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博士論文
----馬克思哲學體系大廈的第一塊奠基石研究
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到底說了什么
內容提要:
——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
的主要差別是機械片面論與對立統一論的差別
諶謀盾
1841年3月,馬克思時年23歲,是個在校還沒結婚的小青年。就讀于普魯士柏林大學的大四法律系本科。并且即將畢業,領取法律本科畢業證書。在畢業之前,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把休學一年做了十余萬字筆記凝聚而成的業余愛好的自學成果《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的四萬余字的研究論文作為哲學博士論文,提交給距柏林大學直線距離220多公里外的另一大學----耶拿大學。35年前的耶拿是拿破侖的幸運之地。1806年10月舉世聞名的拿破侖率軍在耶拿取得驚人的勝利,導致普魯士的跨臺。35年后的耶拿同樣是馬克思的幸運之地。“該博士論文證明該候選人才智高超,見解透徹,學識淵博”,這是耶拿大學法律系主任巴赫曼博士在推薦書上的評語。馬克思順利獲得耶拿大學的哲學博士文憑。普魯士的文憑系列與今天中國的文憑系列并無不同。先讀學士,再讀碩士,然后再讀博士。中國現代教育制度本來就是從西方拿來的么。馬克思確實有兩把刷子。四年時間,學士、博士一起掃走。不服還真不行。如果讀者諸君不服,你也去讀一個四年本科,拿一塊學士、一塊博士雙料文憑來?當然這只是說說玩玩。
言歸正傳。那么這篇重要的論文到底說了些什么?歷史上那么多哲學家,年輕的馬克思為何獨對這兩個人的思想具有特殊的興趣?這是我們非常感興趣的。
馬克思的論文把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約公元前460—370年,此公長壽,高齡90歲,但是比不上我外祖母,我外祖母今年95歲還到處走動)的自然哲學觀點與他的傳承者另一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公元前341—270年,此公也算高壽71歲)的哲學觀點進行比較研究,發現他們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在通常人的眼里,經常把他們兩人的哲學觀點等同起來。馬克思通過研究發現實際上二者的哲學觀點是不同的,但是這種不同極為隱蔽,似乎只有用顯微鏡才能發現。
歷史上大家一致認為伊壁鳩魯的物理學是從德謨克利特那里剽竊來的。伊壁鳩魯飽受責罵和痛恨。馬克思的這篇博士論文為伊壁鳩魯平了凡,翻了案。因為馬克思發現這兩個人除了原子和虛空這兩個原則是相同的外,一切方面他們都是相反的。從三個方面指出其一般差別。從五個方面指出其細節上的差別。先說一般差別的三個方面。
認識的真理性和可靠性方面相反----一個認為世界是主觀的,一個認為世界是客觀的。
德謨克利特只承認原子和虛空是真實的,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把感性世界變成主觀假相。相反,伊壁鳩魯把感性世界變成客觀現象。西塞羅說過這么一句話“太陽在德謨克利特看來是很大的。。。。。。太陽在伊壁鳩魯看來只有約莫兩尺大,因為據他判斷,太陽只有看起來那么大。”
對待哲學與實踐的態度完全相反—一個重視實踐,一個重視理論。
德謨克利特不滿足哲學,重視實踐。相反,伊壁鳩魯滿足于哲學并且感到幸福,輕視實證科學。德謨克利特自夸:“在我的同輩人中,我漫游了地球的絕大部分,探索了最遙遠的東西;我看見了最多的地方和國家,我聽見了最多的有學問的人的演講;而在構畫幾何圖形并加以證明方面沒有人超過我,就是埃及的土地測量員也未必能超過我。”據說這位爺自己弄瞎了自己眼睛,以使感性的目光不致蒙蔽他理智的敏銳。伊壁鳩魯卻說:“要得到真正的自由,你必須為哲學服務,凡是傾心降志獻身于哲學的人,他用不著久等,他立即會變得自由,因為服務于哲學本身就是自由。”“青年人不應該耽誤了對哲學的研究,老年人不應該放棄對哲學的研究。因為對于關心靈魂的健康來說,誰也不會是為時尚早或者為時過晚。誰如果說,研究哲學的時間尚未到來或者己經過去,那么他就象那個說享福的時間尚未到來或者己經過去的人一樣。”德謨克利特一生到處求師,走遍世界各地。最后對知識感到絕望自己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伊壁鳩魯沒有過任何老師,完全自學成才。只有兩三次離開他在雅典的花園去訪友,而不是為研究。死亡臨近時還洗了一個熱水澡,討一杯美酒,并且勉勵朋友們忠實于哲學。
