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利欽現象”:戈爾巴喬夫縱容助紂為虐,俄羅斯寡頭助選狼狽為奸
葉利欽現象之一
既然多數群眾并不贊成資本主義,那么,葉利欽在受到打擊、背離蘇共、另立旗幟后,為什么能夠得到眾多群眾的擁護,通過選舉取得政權,兵不血刃地顛覆蘇聯,并在俄羅斯重建資本主義?這個難解的所謂“葉利欽現象”(我們暫稱它為“葉利欽現象”之一)確實是個在特定條件下的歷史現象,是一定的政治思潮和個人特殊機遇相結合的結果。以下試做分析。
第一,戈爾巴喬夫對葉利欽錯誤的排斥打擊為他加上了受迫害而仍能為民請命的光環。20世紀80年代,由于蘇聯舊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未及時改革,社會生活發展漸趨停滯,綜合國力漸趨衰落。1985年4月,蘇共中央提出改革,受到廣泛的歡迎和擁護。新調任蘇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書記和當選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葉利欽,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地改組機構、整頓秩序和作風。為了深入了解民情,他親自去排隊買肉,坐公共汽車,看望夜班工人,做了不少為群眾興利除弊的事情,給群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猛烈抨擊特供商店和特供食堂,主張“批評無禁區、公開無限制”。他對蘇共政治局的不滿已久,認為開會常是主席獨白,“總書記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對官僚們發起進攻的時刻已經到了”,而戈爾巴喬夫卻“沒有勇氣去碰黨的官僚機器這個我國最神圣的東西”。在1987年9月的政治局會議和10月的中央全會上,葉利欽主動發難,他批評中央領導把時間都花在制定文件即表面文章上,說70年的教訓是黨的權力都集中在一個人的手上,這個人又拒絕所有批評;并說現在政治局就有對“總書記的阿諛逢迎”,“我們絕對不能容忍”。這一發言遭到眾人的反擊,有的說他傲慢粗暴,懷疑黨的路線政策,有的甚至說他是個人野心的表現;最終他被解除了職務,改任國家建委副主席。這時,蘇共領導并未就葉利欽提出的一些原則問題進行討論,例如,如何看待蘇聯70多年的歷史及三年改革的成績和問題,公開性、民主化有無什么原則和界限,什么算是特權及如何反特權等問題;而是突出批判他的傲慢、虛榮、出風頭,甚至說這是對黨的誹謗、個人野心作怪等。戈爾巴喬夫正在提倡民主化、公開性,提倡反保守、反特權,葉利欽不過講得更坦率更尖銳,而且觸及現任領導,就受到如此對待。這樣,葉利欽就格外引人同情,使人感到他是不怕打擊、不畏強暴、敢于為民請命的勇士和英雄。雷日科夫回憶說:在1987年10月蘇共中央全會上葉利欽的“那個講話是尖刻的不很妥當的”,但會上“激烈的討論和對‘抗旨不遵’的無謂痛斥,導致了相反的效果,正像古代俄羅斯那樣,人民英雄——‘受壓迫者的衛士’遭迫害使他成了神話”。隨后,在1988年蘇共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葉利欽要求為他平反。對他的講話會上“展開猛烈抨擊”,“結果,平反問題悄悄地化為烏有,受迫害的人民英雄的光環在他頭上更加耀眼起來”。‘大會實況進行了轉播,據新華社及蘇聯電視臺記者的調查,一半以上的人同情葉利欽。在俄羅斯,瓦西里耶夫專題探討“葉利欽為什么得到人們支持?’’他認為:“人民就在葉利欽開始表現與眾不同時就注意到他了……在領導莫斯科市市委時,他懲辦過不誠實的人。他強調,他不愿享受司空見慣的首長特權。在全會上,他曾遭受黨內戰友的圍攻,但他并沒有動搖,沒有改變初衷。人們相信葉利欽——這就是理解這一問題的關鍵。