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界的主要的斗爭方法之一,是文藝批評。文藝批評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但是只有文藝批評的發展文藝才能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文藝批評就要有批評的標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主席提出了文藝批評的兩個標準:一個是政治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
政治標準:一切利于抗日和團結的,鼓勵群眾同心同德的,反對倒退、促成進步的東西,便都是好的;而一切不利于抗日和團結的,鼓動群眾離心離德的,反對進步、拉著人們倒退的東西,便都是壞的。
藝術標準:一切藝術性較高的,是好的,或較好的;藝術性較低的,則是壞的,或較壞的。
藝術的好壞,究竟看什么呢?
藝術的好壞,究竟是看動機(主觀愿望),還是看效果(社會實踐)呢?唯心論者是強調動機否認效果的,機械唯物論者是強調效果否認動機的,馬克思主義者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動機和效果的統一論者。一切創造的為大眾的創作動機和被大眾所歡迎的效果,是分不開的,二者必須統一起來。
如果文藝創作的動機是為著個人的和狹隘集團的,這是不好的。文藝作品的效果只被少數人歡迎和喜歡,也是不好的。“有為大眾的動機但無被大眾歡迎、對大眾有益的效果,也是不好的。”有的作品雖然被大眾歡迎、喜歡,但其創作動機卻是引導大眾倒退、甚至向往資產階級生活的,這也是不好的。
檢驗一個作家的主觀愿望即其動機是否正確,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為(主要是作品)在社會大眾中產生的效果。社會實踐及其效果是檢驗主觀愿望或動機的標準。
文藝批評不應當是宗派主義的,在團結一致的大原則下,應該包容各種政治態度的文藝作品的存在。但是不能放棄我們的原則和立場,不能對那些包含著反民族、反科學、反大眾和反共的觀點的文藝作品放縱、寬容,必須給以嚴格的批判和駁斥。因為這樣的文藝作品不管是其動機還是效果,都只會腐蝕我們的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只會破壞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團結。
即便是按照藝術標準來說,文藝作品也要看社會效果。因為,“文藝家幾乎沒有不以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批評不是為了鼎尊于一,而是讓各種藝術作品自由競爭,幫助較低級的逐漸提高,使得不適合人民群眾斗爭需要的逐漸地適合人民群眾的斗爭需要。
政治標準和藝術標準二者關系如何?
各個階級社會中的各個階級都有不同的政治標準和不同的藝術標準。但是任何階級社會中的任何階級,總是以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以藝術標準放在第二位的。資產階級對于無產階級的藝術作品,不論藝術水平多高,總是排斥的。無產階級對于過去的藝術作品,也必須首先檢查它們對待人民的態度如何,在歷史上有無進步意義,而分別采取不同態度。有些藝術作品充滿藝術性,但是政治上是根本反動的東西,我們就得注意批評和改造。
現實中,往往是這樣的,“內容愈反動的作品而又愈帶藝術性,就愈能毒害人民,就愈應該排斥。”這一點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
毛主席對文藝的政治標準和藝術標準的要求是這樣的:
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缺乏藝術性的藝術品,無論政治上怎樣進步,也是沒有力量的。因此,我們既反對政治觀點錯誤的藝術品,也反對只有正確的政治觀點而沒有藝術力量的所謂“標語口號式”的傾向。我們應該進行文藝問題上的兩條戰線斗爭。
這一要求,對于當前和未來我們的文藝依舊具有指導意義。
當前我們的文藝或者作家是怎么樣呢?我只用最近大家肯定關注到的一個熱點事件呈現出的現象來做一個說明。
那就是臺灣作家瓊瑤自殺和童祥苓的自然離世所引發的網絡媒體和大眾的關注度問題。
最近我們在新聞上了解到有兩個80多歲的名人以兩種不同的方式離世,大陸對岸的臺灣著名文化人、言情小說作者瓊瑤選擇用最不痛苦的自殺方式(燒炭)告別人世。而另一個知名的大陸文化人、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因病于12月2號下午在瑞金醫院去世,享年89歲。
只要你有上網,就一定不難發現,在網絡平臺上,甚至在我們的官媒和黨媒上,瓊瑤的自殺事件成為了頭版頭條,而且還收錄到專題中,享受專題待遇,而且熱度不減。讀過其作品或者看過其作品的影視劇的觀眾肯定不少,喜歡的人也不少。瓊瑤的作品表達的主題就是小資產階級的情調,她的作品以所謂“超凡脫俗、空靈夢幻”的女主角形象,成為無數女性讀者自我幻想的對象。她的追捧與時代有關,八十年代,中國處于一種什么樣的時代呢?那就是這樣的一個年代,一場徹底的平等主義革命,以相當慘烈的方式收場,那樣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的大時代戛然而止,剛剛離開大時代的人們,心理上出現了某種失重、懸浮感,總是想抓住點什么。瓊瑤小說用一種“純粹的”、狗血的愛情故事,填補了這一空白。
