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天下”者,走“江山”者,必以原點起步。然千人看“天下”,千人走“江山”,又必有千種原點。所謂志不同則道不合。“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韓先生的原點、起點在哪里,走筆的支點立于何處?抑或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抑或是對黃河以北地緣的“偏心”,膠東“漢子”還是把目光從江山的北面開始審視。“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開始不知道為什么韓先生把“北國風光”作為“天下”的起點,也還是不知道為什么第一篇文章《北國風光》的第一節竟命題為《自遠方》,而《自遠方》的第一子節竟為《長城內外是故鄉》。不過,你若還記得“望長城內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雄渾,莫非韓先生要從于一個偉人的“天下”觀得以開展?細看《自遠方》的文字,果然就是。
細看《自遠方》的文字,“自遠方”三字的典故,果然竟源于《沁園春.雪》的偉大作者,自此,也就理解了為何韓先生安排的第一個章節為《北國風光》,第一章第一節為《自遠方》,第一章節第二節為《大雨落幽燕》了。而“自遠方”的出處,來自共和國建國初期毛澤東對蘇聯的出訪,“1950年2月27日,毛澤東主席訪蘇歸來,抵達千里冰封的哈爾濱,并從這里開始巡視東北三省。”,因之就在東北留下了足以令今人感慨不已的歷史的足音,“毛澤東揮毫為哈爾濱人民寫下了‘學習’、‘奮斗”、‘發展生產’、‘學習馬列主義’、‘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的題詞。”。
在參觀毛澤東下榻之處的時候,韓先生還注意到一個細節,毛澤東下榻的住所陳列的書籍中,“我看到其中有斯大林的著作,而其中一本英文著作,作者竟然是亞當·斯密。我問館長這是否原件,得到的是肯定的答復,實際上這些書都是主席從東北局圖書館臨時借來讀的,因而離開的時候也都沒有帶走。”,――-這可就新鮮了,亞當.斯密的著作,出現在毛澤東的視野里,竟然比今日將其奉若神明、頂禮膜拜的“大家”們沒準要早些,自然,立場、方法恐怕有根本的不同,但這卻更反襯出鼓噪毛澤東“不懂”或者“不關心經濟”者,似欠缺些歷史的觀察或者有些先入為主。韓先生以其在哈爾濱眼見的文史實物資料得到的印象恰恰是:“反對世界市場的從來不是毛澤東,而是西方列強。…毛澤東訪問莫斯科的時候,他最急迫地就是反復強調‘新中國要與全世界做生意’,…與東北局領導的談話中,他更多次說:‘現在與我們做生意的國家,實在太少了’。‘現在聽說德國也要跟我們做生意,可惜數額不大。’”。
須知其時正是新中國建政伊始,中華貧病以久百廢待興,而在東北境外,新中國與美國所糾集的強大的“聯軍”激戰正酣,毛澤東的眼光就急切地注視到世界的經濟活動場所,盡管后來的歷史證明,這種美好愿望的艱難實現,竟然走了近30年才“厚積薄發”于后來的所謂“新時期”,但是,艱難在哪里?艱難就在把持了大部分市場活動的西方要一步步地接受毛澤東和新中國自己定下的規矩,就在于主動參與世界市場而非被人家給“市場化”了去。
此如韓先生總結的:“在老人家那里還有一條: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不準帶著槍炮來。…中國現代歷史上,也只有毛澤東才痛切地認識到:只有下掉列強的槍,才能平等自由地談生意,才能談得上哪怕是形式上自由的‘世界市場’,而此次莫斯科之行苦澀且略帶屈辱的記憶,顯然加強了毛澤東對于‘世界市場’的深刻理解。…市場交換的平等,是以武力的平等為前提的——在世界歷史上,最早認識到這一點的,不是別人,正是市場經濟的真正奠基人亞當·斯密。…因為恰恰是斯密看到:歐洲列強互相之間才遵循市場原則,而對世界的其他地區和民族則訴諸武力掠奪。”誠哉斯言!哪怕在歡呼中國加入WTO若許年之后的今日,強權經濟的規矩,莫不依然伴隨著壟斷和強權的運行,只不過在真實的“槍”之外,又增加了一支隱蔽在“公平”外衣背后的“槍”,就是所謂自由貿易“規則”,那經常就是弱肉強食的“規則”,利己主義的“規則”,――比如中國出口商品所遭遇到的空前圍堵。
據《自遠方》:“在漫長的行程中以及在蘇期間,毛主席披閱了大量的電文,發表了一系列談話。這些電文在紀念館都有陳列,翻閱他的這些電文,我突然發現偉大領袖竟然是一個如此心細,又如此事必躬親的人。…而在這些電文的最后,毛澤東都以這樣的方式落款:某月某日,‘自遠方’。”――有些不敢相信的是,這“自遠方”三個字竟是簽注在關乎天下大事、國際風云、民生社稷的極其重要的電報的結尾處,“自遠方”,三個字飽含思念、溫情,蘊藏著浪漫,又略顯俏皮的風格,其大氣、瀟灑、親切,也恐怕惟有毛澤東才具備運用自如的境界了。