而在任何情況下,在俄羅斯東正教的民族傳統中,信心和希望是并存的。人們完全同意這一點,于是開始對葉利欽寄予希望。他們希望,如果還有人能拯救國家,那么這個人首先就是他了。換言之,葉利欽——這是人們的信心,這是人們對擺脫困境的希望,是對在已急劇惡化和極其困難的生活條件下能夠活下去的希望……葉利欽退出了蘇共,但他避而不談社會主義。對直接提出的有關社會主義的問題,他總是這樣回答,以便人們都能明白:他是為了所有人都好,使我們能生活得更好。因為在擁護他的人中有許多人還信仰社會主義……相信葉利欽——就要相信他現在和將要做的一切。要相信,但不要提出社會主義尤其是資本主義的問題,要相信,葉利欽會盡力做好一切事情的;他動員俄羅斯最有頭腦的人正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痹谶@里,他把一些支持社會主義的群眾為什么會相信擁戴葉利欽的心態說得多么清楚、實在!葉利欽給俄羅斯群眾留下的這一深刻印象,幾乎影響到他一生的政治活動。
第二,戈爾巴喬夫民主化、公開性的政策,促使自由化思潮在蘇聯迅速擴展,葉利欽由黨內反對派演變成為祟信資本主義的民主激進派。蘇共1987年1月中央全會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重點由經濟體制領域轉入政治體制領域,提出“社會生活全面民主化的綱領”,全面推行民主化、公開性,并要求“不留歷史空白點”,“不應有不受批評的禁區”和“不受批評的人”,并以自由差額選舉的人民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民主派控制的媒體乘機通過揭發歪曲、夸大蘇聯歷史上的錯誤和消極面,掀起一股反蘇反共的潮流。博爾金回憶說,這時“黨放開手腳搞無限的公開性,無限制地批評自己過去和現在的錯誤。然而,公開性常被扭曲,扭曲得面目全非”。同時,民主派的骨干分子積極參加競選,推動自由化運動,借以進入政權,加速對蘇聯社會的改造。 蘇共第十九次代表會議后,葉利欽曾經陷于絕望。但他看到戈爾巴喬夫所發動的民主化、公開性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自己又有群眾的支持,于是決心另立旗幟,競選人民代表,另辟從政之道。當時,他的競選綱領主要的仍是反官僚、反特權、兩三年內改善人民生活。這時由于政治斗爭急劇升溫、民族糾紛蜂起、社會動蕩、生產下滑,人們對蘇共領導的不滿情緒上漲,反而使蘇共的對立者葉利欽以高票當選人民代表。葉利欽在競選活動中與一些著名的自由化骨干分子在1989年第一次全蘇人代會上相聚,并成立了第一個全國性的民主派政治組織——跨地區議員團。葉利欽與民主派的骨干分子波波夫、索布恰克、薩塔羅夫等成為這個議員團的領導人。葉利欽與這些自由化知識分子在思想上、組織上走到一起。葉利欽稱他們是些“當今受尊敬的、杰出的、有威望的代表”,是一批“頭腦很清醒的人”,“人們不論走到哪里最終還是要跟著他們走”。葉利欽自己缺乏“思想”,但他很快接受了這些人的思想。他把這些“先進代表在選舉前制定的綱領中宣布的內容和一切為擺脫困境而提出的好建議,綜合歸納到跨地區代表小組的綱領紀要中去”。他認為這個綱領中“最重要一條是所有制問題”,“承認財產的私人或個體(誰喜歡怎么講就怎么講)占有,就會摧毀財產的國家的壟斷主義賴以生存的主要堡壘和與國家壟斷主義有關的一切”,第二條就是土地歸農民所有以及經營自由主義。這些人互有所長,又互有需求,但也互有保留。葉利欽是從蘇共統治集團中反叛出來的人,在群眾中有影響、有威信、勇于斗爭、敢作敢為、善拉選票。但是,葉利欽當過高官,像個黨老板,這些自由化知識分子并不很相信他的“民主主義”,懷疑他是否為了自己個人的政治野心而斗爭。可是,在當時,葉利欽是國內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又是新當選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成員。