從本質上說,無產階級的思想價值觀解體了,人們生活充滿了“無意義感”,此時,瓊瑤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填充了空白,彌補了這種“無意義”的意義。
大時代結束了,小時代開啟了。人們評價文藝作品,不再看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政治和藝術相統一了。而是只看情感需要和藝術標準,甚至只看“票房指數”,也就是市場效果。
而我們的網絡平臺和媒體對瓊瑤離世的報道,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當前我們的文藝還是停留在資產階級的思想價值下,當前的人們內心的失重感、苦悶依舊嚴重。
相比較,同一時期扮演楊子榮的著名京劇表演家童祥苓因病逝世媒體只是進行了簡單的報道,網絡平臺也不見宣傳,對其作為毛主席時代社會主義文化戰線上的杰出代表更是沒有進行報道和弘揚。
媒體針對自殺的瓊瑤的態度和社會主義文藝之杰的童祥苓自然病逝的態度背后反映的是兩種世界觀的斗爭,是資產階級世界觀和無產階級世界觀的斗爭,是文藝戰線上兩條路線的斗爭。根本上是關乎兩條道路的斗爭——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社會主義道路!
當我們忙于以經濟為中心時,就忽略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當我們在文藝領域也是以市場規律來評判時,社會上的很多人就不再相信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文化,這樣,資產階級的文化和價值觀就乘虛而入。資產階級的文藝作品和作家就占領了大陸的文化和精神陣地了。比如,當年港臺娛樂明星等進入大陸,我依稀記得,村子里的大人們剛有了DVD,就整天沉迷于港臺歌星的“三點式”唱跳。
與此相對的是,當年童祥苓對智取威虎山臺詞中刪除“毛主席”的堅持,是多么的令人佩服。這種堅持就是對抗那個小時代的歷史虛無主義,就是對無產階級文化價值觀的堅守。我們不要以為京劇臺詞,歌詞中刪掉毛主席沒什么大不了,實際上去毛、非毛就是從文化藝術領域再到政治領域一步一步軟刀子殺人的。去掉了毛主席,就等于抹殺了新中國的合法性,就為修正主義復辟開辟了新的合法性。
沒有毛主席思想指導,黨的發展歷史結果告訴我們代價是非常慘痛的,因此,突出毛主席怎么都不為過。毛主席就是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魂,就是中國人民的魄,去掉毛主席就會失魂落魄。
有人會說,這樣做是在搞個人崇拜。只要你認真讀點毛主席的著作,看看毛主席一生的行動,就不會說出這么無知的話,除非是被打倒的階級殘余,是別有用心者之流。
毛主席反對個人崇拜,毛主席晚年對于把自己的畫像和雕像弄得到處都是表示非常反感。
他對這種現象批評說:
“我太可憐了,你們把我掛在那上面,風吹著我,雨淋著我,有家也難回,我真是太可憐了。”
“你們到處掛像,這樣做只會勞民傷財,還不如用這些錢多搞點經濟建設,有的還在大門口做個塑像。”
“你們搞那么多雕像,花崗巖的、大理石的、不銹鋼的,你們在家睡覺,讓我在各個地方站崗,風吹日曬雨淋的,你們真是殘忍啊。”
根本上,毛主席是反對個人崇拜的,那為何還要這樣做呢?我想,就是有人想利用這種崇拜,同時把自己的個人崇拜也樹立起來,等到時機成熟,好將天下為公化為天下為私。
童祥苓維護毛主席,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價值觀和社會主義路線。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和資產階級價值觀,值得我們大力宣傳和學習。
學習童祥苓同志的斗爭精神,才能讓老百姓覺醒,才能認識到中國的修正主義者手段是多么的高明!
瓊瑤自殺和童祥苓逝世,媒體報道的不同態度,讓我們發現,文藝領域的兩條路線的斗爭依舊存在,且十分激烈。歸根結底還是兩條道路的斗爭——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
具有無產階級世界觀的人,就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
具有資產階級世界觀的人,就要走資本主義道路。
這就是資產階級要按照資產階級的世界觀改造世界,無產階級要按照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改造世界。
所以,檢驗一個作家的主觀愿望即其動機是否正確,是否善良,要看他的作品的社會實踐及其社會效果。本質上是關乎兩條路線和兩條道路斗爭的根本問題。
這不是危言聳聽,前蘇聯車轍在前,我們應深以為戒,堅持階級斗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