有多大能耐一樣。有本事,自己單獨拉起一支專門以“發展生產力”為理想的隊伍來,看看究竟是無產階級跟著他們干,還是資產階級跟著他們干,他們這才是真正的幻想。在現實中,恐怕他們連一個班的人馬都招不到。“發展生產力”的觀念到了現實中,是一個和任何人都沒具體利益關系的空洞幻想,現在只不過是一些人拿著這種幻想當做欺騙人民群眾、掩蓋官僚統治者利益的遮羞布而已。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這些修正主義者們表現的既很無能,又白吃蘿卜還嫌辣,搭無產階級革命的順風車還埋怨車子不按他們的路線走(民主派),這些人除了精于算計個人利益之外,在政治上眼界狹窄,永遠是一幫沒出息的角色,他們根本找不到社會現實感,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所以,修正主義的旗幟上只有“投降”和“失敗”兩個詞。  

老鐘:是啊!問題的關鍵就在這里。以往對修正主義的批判并沒有找到真正的思想根源,只是從對馬克思主義的蓄意歪曲方面,從個人的道德品質方面(道德批判),從個人的認識能力方面進行思想批判,在思維方式上只是批判其教條主義和機械唯物論的觀點,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科學理論與人們具體實踐的正確關系。這就很難在理論上從國際共產主義營壘內根除修正主義了,代代都出修正主義,也不一定都是誰有意去歪曲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自然科學中也是這樣的人去理解理論科學的,也有自以為是的修正主義者。這其實就是一個根本性的哲學思維方式問題,只批其具體思想內容是無用的,很多人基本上都是不自覺地在這種錯誤的思維方式中進行思維活動,然后又自發地產生這種錯誤的思想內容。在哲學認識上,只要把人的實踐活動與意識和存在分離開來,無論怎樣確定意識與存在的關系,不是產生機械唯物論(或絕對唯物論),就是產生主觀唯心論的觀點,這是必然的。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機械唯物論觀點甚至可以把辯證法的內容都當做固定的邏輯框架,以唯心主義的方式隨意地構想現實中的矛盾關系。例如,有人構想了什么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種構想貌似在運用唯物論和辯證法,具有很大的理論欺騙性,如果與實踐活動聯系起來看,聯系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踐方向和目的,即: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消滅剝削階級,以革命的階級斗爭消滅自發的階級斗爭。這種虛構的矛盾便立即沒有了立足之地,它在理論上就是不成立的。而且人類歷史的實踐活動從來不是哪個思想發明家隨意構想出來的,是現實中本來就有的,也就是:生產實踐、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大基本實踐活動。而這三大基本實踐活動僅僅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事實!!!根本不是什么非常難懂的抽象理論,更不是哪個理論家的思想發明,毛澤東只是把這種最真實的事實向人們揭示了出來。不是有人喜歡尋找真理嗎?那么,這三大實踐活動就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真理。而且人類社會本身就是在這種實踐著的狀態之中發展的。有人是否表示懷疑、并且要求用“實踐”來檢驗這個真理呢?完全可以,但是,得有個先決條件,就是他必須是對人類一無所知的外星人,然后介入到人類的實踐活動中,才能(知道)驗證這三大實踐活動是否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實踐活動中產生的矛盾運動是與實踐活動的目的和方向密切聯系的,任何脫離現實社會中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活動,脫離具體的階級斗爭,去隨意地構想所謂“客觀的矛盾運動”,并且意圖強使人們的實踐活動服從于這種幻想,或是檢驗其幻想是否是真理,這就是一種根本錯誤的思維方式,是自欺欺人的。修正主義者們的唯心論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沒有認識到,其他人的主觀思想相對于自己來說就是客觀的。他們分不清這種主觀和客觀的區別,他們把所有人的意識活動都教條地列為主觀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思想也當做別人的主觀思想,希望世上所有的人與他們的幻想達成一致,或者無緣無故地相信、聽從他們的幻想。如果世人不能做到這些,他們不覺得是自己錯了,而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沒有跟上他們的幻想(他們埋怨世人沒文化、沒先進的理念等等)。所以,總的來說,離開實踐的觀點,是不能從根本上正確地解決好意識與存在的關系問題的。  

