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與精英保持距離》
作者:黃紀蘇
書號:978-7-5108-0175-4
出版:九州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定價:26元
策劃:北京胡楊文化
凜冽的毒辣,溫厚的堅定
《切·格瓦拉》編劇、《中國不高興》作者黃紀蘇首部個人文集
圖書熱點
懷赤子之心,憂國憂民;縱觀世態民情,嬉笑怒罵間痛陳弊病。
1.中國的位置:分析中國在世界的哪里;
2.政治反思:對中共建國以后一系列政治運動走歪路如文革的反思;
3.范跑跑言論:范跑跑發表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言論”;
4.文懷沙現象:文懷沙適合去精英俱樂部做“妙人”,作者將中國文化傳統與當下諸種文化現象結合在一起,解讀“文懷沙現象”,歸結了“仁人”,“文人”,“學人”,“老人”,“神人”五種類型;
5.國學:批評國學是茶葉店弘揚的“茶文化”、紅燈區組織的“性學研修”,把這樣的東西放進象牙塔里,與其說是高抬了它,還不如說是低估了它;
6.貪官:諷喻貪官是一條價值觀的喪家狗;
7.跪抱業:李安以《色戒》為媒把跪抱行業推向高峰,歸結了“中國已然站著,李安們依然跪著”的文化現象;
8.性:解讀經濟學家與資本家的性關系,認為張維迎的“吐痰理論”是一種變廢為寶的民間智慧,如今社會進入“野蠻女友”階段,此智慧無用武之地。
9.微生斷夢:當詩歌成為一種競技,‘詩人’存則詩廢人亡。
編輯推薦
最激烈的批判立場,最富于憂患意識的“中國關懷”。
凜冽的毒辣,溫厚的堅定。《切·格瓦拉》編劇、《中國不高興》作者黃紀蘇首部個人文集。
胡同語言與古典語文絕妙融合,莊諧并用;俗語與雅言經緯相織,想象奇詭;語言爆發力摧枯拉朽。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他只不過是在時代沉淪,迫近底線的時刻,把“沉默大多數”的良知、情感和判斷集中、熔煉,并升華為風格獨具的語言藝術和思想。
內容簡介
本書是黃紀蘇的隨筆文集,全書共為七輯,內容包括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在世界上的位置;對時下熱點問題的看法,針砭時弊;對中國革命回顧和反思;談李安的《色戒》;談性;談文藝以及回憶文章。文章風格:鋒利,有戰斗性,關注普遍關注的問題,可讀性強。
作者簡介
黃紀蘇,社會科學工作者,業余劇作者,寫作的劇本有《無政府主義者屬意外死亡,左派藝術家屬意中死亡》、《切·格瓦拉》、《我們走在大路上》、《貓和老鼠的故事》。 戲劇《切·格瓦拉》于2000年上演,激起巨大反響,被認為是民間輿論和思想在世紀之交“左傾化”的標志性事件。
目錄
序/祝東力
·中國在世界的哪兒·
該消炎了 005
與西方外交官談中國 008
大劇院掛中國房梁上,中國站歷史關口上 012
·風云變幻天·
革命及相關詞語 021
中國革命與陰謀史學 026
私有制與效率 032
八集政論片《居安思危》觀后 038
·世風·
“讀書人”:把兩條腿人讀成五條腿驢? 042
范跑跑不能不跑 047
貪官是一條價值觀的喪家狗 049
文懷老及五種人 056
·平等·
高高低低話平等 088
·跪抱業的末路·
在鳳凰衛視談《色戒》 136
中國已然站著,李安他們依然跪著 140
·男女·
性的宏觀調控 146
經濟學家與資本家的性關系 152
·微生斷夢·
世路上行走的詩行 156
微生斷夢中的革命遺產 178
傷痕文學的前世今生 181
精神之旅 183
人·歷史·革命·知識分子·文藝 187
臺上的“我們”,臺下的我們 193
·回憶·
我的祖父黃文弼 212
后記/223
序
祝東力
九九年冬,一個搞音樂的朋友,介紹我認識紀蘇,地點在沙灘,美術館南門口。我提前到。過會兒,一個中年人,偏黑、瘦個兒,表情嚴肅,穿件半舊的黑皮夾克,兩手插兜,沿鐵柵欄門,來來回回走,也像等人。我遠處打量,紀蘇日后的形象在那時便大體定格——仿佛八十年代舊人,樸素內斂,形貌氣質更像普通勞動者,而迥異于一般所謂知識分子。
紀蘇家住東廠胡同,借用《史記·游俠列傳》的說法,“閭巷人也”。他從小濡染于市井的平民環境,另一方面,又因為生長在史學世家,所以幼承家學。這造就了紀蘇特殊的文體,即胡同語言與古典語文的絕妙融合,莊諧并用,寓莊于諧,俗語與雅言經緯相織,想象奇詭,所形成的語言爆發力,摧枯拉朽,往往出人意表。進一步說,在他那里,世俗經驗與社科方法、平民立場與家國意識,這兩個方面、兩種價值序列,往往能左右并重,上下兼顧,而并不偏廢。這種特點,大約也可以追溯到他早年的環境和經歷。
紀蘇是散淡之人。他上班,單位靠近后海。有時,中午天氣晴好,他會興之所至,租條小船劃到湖心,在清風麗日中物我兩忘,以至于枕槳而眠。工作之余,他有時幾個小時,沿舊城胡同信步盤桓,玩味其風物人情。東廠胡同口外,鄰近王府井大街,店鋪奢華,鋪金砌玉。紀蘇進出于鬧市,似無所見,無所聞。他好像絕緣于身邊這個拜金時代的喧嘩都市,其簡淡和質樸,堪稱“孤品”。
也是九九年,紀蘇寫了劇本《切·格瓦拉》,痛詆黑暗,贊頌革命,將歷史與當下、中國與世界融會貫通。零零年春夏,《切》劇在人藝小劇場連續上演一個月,之后到開封、上海、廣州等地巡演,以排山倒海式的語言力量,贏得山呼海嘯般的共鳴。反響躍出戲劇圈,波及整個文化思想界和社會大眾,成為民間輿論和思想在世紀之交“左傾化”的標志性事件。
一定存在不可抗拒的、更強大的力量,使這個散淡之人脫離了原先的軌道。
