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于《紅旗》1975年第7期,作者是鄭凱。
毛主席指出:“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毛主席的這個重要指示,為我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商品制度,限制資產階級法權,抵制資產階級思想侵蝕,搞好反修防修斗爭,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式器。
社會主義社會的商品制度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還會不會再產生資本主義?通過學習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重要指示,研究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使我們明確地認識到:在社會主義社會,商品制度仍然是產生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分子的土壤。
資本主義制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最早就是從商品經濟中產生的,列寧說:“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小商品生產者用自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產品拿到市場上互相交換。
他們卷進市場以后,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了。因為在市場上,不管你自己生產這種產品花了多少時間,競爭的結果,商品只能按照它的價值,也就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交換。這樣,生產條件好的,花的勞動符合或者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能收回勞動耗費,還可能賺一點;生產條件差的,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收不回勞動耗費,虧了。
同時,小生產者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是跟著市場價格漲落盲目進行的,市場上各種商品的供求關系經常變化,價格時漲時落,更使他們處于風雨飄搖的境地。在競爭中,少數人富裕起來了,放債、雇工,變成資本家;多數人則貧困破產,變成一無所有的雇傭勞動者。資本主義就是這樣在小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的基礎上產生的。
我國土地改革以后的農村,曾經是農民小生產的汪洋大海,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也曾經出現過。由于毛主席、黨中央及時地批判了“確保私有”、“四大自由”等走資本主義道路的謬論,“趁熱打鐵”引導廣大農民走上農業合作化的康莊大道,才避免了由小生產發展為資本主義的那條老路。
我國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進基本完成以后,資本主義經濟變成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個體經濟變成了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這是從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飛躍,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變革。
但是,只要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全民和集體兩種所有制,只要全民所有制經濟還拿不出極為豐富的產品對整個社會實行按需分配,就只能實行商品制度。這種商品制度,仍然是產生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土壤。
集體所有制經濟的產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的渠道進入商品流通領域的。在這里,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已經不像私有制條件下那樣處于自由競爭和自由發展的狀態,一般說來是按照國家計劃進行的,價格由國家統一規定,重要的商品還實行計劃收購。
只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斷批判資本主義傾向,集體經濟的商品生產,是能夠為鞏固工農聯盟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服務的。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國目前農村實行的是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集體所有制。
由于價值規律的作用,商品經濟中那種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差別、價格和價值的背離還存在,各個社隊的生產條件、市場條件不同,經營作物的品種不同,他們花費同量勞動,通過交換所獲得的收益并不一樣。
因此,各個社隊之間實行等價交換的平等權利,按照原則仍然是資產階級的法權,就是說,實際上還是不平等的。對于這種不平等,國家通過計劃管理和稅收政策,已經有所限制。但是,既然客觀上存在這種差別,如果離開了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有的小集體就容易只關心“產品按什么樣的比例交換”,和國家計劃發生矛盾。
同時,小生產者舊的思想、心理和習慣,也不可能隨著公有制的建立一下子消除。廣大貧下中農是堅決要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的,他們在黨的領導下,正在階級斗爭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主義覺悟。但資本主義自發傾向經常會腐蝕貧下中農中的某些人,一部分富裕農民發財觀念很重,總想利用商品制度和貨幣交換,進行投機活動。
如果不注意加強對農民的社會主義教育,限制資產階級法權,小生產者的習慣勢力和資本主義自發傾向,就會影響和侵入社會主義集體經濟,使一些社隊背離社會主義方向。
現在農村少數社隊出現的不服從國家計劃,搞所謂自由種植;不按國家規定把農副產品賣給國家,搞所謂自由貿易;重副輕農、副業單干,等等,都是同商品制度、貨幣交換聯系在一起的。對這種資本主義傾向如果不斗爭,就會加深商品交換中的實際不平等,擴大社隊之間、社員和社員之間的差別。而那些打著“集體”招牌、從中牟取暴利的少數富裕農民,就會變成新的資產階級分子。
目前,在農村中還保留有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業,作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補充;還有集市貿易。自留地和家庭副業是個體經濟的殘余,農村集市貿易主要是在私人之間進行的商品交換。對此,國家雖然有了若干政策規定,限制資本主義傾向,但是,由于在這里價值規律對生產還有某些調節作用,資本主義自發勢力有著更廣泛的活動地盤。如不加以限制,就會擴大這部分個體經濟同集體經濟的矛盾,甚至出現棄農經商等資本主義傾向,使資本主義泛濫,瓦解社會主義的集體經濟。
XXX、XX主張“四大自由”,鼓吹“三自一包”,目的正是要通過無限擴大商品制度和貨幣交換,發展資本主義因素,培植資產階級分子,以實現復辟資本主義的罪惡陰謀。
全民所有制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高級形式,國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在現階段,也仍然保留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產品,一部分要同集體所有制的產品進行商品交換;供給職工的那部分生活資料,要經過市場采取商品的形式進行分配;在全民所有制經濟內部,生產資料主要由國家物資部門統一調撥,但也需要計價。