實際上,我們看到,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在哲學觀點上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已經不同于唯物辯證法的內容了,因為馬克思把實踐活動放到了第一的位置上,而唯物辯證法的內容則仍然把意識活動當做“天然”的存在物(在物質存在的意義上,把意識活動當做一種物質存在本身的生理反應機能)與客觀存在相對立,沒有把意識活動看作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沒有把實踐活動放在第一位。從列寧到毛澤東所一貫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則正是歷史唯物論中實踐第一的哲學觀點。列寧認為“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毛澤東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兩個特征,一個是階級性,一個是實踐性。這才是真正說到了所有哲學問題的根本點上了。所以,沒有階級斗爭意識內容的、純粹的哲學思想以及沒有實踐意義的純粹哲學理論都早已經變成那些無聊的幻想家們的事業了,這些幻想家們的理論是不值得予以重視、也不在馬克思主義者視線之內的。對于他們的理論內容,沒有任何進行分析和思考的價值,因為他們終究是不覺悟的,他們的思維方式本身從根本上就出了問題,其理論內容必然是空洞的幻想,如果一些喜歡較真的人們走進他們的這種理論幻想之內,與他們那些具體的小道理進行什么理論的斗爭和邏輯的思辨(抬杠),或者是道德批判,就如同掉進了茅坑,還想清除自己身上的臭氣一樣,只能是越攪和越臭,最后使自己與他們臭到一起去了(都是脫離實踐的思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革命的實踐活動擊碎他們的幻想。而且歷史的實踐活動也正在不斷地打破他們的種種幻想。  

修正主義的這種絕對唯物論或機械唯物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自古就有,不單指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上出現了修正主義。而且在任何領域都有這種思維方式。這也不單是一個階級立場(或階級覺悟)的問題,很多人不學習理論則罷,一學習理論,就不免掉入這種思維方式當中。不過,認真學習一下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以及《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等文章,也基本上可以避免自己產生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思想的,因為毛澤東就是有針對性地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寫的。  

回顧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可以看到,修正主義的危害遠遠大于外部的敵對勢力。從列寧開始,無產階級革命家就同時面臨著內外兩方面的斗爭,如果列寧的觀點與修正主義一樣,就不會產生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了。毛澤東面臨的情況也是這樣。而最后瓦解社會主義的也還是修正主義思想。我們從毛澤東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在很多時候、很多文章中,毛澤東一直在不斷地糾正和批判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哲學觀點下產生的各種思想觀點,但是,人們這種自發的思維方式依然不能得到徹底的糾正,糾正的僅僅是在這種思維方式下產生的各種具體的思想內容,這就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人們還是不能自覺地反思到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能使自己象毛澤東那樣來分析和思考問題。雖然毛澤東一直強調要人們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但是,人們也還是不能明白自己的世界觀究竟應當如何改造。因為這就是一個未完全解決的根本性的哲學認識問題。毛澤東曾說:“我們黨真懂馬列的不多”,指的就是懂得能夠自覺地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思維方式的人不多,而不是指是否知道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具體文字內容。從書本上知道馬克思列寧主義具體內容的人數不勝數,但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維方式和世界觀來看待具體問題、解決具體問題的人幾乎沒有。這就很象是知道數理化內容的人很多,而真正象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思考問題的人是很少很少的。  

