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趙劍斌長篇社會問題小說《父恩難辭》的評論文章之二
一個平民作家的人文情結
——讀長篇小說《父恩難辭》
老 芊
"平民"是一個模糊的階層概念,究竟 何為"平民"?似乎應稍加闡釋。"平民"者, 概而言之,近乎古代的所謂"布衣"。而"布衣"者含義有三:其一,此類人不是官吏,不著有品級標志的官服;其二,就其經濟而言,也無力置辦綾羅綢緞,相當于南北朝時期的"褐衣"族;其三,他們可能有一定的文化。當然也不乏智者,如三國時諸葛孔明所謂的"臣本布衣"。如果用"干民"或"布衣"一詞,來稱呼長篇小說《父恩難辭》作者趙劍斌,倘用上述三則有關"布衣"的含義,似乎差不多。據筆者所知,趙劍斌迄今為止,仿佛沒有任過有級別的政府官員,時下且為一個標準的下崗人員。其退休金僅夠衣食,而這個"衣"也只能有緣于特定攤床的廉價商品。不過,他有一個執著的癖好:讀書,思考,尤鐘情于文學寫作。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他曾發表過小說,寫的當然也還是"布衣"一族的瑣事。最近,竟然推出一部40萬字的長篇巨制《父恩難辭),并產生不小的震撼。應該說,雖感意外,但對于他來說也是情理之中。因為在他內心深處,總是涌動著一個長期以來未實之情結,說得時髦一點,也算是對人類的一種終極關懷。不過,一定的生存狀態總是制約著作家獨具特色的生命體驗,對于趙劍斌,可能就是那種涌動于胸襟之中的,帶有濃重平民色彩的情感體驗、情緒沖動和對平民生存狀態,精神追求的關注與思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題材--平民生存的社會層面
小說的核心人物張志全,是整部小說全部情節推進延伸的樞紐。他,是老工人張萬全的養子,是老工人共產黨員嚴玉柱的女婿,同時也是小說中有一定官職和權力的人物施德安的親生兒子。小說命名為《父恩難辭》,也許正是這樣三位父親難辭的恩澤吧。小說是從一個普通老工人張萬全的喪儀開始的。張志全的養父張萬全,是一個勤勞、善良的普通退休工人,在忙碌一生,臨終前決定將自己的"接班"指標給了養子張志全(而不是給自己親生的3個子女)后,可以說是郁郁棄世了。作者選擇這個切入點是不乏其深意的。小說的內部時間約為80年代,有誰知道(這里所說的"誰",是指非布衣者)一個老工人的死是何其艱難呢?遺體從太平間領出,需要用錢去打通關節,送喪親友所乘車輛的求得,需幾經周折,即使到了火葬場,也需要托人打點才能順利地化為灰燼。這一切可能顯得悲慘了一點,然而卻是生活本身的真實寫照。也許許多個"張萬金"們都是如此獲得安息的,從這個切入點不難看出作家擷取生活層面的一個基本特征。
嚴玉柱是一個老工人共產黨員,曾任過工會干部,就其生存環境,作者曾不經意地做了一點渲染。譬如,居室狹小,屋中最主要的裝璜就是布滿墻壁的"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等各色證書、獎狀。未來女婿進門時,才買幾條細窄的帶魚。但不管生活多么艱難,他始終恪守一名老共產黨員的風范,他堅信人間正道,有一種近乎本能的責任感,愛打抱不平,關心下崗工人的生活,頗有些仗義律師的風度。他對當時近乎"初級階段"的腐敗現象耿耿于懷,為此,他極力阻止張志全與生父施德安相認,惟恐張志全純潔的人性被腐蝕??梢哉J為,這是 一個敢于斗爭,堅持原則,以自己固有的價值觀念去規范自己行為的退休老工人黨員形象。這也是作家在自己生活中拈出的一個人物。不知道這個人物的原型是否就是作家自己周圍環境中的一個熟人呢?