國營企業的生產、分配和流通處于國家計劃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之下,在大多數單位,是按照國家計劃進行的。但是,由于存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網樣包含著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全民所有制經濟的本質,要求企業從滿足整個社會需要出發,生產數量更多、品種更全、質量更好、勞動消耗更低的產品。但是,商品經濟卻要求它利用價值作為經濟核算的工具,要計算產值、成本和利潤。
企業既要考慮使用價值,又要考慮價值,這就是矛盾。如果企業背離了黨的基本路線,被商品經濟的框框所局限,忘記了全民所有制的生產目的,就會出現片面追求產值和利潤的資本主義傾向。例如,只生產或多生產那些產值大、利潤高的產品,不生產或少生產那些產值小、利潤低的產品;重產值、輕品種;重產量、輕質量。嚴重的甚至把利潤作為生產的唯一目的,完全陷入資本主義的泥坑。
利潤掛帥是資本主義的經營原則。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和資本主義相反,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滿足勞動人民的需要,而不是為了利潤。社會主義經濟也要利潤,但是,它只能是堅持社會主義的經營方向、全面完成國家計劃、增產節約的結果,絕不能利潤掛帥。
有人說:“賺錢歸公不歸私,所以姓“社’不姓“資’。”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一個企業如果以利潤為中心,利大大干,利小小干,無利不干,就會改變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和經營方向,沖擊國家計劃,破壞社會主義生產和市場供應,并且會進成各種漏洞,為某些人進行貪污盜竊、投機倒把、營私舞弊等罪惡活動提供條件。
實踐證明,國營企業如果領導權不掌握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工人群眾手里,不按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辦事,執行利潤掛帥、物質刺激的修正主義路線,形式上雖然是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實際上會變成資本主義所有制,變成掛著社會主義招牌的資本主義企業。
總之,在社會主義社會,商品制度、貨幣交換的存在,還是產生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分子的土壤。對這種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的東西,必須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不認識這一點,我們就容易對資產階級法權失去警惕,上修正主義路線的當。
在這方面,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蛻變為資本主義的歷史教訓,是很深刻的。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修正主義集團自上臺以后,全面推行修正主義路線,竭力鼓吹金錢掛帥、物質刺激,宣揚盧布是“強有力的火車頭”。
在農村,他們擴大自留地和家庭副業,使私人商品經濟急劇膨脹;在國營企業中,他們推行所謂“經濟刺激新體制”,鼓勵企業追逐利潤、自由競爭,規定企業可以出賣“多余”的設備、工具,出租“暫時不用”的廠房、倉庫,自行“招收和解雇”職工;在商品流通方面,他們支持并發展城鄉自由市場,規定對集體農莊市場的“價格不準采取任何限制和調整”,禁止“向交易者索取自產證”。
今天的蘇聯,真是商品和貨幣的“自由世界”,勞動力也成了商品。在修正主義路線的統治下,這種商品制度的發展,促成了集體農莊所有制的迅速瓦解,社會主義國營企業名存實亡,新老資產階級分子又重新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資本主義已經全面復辟。
我們對商品制度進行限制,資產階級必然反限制。限制和反限制的斗爭,還將是長期的,激烈的。建國以來,我們黨同修正主義路線進行了反復的針鋒相對的斗爭,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限制商品制度、貨幣交換所帶來的消極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但是,由于階級斗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這一斗爭不會因為經過幾個回合而止息。我們必須以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重要指示為武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步驟,對商品制度中的資產階級法權繼續加以限制。
有人說:“既然商品制度還會產生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那就馬上取消好了。”不能同意這種看法。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商品制度有其客觀基礎,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
只要還存在著全民和集體兩種公有制,農民的產品就不能由國家統一調撥,城鄉間的物資交流就只能通過商品交換這個渠道。對商品制度只能加以限制,不能很快取消。
XXX、XXX一伙鼓吹立即取消商品生產,其極右實質是取消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商品生產,而讓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復活。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這塊陣地,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斗爭的戰場,社會主義不去占領,資本主義必定要占領的。
有人認為,對商品制度加以限制,就是要減少一點商品生產。這也是一種誤解。事實上,目前我國的商品并不是太多,而是還很不夠,還遠不能滿足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今后,還要按照社會主義方向,根據黨的政策,有領導、有計劃地發展商品生產,組織好城鄉商品交換和物資供應。要有更多的農業機械、化肥、日用工業品下鄉,要有更多的糧食和農副產品供應城市。
限制商品制度,是限制商品經濟中的資產階級法權,限制價值規律的自發作用,限制商品經濟的資本主義傾向,并不是要縮小商品的生產量,降低農村集體經濟的商品率。
既要允許商品制度、貨幣交換長期存在,又要加以限制,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為了在思想上和政策上分清界限,我們“要多看點馬列主義的書”,學好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真正從思想上搞清楚限制商品制度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關系。
這樣,才能提高路線斗爭覺悟,自覺地批判資本主義傾向,抵制資本主義商品交換原則對黨的政治生活的侵襲和腐蝕,更好地執行黨和國家有關限制商品制度的政策和規定;才能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貫徹“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堅持“計劃第一,價格第二”的原則,反對利潤掛帥、物質刺激的修正主義路線,在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斗爭中,不斷取得勝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