今日,人們仍然在說東北曾經是“共和國的長子”,因為新中國重工業體系的性命攸關的項目,多半起源于東北,而今,據說東北“落伍”了,成了所謂“老工業基地”,需要“重新騰飛”,但人們不可能對東北為中國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貢獻淡而忘卻。說起東北,當然會憶起鞍鋼、大慶這些重工業的龐然大物。提起鞍鋼,令人想起一部曾經被稱為《鞍鋼憲法》的文獻,此件曾經被作為中國工業、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大法”。
80年代后,《鞍鋼憲法》受到“時賢”人士們的激烈批判,現已是“歷史文物”,其時,《鞍鋼憲法》是針對所謂《馬鋼憲法》的產物,一是前蘇聯“理性計劃經濟”模式的產物,源于前蘇聯馬格尼托爾斯克鋼鐵公司總結出的一套管理體制,強調專家治廠,實行“一長制”。而《鞍鋼憲法》據當時鞍鋼的高級工程師馬賓回憶,源于工程師和工人在一起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是自然形成的,工程師要研究生產工序,需要與班組工人一起操作,一起編程,一起攻關。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后來,被總結成為“堅持政治掛帥,加強黨的領導,大搞群眾運動,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據報道,1995年4月,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到鞍山視察工作時特別肯定了“鞍鋼憲法”,肯定了鞍鋼的工作。李瑞環指出:“特別是毛主席總結的‘鞍鋼憲法’很有名,就連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對‘鞍鋼憲法’中的技術革新、技術革命,兩參一改三結合這套東西都非常重視。鞍鋼給國家出過力,做出過重大貢獻,國家不能忘,全國人民不能忘。”
據《自遠方》“毛主席視察東北之后就主張廢除‘一長制’,實行‘集體領導’,也就是書記、廠長、工會主席的‘三人制’,以及加一技術人員、一個工人的‘五人領導’。…在1956年聽取34個部委匯報時,毛主席更責問:‘推行一長制,究竟是哪個黨中央的命令?是北京的黨中央,還是莫斯科的黨中央?…而根據毛主席的提議,1961年制定的《黨政干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將‘鞍鋼憲法’的精神寫入其中,而第一條就是‘干部參加勞動’。”、“1961年,毛主席又親自主持制定了《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首次將‘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寫入條例。條例指出:‘企業各級職工代表大會和職工大會,有權對企業的如何領導人員進行批評,有權向上級建議處分、撤換嚴重失職、作風嚴重惡劣的領導人員,并且有權越級控告’。條例規定‘企業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是吸收廣大職工群眾參加企業管理和監督行政的重要制度’,…1964年《人民日報》再次提出反對官僚主義的切實措施:‘絕對不要實行對少數人的高薪制度,應當合理地逐步縮小而不應當擴大黨、國家、企業、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員同人民群眾之間的任何個人收入的差距。必須防止一切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享受任何特權。’”
讀后,感慨系之,從“應當合理地逐步縮小而不應當擴大黨、國家、企業、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員同人民群眾之間的任何個人收入的差距”到“拉大差距”,再到MBO,真是“蕭瑟秋風今又是”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看來,只有后來者去評說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銀湖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