今天看,九二年后,中國社會全面轉軌,威權政治與市場經濟挽手并進,發展主義、貧富分化、吏治腐敗、消費文化以及全球化、城市化、私有化等中國九十年代的特征,悉數呈現。到九十年代后期,伴隨亞洲金融危機,國內經濟衰退,企業破產重組,工人大規模下崗,農村凋蔽,“三農”問題凸顯。進入21世紀,九十年代的特征依然在延續和深化,直到今天。“鮮花盛開的旅程啊,鮮血流淌的路段……”這是紀蘇的另一部戲劇《我們走在大路上》以歌詠形式對以往歲月的沉痛喟嘆。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因此,坦率地說,紀蘇和他的戲劇在世紀之交登臺亮相,其實是緣于時代的召喚。
正是在這種召喚之下,紀蘇遂一發不可收拾。本書選入的文章共二三十篇,大多是九九年以來他的隨筆、雜感,這是他的三部著名劇作《無政府主義者屬意外死亡,左派藝術家屬意中死亡》、《切·格瓦拉》和《我們走在大路上》,以及一部未曾面世而不為人知的劇本《貓和老鼠》之外的部分文字。這些隨筆和雜感,可以看作紀蘇在戲劇活動之后的余墨,也可以視為他的戲劇創作在語言、意象和觀念方面的某種準備,只是由于擺脫了舞臺結構的約束,隨筆雜感的形式反而能夠囊括更廣泛的話題。
這十來年的寫作,當然為他帶來了聲譽。但是,紀蘇哪怕是名滿天下,其實也和名利場無關。“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他只不過是在時代沉淪,迫近底線的時刻,把“沉默大多數”的良知、情感和判斷集中、熔煉,并升華為風格獨具的語言藝術和思想。他從來不以任何名流或精英自居,“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平日為人的退讓和低調甚至可以使人忽略他的存在。這可能原本就是紀蘇的初衷,他洞穿時代表象、擊碎華麗外觀的尖銳和犀利,其實都是不得以而為之。
他期待的是海晏河清,那時,他會像一滴水重新融入于水。
2009年8月25日 于望京
作者后記
小胡編的這個“集子”,選了我過去十幾年即所謂“盛年”里寫的文章。本來這類一時一境之作如落葉隨風散去可矣,就是組織個互助組,也多捱不了幾時。
我是個心性脆弱的讀書人,還沒到青春期就開始懷舊。如今走近生命的秋天,眼看著天越來越短,沒人時常常會轉過身去撫摸歲月。這書的意義在我,是紀念生命。
生命中最可紀可念者是友情——照我的理解,親情則是一種特殊的友情。這十幾年中我結識了一些友人,他們跟書中的文字有這樣或那樣溫暖的聯系。東力是他們中的一位,請他作序,固然是因為他對人事世事的洞悉,也是想借這么個機緣紀念一回生命中的友情。
紀蘇2009年8月19日于晨雨敲窗時
書評一
文壇奇“損”黃紀蘇
文/憲之
初讀現代史詩劇《切·格瓦拉》,真有一種石破天驚的驚奇之感,我被作者那犀利的文筆震住了。文章懲惡揚善,洞幽燭隱,入木三分,所向披靡,對世之大奸大偽的描摹揭露,淋漓痛快,一下子剝去其眩人的包裝,使其一絲不掛地晾在世人面前,一點情面不留,簡直有點兒“損”。它使人想到王朔——是的,在這一點上頗為相似,黃紀蘇和王朔,真可謂文壇上的兩位“奇損”。
對于生活中的虛偽和荒誕,王朔的一支筆是夠“損”的。我在一篇文章中說過:“因為生活中大量存在著荒誕:變了味的嚴肅、一本正經的無恥、用崇高裝飾起來的卑鄙、掛著‘童叟無欺’招牌的假冒偽劣,它們的大量存在,正是‘調侃’文學產生的土壤。”然而王朔是從市民和“痞子”的角度去“損”和“調侃”,他不光玩世不恭,在揭露了虛偽的同時也褻瀆了真誠,作踐了理想和崇高,揶揄和調侃了一切,而且往往真假、善惡不分,美丑顛倒。“痞子文學”與荒誕共生,它的走紅本身就是一個荒誕。王朔的“損”也是“痞”的產物。
而黃紀蘇的“損”卻屬于另一世界。
我們且來看他的一段文字:
而九十年代浮出水面搶注自由主義商標的精英,他們對資本的信仰,純粹出于勢利上的盤算,無非是看明白掃蕩天下的已然是美國,主宰中國的勢必為富人,于是極力迎合,爭相依偎。在中國,資本和國家的關系有些微妙,自由主義者往來其間,冷暖自知。正版資本主義屬將來時,而唯親資本主義或官商勾結則為現在時,精英們內部的一些分歧也由此而起:比如有的主張完全投資期貨,有的認為還是先做現貨生意。現貨派和大官的秘書、甥侄們打得火熱,為書記向大亨的順利轉型把英法近代史、印尼南韓政治咨詢遍了,弄出不少模型、公式和主義來開導老百姓。期貨派挾將來自重,仗著洋人看不起官,認為在一體化的全球,洋人才是祖師,官不過是收編的邪派,要矮著一輩兒,自己雖然更矮,但與祖師最親,是精神上的嫡系。他們和官不大融洽,雖然官那里的好處他們諸項諸月領取一文不差,但就是不肯打收條,而且時不時還要玩回反集權蹦極跳,引得中外觀眾大呼小叫。官沒有辦法,只好請最頭疼的幾位到他們最想去的國度去做活烈士……(《作品與爭鳴》2001第1期)
紀蘇之“損”,著眼處大。它不是小市民的牢騷不平和玩世不恭,而是關乎國家民族生存發展大計、勞動大眾的疾苦和命運,能從大處抓住根本,懲惡揚善,激濁揚清。矛頭所指,乃世之大奸大惡,彼等風云際會,居腕當紅,長于包裝,貌似圣賢,正得意地領著時代的風騷,惑人甚深。紀蘇之文,長于撕破其道貌岸然的外衣,直指其要害處,一針見血,因為一反俗見,故能振聾發聵。舉世關注的大事、貌似神圣的扮演、深奧的理論、復雜微妙的關系,往往以時下流行的語匯出之,化抽象為具象,寓大雅于大俗,奇思妙想,常令人驚嘆不已。它看似很損,但毫不油滑調侃,似俗實雅,貌冷心熱,疾惡如仇,實出自仁者的胸懷。除了作家個人氣質原因之外,對象的象與質的巨大反差:眩人的光環與其歷史定位的鄙小,恐怕也是這種“損”出現的原因吧。
黃紀蘇真是文壇的一位“奇損”。
書評二
黃氏爺們:左派思想,右派文字
——評黃紀蘇新書《與精英保持距離》
來源:搜狐文化 作者:蘇布谷