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看法相反。一個承認世界的必然性,一個承認世界的偶然性。
德謨克利特把一切歸于必然性。伊壁鳩魯否定必然性,肯定偶然性。伊壁鳩魯承認,他的解釋方法的目的在于求自我意識的寧靜,而不在于自然知識本身。后人評價:“伊壁鳩魯把我們。。。。。。拯救了出來,并使我們獲得了自由。”
結論是這兩個人在每一步驟上都是互相對立的,德謨克利特是懷疑論者,把感性世界看作主觀假相,注重經驗的自然科學和實證的知識,表現了漫游世界到處去尋求知識,進行實驗和觀察的不安心情。
伊壁鳩魯是獨斷論者,把感性世界看作客觀對象,輕視經驗,在他身上體現了自我滿足的思維的平靜和從內在原則汲取自己的知識的獨立性。但是還有更深的矛盾,前者從必然性的觀點來考察自然,并力求解釋和理解事物的真實存在;后者到處只看到偶然,而他的解釋方法更傾向于否定自然的一切客觀實在性,在這種對立面中似乎存在著某種顛倒的情況。這兩位處處對立的哲學家卻主張同一的學說。令人不可思議。
從以下五個方面表現出細節上的差別。
一、 原子的運動—除了直線運動和排斥,運動是不是還有脫離直線而偏斜的動?
二、原子的質---除了體積和形狀是不是還有重量?
三、原子與現象--不可分的本原和不可分的元素。
四、原子概念中抽掉的時間----是存在于人的頭腦還是原子本身的變化?。
五、現實的原子---天體現象
原子的運動—除了直線運動和排斥
運動是不是還有脫離直線而偏斜的運動?
德謨克利特承認原子在虛空中只有兩種運動方式----直線式下落運動和原子互相排斥引起的運動。在伊壁鳩魯之前人們一直是這么認為的。伊壁鳩魯認為還有一種原子有點偏離直線引起的運動。顯然是德謨克利特所沒有想到的。所以三種運動方式,德先生只承認兩種,伊先生承認三種,多一種。伊先生多出來的這種見解很不幸,受到很多人嘲笑。西塞羅斥之為幼稚的虛構和不光彩。那么伊壁鳩魯是怎么產生這么一個靈感的呢?原子的直線下墜運動是自然運動。但是一切原子都是從上而下往下墜,那么一個原子就始終不會和另一個原子相碰。那么這個世界是怎么來的呢?于是他靈感突現認為原子好象有一點點偏斜,由此就產生了原子之間的纏結、結合和凝聚,結果就形成了世界、世界的一切部分和世界所包含的一切。在這里伊壁鳩魯天才地意識到排斥是傾斜的根據。眾多的原子的排斥就是偏斜的必然實現。運動就是對相對存在的打破。偏離直線運動的傾斜是對直線運動的否定。這是自然的,也是沒有原因可找的,也可以說原子本身就是運動的原因。原子在未出現偏斜之前,原子根本還沒有完成。正是伊壁鳩魯原子偏斜運動理論脫離了傳統理論的局限性,而這種局限性的脫離貫穿了整個伊壁鳩魯哲學。既然偏斜與排斥處于對立統一之中,那么排斥與偏斜為什么又分別作為一種運動形式而出現呢?原因就在于在傳統理論中,每一個現象都被機械地定義為一個特殊的概念。伊壁鳩魯的理論在原子的排斥中,把表現在直線下墜中的原子的物質性和表現在偏斜中的原子的形式規定,都綜合地結合起來了。
德謨克利特恰恰相反。把伊壁鳩魯理論中充滿辯證運動的對立統一運動。變成一種機械強制的運動,一種盲目必然性支配的行為,只注意到運動只是分裂,同一個物體想象成分裂為許多物體的東西,就象金子被碎成許多小塊一樣。一種運動被另外一種運動強行推動,那么最初的運動從何而來?按德謨克利特的理論來說就會發生無止境的遞進而永遠得不到答案。伊壁鳩魯的理論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原子偏斜理論改變了原子王國的整個內部結構,因為在偏斜中直線的相對存在顯現出來了,原子中包含的運動的終極原因----對立統一的矛盾也實現了。伊壁鳩魯還把這種矛盾分析應用于政治領域和社會生活中。
在原子脫離直線而傾斜這個問題上,伊壁鳩魯最先透過排斥看到排斥后面隱藏的原子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形成世界的辯證本質,而德謨克利特只認識到排斥的片面的物質存在的表面現象。這就是他們的差別。
伊壁鳩魯為什么達到這個認識高度?這與這個人的思想意識、內心追求及與此人在社會上進行斗爭和對抗的對象有關系。這個人具有最高的自由和獨立性。一生以追求內心的寧靜為目的。而恐懼和迷信是內心寧靜的敵人,德謨克利特的片面僵化理論與伊壁鳩魯的心境是直接相沖突的,而伊壁鳩魯經過突破產生的理論與他的心境是和諧的。伊壁鳩魯有趣的故事后面還將繼續。(2008-4-4)
原子的質---除了體積和形狀是不是還有重量?