小左:聽你這么一說,我明白了很多過去很迷茫的問題。比如改造世界觀的問題,現在知道了,人們只能在實踐中才能改造自己的思維方式,離開了實踐活動,依靠純粹的邏輯思辨是無法自覺其實踐活動中的思維活動過程的,也就談不上改造思想了。毛澤東說,人們要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對這句話我認為有必要再引深一步地表達一下,即: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夠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也就是,只有投身于三大革命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夠使自己產生科學的思維方式。離開了實踐,人們的思維活動就是虛妄不實的,改造自己的思維活動方式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說到這里,我覺得有一個問題必須明確的提到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奮斗目標之內。馬克思提出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就是要變自發的社會歷史進程為自覺的社會歷史進程的革命實踐活動,這種革命的改變,一是要消除自發的階級分裂和階級斗爭,再一個是要從根本上消滅在自發歷史進程中所產生的、傳統的、一切舊社會的思想意識和觀念(就是兩個徹底的決裂)。我認為,這個目標是早已經非常明確的了,列寧和毛澤東也正是以這個目標來領導一切革命人民進行奮斗的。但是,還有一個目標沒有被提及到,這就是人們自發的思維活動方式的改造,也就是人們自發產生的唯心論和唯物論的思維方式。一般情況下,人們面對意識和客觀這兩種現象,都是不自覺地傾向于唯心或唯物的哲學思想基礎上進行思維活動的,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是以意識活動為第一的,這自然很容易導致主觀主義的思維方式出現(黑格爾、康德等唯心論的哲學家除外)。而唯物論的認識論則是在強調客觀存在和客觀規律的時候,把人的意識放在第二位,讓人們的意識活動去機械地服從所謂的“客觀規律”,而這個“客觀規律”又是怎么來的呢?依然是人們的意識活動總結出來的,一些唯物論者結果不自覺地就把自己一些主觀的意識活動的內容,也當做了“客觀”的東西來看待,認為自己的認識就是一種“客觀規律”,哪怕是自己隨意想象出來的東西也是“客觀規律”。結果機械論的觀點從這里繞了個彎子不知不覺地轉向了主觀唯心論。就以辯證法為例,一些人把辯證法當做“客觀規律”之后,主觀上隨意構造“客觀”的矛盾和聯系,表面上看,他們非常講究和尊重“客觀規律”,甚至尊重辯證法,而實際上,他們所說的“客觀規律”都是在自己主觀上臆想出來的。所以,人們自發的思維方式,無論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最后都導致脫離具體實踐過程的主觀主義思想產生。而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哲學家們呢?從古至今,他們分裂成兩個陣營,代代思考,年年爭論,各說各的理,誰也不服誰,其實都無理,也都有部分的理,就象盲人摸象一樣,就是看不到“實踐”這個大象。不知道用實踐的觀點來解決意識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總是離開實踐活動,孤立地把一個放在第一位,另一個放在第二位。這就無法向人們提供一種處理實踐活動與意識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的正確方法和理論。唯物論發展到馬克思那里時,就連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意識和存在之間辯證關系的特征——辯證法,也被當做與人的存在無關的客觀規律了。當馬克思為了解決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的意識作用時,提出了人們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概念,而這個聲音實在是太微弱、太沒有力量了,機械論者、或絕對唯物論者立即會把“主觀能動性”當做“意識第一性”的唯心論觀點來看待。所以,不看馬克思的社會歷史學說,只看他純粹的哲學觀點,也同樣無法向人們提供一個正確處理意識和存在關系問題的解決方案來。離開了實踐這個大前提,怎樣思考也處理不好意識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這種理論上的欠缺也導致了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產生大量的修正主義。而在哲學上,正確地解決意識與存在關系問題的就是毛澤東的《實踐論》了,毛澤東的《實踐論》在人類哲學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里程碑一樣的歷史意義。在實踐哲學的觀點上,我們再來看《矛盾論》就會發現,《矛盾論》中所闡述的思想都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具有的普遍特征,是人們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解決一切問題的正確的指導思想,而不是與人無關的所謂“客觀規律”了。  

所以,我認為,人們除了要改變自發的社會歷史進程之外,更主要地要改變自己自發的思維活動方式,只有思想上發生根本的轉變,才能在實踐中自覺地改變自發的實踐活動方式。毛澤東說“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也就是這個意思。而改變自發的思維方式只能是在實踐中自我反省、自我批判才能做到,別人幫不上什么忙,如果一個人是真正公正無私、追求真理的話,那么對于別人的批評也是能夠接受的,這樣就可以更快地進入正確的思維方式當中。如果不明確地提出這一點,人們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當做于己無關的“客觀規律”來對待,這就勢必放棄了改造自己自發思維方式的過程,也就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弄懂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了。修正主義自然就出現了。  

