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思維下的中國未來時期的中心任務
大約30年前,我們的黨和國家擬定了焦聚“工業、農業、國防和科研”這四大領域的“四個現代化”這一中心任務,并因此而啟動了以“互通關貿”和“引進外資”為實質的改革開放。為此,我們付出的代價又或者說“誠意”是十分驚人的:千千萬萬革命先烈成就的無剝削、無妓院、無貪官的良好社會秩序和人文環境,在“有能力,有資本,有想法”的人士改造下,在不小程度上受到了創傷和破壞。我們旗幟的鮮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政體及國體,目前也已開始被不少真關心或假關心中國命運的人士質疑。
“四個現代化”這一中心任務是由黨和國家提出來的,且到現在已經走了30年了,其前前后后及過程中功過是非我們作為公民就不去評價了吧。
我們只說現在,本著“實事求是”這一共產黨人基本作風又或者說“底線原則”,以及探討未來更好發展的立場,并結合國情真實來認識和評價它。
先說工業現代化。即便現在閉關不進口任何產品,當下工業消費品已經能滿足無產階級代表的普通民眾的需要(當前必須進口的全是富豪們的消費品)。這一點,應該說是取得了不小成績。至于這些成績究竟等于、大于或小于自然發展累計,又有多少該歸功于改革開放前時代的工業基礎,一語斷之難免片面且容易傷和氣,從而影響團結與穩定,也不做評價了吧。
接著說農業現代化。在農業這個問題上,有兩個事實我們必須先確認:一是當前農民很多背井離鄉拋棄了土地,耕地自然也就相當一部分荒了、毀了;二是我們當下的糧食總產量,無法滿足國家建設和國民生活需要,最起碼不能讓國民滿意地享用。這就說明,中國的農業現代化搞的不好,甚至可以說比較壞。因為生產能力較為大量地萎縮了,我們就算有決心有能力恢復也肯定要付出很大代價。同樣的,出于合適性和必要性考慮,其中的原因我們暫不追究,甚至改革開放前后對比暫時也不細作——只聲明一點:改革開放前,糧食生產力是中國驕傲的主要本錢之一。
再接著說國防現代化。按理說,民間學者尤其是既不任軍職也不在執政系統內,對國防發展談認識和評價是不大合適的。因為很難做到準確和全面。所以,在這一塊,技術性的和內涵性的統統不談——只談國際影響,因為歷史千百遍地證明了“國際影響”是國家軍力或者說“國防建設成就”的最客觀反映。為謹慎起見,我們就只拿公知的“國際影響”事實來認識和評價了:改革開放前,中國曾把美國打得全身羅嗦,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可以說“十分敬畏”中國軍力的。改革開放后,這種影響力弱化了,不只是美國敢借“南斯拉夫大使館”等事件羞辱中國,連小日本、小越南也敢公然在邊界或資源主動權上叫板中國了。這是一種退步,不能不承認的退步,至于是技術上的相對退步還是作風、思想先進性支撐的“綜合戰斗力”的退步,就留待往后再仔細論證了。
最后說科研現代化。改革開放前完成的“兩彈一星”和“雜交水稻”可以說是中國近百年來的最偉大成就,之后也有“神五”和“神六”等,但較之難免遜色不說,基礎科研也是在前者基礎上實現的。其外的,諸如計算機軟件、工業產品外觀等等諸多專利發明也有許多,但其科技含量自是不足以引國民自豪的。另外,談到科研更有必要做點強調的是:改革開放前的科研環境、科研資源和綜合國力,可以說是比改革開放后要差許多的。所以,在這點上我們也當承認,科研現代化取得的成績也不能讓人滿意。
上述觀點全部是依據客觀事實做出的,應該說難容置疑。
前面說,“四個現代化”的功過是非我們可以暫且放在一邊,不去談它。我們從未來更好發展的立意,站在其現有基礎上做些探索就夠了。
首先,我們從真正關系當下國計民生、國家穩定和民族未來的角度來認識下它的待改進、創新和完善的地方,以及該重建還是該延續的必要性和方向性問題。
前面的分析表明,“工業現代化”做的足夠好了,從國家、民族和社會乃至人類需要的角度來講已經過剩,再加大加快發展的必要性已經沒有了。農業呢,現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從業人員因為社會地位、收入、負擔和國家支持等根本事項沒有解決好,他們不愿意工作。這些問題是因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背離了農業良性需要的結果,所以只有改變生產關系和重建生產力價值觀來解決,故改進、創新和完善的余地已經沒有因而必須重建。國防和科研呢,結合公知信息和各方專家學者的意見來看,它們“進步慢”和“成就小”的根本原因,也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背離了它們的良性發展要求。所以,整個社會秩序、國民價值體系和執政黨世界觀也必須優化或重建。
