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07:09 《董事會》
左大培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非主流經濟學家的代表
自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全世界已經開始有了嚴重的市場問題。對任何國家的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爭奪市場;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資金我們并不緊缺,緊缺的是投資機會
片面出口導向戰略或將糾正
關于企業發展的道路,我想主要給大家提供點大變局的背景,這主要又在對外經濟關系方面。
第一,我們“新左派”(非主流經濟學)認為,我國對外經濟方面要求有一個變局。第二,客觀形勢在逼著我們走向這個變局。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年,出口和進口大幅度增長,以至于對外貿易大幅度增長。可以簡單看些數據:改革開放初期,外貿占GDP的比例可能是在10%以下,現在已經達到70%了。
在引進外資、驅動經濟增長方面,我們新左派已達成共識的一個觀點是,現在的國際形勢和20世紀80年代不一樣。20年前國際市場上還存在著“資本饑渴癥”,另外爭奪市場的活動并不是那么尖銳,西方國家則是通貨膨脹政策比較多,市場環境相當寬松。現在情況已經變化了,我們認為,自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全世界已經開始有了嚴重的市場問題,大家都感到東西生產出來,但是很難賣出去。這個時候對任何國家的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爭奪市場。
在這樣的條件下,很重要的是爭奪投資機會,往往是有資金但沒有投資機會。引進外資其實就是把我賺錢的機會給你。中國很多地方政府的做法就是這樣:明明是賺錢的機會,我就給你,而人家的外資絕對不是援助,這點所有人都應該清楚。在我們看來有點傻了,這就是用我們很緊缺的東西去換個并不很緊缺的東西:資金我們并不緊缺,緊缺的是投資機會。爭奪市場的過程中開放進口,毫無疑問就是把投資機會讓給別人了。當然也不是白讓,國內企業要和他們展開競爭,但開放與不開放比,人家爭奪的市場更多。有經貿官員說,我們的目標是要通過出口奪取人家的市場,你奪取人家的市場人家政府當然有意見,最后等于是作了一個交換:你就要把自己的市場也讓出來。實際上要爭人家的市場很難,但要是關起門來我們自己做,當然我不是主張光讓國有企業做,關鍵是中國人自己做,而且我認為中國有足夠多的企業可以參與競爭。
我們這幫人曾說過很尖銳的話:片面講開放,片面強調出口導向引進外資的戰略。我很自豪地說,“外資過剩”理論是我這幾年不斷在重申的,而且我不斷地給他們提供根據。這些都是能看到的,很多很多,比方說外匯儲備,都能說明外資過剩。但在出口導向引進外資這個戰略上,至少商務部現在還是堅持的。現在發生的很多事情,其實恰恰印證了我們非主流的一些觀點。
應給國內企業更多的機會
現在往往是,政府少有機會給我們,結果讓我們搞不下去。我認為這不光是民營企業的問題,國營企業也是,他們也發這樣的牢騷。我去株洲電力機車制造廠,他們就發這牢騷說:“我們這電力機車實際上和國外的相比差不多,而且就他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價格。廣東搞地鐵,說是投標,但是人家政府其實早就內定好了,給哪個哪個外國企業。投標都不讓我參加,我能拿到訂單嗎?當然拿不著了。”我們現在到處都在建地鐵,能建電力機車的地鐵機車我們一定能造。后來我跟他們說,政府這樣做也情有可原,因為我聽說這個外國企業是歐洲某大公司,這是外交需要。