在左派右派之間,我最終會選擇打醬油。這是我對左右的立場。
根據經驗,左的文字像是苦丁茶,濃淡之間會有諸多苦味;而右的文字則加了沙拉——或者芥末,味道非中餐,會沖得人抓狂,流眼淚。
當拿到黃紀蘇的新書《與精英保持距離》時,看到的文藝腔的封面之后,我的內心是有點發緊的,因為江湖傳說作者是個左的人。
《與精英保持距離》文藝腔的封面帶來一個問題,就是不敢先看內容,怕太失望,于是就開始聯想,就好像看一文藝腔姑娘裝13裝得緊,就開始猜測她有幾次戀愛經歷一樣,實際上是一種不夠厚道起碼不夠高尚的行為。后來之所以打開書,并不是因為猜不出姑娘的心思,而是想求證一下,這姑娘是否如自己所想。
打開書還不能看標題,看了標題就被左的風氣當場撲滅了熱情,如右的人動輒米國,動輒民主,動輒自由,動輒市場一樣,左的人動輒革命,動輒陰謀,動輒貪官,就像姑娘是好姑娘,非要穿個30年前的棉襖,那個棉襖用來演個電影叫《我的父親母親》之類的還成,拿到當下來又不演戲,估計是行為藝術,而我這等醬油黨最怕此類行為藝術。
但既然能把書比喻成姑娘,姑娘最美的恰是洗過澡后炕上的樣子吧,純粹的姑娘,純粹的人,對于書,最美的應該是純粹的文字,所以我讀黃氏的書根本沒看目錄(這可是第一次)也不看標題(又是第一次),直接看內容,就像被炕上洗干凈的姑娘吸引一樣,黃氏的文字還真的糾到我的熱情和充滿聯想的內心了。
第一次如此讀書,第一次如此讀書還不至于失望,第一次如此讀書還勾畫圈點,還暗笑,還拍案——黃氏讓我此次閱讀經歷充滿了美好。書中俯首就有讓我覺得豁然又有趣,讓我也在心領神會中贊嘆作者的領悟力貫通力的句子來——就像讓我解開姑娘脖頸上的紐扣,窺這豹子的一斑。
比如用“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的尺子量秋白;(生命)結束得極富美感;(徒弟)跟伊尹之流做了友情鏈接;(他們)人生意義之錨死死勾住眼前的紅燒豬蹄、酥胸玉腿,別說收他命了,多收他一毛錢都未必干。
作者的嬉皮和調侃中,對網絡游戲又有半真半假的寬厚,批知識分子的時候用上網絡游戲,批貪官的時候也用上,至于“感謝歐幾里得愛因斯坦等前輩把游戲編的山高水長沒完沒了”,這樣的語句,結合前后文,讓人不莞爾一笑一定會懷疑自己肌肉萎縮。而“貪官動力學文獻資料”,“精神上的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之類黃氏獨創的語言,即可讓一股子縱橫捭闔游刃有余的語言駕馭力躍然紙上了然心上,忍不住贊一個,寫字的人,純爺們兒!
黃氏對于貪官的批判讓我深感痛快和大快人心:“腐敗是精神的逃荒,貪官是價值的難民” ——這樣玩文字魔方和萬花筒一樣的玩法卻是我所不及的。因為我不是很喜歡左派人氏的文章標題,所以我的推薦閱讀里也沒有標題,只是提醒,有一些文章讀了肯定比抽煙感覺暢快——尤其是把本書的文字當成一炕上干凈的姑娘來看的話,這些篇幅包括:批貪官的(已推薦了),批文老的,談《色戒》的,有關SEX與經濟的——本來以為只有我喜歡把男女問題和經濟大觀混在一起亂煮亂燉,沒想到黃家爺們也這么搞,而且搞得還挺像那么回事的,忍不住贊一個。
于是就開始懷疑,文字如此自由主義風格,如此張狂,如此嬉笑,如此民主,如此右派風氣的人,怎么可以是左派呢?而一個思想上保守左派,寫《切.格瓦拉》》的人,文字卻如此右派,是該用靜水流深來形容還是用積厚發薄來描述,或者難道真有點真我元我的人格隨機的解構與再塑?
腰封上對文字的評定是:凜冽的毒辣,溫厚的堅定。我覺得還不夠。這本書里有著北京爺們胡同里的油滑貧嘴,也有廟堂之高的厚重篤定,或有用嬉笑的方式對待嚴肅問題嚴肅事件,但絕對沒在非嚴肅非重要事件上浪費唾沫與口舌造成資源浪費,或者,其實這是一個內心沉重的人在用最輕松的方式吐露深刻,只是作者說完,一聲輕嘆,我等聽完,滿面莞爾。
書摘
貪官是一條價值觀的喪家狗
前些天參加一個討論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會議,大會下小會上議論起腐敗現象,議論到了為什么要當官,為什么不當貪官。本人一輩子沒當過官,在科、處、局、部——就不往上續了——的官僚體制中,屬于徹頭徹尾的平民,對于為官動力為官意義這樣的問題缺乏切身體會。但我還是說了點感想,現做些整理充實寫下來,就教于朋友們。
“官員”這個詞,有不少別名和曾用名。其中“人民勤務員”“人民公仆”是大家最熟悉的。焦裕祿他們那一代干部是有高尚情懷的,但是否心里真把自己當“勤務員”(現在早沒有這種職務了,就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這一點來說大約飯館跑堂的罷),我們隔著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已看不太清楚,還是不妄猜為好。現在的官員,中層以下我認識一些,幾乎個個把自己當人民的小時工——老覺得人民壓低了他們的工錢。高官我雖沒接觸,但肯定也都是從低官提拔起來的。從理論上說,提拔肯定是揀境界高的提拔。但實際情況是,胡長清、陳良宇那樣境界低的也都提上去了。
近代以來國勢風雨飄搖,看著隨時都可能翻船。要想不翻船,就得大家齊心協力;要想大家齊心協力,當頭的就得做出榜樣。民國所以不成,原因之一就在于當頭的做的凈是反榜樣,軍閥腿上能放好幾種娘們,命婦們用運送抗日器材的飛機運送她們的阿貓阿狗。共產黨所以成了,原因之一就在于指戰員殺進大上海能露宿街頭,老百姓推開門一看,這樣的小保姆可真不賴啊!于是把存折鑰匙拿出來放心讓她們管家。物換星移,小保姆管到如今把自己管成了胖主婦。胖主婦身上的肉已多到橫沖直撞,卻還躺席夢思上埋怨“共產黨忒肉!”怎么還不實行千萬年薪制啊?怎么還拿M國企老總當看門老頭啊?!