自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后,由于沒有重視人們這種自發的思維方式,在哲學上依然停留在意識與存在誰是決定性的爭論當中,沒有把實踐的概念提到最重要的位置上,這就使人們在理論上正確地認識馬克思列寧主義產生了巨大的障礙。所以,我認為,一切真正的共產主義者,不僅僅要有大公無私的革命精神和正義感,而且首先要改造自己的思維方式,要用實踐哲學的觀點來確立自己科學的世界觀,徹底放棄任何虛妄不實的幻想,放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思維方式,使自己能象毛澤東那樣客觀、科學地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而不僅僅是“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的好學生”,只吃毛澤東做好的現成飯是不行的,毛澤東走了,沒人做飯了,難道都要挨餓不成?學習毛澤東思想,閱讀毛澤東著作,應該首先感受到的是毛澤東的思想靈魂和分析方法,而不是具體的條條,更不是從各種具體的條條中苦思冥想、硬是琢磨著要“摳”出個什么客觀道理來,任何具體的條條都是在正確的思想和真理的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來的。所以,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是一切革命者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只有這個問題解決了,在實踐中才能有所作為,自己才能找到正確的思想路線來,才能對革命前途充滿信心,才能產生正確的戰略思想和戰術思想,最后才能談到馬克思所說的改造自發的社會歷史進程的問題。在這方面,毛澤東做為一個偉大的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者,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思想上、行動上都為人們做出了最為卓越的表率作用。  

老鐘:嗯,你的這個提法應該說是很重要的。以前總是說,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哲學思想,究竟怎么樹立呢?其實這只是一個思想愿望,因為馬克思自己的哲學思想都是不甚明朗的,其唯物論哲學思想的物質第一性與歷史學說中實踐第一的哲學觀點不一致,很多專搞哲學的人都如入霧中,更別說普通人了。而且馬克思就沒有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唯心和唯物的哲學爭論,自己也陷入其中,把唯心論哲學家通過反思的哲學思維方式得出的很多結論完全“客觀”化,助長了絕對唯物論(機械論)和脫離實踐的教條主義的產生。馬克思曾經充滿信心地認為,正確的理論一經群眾掌握,就會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意思是人們一旦和自己想的一樣,社會革命就立刻完成了。這倒是很象唯心主義的觀點。雖然這種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到了實際中,不可能人人都是馬克思那樣的哲學家和理論家,人們自發的思維活動方式依然在起著無形的作用和慣性,改造客觀歷史進程的革命所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人們自發的思維活動方式,而不是客觀的歷史存在狀況。這個障礙突出地表現在社會主義建成之后,對這方面基本上有較為清醒認識的就是毛澤東了。所以,在毛澤東的后期,非常注重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斗私、批修”雖然簡明扼要地向闡明了人們如何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思維活動方式的大方向,但是,由于馬克思哲學理論的不徹底,人們對《實踐論》的理解也不深刻,在唯心論和唯物論的爭論中,人們無法自覺其思維活動方式的狀態,也就無法改變其自發的思維狀態了。沒有確立實踐哲學的觀點,人們不是以唯心論就是以機械論的觀點看待問題,結果呢,除了毛澤東之外,其他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否是修正主義的,在很多情況下是用自己的修正主義去批判他人的修正主義,這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改變自發的思維方式,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是一切無產階級革命者的首要任務,在對現實的社會進行革命的實踐活動當中,對于革命者和革命的領導者來說,更重要的是首先進行自我批判和自我革命。無產階級的革命者以及無產階級本身如果不能從自發的利益觀念下產生的階級意識中自我解放出來,不能察覺到自己的各種自發觀念是如何產生的,那么,無產階級就永遠停留在利益的爭斗中而得不到徹底解放,最后,一部分人甚至背叛革命,成為新的剝削階級,使社會主義革命事業前功盡棄。所以,歷史上最深刻的革命應當是人類的思想革命。改變自發的思維活動方式應當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思想革命是一切革命的前提。無產階級的革命者和領導者首先應當是實現了自我革命的先行者。如果一個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當做與自己無關的客觀知識進行學習,從而放棄了自我思維方式的革命改造,那么,他將什么也學不到,什么也讀不懂。嘴上雖然說的全是革命的理論和詞句,而自己的思維方式卻是不自覺地以唯心論和機械論為主宰,卻又沉浸其中不能自我覺醒。面對不斷變化了的客觀情況將會無所適從。  