這樣,四個現代化,一個維持現狀就很好,三個需要重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來實現更好發展。我們接下來該要探討的,就是重建的方向了。因此,我們接下來有必要來探索下“國家利益良性發展需要”這個問題了。
眾所周知,國家利益良性發展需要,也就是這個國家取得更好更大和更快發展,需要哪些必備條件和充分條件。
我們還是由國情真實代表的現實中來找問題。前面較為透徹、客觀和全面的分析,已經指出“因為得到和付出已經明顯不成正比,人民不愿意繼續在當前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構成的社會秩序和環境條件下,更加努力地勞動”是“四個現代化”這一任務的主要問題和阻力因素。在這個論點上,“45%的財富掌握在不足10%的人手中,最富有的40人擁有超過3000的億財產,不少下崗工人和農民工的月收入離最低收入標準(深圳以前好象是700元,山西洪洞縣現在是470元)還有不小距離,很多地方百姓平均年毛收入不足2000元, 1萬元/平米在當前各大城市只能說是中等房價……”這一普天之下無人不知的當前中國國情表現,可以說就是最好的佐證。
所以,中國未來要想取得更好發展,我們首當其沖就要解決好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模型問題。具體到實際工作,則是要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一是財富分配公正性問題;二是社會地位和民主權利的公平性問題;三是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問題。在這點上,綜合人類文明更新過程和中國歷史來看,我們則可以毫不猶疑地下這樣一個結論: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政權模型,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石。其道理很簡單也很明顯:無產階級群員的數量是最大的,吃的苦是最多的,對人性的理解是全面的,也是由物質儲備和心靈發展方面最沒有退路的,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自然是最健全的,所以只有他們專政了人類社會中的所有成員才可能獲得相對公正的待遇。反過來說就是:他們已經是代表最普通群眾的無產階級屬員了,他們體驗了人類歷史上的所有酸甜苦辣,自己獲得基本平等和充分發揮已經感恩戴德了——除了“一視同仁,一心為公”理念上的改造和教化,他們不再有任何理由去欺負或作踐其他階級成員了。
總之:走到當前工業消費品已經不缺的今天,現代化,既無標準也無屬性,無法再指導國家發展更不能調動國民的積極性。當下中國最缺的,最需要的是意味著“關心、愛護和保障人民權益”的“人民化”方針。
也正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在“四個現代化”這一中心任務已不合適宜今天,“四個人民化”應成為未來三十年中華民族的中心任務——至于具體怎么展開,則因是國計民生的大事,同時又勢必牽連社會各階層屬員,并且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利益調整,需要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得黨中央領導下,在“一切財產歸于人民、一切權力歸于人民,一切榮譽歸于人民、一切行動由人民指揮”這一“人民化”基本方針指導下,謹慎、細致和務實地再論證了。
當然,依據社會發展的一般慣性,邊實踐邊改進是常規方法,現成的完整的理論是沒有也不可能有的。所以,我們只能在“人民化”這一正確的大道指引下,去借普遍化的實踐迎取我們的美好明天!
經濟及人文分析員
“英雄在線”(www.cnhelper.com)總主持:彭忠義
2007年12月19日
友情及責任聯絡:
13651084355(北京手機)
[email protected](email)
22761792(QQ)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