以當今的國勢,讓官員們扎綁腿打地鋪會很可笑,因為太脫離實際。其實讓官員接受“公仆”的價值觀,跟扎綁腿一樣脫離實際。中國已過了近代歷程中浪飛猿嘯最驚心動魄的一段,為中華民族近代大危機所激發、為中國革命所鍛造的仁人志士價值觀,到如今的確面臨一個退與不退的問題:是寶劍入鞘,存放好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呢,還是湊合著拿它削蘋果、因為削不利落反倒被小婦人嘰嘰喳喳奚落它削鐵如泥的歷史呢?依我看,如今為官動力為官價值,一般情況下就別動用“公仆”價值觀了,因為不合用而楞用,結果只能是把好東西糟蹋了。不過凡事也別絕對,少數特別有情懷、道德上可能上層次的官員不在此列。
那么什么樣的價值觀更適合今天的官員呢?照小官僚們的意思當然“錢”最適合了。官僚的意思也是學者的意思,學者旁征博引,從“經濟人”“理性人”到大明王朝大清王朝的歷史經驗,一句話:當官就得拿錢喂,還不能喂雜了。搞學問也一樣。的確,官員的人生價值和報酬里面不能沒有錢,但肯定也不能光是錢;既然除了錢還有別的,那就用不著那么多錢。這個“別的”價值或意義,照我看就是為官的樂趣,俗話說的“官癮”。“官癮”去掉貶義,就是對權力的愛好,從穿開襠褲的孩子王封其他開襠褲為臣為妾,到退休的書記天天站馬路牙子上臨時疏導交通擁堵,義務調解群眾糾紛,都是對管理社會指揮人民的愛好。權力欲求跟其他人生欲求如天文愛好者熬夜看流星雨、西門慶熱火朝天地擺弄潘金蓮李瓶兒,有異曲同工之處,那就是忙歸忙累歸累,卻樂在其中。價值在快樂中實現,酬勞在快樂中支付。這個“樂子”西門慶是認的,因為不記得他向柜上或哪個女人要過加班費。而我們的官員樂過了卻不以為“樂”,以為自己完全是在犧牲奉獻,別說各種崗位津貼了,就是每月發一次撫恤金他都不嫌多。社會上很多人在這方面也存在誤讀。那天電視報道有關科學院某院士刻苦公關的報告會,會下一個觀眾對記者感嘆道:這些科學家簡直是在地獄里爬行!這大概代表了一種普遍的無知,他們把科學實驗室的瓶子罐子架子臺子都看成拷問真理的刑具了。其實在科學家手里那些東西更是玩具,其中求知的癮頭、解惑的欣喜、成功的瘋狂,跟玩電腦游戲差不太多。電腦游戲過了十關就結束了,而科學游戲十輩子也玩不完。能夠一輩子從事這樣好玩的職業是難得的福分,一要感謝爹媽遺傳的基因好,二要感謝北大清華的游戲教練水平高,三要感謝歐幾里德愛因斯坦等無數前輩把游戲編得山高水長,沒完沒了。去馬路上的哪家游戲廳不得花錢?去科學的游戲廳不但不花錢還掙錢。剩下的道理就很簡單了:玩也玩了,掙也掙了,就不一定非要掙那么多了吧。
還是回到官員。官員操心多、考慮全、奉獻大,山珍海味有時吃不消也得吃,這是一個事實。為此,他們收入比普通人高一些大家不會有意見。但宦海中潛水、揚帆、沖浪的快樂他們自己應該認賬,公眾心里也要有數。當官跟掏糞挖煤不一樣,后者純粹是用一分辛苦一分卑賤換一份口糧,一點“辨證”、“闡釋”或掰扯的余地也沒有。而為官的苦樂關系就不一樣了:訓人雖然傷肝,但順氣;對下面兇自然就意味著被上面兇,似乎是正負對沖了,但這里面磨練出的隨機而轉、應聲而變的角色轉換絕技,專業演員見了都佩服,這就意味著成就感了;至于酒肉穿腸、高處不勝寒之類純粹是廢話,人固有一死,撐死是歡樂死,當然不能跟餓死同日而語。人類文明史為人上人、人上人的候選人、乃至人下人建構了異常豐盛的權力美學,隨便劃拉劃拉就能編一套《美食中國》那樣的巨著。總之,為官之樂,其樂不僅在工資條上,還樂在氣使頤指的官威上,樂在退了有萬民阻道、沒了有群眾夾道的政聲上,樂在“做最后之決斷”、影響局部社會、改變整體歷史的非凡人生實現上。這種數錢之外的樂趣應該為大家所承認,并進入社會的分配體系。但這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社會價值體系的多元。否則,官道就只能是一條沿著“高薪養廉”愈養愈貪、惡性循環的死路。
中國以往三十年致力于發展市場經濟,這符合中華民族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死地求生、后來居上的大是大非。不過稍不留神,市場經濟就膨脹為市場社會。完全徹底的市場社會是財富通吃,錢成為唯一的價值符號,其他所有價值都要折合成幣值才可能流通甚至存在。中國社會的市場化雖然沒達到寓言小說里的程度,但在真實世界中算得上生猛了,它造成的種種社會弊端有目共睹。在我國舊時代,富和貴你是你,我是我,聯姻的時候不少,但鬧矛盾過不到一塊的情況也很多,不像今天沒黑沒白好像老是新婚之夜。即便美國那樣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也不總重合,財富也不能通吃其他。其實,價值所以要多元,原因很簡單:它更接近人性,能帶給個人更多的幸福、群體更大的效益——當然不是堆一塊兒就完事,要講求配合運用之妙。而價值的一元雖不是沒有功用——比如進行社會動員——但它齊一人生、簡化人性,畢竟與廣開幸福門道、肯定各種潛質、激揚一切積極性背道而馳。回想以往三十年間,每次“熱”起(文憑熱、從政熱),都勢如野火,舉國熊熊;每次“潮”來(出國潮、下海潮)則潰岸決堤,一片汪洋。人人魂不守舍,個個如熱鍋上的螞蟻。本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丐幫幫主的成就感未必就在軍區司令之下,寫出名句的詩人眼里就更沒活人了。但當一種價值瘋狂兼并了其他價值時,社會的諸多部門及領域便門破墻倒,原來的三八優秀紅旗手、全行業技術過得硬標兵、傷寒學派第八代傳人,幾乎都成了趙光腚,不是背井離鄉闖了關東,就是失魂落魄地在瓦礫中扒拉過去的錦旗獎杯。這類集體行為直接涉及的人群人數固然有限,但它煽動人心,釀成風氣,剪斷了傳承,解散了積累,在細節上破壞著一個民族生命共同體的心物根基。這個問題似乎不大有人關心,認真的研究就更談不上了。