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只有體積和形狀的差別.伊壁鳩魯加上了第三種,即重量。
那么伊壁鳩魯的新發現有什么意義呢?體積和形狀是原子的外形,德謨克利特只對原子的外形的差別感興趣,原子除了外形的差別外,形狀、位置、次序之中再也不包含任何東西了。所以德謨克利特只認識原子的現象---沒有從原子本身來認識原子本身的矛盾特性。伊壁鳩魯這里體積、形狀、位置是相提并論的,所以它們的差別就是原子本身所具有的差別。這也就是原子區別其他東西的差別。所以伊壁鳩魯透過現象認識了原子的本質—原子內部的矛盾。
原子的體積。伊壁鳩魯意識到了并且成為他的主要興趣所在是原子有體積的同時,在運動中體積也被否定了,表現為原子之間有一些體積上的改變。原子體積理論中包含的肯定與否定的矛盾,德謨克利特卻沒有注意到這種原子內在的本質的東西,只承認不可分割的,通過理性可以直觀的物體是萬物的始原的這種現象性東西。
原子的形狀。伊壁鳩魯意識到原子形狀的對立面就是沒有形狀。原子無法確定形狀,但它們絕不是絕對無限的,而是有限的。相反,德謨克利特假定形狀有無限多。殊不知形狀無限多的反面,正是天地間有無限多個具有同一形狀的原子。形狀又被非形狀否定了。
原子的重量。伊壁鳩魯認為重量只是作為不同的重而存在,而原子本身才是實體性的重心。重量同原子的概念相矛盾。這是德謨克利特所想不到的。
通過對原子的特性考察得出的結論與原子的偏斜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伊壁鳩魯透過現象揭開了原子運動的內在矛盾是運動的動力,從而提供了原子論的科學認識。德謨克利特只看到表面現象,堅持了原子的物質的一面,并提出一些感性經驗需要的假設。
原子與現象---不可分的本原和不可分的元素
對于作為元素的原子與存在于虛空的原子的區別,兩人認識不同。德謨克利特只承認原子僅僅具有一種“元素”,一種物質基質的意義。原子是有形體,空間是無形體。伊壁鳩魯有把形的原子分成兩類,一類是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沒有形狀、體積、重量的原子的一般有形體,一類是賦予了形狀、體積、重量的原子的特殊形體。把握住兩者的對立統一的矛盾性,把作為“始原”的原子與作為原理和基礎的“元素”區別開來,是伊壁鳩魯的貢獻。這種區別非常重要。原子的概念中具有存在與本質,物質與形式之間的矛盾。客觀存在的原子與概念的原子是對立統一的。客觀存在的原子在自身對立統一中產生出我們看到的現象世界。
“原子的概念所包括的存在與本質,物質與形式之間的矛盾,表現在單個的原子本身內。因為單個的原子具有質,原子就和它的概念相背離,但同時又在它自己的結構中獲得完成。于是從具有了質的原子的排斥以及與排斥相聯系的凝聚里,就產生出現象世界”。
“原子從本質世界過渡到現象世界里,原子概念中的矛盾顯然達到自己的最尖銳的實現。原子從概念中的自然界的絕對的、本質的形式降低為現象世界的絕對的物質、無定形的基質了。”
“原子是自然界的實體,一切都從原子產生,一切也分解為原子,但是現象世界的經常不斷的毀滅并沒有任何結果。新的現象又在形成,但是作為一種固定的東西的原子本身卻始終是基礎。所以若就原子的概念來思維原子,則它的存在就是空虛的空間,被毀滅了的自然;若就原子的進入現實界而言,它就下降到物質的基礎,這個物質的基礎,作為充滿多種多樣關系的世界的負荷者,永遠只以存在于對它漠不相干的和外在的形式中。”
“原子作為原子只存在于虛空之中,自然的死亡就成為原子的不死的實體。”(現象世界是原子的異化。原子是特殊有形體,原子本身具有自己揚棄自己的特性。原子本身是簡單的,而由它們所組成的復合體全都有重量。重量只是原子排斥與凝聚對立統一的結果,重量構成不可分的本原與不可分的元素的標志。不可分的本原和不可分的元素---它們是同一種原子的不同規定。因為伊壁鳩魯喜歡把一個概念的不同規定看作不同的獨立存在。)
原子概念中抽掉的時間----是存在于人的頭腦還是原子本身的變化?
