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戰士魏巍
“一九四三年初秋的一個夜晚,一位身材魁梧、額角寬闊、情緒飽滿的八路軍戰士,手握短槍,肩背行裝,隨著過路的隊伍,機警的跨過平漢鐵路,隱沒在青紗帳里,以年青人特有的步伐,直向東南方向走去。
這個年青戰士,就是魏巍,他是剛剛離開戰斗了五年的冀西山區,到冀中軍區政治部工作的。
這以后,二十四歲的魏巍,就作為冀中子弟兵的一員,和平原上的父老兄妹一起,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斗爭中。夏天,他穿一身農家織染的紫花布便衣,出沒在一眼望不到邊的青紗帳里;冬天,他穿一件黑布棉袍,蒙一條白羊肚手巾,腰間掖著手槍,隨游擊隊在夜色里行進。他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同冀中地區的斗爭生活緊緊連結在一起。”
在艱苦的斗爭歲月里,魏巍寫下了一篇篇具有強烈時代氣息和真摯情感的詩歌、散文和小說。 《黎明風景》寫出了敵后抗戰最艱苦的年份,敵后軍民處于半饑餓狀態下浴血苦戰的情景,象征著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戰士的感人事跡促使他寫出了影響中國幾代人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小說《長空怒風》中,他充滿激情地謳歌了志愿軍空軍戰士的英勇頑強,這些都成為他后來創作長篇小說《東方》的基礎。
《東方》是一幅廣闊的歷史畫卷、一部壯麗的史詩,它展現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全景畫面,歌頌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在朝鮮戰場上的浴血犧牲和與朝鮮人民結下的深情厚誼,并且描寫了我國五十年代初人民生氣勃勃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東方》象征著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民,是一種原子彈也炸不爛、摧不垮的精神,這是作家魏巍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魏巍從戰火中走來,從硝煙中走來,他筆下的主人公幾乎都是普通的士兵和農民。 在有的人看來,這些放在人群中再也找不到的人只是“炮灰”和“底層”,是沒有資格成為文藝作品中的主人公的,而在魏巍的眼中,我們的戰士是那樣的可愛,每當他和戰士們坐在一起,不知道為甚么,就覺得滿心眼兒地高興。“他們的靈魂是多么的美麗和寬廣,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還有那些普普通通的北方農民,樸質、堅強,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堅強不屈,正如茅盾贊頌的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守衛他們的家鄉,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的歷史。
進入新世紀,魏巍仍然保持了對時代變化的關注,他寫了許多文章,探討國事。《在新世紀的門檻上》總結了20世紀世界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波瀾壯闊的革命運動取得的成果: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取得勝利,指出二十世紀是人類歷史上一個輝煌的世紀,而這一個個偉大的勝利是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鮮血和犧牲換來的。在此基礎上確立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使原來被迫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奴隸,成為自己國家真正的主人,這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中國革命勝利后,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否定的,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奉獻青春和生命的人。
20世紀末發生的東歐巨變和蘇聯解體是本世紀的悲劇,這使帝國主義國家感到高興,而中國將成為下一個“顏色革命”的目標。魏巍就此對造成蘇聯解體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對現代修正主義進行了批判。他還結合當前的世界政治和經濟形勢,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下,整個地球上窮和富的兩極分化的突出矛盾,指出帝國主義資本的全球化,必然使這種矛盾進一步加深、激化,在這種尖銳的矛盾下,受到壓迫的無產階級必然要起來斗爭,這就是我們要面臨的新世紀的任務,而今天,我們正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至此,魏巍已從一名無產階級的文學家,轉變為探索真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不僅密切注意中國在國際大環境下發生的變化,還關心著在這種變化下受到影響的勞動者。在山西黑磚窯事件被披露后,他寫下了《驚聞山西“黑磚窯”事件》,為社會主義國家發生的這樣黑暗的事件感到憤怒。為了窮苦人上學的問題,他寫下《教育應向弱勢群體傾斜》,他指出,如果市場化條件下的教育高收費模式不改變,必然把貧困的農民子弟,工人子弟和城市貧民的子弟關在門外。為農民工的待遇他寫了《也談農民工問題》等文章,為弱勢勞動者受到的罕見的殘酷剝削大聲疾呼。
他一直在戰斗,為工農大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詩人、作家與戰士,一個永遠的戰士。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