如今的趨勢則是錢要成為統一“貨幣”甚至唯一“貨幣”。局長和博導們都忙著把自己兌換成“老板”:有的真就讓下屬或學生這么叫——角色或身份的轉型先從耳朵開始;有的置辦了老板臺老板椅,從那當間望出去,單位的同事同志特別像自己從保姆市場上雇來的貴州丫頭;還有的照著工商界的標準給自己發紅包,發著發著,忽然有一天,把自己發到了司法界的某個角落。官員向老板看齊把國家社會糟蹋成什么樣就不說了,就說他們自己那副陰虛陽燥、神虧氣散的倒霉相,親爹親媽看了沒有不心疼的——據貪官動力學的文獻資料,迄今推他們落井的有兒女有老婆有情人,還很少聽說有父母的。學者文人們本來擁有豐富的資源維持一個相對獨立的價值意義系統:為他們撐腰壯膽的中外先賢,什么伊尹、顏回、揚州八怪,什么耶穌、高更、托爾斯泰……,打開書本就相當于開閘泄洪,要多少有多少。可這些符號上精神上的地主老財不知在“自己的園地”安居樂業,偏要流浪貓似地四處尋覓錢堆兒,追著小鋼蹦東跑西竄。他們排凈了自身的神、氣、血、性,化作一張張薄薄的“經濟人”,排著隊快步經過一臺又一臺點鈔機。風流、風雅已為當今士林所稀見,風骨就更別提了,點鈔機一遇上那玩意保險就憋。這些鈔票人也不是一點學術都不能搞,但讓他們搞實在劃不來。國家的各級科研基金都出自民脂民膏,是勞動者在烈日下鋪瀝青砌磚頭一點點熬出來的,卻成千上萬地造就了學術垃圾。這垃圾幸虧是紙質可燃,否則直接排入三江五湖,又不知會有多少水族斷子絕孫。九十年代中期開始的教育腐敗、末期開始的學術腐敗,本質上是一次對人民財產的搶劫——由一元價值觀指路、政府開倉門、知識階層蜂擁而入、滿載而出的“財政轉移”。
價值意義體系是社會生活最為核心關鍵的部分,比諸汽車,不是引擎也是方向盤,絕不是擋泥板。面對社會向市場、價值向一元的瘋狂奔馳,當政者不知是沒聽見,還是沒看見,還是喜聞樂見,總之基本上在袖手旁觀。電視上的秀女們馬上就要脫褲子了,這才聽見廣電總局一兩聲咳嗽。二十年前說兩個文明一起抓,后來總設計師也承認實際情況是抓了一個放了一個——用抓歹徒的方式抓精神只能這結果。七八年前又說要以德治國,世紀壇、國家大劇院之類很快破土動工了,但這畢竟只是土木工程,“德”還是沒影兒。到如今,億萬亡命徒隨時聽從錢召喚,中國社會在價值觀上已無安全可言。政治精英收發錢財、任免干部、堵截洪水、追拿逃犯,干的全是“實”事,“虛”事已三十年沒怎么干過了。讓他們對社會的價值意義體系有所籌劃,這首先就是強人所難。再者,讓他們對這個體系存一種建設和改良的抱負,也不符合文革失敗留給幾代人的總體幻滅感:世道人心該什么樣就什么樣,就別沒事找事了。對名、利、美、食、色、成功、自我實現等意義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以及小圈子亞社會之間的合理分布和組合做些宏觀上的調配,這有點精神上的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的意思,政治精英別說做了,想都不敢。按說想是知識精英的長處,但思想被改造成毛票的主流知識精英也很難指望他們能想出什么來。以他們經濟人的世界觀、初級階段的歷史觀、要么道德理想國要么舊上海四馬路的方法論,價值直接等于價錢就完事大吉了。唯利是圖就是這么等于出來的。腐敗也是。他們本來根本不認為腐敗是什么問題,但自從發明了X=E(邪惡),E=P(權力),P =M(毛澤東)的中國政治學也不知第幾定律,他們就改變了想法:既然通通統統都由毛澤東刷卡買單,腐敗干嗎不是問題?腐敗是大問題!
那天價值觀的會上,每個發言人規定只有十來分鐘。我的題目是“從戲劇看三十年社會價值觀的變遷”,剛說到八十年代初就被搖鈴,匆匆收了場,那感覺或許跟想兒子盼兒子最后卻墮了兒子的候補母親差不多。主持人河清先生則“利用職權”把他前一天也沒講痛快的觀點又做了如數家珍的補充。這就是讀書人的世界,這就是他們充滿快樂、緊張和意義的生活世界。這樣多元而獨特的世界又豈止學林官場,只要稍加留心,就會發現比比皆是。這些相對獨立的價值體系各懷幽勝,別有洞天,彼此雖然道路相通,聲氣相聞,卻能自成一統,安頓一方人民,讓他們流連其中,樂以忘憂,生而無倦,死而無憾。其實,市場社會放在大一點的歷史視野里,匆匆過客而已;金錢掃蕩天下、收編各路價值,一時氣焰而已。等到泡沫塌縮,水落石出,世界仍是多元的天下。
腐敗是精神的逃荒,貪官是價值的難民。普通的難民遭遇蝗蟲皇軍,只好攜老扶幼,輾轉溝壑,讓人看了傷心慘目。而價值的難民就比較可笑:他一聽見鬼子的皮靴從村口過,立即魂飛魄散;再看高堂慈親,連玩具熊都不值;回首小園香徑,整個一瞎扯蛋;他典當了兒女,一把火燒了老屋,氣喘吁吁去追隨皇軍;無奈皇軍兵貴神速,皮靴聲越來越遠;他于是變成一條狗,一條哼哼著平假名片假名卻沒著沒落的喪家狗。貪官的喪家經歷反映了多元價值體系的現實性、可能性以及必要性。
中國已然站著,李安他們依然跪著
一百年前,中華民族匍匐在地,任人踐踏欺凌。一百年來,中華民族掙扎于地,輾轉于途,左突右沖,上下求索。經歷了一百年山重水復的中華民族,如今是一個站著的民族。
趴著和站著之外,還有一個跪著的的狀態。但這狀態不屬于自強不息、勤勞不輟的廣大民眾,不屬于取經求法、蹈火赴湯的志士仁人,而專屬于一部分失心喪志、依草附木的政治文化精英。這些人不光雙腿跪著,雙臂還抱著,抱著一條腿,一條西方的腿。跪抱在這一百年里既是一個事業,也是一個產業。李安執導、取材張愛玲同名小說的《色戒》,就是近代跪抱業的最新作品。
