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人性”還是要“獸性”?
——雜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選擇
蕭老邪
迄今為止,由于人類對自身的起源問題還沒有完全弄清楚,“進化論”也好,“上帝造人”也罷,甚至“外星來客”的假設,都還會繼續爭論下去。
但不管如何爭論,爭論的結果如何,都不能回避一個基本事實——人是生物。
按照現代生物學的定義,人被分類為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學名為Homo sapiens Linnaeus),擁有高度發展的大腦。
在目前已知的這個宇宙中,人這種生物,之所以與其他生物有著本質的區別,乃是因為,從文化人類學角度上講,人,或稱人類,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復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群體,尤其是他們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
但即使按照莎士比亞的經典描述——“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人,也脫離不了其生物屬性,或者叫做動物屬性。
那么,我們不妨將人的智慧性(語言、思維、制造工具、組織社會等)的一面,即人的“精神”層面,視為人的“理性”,進而將之視為“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屬性——“人性”;同時,我們也可以把人的動物性(維持生命存在而必須進行的活動,即通常所稱“飲食男女”)的一面,即人的“物質”層面,視為人的“感性”, 進而將之視為“人之所以非人”的根本屬性——動物性,或稱為“獸性”。
由此,我們從這個角度上去觀察,人的歷史,其實一直是“人性”與“獸性”這對矛盾之間不斷運動變化的過程。沒有“獸性”,人不能存在;沒有“人性”,人不能為人,人類就沒有自己所創造的一切文明。
在這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人類社會一直在“人性”與“獸性”這對矛盾此消彼長的運動中前進。把人類歷史階段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也好,還是分為“漁獵社會、農耕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也罷,或者分為“氏族經濟社會、部落經濟社會、城邦經濟社會、國家經濟社會、跨國經濟社會”也行, 但不論站在何種視角去觀照,從總的發展趨勢看,人類歷史,是“人性”不斷戰勝“獸性”的過程,人類社會進步的趨勢,就是不斷人性化——即文明化的過程。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把人看成一部汽車,那么“獸性”是這部車的動力與行走系統,而“人性”是其方向與制動系統。沒有“獸性”的人,仿佛沒有前進的動力,但是,沒有“人性”的人,將失去方向、失去控制,從而害人害己、迅速毀滅。
因此,對于人類的發展而言,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就應該不斷地提升人類自身的理性水平,不斷地控制“獸性”,避免因其無度的泛濫而對人類自身造成災難。
從目前人類所獲得的理性水平及其一切文明成果來看,由于目前適于人類生存的空間,就只有一個地球,那么,人類就應該主動控制自身“獸性”的無度擴張,否則,不僅地球將以其“自然獸性”毫不留情地懲罰自以為是的人類,人類自身的“獸性”對“人性”的破壞也將使人類自身面臨靈魂墮落的萬劫不復的深淵。
也正因如此,無論新舊“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及其根源的私有制度,都是沒有大腦、缺乏智慧的“獸性”的觀念與制度,照這些思路去解決人的“獸性”與“人性”的矛盾沖突,最終導致的必將是人與人之間為了爭奪一己之私而毀滅人類自己。只有充滿“人性”、更加理性、更加智慧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是能夠根本解決人的“獸性”與“人性”矛盾沖突的最佳制度和創造全人類和諧幸福的最佳途徑。
如此看來,要“人性”還是要“獸性”的問題,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充滿“人性”的人類一定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