例如,有的“左”派知識分子,滿腦袋的“革命理論”,卻埋怨工人階級不覺醒、沒有革命的覺悟。其實他們這本身就是一種唯心論的表現而自己沒有察覺,又不覺醒。他們認為,只要工人們的思想覺悟都達到了革命的高度、都成為無私忘我的戰斗者,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就會很快到來。那么,我們反過來問,如果工人階級都自然是這樣,還要你們這些人干什么呢?還有你們埋怨的機會嗎?所以,這就是一種脫離現實、用希望代替現實的唯心論觀點。他們對自己的這種唯心論觀點一點兒都沒有覺醒,還指望工人們覺醒什么呢?所以,這種知識分子們的觀點是根本錯誤的,他們沒有從客觀實際中了解無產階級以及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本質。  

我們知道,在自發的社會歷史進程中,一切被壓迫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不但在政治上、經濟上受到壓迫,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各種壓迫、愚弄、欺騙和恐嚇,剝削階級最希望被壓迫者都產生“點兒背不能怨政府,命苦不能怨社會”等等聽天由命的想法。但是,做為階級的對立,無產階級首先蘊含著極大的反抗精神,壓迫愈重反抗愈深,“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種因素應當是一切革命者首先看到的,這是第一。第二,一切從事社會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其品質是勤勞的、不是墮落的,他們用勤勞的雙手換取微薄的收入來生活。第三,他們的勞動使他們養成了來不得半點虛偽的精神品質,社會上任何一件產品(包括農業產品)的最后產出之手都是來自于最底層的勞動者,他們在生產勞動中最后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這種勞動產品,他們無法作假地去生產殘、次產品和欺騙土地,他們無法對其勞動產品頤指氣使、強迫命令、弄虛作假。他們只有以最實際、最真實的態度去進行勞動,這就養成了他們最真摯、最實在的思想品質和思想習慣。第四,他們有最基本的正義感和道德品質,因為他們除了勞動獲取基本的生活條件之外,(除了極少數流氓無產者),他們絕大多數沒有機會去搞邪門歪道,他們認為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夠生活,這就是人類最基本的社會道德品質,他們希望社會公平、正義,他們本能地反對一切不勞而獲、不公正、不道德的社會現象,他們也對一切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弄虛作假、唯利是圖、頤指氣使、強迫命令的現象深惡痛絕,因為這些惡劣品質所造成惡果的最后承載者和犧牲者就是最底層的勞苦大眾。無產階級以及廣大勞動人民群眾對此種現象感受最深、也是是最覺醒的。這種覺醒要比那些所謂的“革命”知識分子們深刻的多。第五,無產階級由于絕大多數從事體力勞動和簡單重復的機械化技術操作,他們的思維活動是最不受任何拘束的,他們最少教條主義的影響和主觀幻想,而且對照本宣科的教條主義最為反感,他們的思想是最現實的、最直接的,也是最解放的。他們的思維活動是在生產勞動和階級斗爭的實踐中對現實社會的直接反應和認識,他們的很多認識是最真實的,只是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有誰能用語言表達出他們的思想和感覺,他們立即就會認同并表示出極大的支持,就象毛澤東的很多話語得到廣大人們群眾發自內心的理解和支持一樣。只有這樣,理論才能是真實的,才能真正地被群眾所掌握,才能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這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說到這里,我想說一件事情,前不久,有位主管宣傳的官員對參加黨校的學員們說:“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群眾”,這話一聽就不對味兒,什么叫“掌握”群眾啊?不就是“統治”的同義語嗎,首先說,這個觀點是站在傍觀者(另外的立場)的立場上來看待馬克思主義和人民群眾這兩者的,表明了他既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也不是人民群眾。其次,馬克思主義是被當做御用工具別有用心地來使用的。就象歷史上一切統治者總想統治人民的思想一樣。三,人民群眾是被當做無知的群氓和阿斗來被忽悠被掌握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為了共產主義事業嗎?不!這只不過是大官僚向小官僚們面授機宜和訣竅呢,玩弄這些心照不宣的小把戲,對官僚們來說,其中意思就是只可領會不可言傳,足見其心理之陰暗。四,表現出了一付高高在上,脫離現實的主觀唯心主義官腔。在他看來,不是讓人民群眾來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而是想用他們解說的“馬克思主義”來掌握群眾愚弄群眾,這就正好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搞翻了。而馬克思主義者的看法則是:理論一旦被群眾所掌握就會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問題的關鍵是要讓人民群眾產生巨大的革命力量。只要離開了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和階級斗爭活動,全是假馬克思主義。看到這個話語和他所表現出的思想意境,當時就感到好笑:馬克思主義不是誰想怎么解釋就怎么解釋的,人民群眾自己會看,自己也有腦筋,用不著一介酸儒去解釋。人民群眾再不濟事,也會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絕不會背離自己的悲慘境況去聽信那些搖唇鼓舌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除了上述五點之外,無產階級還有很多的品質,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總的來說,做為階級的對立,盡管從表面上看,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不高,也有很多缺點。但是,相對來說,無產階級所具有的品質是一切腐朽、沒落的剝削階級所沒有的,這是事物的本質。一切革命的領導者要充分認識到這種品質是在無產階級所處的社會地位和自發的歷史實踐中產生的,但也是一種自發而不是自覺的品質,如果都能自覺其品質的話,那么每個無產者就都是會反思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了,要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這樣的無產階級革命領導者就沒有用了。所以,一切無產階級的革命者和領導者以及無產階級的政黨,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善于運用這些優秀的品質,啟發無產階級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這種思想覺悟,組織和調動蘊藏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這種革命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從小到大、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確的革命道路,才能在這種革命的實踐過程中,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人們自己的主觀世界,也使廣大無產階級逐步地由自在階級走向自為階級,使無產階級在革命的實踐中產生新的意識活動和新的思想觀念,使無產階級原有的優秀品質從自發地產生到自覺地產生,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的革命化和思想的革命化,才能實現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  