近代的跪抱業源于中國對西方的暫時劣勢,興于清王朝的腐朽沒落,至抗戰而進入第一個黃金期。面對西方的高徒日本,汪精衛抗著抗著膝關節一松,雙臂一張,變為跪著抱著。陳公博、周佛海這些原本就東抱西抱的人物,也紛紛化作藤類植物,盤繞在東洋的軍靴上、挺進在中華的大地上。周佛海后來發表的日記中隨“汪主席”訪問滿洲國的兩則非常有趣。汪主席青年反滿,“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險些側身中華英烈。中年以兒主席見兒皇帝,想必不勝今昔、夷夏、主奴之慨,日記寫汪回旅館“大哭一場”。而陳本人則感嘆當年與溥儀有云泥之隔,如今幾把椅子平起平坐,還談笑風生呢!小人得志之態躍然紙上。對于周,抱日本腿相當于乘電梯,跪就是飛。汪偽其他角色也都因跪得抱,因抱而飛。那個丁默邨一抱共產黨沒抱出名堂,再抱國民黨沒抱出起色,三抱日本褲管就抱得青云直上了。還有胡蘭成,從妻兒都養不活的落魄窮書生一躍而成了“和平運動”的高干。只是勢比人強,日本戰敗,放下軍刀,軍靴還沒脫,纏繞在上面的植物就競相化作動物,“起義”的起義,奔竄的奔竄。其下場或綁赴刑場,或庾死獄中。陳公博逃到日本原打算做賴昌星,結果被引渡回來,臨刑前向兔死狐悲的獄友們拱手:兄弟先走一步了。忘了是赭民宜還是梁鴻志,大概是悔不當初一念之差沒將文人進行到底,在刑場上做起了絕命詩,最末一句沒出口子彈就到了。《色戒》中男主人公的原型丁默邨,本來是一頭殺人不眨眼的類人獸,過不慣大牢的圈養生涯而想往自然野生環境,保外就醫去游玄武湖,蔣介石聞訊大怒,下令給斃了。
屬胡蘭成運氣最好,他一面逃死覓生,一面沾花惹草;收下張愛玲送來的扶貧款后便把張從“他的女人們”中做了末位淘汰。張也不怨胡——胡跪日,她抱胡,都是跪抱業中的同事,如今雙雙下崗,都屬弱勢群體,該同病相憐才是。到了1950 年代初,張準備赴香港而抱美國,胡則二抱已跪了美國的日本。張在這承先啟后的日子里撫今思昔,創作了小說《色戒》。在小說中,她將男女流氓的感受和本人附逆的體會做了整合,形成日后聞名遐邇的張氏定律。根據這個定律,女人若被男人經暗道取了芳心,愛情就會升華,升到不論是非、不辨忠奸的恍兮惚兮之境。這個定律實際是要說:跪抱集團的利益大于中華民族整體的利益。但小≥大的道理很難說通,厲以寧、吳敬璉他們說到今天也沒多少人相信。沒人信那就換個說法,說下半身高于上半身的道理。下比高高聽著別扭,那就說下比上沉或下比上重。這個道理從管仲到馬克思無數先哲都講過,而且也比較符合人們的日常感受。豬肉價格比民主社會主義理論重要的道理,就算豬不承認但民主社會主義理論家肯定會承認。那么好,中國近代的跪抱集團就從這兒說起:八年浴血抗戰,中國并沒中斷傳宗接代也就是性交吧?再說,沒抗戰也會有性交,可見性交比愛國、民族大義、“心的長城”更長久、更基本、更普適吧?我們這次跟日本方面性交,說到底也不過就是性交,禁止我們性交就是否定人類的基本價值吧?還有,生殖器只是下半身的一部分,對下半身其他“小我”即私心雜念,也應該一視同仁吧?這樣的歪理不適于直說,所以跪抱集團的理論家在這方面沒什么建樹。但該集團的文藝戰士就不一樣了。通過把一個舍生取義的烈女子改造成一尊以陰道/陰莖為軸心的歡喜佛,小說家張愛玲自己解放了自己,同時也解放了小我掛帥的其他跪日同志——跪抱業的死難烈士如丁默邨雖然沒有徹底解放,但也從寬處理了。藝術的力量還不止于“解放”,張從漢奸婆娘的木籠升遷到永恒情愛的祭壇,成了一只潔白的羔羊。當鮮血像詩句一般從羔羊顫抖的身體里汨汨流出時,當張愛玲、胡蘭成之流的作品紅遍大江南北時,歷時八年、陷中華民族于血海的那段痛史慘然失色――中國近代的大是大非在乳房屁股的熱烈翻滾或翻騰中化作孤魂野鬼,黯然退席。
張愛玲這篇萬把字小說創作于1950年,發表于1978年。其龜縮蟄伏的時間與新中國嚴絲合縫。這也許是巧合,但也許不是。新中國有百端不是,但新中國腿是直的,胸是挺的,頭是昂的。她不但讓欺我辱我的西方強盜欲近不敢,欲遠又不舍,而且一舉查抄、取締了近代跪抱行。新中國以文革失敗而落幕,當大幕再啟時,中華民族改變了發展路線,但沒改變民族復興的目標,沒改變萬馬奔騰的氣勢。借鑒西方先進經驗的改革開放是一個辨證過程,無血性、無志氣、無眼光的三無一族也乘時而起,松膝而跪,向著正西張臂合抱,頂禮膜拜,使一度倒閉的近代跪抱業再度中興。張的《色戒》在這節骨眼上問世具有象征意義:近代的跪抱業要繼往開來,實現新老交接。
大陸八十年代的跪抱新一輩,因有三十年的斷檔,缺乏與西腿互動的經驗,基本等于白手起家,像袁偉時教授雖已頗有了年紀,論跪齡卻不比小余杰大多少。這些人干勁有余而技法不足,毛手毛腳,往往過猶不及。西腿固然肯定其動機,但未必受用其效果,一踢腿揚塵而去、重整褲線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新一輩迫切需要老一輩的傳幫帶。可大陸上的老跪抱,經鎮反肅反好多已不在人世,在人世的或改行燒鍋爐,或轉業收破爛,多年不實踐,膝蓋都僵了。在這種情況下,四五十年代飄洋過海的華裔跪抱,便以其久磨久練的精湛膝藝,責無旁貸地為大陸的跪抱后學傳道授業解惑。如夏志清,膝蓋上的老繭足有半本《中國現代小說史》厚,藝高而膽大,竟用一根英制皮尺將張愛玲吊上了中國現代文學的頂峰;如今又論證唐詩不如英詩,嫌四行八句太短,就好像他是為芝加哥公牛隊在中國物色球員。夏志清、余英時這些老先生說來也是飽學之士,怎奈知識為姿勢所誤,一葉之障,學問到老未近中和之境,一崴一崴倒像中風后的偏癱。但這一點也不妨礙他們發揮余熱,出任大陸跪抱幫的海外親友團。海外親友團的助力并不來自學養,而是來自美元跟人民幣1:8甚至1:10的比例。 這個親友團里有位龍應臺女士值得提及。龍女士嫁了德國男人因此成了最最幸福的中國女人,她明白大陸不幸姐妹不可能人人拷貝她的幸福人生,因此她隨身帶著U盤,隨時準備讓中國拷貝她老公的幸福國家。龍處在熱力超常的年紀,四海之內只要事關跪抱,她就事事關心。前年袁偉時教授由于跪得太猛將《冰點》跪破,只見龍女一躍而至,殺聲震天,就好像李鐵牛劫法場。以龍的淺薄造作、好生事又不懂事,本來最適合婆媳相爭或妯娌相撲,居然就做了大陸的現代文明教練員和民主政治督查員。原因無他:臺灣跪得早、龍女抱得早。