施德安是張志全的生父。為此,張志全的原名應該叫"施陽"。施德安被錯劃為右派 后,妻子病逝,無力扶養生于,是經嚴玉柱的手把張志全送給了老工人張萬金扶養,施德安"摘帽"后,成為一個頗有實權的處長。不知作者在生活中是否與這種有實權的處長打過交道,但在小說中可見出,土地規劃局施處長是個大官啊!他有權為自己的親屬、朋友批房子--在80年代中期,作者生活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大約只有卜5平米,房子在一般人心目中,房子既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奢侈品。作者選擇這個人物,實際上也是從平民百姓生活中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的。然而,施德安這個人物也正是因為權力在握,主動或被動地成了一個逐漸走向平民的異己,墮為以權謀私的人物。除此之外,作者還塑造了許多人物,如茍局長、王廠長、包工頭、干部子弟施光、白咸國等人物。就社會生活的呈現層次和通篇小說的人物設置、情節推進,都不難看出,這是一部只有作家--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作家所能擷取的社會生活層面。
呈現--平民的追求與艱辛
作家在本書內容提要中,曾對自己的小說作如下概括:"感人至深地將一代青年 在改革年代遭遇的迷離情愛、事業艱辛,路途窘圖逐次展開,反映出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為青年拒絕誘惑、自我奮爭,將人生價值與社會進步相統一的拼搏精神。"小說中的張萬全被火化了。而活著的嚴玉柱仍然固守著傳統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準則。然而年輕的張志全把接班成為國營 職工的名額讓給"弟弟"張志強后.便一無背景,二無財力,赤裸裸地踏上自己人生奮斗的歷程。
張志全是作者刻意設置的惟一的正面青年形象。在處理親情、愛情、人際關系和工作等行為規范上,都深刻地打著養父張萬全、岳父嚴玉柱精神世界的烙印,有著較濃厚的傳統道德觀念,同時具有新一代青年為理想而努力追求的決心和勇氣。但是在經濟轉軌的歷史條件下,物欲沸騰強烈地沖擊著固有的價值體系,相當一部分人淪為物欲、金錢的奴隸。張志全作為有為青年,在走向社會,關注人生,實現自我的實踐中,卻受到一些本來不應有的挫折。他是施工員,而他的監察對象是他的惟利是圖的頂頭上司,致使他非但無所作為,卻屢遭重創,最后竟然讓一個施工員去跑當時極為緊俏的房地號,根本意圖是將他陷入無所作為的境地,從而加以貶斥。
張志全的處境既悲慘又尷尬。就其身份而言,他是集體所有制的"以工代干",由于沒有成為國營職工,女友棄他而去。由于是集體編制,在人格上處于低人一等的境遇,遭到許多干部子弟的白眼。這一切對于實現他的理想抱負來說,在當時是不可逾越的天然障礙。他的事業轉機是被獲悉生父竟然是頗有實權的土地規劃局的處長。于是乎,一切都時來運轉了。然而,張志全對此頗不以為然,甚至覺得有這樣一個父親恰恰是實現自我的一個障礙,也許是父恩難辭吧,生父施德安的陰影使他始終無法擺脫。最后,他竟然以辭職的方式擺脫"父恩"的庇澤。自己出去另辟一番天地。但事實上這番天地仍籠罩在"父恩"之下。張志全所遇到的艱辛其實就是一個平民出身,有追求的青年所遇到的艱辛。作家在刻畫張志全這個人物時,更多的筆墨是著眼.于艱辛,同時關注了他不斷追求、向上的精神,以及張志全突然成為干部子弟和同時因為轉機也給他帶來的只有他才有的繁忙。
張志全的"父恩難辭",所反映的既是張志全個人的矛盾,也是當時社會上基本矛盾的體現。是道德的淪喪與完善之間的矛盾;是信念葆有和坍塌的矛盾;是兩種價 值取向取舍的矛盾。張志全在很大程度上選擇了肯定的一面。這一點與小說中的其他青年人物如張志強、齊燕、吳美萍、施光等等,是截然不同的。但就一代青年而言,張志全所占的比例太小了??蛇@未嘗不是事實。
憂患--平民作家的情結
從題材選擇,人物設置,具體描寫等小說的諸多方面來看,作家始終沒有離開自己所在的社會階層視角。甚至從小說中所流露出的感情傾向性,也都是普通百性所普遍具有的基本色彩。那么,作家寫這樣一部小說的創作情結是什么呢?我們只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是一種平民的憂患意識--平民才能體味到的人文情結。憂患是激動,憂患也是呼喚。這種呼喚是一個平民作家所流露出來的對民族、國家的一種關懷。憂患之一,對當代青年理想、信念、追求的憂患。不妨我們簡單列出一個比例數。在小說所描寫的青年一代形象中,大約 不下二十人,真正堪稱有積極理想、信念、追求的只有張志全一人,也許嚴莉可以算做其中的一個。盡管作家肯定了張志全這個人物,難道不為這樣青年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比例數而擔憂嗎。
憂患之二,青年人的父輩人物,小說中主要有三人:張萬金是作者欣賞的人物,嚴玉柱是作者歌頌的人物,施德安是作者既 同情又鞭笞的人物。這三個人物,張萬金死了,嚴玉柱無奈地固守著自己一隅小小的精神陣地,然而,這個陣地也只是固守而 已,并不存在星星之火的意義。而施德安卻是縱橫捭闔,屬于他的空間、時間都是帶有擴張性的。張志全從感情上,心理上,價值觀念上是肯定張萬金和嚴玉柱的,甚至也承繼了他們身上可以肯定的方面。但是當作者描寫張志全以張萬金,嚴玉柱的方式去面對生活時,卻遭到種種不可逾越的障礙,而施德安的"父恩"則是十分實惠的。張志全不能辭去張萬金、嚴玉柱的"父恩",這已成為他基本的人性組成,但是他也無力擺脫施德安的"父恩"。這種難辭的"父恩",對一代青年來講,不是都具有相當能量的塑造力嗎。施德安膨脹的"父恩",張萬金、嚴玉柱固守的"父恩",如果都辭不掉,哪一 個力量會更大一些?也許是前者,也許是后者。作家難道不為這個青年而憂慮嗎!當然了,作家在憂慮也許是無奈之中想出一個策略,讓張志全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岳父家去生活,但誰知孩子又會怎么樣呢?難道作家不仍然是憂慮嗎?
