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春節將至之時,哈爾濱等城市的旅游項目在互聯網上爆火。近兩年節假日期間火起來的網紅旅游地點越來越多了,典型代表就是去年的淄博和眼下的哈爾濱。這其實就是所謂“刺激消費”的體現。
自疫情防控放開以來,有的人就一直期待著我們能夠去“報復性消費”,認為這樣經濟就可以迅速復蘇。而在發現事實上消費情況仍不理想后,他們就急了,趕緊通過新媒體炒作宣傳,鼓勵大家來消費。
可是,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刺激消費”這個詞很詭異:我們人民群眾消費與否,不應該取決于我們自己的腰包里有多少錢嗎?既然沒錢,我們自然不想消費,為什么非要“刺激”呢?
消費乃至經濟的增長,都不是刺激出來的,老百姓的錢包才是根本。
但是,有的人就是不懂這點,就是急得直跺腳催我們去旅游、去買車買房;卻不肯從自己鼓鼓囊囊的腰包里分出半分錢給百姓。
畢竟,他們的財源,就是我們老百姓的消費與勞動啊。
或許有人會說:去消費我們的經濟才能發展啊!
可是,那是誰的經濟?它的發展又是為誰服務的?認為民眾多去奢侈地消費就是愛國,那是資產階級的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觀點,這種理論早就破產了。與其死盯著GDP看,不如去統計一下這兩年有多少私營企業倒閉,有多少勞動者失業,有多少大學生就業困難。
我們要發展的,是人民的經濟,而不是既得利益者的經濟。消費主義,無非是一場要掏空我們腰包的騙局。我們老百姓只需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何必理會某些經濟專家的狂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