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打掃門前雪”,就亙古相傳的這句話的本意來講,是帶有幾分貶義的,因為下邊還有半句:“莫管他人瓦上霜”。這明顯是在嘲諷過去“各顧各”的利己主義。但不知道你是否已經感到,今年冬雪也大,在北京這樣的首善之地,連從古以來“各自打掃門前雪”這前半句的好傳統也已經被省略了。
很多小區,樓前道上雪積了很厚,就是不見清掃。中午略見陽光,雪化為水,夜凍薄冰,第二天又一場大雪,于是摔跤骨折,便多有發生。
若在前些年,但凡雪天,即使沒人招呼吆喝,居民都會在早上自覺走下樓來,出門掃雪,哪怕雪依然在下,也必須要清出門前走人的道來。但現在不同了,沒人出來掃雪。一開始還以為就是北京變了,一問方知,北方多個城市冬天大抵相同,已經多年這樣了。
城市居民美好的道德傳統,怎么說丟就丟了呢?一了解才知道,這與當下這個“社會化”管理密切相關。居民們很認真的講出一番道理,既然居民們交了物業費,那么房前屋后的衛生已經商品化了,那么大雪與樹葉灰塵一樣的,理應由物業去清掃。如此,小雪薄雪尚可應付,遇到今年大雪暴雪,豈止是幾個物業人員能對付得了的?于是這個千年古訓連上半句也便給中止了。沒人來研究這個特殊的文化現象。當大家都不出門掃雪的時候,文明和傳統的延續離危機就不遠了。
現在有些流行的詞匯,叫作“第三方”“商品化”“承包制”等等。什么都是承包,什么都是花錢買服務。舉個例子,過去機關人員必須要做的比如年度工作報告、新年度規劃、領導的講話稿,等等,都開始流行外包了。外包了就要做預算,預算就須貨幣化。比如一個工作總結、新年規劃,列出十萬二十萬的預算報告,然后交給某大學、某研究所、某咨詢公司,人家坐等的就是掙這樣的錢呢!一個這樣的咨詢公司老總悄悄告訴我,三五個人,承包幾個政府機關這類營生,一年收入,比搞什么企業大公司強多了。既沒風險,還可加強與官場聯系,一舉多得。有些工程項目用這個辦法,無可厚非,因為機關干部確實不懂。
但是,有些連領導報告工作一類,也花錢買服務,就不可思議了。關乎機關運行的大事都商品化了,如掃雪之類匹毛小事,就算不上什么事了。機關花錢買服務了,機關干什么呢?喝茶看報扯閑篇。至于外包這些東西怎么樣,無須操心,承包人從網上下載下來一些成品,改頭換面交上去,反正機關那些人也不真懂,看不明白,承包人拿到承包費是硬道理。如果有了損失造成浪費,也與貪污受賄搭不上邊,無須擔責。就像懶政怠工有了損失不犯法一個道理。
如此外包,花錢買服務,有個極其美妙的誰也不敢質疑的名字,那叫“改革”,你敢質疑,給你十個膽怕也不敢。于是在這面旗幟下,過去機關干部提前幾分鐘到辦公室打掃衛生提茶打水之類的營生,再也無須考慮了。比較起來,過去掃雪之類的義務勞動,都變成守舊和頑冥不化的代稱。在這種氛圍下,普通群眾也都有了商品化的觀念,既然我交了不少的物業費,何必去干物業的活,你收錢就該掃雪。所以,人行道上積滿厚雪,人走起來如履薄冰,撲撲通通的摔倒聲屢屢可見,便是自然而然的現象了!
花錢買服務,作為賣服務者,圖的是利潤。別的不知道,過去我們機關食堂的大饅頭響謄三里河地區,都想托關系買我們食堂的饅頭,糯軟好吃口感好,各類副食都堪為一流。如今外包了,情況變了,價格雖然漲了不少,饅頭做的卻像麻將塊,包子小的像小金桔,油條小的像是雙匯的火腿腸。開始大家提意見,但是絲毫沒有作用,于是乎也就不提了。說多了說不定給你一頂妄議改革的帽子,為了雞毛蒜皮的大家事,又何必呢!
由門前積雪說了這么多,感覺世事真的變了,或許人老了愛懷舊的緣故。不再說了。只愿明天燦爛的太陽,能把門前片片薄冰盡快融化掉,免得七老八十的人不敢下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