他們首先看重他是這個制度的破壞者。“他們打算在與黨的斗爭中,利用他的戰士品質。為了推翻‘極權主義的墻’,必須有一個沖撞。”因此,他們急需葉利欽,并把他作為領袖人物。至于葉利欽,他在背離蘇共另立旗幟闖入政治舞臺后,雖然也有幾個親信,如布爾布利斯、波爾托拉寧等,但基本上是孤軍奮戰。他的綱領,作為民主派奪取政權的綱領,還不充實、不成熟、不系統,急需這些知識分子為他提供思想幫助,對綱領加工潤色,并出謀劃策、組織和發動群眾。這兩股勢力的結合,就產生了新的力量。葉利欽作為頭面人物和旗幟,號召群眾、爭取人心,民主派知識分子利用掌握的媒體為他制造輿論,動員群眾,組織大規模的示威、游行,制造聲勢和在選舉中爭取選票,利用戈爾巴喬夫集團政治改革所創造的條件,奪取政權。當時東歐發生劇變,葉利欽慶賀說:“它們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一個巨大的飛躍,即徹底擺脫過去而跳人正常的文明的人類社會?!睆闹校部吹搅俗约旱南M?989年9月,葉利欽訪美,他宣告,共產主義思想是空中樓閣、空頭支票,根本不應該在蘇聯實現它。他曾說:“當我飛過自由女神像的上空時我自己在內心里也成了一個自由的人了?!睂τ谶@句話有各種解說,后來,他自己解釋說:“是的,那時我已改變了自己的世界觀,明白我雖在蘇聯歷史傳統、習慣和教育方面仍是一名共產黨員,而在信仰方面已不再是一個共產黨人了。,’總之,在這個時期,葉利欽的世界觀和政治立場發生了一個質變,從一個具有錯誤的偏激思想和觀點的共產黨員、社會主義者,演變成為一個崇信資本主義的民主激進派的代表和領袖人物。然而葉利欽在許多群眾心目中的形象依然未變。
第三,戈爾巴喬夫錯誤的改革路線和口號,幫助葉利欽掩蓋了他激進改革的西化本質。葉利欽由反特權、反腐敗、反獨裁到反對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否定蘇共、蘇聯幾十年的奮斗歷史,雖然在他的世界觀和政治思想上已起了根本的變化,但他這些本質思想,通常都掩蓋在他一貫的偏激、激進的口號中。他鼓吹公開性、民主化、多黨制,鼓吹民族主權、市場經濟、私有化等主張,比戈爾巴喬夫要早而且強烈,這些口號在1980年代末期的俄羅斯,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而他又有意回避“社會主義”、“資本主義’’這些含意鮮明的詞語,只強調,他所追求的是讓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他曾說:“70年來,一些重大問題我們并沒有解決,如人民吃飯穿衣、公共福利設施、社會問題……改革三年來沒有解決任何一個讓人感覺得到的現實問題,而且也沒有取得革命性的變革。”1990年5月,在俄聯邦競選蘇維埃主席時,戈爾巴喬夫已經看到葉利欽有把改革引到“社會主義選擇’’之外使俄羅斯脫離社會主義的企圖,但他缺乏有力的論據和分析,而是說葉利欽在講話中一次也沒說到社會主義這個詞。葉利欽辯解說:“單有社會主義這個詞是不夠的,我所希望的是人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边@似乎表示他并不反對社會主義,而且,關心人民生活更為實在,引人同情。1991年2月,戈爾巴喬夫曾點著葉利欽和波波夫的名字,說他們“否定社會主義思想、主張社會資本主義化”,是“典型的右翼反對派”。但戈爾巴喬夫不是組織黨員骨干與他們開展斗爭,而是“邀請他們合作”,希望“不要兩軍對壘”。戈爾巴喬夫明知葉利欽等是具有反對社會主義的思想和行動的激進分子,但他不僅不與他們劃清界限,作堅決的斗爭,而且還與他們無條件地合作,幫助促成葉利欽民主派的崛起和奪權。