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
二十、要把大城市居民分散到農村去,建立許多小城市
教科書說(第三十五章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第739頁),城市和鄉村間的本質差別的消滅,決不是意味著降低大城市的作用。伴隨著工業在全國有計劃的分布而來的是新城市的建設。城市是物質和精神文化最發達的中心,是大工業的中心,它將促使鄉村獲得現代城市的文化。城市的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就是要用綠化城市和利用現代市政建設的一切成就的辦法,來消滅人口密集現象和改善城市生活條件。
毛主席評論說,既然要消滅城市和農村的差別,書上說是“本質差別”,為什么又特別申明并不是“降低大城市的作用”?將來的城市可以不要那么大。要把大城市居民分散到農村去,建立許多小城市。在原子戰爭的條件下,這樣也比較有利。
二十一、關于從現象到本質的研究方法
在國內戰爭和抗日戰爭的時候,我們研究戰爭的問題也是從現象出發的。敵人大、我們小,敵強我弱。這就是當時最大量的,大家都能看得到的現象。我們就是從這個現象出發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研究我們在小而弱的情況下,如何來戰勝大而強的敵人。
我們指出:我們雖然小而弱,但是有群眾的擁護,敵人雖大而強,但有空子可鉆。
拿內戰時期來說,敵人有幾十萬,我們只有幾萬,戰略上是敵強我弱、敵攻我防,但是他們進攻我們就要分成好幾路,各路人要分成好多個梯隊,常常是一個梯隊進到一個據點。
而其它梯隊還在運動當中,我們就把幾萬人集中打他一路,而且集中大多數人吃他這一路中的一點,用一部分人去牽制還在運動中的敵人。
這樣,我們在這點上就成了優勢,成了敵小我大,敵弱我強,敵守我攻,加上他到一個地方情況不熟,群眾不擁護他們。我們就完全可以消滅這部分敵人。
馬克思主義要求邏輯和歷史一致。思想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邏輯是從歷史中來的。而書中堆滿材料,不分析,沒有邏輯,看不出規律,不好。但是,沒有材料也不好,那就使人只看見邏輯,看不見歷史,而且這種邏輯只是主觀主義的邏輯。這本教科書的缺點正在這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