原子與時間不是一個概念,把原子從永恒和獨立的原子中剝離出來,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是一致的。但是脫離了原子的時間,德謨克利特把時間放到人的頭腦中去了,與原子本身毫無關系。伊壁鳩魯把時間認定為原子本身的變化、消亡、回返、異化(向非原子變化)等等。時間是自然中的一個特殊存在。在德謨克利特那里意識(現象)只是人的頭腦中的東西,而在伊壁鳩魯那里是一個客觀世界在頭腦中的反映。是實體化了的時間。人的意識只是自然的種種過程的反映。
現實的原子---天體現象
德謨克利特的天文學見解在當時的時代是敏銳的,但是沒有同原子學說發生確定的內在聯系。對天體的崇敬,己經成為所有希臘哲學家遵從的一種崇拜。在天體中崇拜他們自己的精神。他們總是把最高的場所劃給神。伊壁鳩魯認為神是人心最大的迷亂之源。運動、位置、虧蝕、升起、降落這些天體現象與神沒有任何關系。神是人的愚昧和迷信造成的。(費爾巴哈怒斥宗教是騙人的相對應)。對天體的研究是為了達到心靈的寧靜和堅定的信心的目的。對天體的任何解釋都可以接受,只是神話必須堅決加以排斥。心靈的寧靜正是在神話這里遇到了危險。伊壁鳩魯關于天體的學說不僅與德謨克利特相對立,而且同整個希臘的哲學的意見相對立。他反對整個希臘民族的世界觀。反對斯多噶、反對占星術、反對迷信、反對天文系統的永恒規律。伊壁鳩魯把天體解釋成原子的偶然復合,天體中發生的過程解釋成這些原子的偶然運動,天體就是成為現實的原子。在天體中一切促成原子發展的矛盾---形式和物質之間、概念和存在之間的矛盾都解決了;在天體中一切必要規定都實現了。它們的重心是在它們自身之內,而不在它們自身之外;它們的唯一行動就是運動。被虛空的空間分隔開的天體偏離直線,形成一個排斥與吸引的體系,同時保持著它們的獨立性,并且最后從他們自身中產生出時間,作為它們顯現的形式。這是伊壁鳩魯體系的最高峰和終結點。天體的神性被否定了。到了這一步,他以前與德謨克利特相反的范疇在這里崩潰了,他的理論方法變得不同了,而他感覺到這一點并有意識地說出這一點,乃是他的體系所達到的最深刻的認識,最透徹的結論。在此之前,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是如何地貫穿著本質與存在、形式與物質的矛盾,但是在天體中這個矛盾達到了有機的統一。伊壁鳩魯怎么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呢?天體現象學說里表現了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靈魂。任何東西,只要它是破壞個別的自我意識的心靈的寧靜的,都不是永恒的,天體擾亂自我意識的寧靜,擾亂它與自身的統一,當然就不是永恒的。伊壁鳩魯最受馬克思推崇,被這位23歲的年輕人譽為“最偉大的希臘啟蒙思想家”。他是無愧于古羅馬哲學家盧克萊修的稱頌的:
當大地滿目悲涼,
人類在宗教的重壓下備受煎熬,
而宗教則在天際昂然露出頭來,
兇相畢露地威逼著人們的時候,
是一個希臘人
首先敢于抬起
凡人的目光,
挺身而出,與之抗爭。
任是神道,任是閃電,或者天空
嚇人的雷霆都不能使他畏懼。。。。。。
。。。。。。。。。。。。。。。。。。。。。。。。。。。。。
如今輪到宗教被我們踩在腳下,
而我們,我們則被勝利高舉入云。
通過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的比較研究,在自然界所有領域里得到進一步發展和證實的差別-----在德謨克利特那里原子只是對整個自然進行經驗研究的一般客觀的表現。在伊壁鳩魯這里原子論及其通過原子論揭示的對立統一的矛盾論,達到了自然科學客觀世界認識的當時的最高水平。馬克思之所以推崇伊壁鳩魯有兩個原因。一是伊壁鳩魯是古希臘原子辯證唯物主義的鼻祖。馬克思正是在伊壁鳩魯的基礎上吸取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的辯證法與費爾巴哈的唯物論才最后形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國家形態的變異、異化、變化、運動并非面目全非,而是走向自己的反面,生生不息。二是伊壁鳩魯此人是一個無所畏懼反抗一個時代的最好斗的圣哲斗士,此后的馬克思馬上用行動證明自己同樣是一個對抗一個資產階級時代的最好斗的圣哲斗士。是一個“伊壁鳩魯第二”。