這正是表明戈爾巴喬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是機會主義而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要害所在,也是葉利欽民主派得以崛起、蘇聯解體、蘇共潰亡的主要原因所在。1990年6月,葉利欽接過亞夫林斯基的“500天計劃”,作為“穩定形勢改善生活的綱領”,期望“兩年穩定形勢,第三年生活好起來”??墒?,它是要在500天內實現市場化、私有化,就是說,根本改變社會制度。戈爾巴喬夫竟然很快表態,認為“它很好”,要共同實施這一計劃。1991年6月25日,戈爾巴喬夫主持召開非國有化和私有化會議。他說,蘇聯正邁開徹底改革的步伐,不改革所有制關系就不可能改變無效的生成機制。7月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私有化法》,要求次年底應有一半工業企業脫離國家控制。私有化這時已經成為官方政策,而戈爾巴喬夫仍然在舉著“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選擇”的旗子。所以,葉利欽的綱領并未使一般人覺得有什么特別危險和錯誤。到了1991年“八·一九”事件之后,戈爾巴喬夫成為孤家寡人,葉利欽成為俄羅斯的主人和英雄。戈爾巴喬夫把自己也算作民主派,但這時,葉利欽民主派已經不再需要他,而把他踢到另一邊了。
第四,戈爾巴喬夫改革的錯誤路線和政策,為自由化思潮的泛濫及民主派葉利欽的崛起和全面奪權創造了有利條件。葉利欽是作為蘇聯社會主義制度、蘇共和戈爾巴喬夫的對立面而崛起的。他擔任這個反叛角色是自覺的。他曾說,現在出現一種流行提法“不是投票贊成葉利欽,而是投票反對黨政機關”,“這樣提出問題看來是要使我下不來臺,但我覺得這樣非常好,這就是說,我終于沒有白白地展開這場力不從心的反對黨內官僚主義的斗爭”。因此,蘇共的威望越低,蘇聯70多年的歷史越黑,戈爾巴喬夫領導的改革越糟,葉利欽的光環就越亮,群眾就越發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戈爾巴喬夫在經濟改革并未認真推行的情況下,就在黨內民主派分子的唆使7把改革重點轉向政治領域,提出民主化、公開性的口號,促使自由化Ⅸ潮66高漲。他要人民了解“全部歷史真相”,“不留空白點”,但民主派的輿論媒體正好抓住時機,把蘇聯幾十年的歷史,不分是非、主次,抓住一點、V計其余,統統算作“極權主義”、“官僚專制”。正如雷日科夫所說,目主派“把蘇聯時期說得漆黑一團,把它描述成‘極權主義時期’,稱其為‘社會主義偶像’,等等”;“他們這樣做的目的,首先是使年青一代不知道祖國的歷史,不知道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越性”。或如布熱津斯基所言:“否定過去那個時代的大門已經打開,再也不可能擋住噴涌而出的悲憤。”(o他們盡量抹黑蘇聯的歷史,從而使葉利欽民主派獲得更多群眾的支持,成為偶像。
正當自由化運動迅猛發展、形成一個全國性的政治力量時,戈爾D喬夫提出的政治體制改革、自由選舉,為民主派進入政權打開了方便之門。民±派要想改變蘇聯的社會制度,“政權問題”是個首要的根本問題。當時在自由化運動掀起的全面否定蘇聯歷史、反蘇反共的高潮下,蘇共和社會主義的威望受到空前的打擊和貶損。戈爾巴喬夫等認為,只要放棄共產黨對政權的領導權,采取自由競選、秘密投票就是民主,就算向“自由人的公民社會”、“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前進了一步。其實,正如列寧所警告的:“普選制有時產生小資產階級議會,有時產生反動的反革命議會……選舉形式是一回事,這個機構的階級內容卻是另一回事?!比~利欽等民主派在俄羅斯、波羅的海沿岸各共和國掌權后,立即開展民族分立主義的運動,與戈爾巴喬夫的聯盟政權分庭抗禮,政治局勢進入新的動蕩時期。聯盟政府的§濟改革計劃遭到葉利欽民主派更猛烈地抵抗,社會經濟生產急劇滑坡,群眾生活更為困難,戈爾巴喬夫及其所代表的蘇共的威望直線下降。