那些抱怨無產階級“沒有革命覺悟、不能覺醒”的知識分子們,他們這種旁觀者的態度,他們的這種空談,實際上就是站在既不是大資產階級,也不是無產階級的小資產階級立場上來說這番話的,他們對自己這種把希望當現實的唯心論思維方式毫不覺醒。首先應該覺醒的是他們。改變這種態度的唯一辦法就是不要當社會生活的旁觀者,要親身加入到社會實踐當中,要站到無產階級的革命立場上,要與廣大人民群眾休戚與共、息息相關。只有這樣,自己新的思想意識和思維活動才能從現實中產生出來,脫離實踐過程,任憑你怎樣殫精竭慮地思考,也絕不會找到對現實社會的正確感覺和新認識的,更不要說找到正確的思想路線了。對修正主義的評介這里先暫時告一段落,我們后面在以歷史實踐論的觀點論述歷史發展過程時再說。  

總之,人們自發的思維活動方式,是從本能的生存實踐活動中自發產生的,人們對這種自發的思維方式的認識就是一種意識對意識自身的認識過程,這種過程就是黑格爾所說的反思。現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地運用“反思”這個哲學術語,似乎顯得自己有多么深層的文化內涵一樣,其實不過是濫用名詞,冒充門面的,其語義實際上就是通常的反省、自我批評、自我批判之意。真正會反思的人只有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以及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如,老子、莊子、釋迦牟尼、康德、牛頓、愛因斯坦等等有獨立思想創建的人物,只有他們才能做到會反思。實際上,反思就是哲學思考,就是對人們自發的思維活動方式的專業化思考和實踐過程。那么,什么是哲學呢?哲學就是對人類思維活動方式的研究和考察。以前有種觀點,認為哲學是關于整個人類、自然、社會、思維的總的看法和普遍規律的學說。或者說,哲學是科學的科學,這種看法未免太籠統了,因為從根本上說,人們對自然、社會、思維的所有看法都是由思維及其活動方式產生的,而人們的思維活動又是由實踐活動產生的,人們思維活動方式的內容,決定了人們對自然、社會、思維的看法。這樣,哲學最終還是歸結為對思維活動方式的認識和考察了,這種考察表現的最嚴謹、最科學、最規范的就屬黑格爾的大、小《邏輯學》了。但是,能夠真正讀懂黑格爾的人又有幾個呢?不都是象讀天書一樣嗎?原因就是不會反思,不能進入到哲學的思考狀態中。所以,人們對自己自發思維狀態的認識是非常困難的。人們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自發思維活動方式的狀態,任思維活動在自發的狀態中隨波逐流,不能駕馭自己的思維活動,所謂對社會、自然、意識的整體看法又從何談起呢?結果是,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看法,就有一千種“哲學”。另外,所謂的“普遍抽象的客觀規律”,這種說法顯得非常矛盾,一,人們對“普遍抽象”怎么掌握呢?如何在自然、社會、思維各種具體的事物中看到“普遍的抽象”呢?如果把這種普遍的抽象當做普遍的邏輯框架,硬要去套具體事物,必然產生教條主義。實際上,這種“普遍的抽象”就是人們在普遍的實踐活動過程中,思維活動自身的普遍特征或本質特征,它并不是什么客觀存在的普遍抽象。