通過對馬克思博士論文研究,我們發現伊壁鳩魯的哲學是古希臘哲學的一座當時的人無法逾越的珠穆朗瑪峰,因為他不僅以原子論打碎了泛濫于整個希臘哲學界的神的偶像,而且向世人揭開了一個原子運動的原因在于原子本身的矛盾這么一個秘密。他的原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構成了馬克思后來形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框架,德國古典哲學的經典作家費爾巴哈與黑格爾對馬克思哲學的形成分別從唯物論和辯證法兩個方面提供了充實、提高和擴容的材料。傳統觀點認為德國的古典哲學是馬克思哲學的來源。馬克思的博士論文的意義在于提供確鑿的證據證明馬克思哲學的源頭活水必須上溯到古希臘伊壁鳩魯的哲學。而不僅僅止于近代的德國古典哲學。真應了牛頓的那句名言:我看得更遠,只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馬克思腳下的巨人就包括被人們長期忽視、估計不足的古希臘的伊壁鳩魯哲學。正是這個伊壁鳩魯的思想構成馬克思哲學體系大廈的第一塊奠基石。
2008年4月5日星期六于退隱廬岳麓聽濤齋
馬克思博士論文的寫作經過
諶謀盾
馬克思博士論文《論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這篇文章在馬克思本人思想形成的過程中是篇很重要的文章。馬克思在他22歲-23歲柏林大學讀四年級的時候休學一年,化了一年的時間專門研究了古希臘這兩位先哲的學說。做了十余萬字的筆記,成就了這篇四萬余字的論文。這兩位先哲的共同點都是原子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是原子和虛空構成。不同就在于伊壁鳩魯不僅繼承了德謨克利特原子論唯物主義而且還發展了這種原子論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辯證發展的。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事物內部對立統一的矛盾之中。后面這一點是德謨克利特學說所沒有的。這就是他們學說的差別。由此可見伊壁鳩魯繼承了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論學說,馬克思繼承伊壁鳩魯的唯物主義和發展了的辯證法。構成了馬克思哲學的基層結構。通過費爾巴哈的理論吸取精華解決意識與物質哪個第一性的問題。吸取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形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學說辯證法的系統問題。馬克思為什么對古希臘伊壁鳩魯的哲學感興趣?我們撇開時代的大環境不說,這與馬克思本人的器宇與格局有密切關系。馬克思十七歲從家鄉特里爾中學畢業,畢業考試的五天之內寫了三篇文章。第一篇論宗教問題的作文論述了《圣經》里面信徒與基督耶穌一致的原因、實質、絕對必要與影響。第二篇自由命題作文就是那篇著名的關于職業選擇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的文章。第三篇拉丁文作文論述古羅馬元首奧古斯都屬于羅馬國家的幸福時代。“文如其人”,由這些文章可見少年馬克思宏闊的器宇與大氣的格局。在哲學觀上必然會去追尋歷史上的哲學巨峰。而伊壁鳩魯就是這樣的人類哲學史上突兀的巨峰。“設想一下,如果把盧梭、伏爾泰、霍爾巴赫、海涅和黑格爾結合為一人——我說的是結合,不是湊合-——那么結果就是一個馬克思博士。”這是馬克思大學大學畢業走上社會之時,他的一位年輕朋友在信中對馬克思的認識。后來事情果然完全象寫信人所說的那樣發生了,只是說得不太準確。如果把舍身盜火者普羅米修斯、上帝之子基督耶穌,使人們幸福的古羅馬元首奧古斯都、古希臘追求內心寧靜,見識超卓的哲學家伊壁鳩魯、怒斥宗教是騙人的哲學家費爾巴哈 、哲學家黑格爾、詩人海涅、法國隱逸盧梭等等結合為一人的話,那么這個人就是馬克思博士。(8200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