如前所述,通過民意調查得知:在1988年11月,曾有71%的人對蘇共中央的I作表示贊許,到1990年6月,對蘇共中央工作贊許的人則減少為21%;有83%的人認為蘇共的威信在迅速下降。在同年5月的一次民意調查中,雖然多數群眾仍然支持社會主義,但有60%的人對蘇共的領導表示不滿。1989年5月,戈爾巴喬夫在全蘇第一次人代會上以95.6%的支持率當選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在1990年3月第三次人代會上選舉蘇聯總統,雖然會上安排了一邊倒的發言,但他的支持率降為59.2%,而且會上仍有人對他提出尖鍵的批評。反之,葉利欽的威望不斷提升。在1990年5月俄聯邦第一次人代會上競選俄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經過三輪投票,葉利欽才以超過半數(531票)票的微弱優勢當選。時隔一年,在1991年6月競選俄聯邦總統時,第一輪葉利欽便以57.3%的優勢當選。3個月后,即1991年“八·一九”事件之后,葉利欽簡直是獨自一人成為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了,從面為葉利欽民主派在俄羅斯全面掌權實施西化改革奠定了基石。
總起來看,葉利欽作為蘇聯領導核心的叛逆者,能夠在短短5年內,另立旗幟、動員群眾、形成勢力,兵不血刃地通過群眾選舉奪取政權,使蘇共亡黨、蘇聯亡國,完成了英、法等14個帝國主義者的武裝干涉和希特勒蠢百萬雄兵未能完成的歷史使命。這一特殊現象的歷史背景是: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經過近半個世紀的高速運轉,它的弊端日益阻礙著蘇聯社會的發展,急需改革,而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共中央這時正是這個國家、社會的主導力量,當時,它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國家的發展方向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所以,這一“葉利欽現象”的背面就是“戈爾巴喬夫現象”。它們就像一個銅板的兩個面。戈爾巴喬夫對葉利欽錯誤的排斥、打擊,為他送上了受迫害而仍能為民請命的英雄光環;戈爾巴喬夫的民主化、公開性的政策.為自由化思潮的泛濫和葉利欽、民主派的崛起及奪權開辟了道路;戈爾巴喬夫“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旗幟,掩護了葉利欽摧毀蘇聯社會主義和對俄羅斯進行激進的西化改革的實質??傊?,戈爾巴喬夫錯誤的路線政策幫助葉利欽取得了群眾的擁護和政權,他們一起斷送了蘇聯的改革,也斷送,了蘇聯的社會主義事業。1994年,葉利欽重提此事。他說,在1988年的時候“我徹底弄清楚了我與戈爾巴喬夫之間的關系”,“我從來沒有把同他的,斗爭作為自己的目標”;“不但如此,在諸多方面,我是跟著他亦步亦趨.拆掉共產主義大廈的一磚一瓦”。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評論說:“人們應當記住,戈爾巴喬夫是俄國歷史上一位偉大領袖,他的政治改革使葉利欽的麥演成為可能?!笔歉隊柊蛦谭驇椭~利欽成為民主派勢力的代表和蘇聯的掘墓人。葉利欽現象正是這些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葉利欽現象之二
為什么在“休克療法”慘敗、危機不斷、威望劇降的情況下,葉利欽仍能競選連任(葉利欽現象之二)