有了海外親友團的輔導呵護,再加上自身的天分和分外的努力,中國的跪抱新一輩很快實現了從急于跪抱、勇于跪抱向善于跪抱、巧于跪抱的轉型,并以此將近代跪抱事業推向第二個高峰。這次沖頂的核心力量是文化知識精英——官僚和資本家還真沒他們鍥而不舍、喪心病狂。這些人密切配合,此呼彼應,雖然不一定設了組織部,但組織化程度卻接近紅槍會。歷史和影視是他們的兩個主要工作坊。在史學工作坊,他們以“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為由,為歷史上的侵略者漢奸逐一落實政策,對于民族英烈則不斷打各種小報告。他們還以講述老百姓的故事為名,把歷史“還原”為吃喝拉撒的起居注,將涉及歷史本質的大是大非排擠出局。歷史的大是大非排擠走了,現實的大是大非無依無傍,孤掌難鳴,只好看著他們把跪抱三十六式增訂為七十二式而干瞪眼。在影視工作坊,已跪出世界水平的導演們,他們的生產流水線川流不息,把舊家庭亂倫、共產暴政、破壞惡化之類組裝成各類東方的奇形怪狀,抱往嘎納、威尼斯和奧斯卡。不斷推陳出新的東方美妞更是他們的拳頭產品。銀幕上,由于中國男人老在吃補藥,中國婦人渴了三千年的陰道,盼什么似地盼著“大得出奇”的家伙來解救。可以說,這樣的中國電影已成為西方的另類偉哥,想必是刺激了旅游或“春游”產業的發展繁榮。這幫電影人或精神咸水妹為世界杜撰了一個跪著的中國,一個在進化階段、道德水準、精神風貌各方面全都低三下四的中國。而現實中,中國勢不可擋的雄起正在挑戰作威作福、高高在上了三百年的西方。我看這些導演不像是在為國分憂,以“新和親”電影反擊“中國威脅論”——鬧“中國崩潰論”的時候,他們也是這套東西。兩個工作坊還常常聯手,推出亡國亂史的影視作品。以前有痛哭中國跪晚了的《河殤》;后來有替中華民族另認始祖的《神舟》;如今我們又看到了《色戒》。《色戒》重復了跪抱集團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它用肉色混淆了中國近代的大是非,用肉色呈上西方主子喜愛的小貢品,如此而已。李安這個我以前覺得或許比張藝謀、陳凱歌境界高些的華人導演,如此而已。
《色戒》從寫作到發表到搬上銀幕,前后近六十年,整整一部中國現當代史。六十年歷史相對于漫長的地質年代只是一瞬,卻見證了人類社會一次壯觀的造山運動,即中國大地的再次隆起。在隆起的大地上,希望屬于站著的事業。跪是沒有前途的,跪抱業屬于夕陽產業。一些人站不起來了,因為跪抱已經成為他們的生存方式。那就讓他們趁著夕陽在山,抱著閃閃金熊閃閃金獅繼續跪吧。
范跑跑不能不跑
關鍵詞:跑跑、跳跳、跳崖、跳高、真君子、真小人、偽君子、偽小人、思想烈士
范跑跑在天搖地動之際腦子一片空白,他跑出教室,跑下樓梯,跑出教學樓,跑到操場,跑出了死亡的陰影。他把自己跑成一個普通災民,一個全社會都應為其奔跑加油的普通災民。
如果范跑跑就停在那個普通災民的位置別動,他會繼續分享來自全社會的理解與同情。但他不屬于那個位置,他是一名預備精英。就在他跑得頭也不回的同時,有老師用身體攔住塌下的水泥板,把活的一星半點機會留給身下的學生;有老師死死撐住變形的門框,讓孩子們“跑出一個算一個”(范跑跑的話);有學生跑出去又跑回來,要叫同學們一起跑;還有一個男生攙著殘疾的女生艱難往外跑,迎面碰到回來接應的其他男生;還有個說話奶聲奶氣、娃娃模樣的小學生在跟著老師不斷闖回余震中的廢墟,往起拉同學,往外背同學,結果自己又被垮塌的建筑砸傷……這些平日最不起眼的中國人,在大難降臨時成為了最偉大的中國人。面對這樣的人,普通人包括筆者雖然自愧不如,卻因得見人性的皎潔、人間的華美而感到一股郁郁向上的牽引力。面對這樣的人,不甘普通、深感失落的范跑跑又跑了起來。
但他不是見賢思齊,從普通人的位置向上跑,而是向下跑,坡度之大像是跳崖。他發表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言論,他說生死關頭,生他的親媽都不會救;他還說舍己救人并不比舍人救己更高尚。這樣的跑法若放在平時,是有可能讓他提前結束預備期,一步跨上精英紅地毯的。處在打砸搶階段的市場經濟的確需要六親不認的人格而且需求量特別大,這也是為什么在過去若干年里,“真小人”成了最流行的時尚,文化人——從下半身詩人到先鋒藝術家到主流經濟學家——幾乎把文化當成了比賽看誰更不是東西的跑道。這一點,范跑跑當然是看到了。但市場經濟不可能老停留在打砸搶階段,只認絕對值不管正負數的社會風氣不可能長治久安,正氣和是非已開始悄悄地重返人心。這一點,范跑跑沒想到,朱囂囂、韓寶寶也都沒想到。他們沒想到一直很酷很牛的跑姿跑相,居然會遭到萬眾鄙棄。看視頻中范跑跑一臉無奈,讓人聯想到阿Q 走在未莊街上發現女人都四下跑散時的郁悶:“伊們怎么都正經起來了?”就連自由主義者見了范跑跑也紛紛“往兩邊的門里亂鉆”,而他的自由落體式奔跑明明是該由自由主義負責結賬的。
這下范跑跑慌了。慌了的范跑跑開始亂跑。他忽而從筆直的“真”小人轉彎改跑“偽小人”,說自己否定高尚其實是在搞“言說策略”,說白了就是蒙人;忽而又跑去個人主義書架取來一摞本本,繼續當“經濟人”“理性人”的跑動圖書館;忽而不當范跑跑改當范跳跳,由跳崖改跳高,飛身做“真君子”,說自己其實是在為廣大教師維權,為全體人民爭自由。興頭上,真君子他都嫌矮了,接過不知什么人出于不知什么心遞過來的撐桿,要把自己撐上“思想烈士”的眩暈高度。他還沒起飛就落地了。肉體上剛逃完命,緊接著就做思想烈士,這樣的奇跡若真能發生,人類還用種糧食么,直接從空中一碗一碗端八寶粥就行了。
范跑跑能不能不跑,就呆那兒做個普通人?