憂患之三,作家從平民視角寫了一些他并不熟悉的官員,茍局長,施處長,甚至還有更高級的官員。從小說中來看,作家顯然不熟悉他們。然而從作品中,我們卻感覺到官場充斥著復雜的裙帶關系,朋友關系,相互利益糾合關系等許多涉及到"為誰服務"的官德問題。這大概也是作家的憂患之一吧。
憂患,也意味著呼喚。作家在呼喚什么?他呼喚的方面正是小說中所批判的東西的反面,即書中所說的:腐敗的反面,特權的反面,封建裙帶意識的反面,知識分子市儈化的反面。以及在當代青年成長的道路上,清除誘惑,掃除障礙,使他們將人生價值與社會進步統一起來,這是民族興旺和發達的最終保證。這是作家在憂患之中所呼喚的一種精神,也是作家--一個平民作家的人文情結之所在。
(此文發表在哈爾濱文聯主辦的《文藝界》2001第4期雜志上,作者系哈爾濱文藝評論學會秘會長)
“狼來了”不再是瞎話
——讀《父恩難辭》札記
崔慕良 2001-07-12
近來寫社會問題的小說不少,多理念化情節單一,人物概念化,讀后難留下印象。趙劍斌所著長篇社會問題小說《父恩難辭》與眾不同。容量厚重,揭示發人深省。
一、 小說內容豐富、耐讀
小說通過一個青年工人家境的前后變化,寫了本份工人的貧困無奈,權貴人物的弄權、謀私,八旗子弟的貧婪,奢侈,有為青年擺脫困境的艱難,權錢交易的丑惡內幕等等,這些事情觸目驚心又司空見慣。有人說,小說是民族的秘史?!陡付麟y辭》揭示出的事實,也是從當代政治,歷史,經濟專著里無法讀到的。這讓我想起恩格斯在論及巴爾扎克時所說的話:"在他的《人間喜劇》里,給予我們一部法國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的歷史……"我們也能從《父恩難辭》中全面認識今天的社會,從諸多矛盾交織中,了解社會前進之艱難原因,從而產生變革的愿望。這是本書重要價值所在。
二、作者強烈的平民意識,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所產生的共鳴增強了作品的震撼力
《父恩難辭》作者站在平民立場上,用平民眼光解讀社會,用平民的情結塑造人物形象。對買官賣官的憎惡。對"沒錢不辦事,有錢濫辦事"的憤怒,對分配不公的不滿,對被壓制人才的同情等等。作者是平民的代表人,表現了普通老百姓的憂患意識。不掩美不遮丑,既唱贊歌又唱挽歌。在這部小說里揭露了大量社會上的腐敗,"狼來了"不再是瞎話,亡黨亡國之談不再是政治家,理論家聳人聽聞的預言,而是活生生的現實警示。平民的憤怒情緒在這里得到了釋放,為緩解社會矛盾,作家的赤誠之心躍然紙上。
三、作者選擇矛盾最尖銳處切入,增強了可讀性
由于歷史欠帳,很長時期以來。住房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一面是高樓大廈,一面是破舊的平房。盡管同處一片藍天下,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處境。住樓房者難道都那么有德、有能、有貢獻嗎?住小平房都真的無德,無能,無貢獻嗎?作者回答是否定的,為什么會產生顛倒呢?是社會腐敗的結果。作者圍繞建房分房的爭斗描寫,讓讀者看到一個真實世界,而去掉幻想。世上沒有救世主。不管是貼金還是包銀,都是假的!連法律天平的支點都可以移動,公平不再存在。對分配不公,或認可或反抗;認可是等待,反抗是爭取。該何去何從?《父恩難辭》給國民開出了健體強魄的藥方。
四、《父恩難辭》主要人物性格鮮明
按通行說法,張志全是一號人物。他在中國知識分子多災多難的一九五七年來到人世。父親因是右派被發落,母親受父親株連,在孤立無援的情況生下他不久撤手人寰。他被一位工人收養,成為工人的兒子,長大后只能先當工人。但他不安于現狀,勤奮好學。取得大專文憑,當上一名施工員。他的處境并沒因他個人努力而改觀,他無根基,無靠山,別人刁難他,排擠他,結果是好事沒有他的份,壞事少不了他。他奮力抗爭,終無濟于事。只好在無希望中生活、工作。一條成才之路堵死了,庸才之路依權勢洞開,這是我們國家的可悲之處。只有認了他飛黃騰達的生父,境況才有所改觀。作者寫他,是寫環境對人才發展的壓抑,是寫"血統"對人才的影響,而這些都要與社會進步格格不入。我們看到的是失望大于希望。張志全最后委以重任。他還能牢記他是工人的兒了嗎?在設有父輩的庇護下?;蛟谂f勢力因壟下,他能擔此重任嗎?希望中又摻進一份擔心。