二,如果把這種“普遍的抽象”當做與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無關的(即:意識之外的存在)客觀規律,人們的眼光向外而不是向內,那么,人們必然放棄對自己自發、天然的思維活動方式的反思與覺醒,這種“普遍的抽象”就不能自覺地被運用于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思維活動過程,所謂的弄懂和學習“普遍的抽象”就是舍本逐末、緣木求魚了。  

所以,究竟什么是哲學?這個問題,由于自古以來人們未能從實踐的意義上解決意識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對于什么是哲學就產生了種種不同的看法,有說哲學就是“智慧”的,有說哲學就是對世界的總的看法(即:世界觀)的等等,其實都是不著要領的說法。      哲學就是對人們實踐活動過程中思維活動方式的自我認識和總結。是人們從自在、自發的思維活動方式中走向自為、自覺的思維活動方式的實踐過程。這種思維方式的自覺將導致人們使一切的社會實踐活動過程產生根本性的變化(也就是革命性的變化),將會從根本上改變自發的社會歷史進程。這就是哲學在實踐中的真正作用。哲學的實踐性便體現出來了。   

至此,我們對實踐哲學的論述基本上算是結束了。   

小佑:老鐘,這種實踐哲學的觀點是否會導致另外一種思想傾向,就是輕理論、重實際感覺的經驗主義呢?  

老鐘:不可否認,對于教條主義者來說,一旦把實踐哲學當做教條,必然會導致輕視一切科學理論、只相信自己自發經驗感覺的經驗主義思想。這不是實踐哲學的問題,而是教條主義者自身的問題。我們說實踐第一的觀點,是指實踐產生意識活動,然后產生對實踐活動自身的理論認識,這種認識再去指導人們進行進一步的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理論的意義不是被完全拋棄的,任何輕視理論的看法都是極端片面的。更不是不相信以往人們千百年來的實踐活動中總結出的理論,只相信自己的感覺,或者把自己的幻想當做什么“真理”去檢驗的唯心論的經驗主義觀點。這種不相信理論的看法是極其幼稚的。就好比一個打算研究物理學的人,不相信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那些理論都是“教條”,非要憑自己的經驗感覺再去到實踐中尋找什么“真理”,其結果可想而知。另外一方面,實踐第一的哲學觀點是讓人們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去認識理論的意義,只有在親身的實踐活動過程中,人們才能真正地認識理論,任何脫離實踐,空守理論,沒有思想活動的現實根基,這種教條主義是不可能有效地理解和使用理論的。所以,實踐哲學的觀點是既反對只認理論、脫離實踐的教條主義,又反對不要理論、只相信感覺經驗的經驗主義。即反對脫離實踐、主觀臆想的唯心主義,又反對在實踐中的機械、教條的絕對唯物論觀點。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正確的理順實踐、意識、存在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