自1992年1月起,民主派葉利欽運用大權,采用“休克療法”實行全盤私有化運動,全面改造俄羅斯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建立西方自由資本主義秩序。幾年間俄羅斯工業產值跌落一半,1/4以上的人口陷入貧困線以下,葉利欽對人們的許諾一再落空,大國地位喪失,群眾的不滿日甚。據俄《莫斯科新聞》報道,幾年來群眾中“完全信任總統”的人所占的比重不斷下降,見表1。
表1
1992年12月 |
1993年7月 |
1994年10月 |
1994年12月 |
1995年6月 |
37 |
28 |
12 |
11 |
6 |
資料來源:俄羅斯《莫斯科新聞》1995年第44期。
但在1996年,他仍能競選總統并獲連任。到1998年8月,俄羅斯遭遇金融風暴襲擊,俄政府無力還債,幾近破產。但葉利欽以病殘之軀,面臨彈劾,仍能控制局勢,直到主動傳位。這被稱為另一個“葉利欽現象”,或稱“葉利欽現象之二”。關于這一問題,在第四章第六節中已做過較詳盡的分析,現綜述如下。
第一,俄羅斯經過幾年推行“休克療法”和全面私有化的改革,整個社會的經濟生活和階級關系發生了急劇變化。由于生產連年滑坡,社會迅速兩極分化,少數人發財致富,多數群眾生活水平下降,以俄共為首的左翼勢力迅速崛起,右翼勢力遭到群眾的唾棄。因此,在1995年底的國家杜馬選舉中,俄共獲得157席,獨攬杜馬1/3以上的席位,成為在國家杜馬占有最大優勢的政黨,整個社會左翼力量得到快速發展。葉利欽在民意調查中,支持率在10%以下,明顯落后于久加諾夫。這使葉利欽在1996年的總統大選中能否取勝,成為各方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共同關心的問題,并使這次總統大選成為俄羅斯兩條道路、兩種勢力的大決戰。在這利益攸關、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那些在葉利欽西化改革中獲得最大利益的階級、階層,成為葉利欽政權的積極支持者、保衛者。例如,那些隨著葉利欽政權的建立,而從原蘇聯政治、經濟統治機構中歸附到葉利欽政權的新貴及一些知識“精英”,他們擔心俄共獲勝,將會反攻倒算;再如在私有化中的新生的資產者,他們已經成為葉利欽政權的社會基礎。其中特別是那些在改革中暴富起來的金融寡頭,他們為了自己的財富和生存,捐棄內嫌,與丘拜斯等堅持資本主義道路的自由知識分子結成聯盟,為阻止俄共上臺,全力支持葉利欽。他們不僅為葉利欽的競選募集數億資金,而且提供了各種可資利用的資源。首先是他們為葉利欽組成了以丘拜斯為首的“分析小組”,這里包括了各金融工業集團最優秀的人才。除金錢外,他們對葉利欽競選最重要的貢獻有兩個。一是運用西方的競選經驗,為葉利欽提出了正確的競選方針和較為適用的戰略戰術,幫助葉利欽進行了有效的競選活動。再次,他們為葉利欽的競選提供了他們所掌握的媒體工具,特別是別列佐夫斯基所控制的公眾電視臺和古辛斯基控制的獨立電視臺。在競選最緊要的時刻,他們鋪天蓋地地宣揚蘇共歷史上的“極權”、“殘暴”,攻擊俄共、久加諾夫,強調“絕不能回到過去”;同時,宣揚葉利欽的民主、自由和德政,為葉利欽的最后取勝發揮了關鍵作用。據歐洲大眾傳媒研究所的監控資料,三個全俄電視頻道盡說葉利欽的好話。特別是在第二輪決勝前的兩周內,正面宣傳葉利欽的報道有247次,批評性的報道一次也沒有;批評久加諾夫的有241次,正面提及的一次也沒有。這種作為致使這個研究所的所長說:“未曾嚴重違反程序并不足以說明選舉是自由的誠實的,傳媒的所作所為玷污了民主的進程?!睋f,金融寡頭古辛斯基早就看到電視傳媒的能量,“但是,競選活動更加栩栩如生地刻畫了這種能量:電視頻道能夠捧紅一個人,也能搞臭一個人”。葉利欽競選的最后階段,心臟病突發,講話都很困難。為了掩蓋病情蒙混過關,他的競選班子請“視頻專家對錄像帶進行了令人驚異的改造”。這樣地欺騙選民,連他們競選班子的負責人馬拉申科都說:“我的心里充滿了罪惡感?!瘪R拉申科親自挑選了那部在大選前夜播放的反共影片,他對部下說:“在選舉時期,你們并不需要對什么負責,但是下一任總統是久加諾夫,還是葉利欽,卻直接取決于我。我想,久加諾夫當選那將是一場災難,我不得不……把自己的靈魂出賣給魔鬼?!庇Y深記者弗里蘭評論他們是些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為了生存而不惜染臟雙手、玷污靈魂的人。