張志全有三個父親:生父、養父、岳父。
生父施德安,一九五七年被錯劃為右派,發配黑龍江改造,受盡凌辱,值得同情。但落實政策后,為保官位,依附仇人,仰人鼻息,行為可憎。雖然他為官不那么貪,但遇事先考慮自己的官位,為保官位,不惜放棄原則,行為就可憎了。盡管他也懺悔,也有舔犢之情,終難再現當年有為青年形象。成為正少邪多的人物。施德安的蛻變,是多種社會不良思潮扭曲的結果,施德自己有責任,當權者更有責任,這也是我們社會可悲之處,足以喚起人們反省。一個不會反省的民族,難以長成巨人。
養父張萬金,是個"扛大個"的基層工人,"官"銜為領人干活的班組長,七口之家,生活困難,一家人一個月只能吃一回肉。當班組里人到他家找他議班組里的事,他總是叫孩子打酒割肉,平時只能是咸菜就飯。這里表現了一個基層工人的豁達。為了能讓一個兒子進國營單位,他不得不提前退休,這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一個轉國營的指標,給哪個孩子呢?他力排眾議,把指標給了養子張志全,他不是按"血統"選擇接班人,而是按"有為"選擇接班人,表現了一個工人的大公無私。對張萬金,作者著墨不多,卻躍然紙上,是全書中最可親可敬的人物。
岳父嚴玉柱,作者著墨較多,寫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嚴玉柱出身工會干部,在位期間給困難職工辦了很多好事,為人稱道。退休以后,為繼續幫助人,只好討過去的人情債,放今天的人情債,以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兒子嚴東在古怪老爹面前販賣庸俗的人生哲學,說明嚴玉柱性格的兩重性:既有工人熱心腸的一面,又有干部迂腐的一面;他在社會變遷,人生價值取向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失落感很強烈。他需要社會認可他,但無能為力顯得可憐。分析起來這不是嚴玉柱的錯,是社會的復雜環境造成了他性格的復雜,這是一個美學上的新形象。在他的行為中,為爭回四兩魚,不依不饒,最后逼迫小販認罪,添秤,是最光彩的一筆。這樣的行為多一些,嚴玉柱也會比現在更可愛些。
值得一提的是小人物梁巖,他是農家子弟。城里沒他立足之地,他靠自己的聰明認識了這個社會,靠送禮當上了小包工頭,他又投靠成了權勢人家的"準女婿"。他阿諛奉承,可鄙,有時為搶一塊肥肉,也會兇像畢露。這是小人物保護自己利益的行為,可以理解。他爬上上層社會以后,還能返樸歸真嗎?難!形勢逼人變不是一句空話。腐敗不根除,梁巖靠攀龍附鳳的本領,會成為社會舉足輕重的人物,甚至一方主宰?,F實也逼迫別人學他,這就可怕了。梁巖是農村青年的另一類,他走的不是農村青年的常規之路,是市場經濟造就的新人物,具有美學價值。
張志全是當正面人物寫的,代表了社會的希望。但他掌權以后還會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嗎?在他去看生父的路上,向妻子嚴莉表白:"我是施家的大兒子,也是工人的兒子……"這能證明他不變嗎?記?。核芾锪髦┑掳驳难?,是犯罪分子施光的孿生兄弟。"父恩難辭":可理解為父親給予的不能不要,就足以讓人擔心了。作者以"父恩難辭"作為書名,也表明作者的擔心;好人掌權社會就會好,但這個老百姓的愿望無法實現。改造社會弊端,呼喚強有力的機制,這是《父恩難辭》給我們的答案,讀者也會因此保持一份獨有的清醒。
?。ㄗ髡邌挝唬杭质」鲙X日報社,作者是著有多部長篇小說、文藝評論集的作家、文藝評論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