在鳳凰衛視談《色戒》
我以往不參與任何電視節目,因為不喜歡那里的氣氛。這回鳳凰衛視邀我去說《色戒》,先沒答應,后來還是去了,主要是因為不滿主流媒體對這部片子的一片叫好。1999年美國狂轟濫炸南聯盟(炸使館前),我也到公安局申請過游行,也無非是想讓西方知道,不是中國所有知識分子都跟著星條旗走。
到了地方我才明白“一虎一夕談”是哪幾個字,先我還以為是“一呼一吸”呢。節目的形式比較脂粉氣,屬于我見了就要換臺的娛樂類。我隨身帶去一張抗日女烈士成本華臨刑前的照片,我前一天去照相館印的,放在大信封里。烈士挺然的身軀、凜然的神情,一直在我眼前。她身后坐著日本兵,日本兵在這之前曾集體強奸了她,在這之后還要用亂刀捅死她。他們笑得臟、亂、差,就像今天眾多的嘴臉。我嗓子里堵著一塊實實在在的東西,我說不清這東西是悲傷還是憤怒。
“《色戒》是否美化漢奸”是這個節目的主題。幾個所謂“嘉賓”和四周圍坐的觀眾分成了針鋒相對的兩方,由表情夸張的主持人居間協調。我一般開會比較低調,不習慣跟人爭辯。這一次火氣很大,我事后都納悶,怎么會粗暴地打斷別人發言呢。那天氣氛比較熱烈,我說了不少話。不知道編導會剪多少,更不知人家會怎么剪。時隔好幾天,記憶已開始模糊,趁著沒全忘寫下一些,對將來的播出的節目或許是個補充也說不定呢。
我那天最主要的一個觀點是:要說李安的《色戒》,就必須說張愛玲的《色戒》,必須說張愛玲為什么要寫《色戒》。張愛玲出身前清沒落世家,已屬破落戶的飄零子弟。這種人急于出頭而不大在乎手段。柯靈先生曾勸過她,說如今國難當頭,你身在孤島,千萬別站錯隊;以你的文學天才,擱幾年筆也不會被埋沒的。但張愛玲“出名要趁早”, 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全民抗戰根本攔不住她做日偽統治下的文藝奇葩。不僅如此,他還跟當時的主管文化口的省部級干部胡蘭成領了結婚證比翼雙飛。這段人生經歷放在今天的價值體系下,已經不算一回事了,但在抗戰后乃至后來相當長的時間里,卻構成不小的道德壓力。張愛玲要給自己漢奸家屬兼漢奸文人的身份尋解脫,找合理性。這應該是她寫作《色戒》的主要動機。
如果張愛玲誠實一點,她完全可以立足于自己的真實經歷,把一個沒落自私渴望榮華的文學青年邁向漢奸文人漢奸太太的這一步交代清楚,這只是一小步,分析清楚、描繪生動一點都不困難。但這解決不了張愛玲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她沒有寫自己,而是抓來抗日烈士鄭萍的真實故事(其實張還是把自己、也就是一個典型張式小市民擱進去了,弄得人物極不合理),編了一段烈士愛上漢奸的小說。如果烈士都能愛上漢奸,張胡他們為日本人做事又算什么呢。只是這一步不是一小步,是大躍進,要跨過構成人、制約人的眾多社會因素,其難度近乎柯受良飛躍黃河天塹。這道天塹,張愛玲唧唧歪歪沒能飛過去。至于李安排《色戒》的動機,大概可以到他的國民黨、“臺灣人”、白人社會中的華裔這些尷尬身份里面去找吧,但我沒那功夫。不過用他自己的話,張愛玲冥冥中在找他,也就求他幫忙再給飛一遍。張愛玲飛不過去李安就能飛過去么?李安當然飛也不過去,他只好拿出普天下電影人的混辦法,讓男女主角光著摟著滾過去。其實滾也是滾不過去的,但他讓男女滾過去再滾過來,不停地滾,一直把部分觀眾滾暈,他就算過去了。
把一個抗日青年變為漢奸情婦,李安的老師是日本的毛片導演。日本毛片里男流氓強奸婦女,婦女先是推三阻四,叫罵不絕,到后來變叫罵為叫床,欲仙欲死。人到欲仙欲死連親媽都想不起來,別說是非忠奸了。強奸犯肯定是希望被奸婦女不報警光叫床,侵略者也肯定是希望被侵略者不抵抗光慰安。但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愿,并不反映多少真實。當然,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人畜交配的事也發生過,一些流氓女作家在作品里也盡情享受半人半馬的強奸,但我懷疑她們不過是葉公好龍。所以說,用陽具攻克婦女,是對就廣大良家婦女的侮辱。把這一條骯臟的邏輯塞入烈士鄭萍如刺殺魔頭不成、慷慨就義的真實事件,更是喪盡天良。
場上有些嘉賓觀眾一口咬定李安與政治無關,這部片子只講藝術只講愛情。對此我是這樣看的:如今這個時代沒什么大危機,大家抬頭風花雪月,低頭男歡女愛,這也可以理解。但我們拿自己當小寶貝兒沒關系,別拿李安當小寶貝。李安說只有他來排這部片子,才可能在國內通過,這說明他十分清楚其題材和主旨的政治性。個人利益與民族利益之間的關系,難道不是最大的政治么?場上還有人認為張愛玲是張愛玲,李安是李安,兩個《色戒》沒有關系。我則說,區別是有一點,但本質上沒有一點不同。人家本來是連著的,咱們別拆散人家。
場上某嘉賓還是某觀眾用《色戒》獲國際大獎來證明這是部好片子。主持人問我怎么看,我說張藝謀陳凱歌那些破片子不也頻頻獲獎嗎,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我都否定,何況那些破銅爛鐵呢。
最后還從《色戒》色情鏡頭該不該剪,討論到了國內電影的分級制,并請來下半身女作家木子美登場。廣院劉建平教授發表了一番該剪的議論,主持人讓木子美點評,木子美用“道貌岸然”一言蔽之。木子美認為影片的那些場面畫出了女人的世界。她說,女人真的跟男人很不一樣。我說,女人跟男人固然不一樣,女人跟女人也未必一樣,很多女人包括在場的各位,跟木子美也不會太一樣吧。至于電影分級制,我說了三點意見。首先,文藝作品從性的角度表現社會人生,這沒有問題。如果必要,別說全裸了,就是把內窺鏡用上也沒關系。(木子美問我干嗎那么仇視性,我說)我一點也不仇視性,甚至喜歡性。我只是納悶,為什么這些文學家電影人低能到離開褲襠就混不下去,比比《士兵突擊》真不知差哪兒去了。很多作品純粹靠性撐著,就跟車展上的有些破汽車似的,不站一個三點女郎,根本就無人駐足。其次,我不反對分級制,但我懷疑它的實際效果。因為第一,這年頭你不讓青少年看他也有地方看,別低估了如今的孩子們。第二,也別高估了如今成年人的抵抗力。最后,除了實際效果,也還要考慮象征意義。社會是一個有機聯動的體系,色情電影跟妓院毒品之類的道德前提差不多是同一個,你放了這個,放不放那個?這件事還涉及到現行統治的意識形態合法性,這就是政治精英考慮的事情了。
結束時我再次拿出照片,講了自己的感言:我們今天能花紅柳綠地坐在這里言心言性,是靠了鄭萍如等無數烈士的舍生忘死。我們要知道好歹。該反對的要敢于反對。沒有恨的愛是虛偽的愛。這位死難烈士,大家可以不必記住她的名字,但希望大家記住她的眼睛。
黃紀蘇學者主頁:http://www.wyzxsx.com/xuezhe/huangjisu/
嗯,此書不錯,我買一本看看》》》
聯系電話:010-62760856
郵 箱: [email protected]
Q Q: 90907783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