民主派掌握的媒體,一方面美化葉利欽,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機會丑化、歪曲蘇聯蘇共的歷史,以宣揚不能回到過去。他們與電視媒體相配合,制造大幅漫畫、廣告,丑化過去。例如畫出在樓道內堆滿香腸,暗示人們過去排隊搶購香腸的情景;或者利用一個孩子的話,“共產黨來了,俄羅斯就是我的棺材”;或在食品店貼上標語,“快儲存食物吧,這是最后的機會”。這些被外國記者稱為“可怕的伎倆”!他們在投票前夜,連續播放反共影片,宣揚過去的專制恐怖,另一方面,又鼓吹葉利欽執政五年為俄羅斯引進的“民主自由”,例如,他引進了三權分立、憲法公投、言論選舉自由等。加上民主派媒體對蘇聯過去的民主建設和葉利欽民主的實質和局限避而不談,對蘇聯過去的“大清洗”、“專制獨裁”進行夸大歪曲,易于使那些處于中間狀態的人或年輕人“不愿回到過去”。至于那些抱有“偉大的美國之夢’’的人,更成為葉利欽的直接支持者。另外,俄羅斯經過約十年的激烈變革,不少人希望穩定,不愿再有大的反復、動蕩。這些處于中間狀態人群的情緒和愿望,加上葉利欽媒體宣傳的影響,都成為有利于葉利欽競選連任的重要因素。
第二,葉利欽具有強烈的個人及政權的危機感和在俄羅斯實現資本主義的使命感,抱著破釜沉舟、義無反顧、全力以赴的姿態去爭取競選勝利。葉利欽與俄羅斯共產黨人有著“深仇大恨”,他知道一旦自己失去政權,不僅在俄羅斯實現資本主義的愿望難以實現,而且自己及家人、同伙也會受到清算(后來俄共在杜馬彈劾葉利欽,歷數他簽署肢解蘇聯的三國協議、炮轟議會、發動車臣戰爭、削弱防務、造成經濟崩潰等各項罪行,雖未獲2/3的多數通過,但各項投票均已超過半數?!倪@里可以看出葉利欽的擔心不無道理)。所以,他下定決心,志在必得。葉利欽原來的以索斯科維茨、科爾扎科夫為首的競選班子,迷信強力,看到形勢對葉利欽不利,便想推遲或停止選舉以確保政權。當杜馬通過廢除別洛韋日關于蘇聯解體的協議時,他們積極支持葉利欽宣布緊急狀態、解散國家杜馬、取締俄共的決定。以丘拜斯為首的分析小組堅決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誰違反憲法,誰就將引發內戰,惹火燒身。他們積極建議,應借鑒西方現代競選方式,深人群眾,宣傳、許諾,爭取人心。在關鍵時刻、關鍵問題上,葉利欽能夠當機立斷,勇于舍棄像科爾扎科夫這樣長期相隨的鐵桿親信,聽取采納正確意見,對競選勝利起了重要的保證作用。當分析小組把1991年葉利欽競選總統時與群眾親密相處的照片與現時在警衛簇擁下群眾對他避而遠之的照片一齊給他看時,他幾欲痛哭流涕,知錯改錯,不顧身帶致命疾病,走進群眾中間,甚至下礦井、與群眾同臺歌舞,爭取人心。這使人感到當年的葉利欽又回來了,喚起人們對葉利欽當年的一些良好記憶,贏得不少人的同情。
第三,葉利欽在政治斗爭中,利用在國家政權中的有利地位縱橫捭閹,打擊對方,抬高自己,收攏民心。葉利欽執政之初即實行向西方一邊倒的政策,企圖融入西方大家庭,借助西方援助緩解危機。但當事與愿違、遭到眾人責難時,為了舍車保帥、推脫責任,他撤換外長科濟列夫;為了平息眾人對私有化和“休克療法”的不滿,吸引群眾的選票,他于選舉前夕,撤掉心腹干將丘拜斯,并指責他犯了錯誤,影響了“政府黨”在杜馬選舉中的選票。他對大選中孤立打擊誰、爭取拉攏誰,都作了精心患考,技巧應用純熟。在大選的第一輪,他即買通大選中的黑馬列別德,在選舉第一輪結束的當天,即用安全會議秘書和總統安全助理的政府職位,招納列別德以吸引列別德的選民到自己的麾下,為此甚至不惜撤掉自己的鐵桿親信、國防部長格拉喬夫的職位。這對爭取中間勢力,擴大自己的優勢,奠定自己的勝局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利用自己的總統權力,答應停止不得人心的車臣戰爭,四處許諾補發和增加工資、養老金及社會福利,糊弄和欺騙了不少群眾。