當然這只是個別情況。很多情況卻是因為指導思想上片面強調引進外資,讓外國人平等競標,等等諸如此類,導致投資機會和市場都發生嚴重問題。特別是在加入WTO這個問題上,我們這群人是有著尖銳看法的,認為這其實做了個很不合算的買賣。簡單地說,就是不保護我們的市場,而是以付出我們的市場為代價,得到你開放你的市場的有限好處。因為我們這邊承諾開放的太多,而外國人其實給我們的讓步并不多。
一個就是非市場經濟地位,表面上只是頂帽子,但是一觸及反傾銷麻煩就大了。因為在上法庭訴訟的時候,你來自市場經濟國家,你提供的成本、賬目,法院才認可。但因為你是非市場經濟地位,你的所有價值都是扭曲的,比如你的煤、電都是計劃經濟下的,太便宜了,市場經濟下絕不會這么便宜。但德國鐵路不像中國鐵路每年要上繳利稅,而且好歹每年都有幾百億的補貼。那誰不是市場經濟了?誰的補貼多?誰的價格扭曲了?但是人家就是不跟你講理。因為中國政府為了加入WTO,同意十五年內可以不把我們當市場經濟國家,那人家不認你就是名正言順了。
第二個大釘子就是緊急防范措施。就是你的大量進口會導致人家國內某某產業被擠垮,擠垮的條件下我可以采取緊急防范措施。這個外國都有的,但是中國不一樣,人家都給你定死了。實際上大框架已經簽協議定下來了,人家有體察機制,很多東西想翻不容易啊!比如我們的信息產業,很早就簽了WTO協議,和信息產業相關的產品本來都應該是零關稅。但政府突然來一個政策,對中國自己生產的集成電路退稅17%的增值稅,外國進口的不給退稅。所以美國政府就開始較勁兒:“這是違反WTO精神的!”這確實是咱們沒理。零關稅什么的,真是讓一些企業一點信心都沒有了,干不動了。本來你有個挺好的國內市場。
所以說我們認為這樣不好,但我們實現主張的變局現在正慢慢變成現實。從客觀情況看,出口導向型的戰略不可能在中國搞下去。韓國臺灣可以,中國大陸不行。簡單說,韓國兩三千萬人口,他生產的產品世界市場可以容納,所以美國對他們是很寬容的。但是中國十二三億,中國搞出口導向就只能搞勞動密集型,很多所謂的高科技行業其實還是低科技的。全世界有沒有這樣一個大市場可以容納十二億中國人生產的產品?
就說最近西班牙燒鞋事件,這在歐洲太正常了。也不過就是溫州等幾個小地方生產了點鞋向全世界出口,就把人家歐美的鞋匠比如西班牙的弄下崗了。據說美國每年銷售十二億雙鞋,中國鞋至少占一半以上。第二,鞋多了之后要賣出去就得便宜,所以你出口的鞋只能不斷降價,最后只能是咱們中國人增產不增收。第三,西方國家不會容忍。外界給了這樣大的沖擊,他自身只好進行非常痛苦的大的經濟結構轉換。這其實就是要犧牲一代人。西方國家是民主政治,于是燒鞋示威,給議員甚至總統打電話施壓,所以人家要搞保護主義是必然的。在出口沖擊非常厲害的時候,這就造成了中國出口商自身的混亂。
中國政府最近出臺政策限制出口,我說這是被逼著主動采取的。當年美國讓日本的出口沖得受不了時,就逼著日本限制出口。最近消息說,紡織品出口要出口征關稅。這很明顯,就是對外談判的籌碼,實際上就是互相做讓步。
我強調的就是,這種變局我們是要考慮的。片面出口導向的戰略不可能長期實行下去。最近很多經貿部出身的,都在說咱們的出口確實不能這樣下去,這樣下去不但發達國家受不了,連發展中國家都受不了。比如孟加拉國到美國的出口份額在取消限制之后,很可能一下子就會被中國所占,這很不利于搞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總之,歸結到一句話,中國的對外經濟政策今后面臨著一個可能的變局。我不敢斷定,我參加不到這個決策機制中去,但我提醒大家的這是很可能的。因為客觀形勢在這。
我們非主流這方面有系統理論,還應該進口替代,前提當然是國家應對國內市場、國內企業實施相當有力的保護,這是為了鼓勵本國企業發展技術檔次比較高的產業。進口替代當然有很多困難,所以我們主張打頭的就應該是戰略產業。軍工這個東西,你想跟老外買,他都不愿意給你。那就要求國家高投入,投入后技術可以外溢。很多以前不能生產的產品借著高技術發展的機會也能生產了,這也是進口替代的一個內容。
楊云高、李瑛根據左大培2004年12月28日在南京的演講整理,標題系編者所加。未經本人審閱。
(《董事會》雜志2月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