第四,西方大國和獨聯體領導者的支持。西方大國對葉利欽堅決反共、堅持自由資本主義的市場改革,是贊賞和積極支持的。他們的領導人不僅親到俄羅斯為葉利欽吶喊助威,而且拿出資金,以表示實際支持。大選前夕,法國總理到莫斯科向葉利欽提供8億美元的貸款,希望俄羅斯保證不會倒退。德國總理隨后訪俄,稱葉利欽是俄羅斯“絕對可信任的人”,是最好的總統。美國政府也發表聲明,支持葉利欽,反對恢復蘇聯。大選前夕的1996年4月,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特意選擇在莫斯科召開核安全會議并由葉利欽主持,據稱,這是專門送給葉利欽的政治禮物。隨后,5月,獨聯體國家元首理事會也趕往莫斯科召開,并發表“支持俄羅斯民主進程的聲明”,表示一致支持葉利欽。西方大國操縱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立即批準關于俄羅斯102億美元信貸的請求,并于大選前支付10億美元。西方大國和獨聯體各國領導人的這種姿態和措施,促使處于中間狀態和對西方抱有幻想的群眾更多更快地倒向葉利欽。第五,作為民主派和葉利欽的對手,俄共、久加諾夫還不夠成熟。據俄羅斯社會和民族問題獨立研究所1993—2001年7次對居民的調查,在葉利欽執政改革期間受益和受損害的人在俄羅斯所占的比例的變化情況。見表2
表2
類別 年份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年4月 |
1998年8月 |
受益者 |
25.1 |
13.9 |
7.5 |
7.6 |
6.5 |
9.3 |
15.9 |
受損者 |
57.4 |
86.1 |
64.8 |
65.1 |
72.4 |
63.7 |
51.3 |
資料來源:扎斯拉夫斯卡婭等《俄羅斯向何處去》,莫斯科,2003,第114頁。
由此可見,在葉利欽幾年西化改革中多數群眾是受害者。但是,那些少數受益者,雖然人數較少,卻處于社會的上層,掌握國家政權和社會的大量財富,有較大的能量。在總統競選中,雖然俄共及左翼勢力空前地團結一致支持久加諾夫,并能夠取得43%選民的擁護這樣難得的成績,但終究失敗了。除了客觀原因之外,從左派自己來看,俄共及久加諾夫還不夠成熟,缺乏葉利欽那股拼勁。他們在議會上層活動較多,密切聯系發動群眾特別是工人群眾不足。對于蘇聯的歷史有哪些光輝的成就、有哪些不足,葉利欽幾年西化改革破產的要害何在等關鍵問題缺乏成熟的共識,因此對民主派的宣傳誣蔑反擊不夠有力,有時陷于被動。與議會選舉不同,作為總統大選,候選人的個人形象和品格更為重要。在1992年后多次政治危機發生時,葉利欽都要求公民投票,訴諸群眾,他相信自己在群眾中的影響仍在。久加諾夫在群眾中的活動和影響,在選舉活動中的使命感、危機感和不顧一切爭取勝利的勁頭和姿態,趕不上葉利欽。他在一輪選舉投票之后就宣布,選舉“比較令人滿意”。而另一個候選人亞夫林斯基,則敢于批評在這次選舉中,總統壟斷媒體,遠不是公平、民主、自由的。
總之,這次總統大選和葉利欽的取勝,顯示葉利欽政權經過幾年來的西化改革,使俄羅斯社會資本化的經濟政治基本體制已大體形成。葉利欽政權的上層官僚與新興的資產者、特別是大資本家已經相互結合,形成了俄羅斯社會新的統治勢力,并具有一定的實力,特別是巨大的宣傳能量。俄羅斯的社會發展和階級斗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選自《葉利欽的西化改革與俄羅斯的社會災難》,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2009年6月版,作者譚索。摘選中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