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冠患者有沒有“長新冠”后遺癥?過去沒有看到過相關信息。
2022年11月24日,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一個關注聲明,讓該期刊登載的3篇中國論文進入人們視野。文中披露了中國也如外國一樣存在“長新冠”,而且在出院患者中占比很大。
下面,摘錄3篇論文中披露的主要數據:
2021年1月的論文披露:
他們對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出院的1733例患者集中隨訪發現:肌無力/疲倦、抑郁/焦慮、呼吸困難、睡眠困難、脫發、關節痛等是隨訪患者較為主流的后遺癥,76%的患者在發病6個月后,仍有至少一個癥狀,疲勞和肌肉無力是最常見的癥狀,睡眠障礙、焦慮和抑郁頻繁出現。
2021年8月的論文披露:
對同一醫院出院的1276名患者隨訪發現,目前還存在至少一種后遺癥狀的患者比例,從6個月時的68%下降到12個月時的49%。有呼吸困難的患者,由6個月時的23%增加到12個月時的26%。有56位患者,因為有精神問題/癡呆癥不能參加隨訪,如果也部分考慮在內的話,有精神癥狀的人群比例其實更高。
2022年5月的論文披露:
同一醫院出院的新冠患者,完成2年完整隨訪者1192人,出現至少1種新冠長期影響的比例,從6個月時的68%,下降到1年時的49%,到2年時又增加到55%。
基本結論:
他們隨訪調查的出院新冠患者,存在后遺癥的比例:6個月后是68%,1年后是49%,2年后是55%。
論文作者都是權威人士,包括原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長王健偉、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等。《柳葉刀》雜志的關注聲明,主要質疑6個月時的新冠后遺癥比例,在第二篇論文中,為什么由76%變成了68%。可見人家很專業,對發表稿子的真實性是很認真的。作者也做了認真答復,早在質疑出現前,就發去更正后的論文版本,并已說明原因。
看到此事的報道后,有以下想法:
第一,向論文作者致敬。因為他們做了扎扎實實的研究工作,讓人們知道了中國新冠后遺癥的部分事實,希望他們把這項工作繼續做下去。此前只是看到,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有關論文稱,住院患者6個月后 49%-75%有長期后遺癥,感染者1個月后23.7%有后遺癥;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有關研究稱,現在全美約1600萬勞動適齡人口患有新冠后遺癥,這個數字讓人吃驚,要加上老人和兒童更多。外國的新冠后遺癥非常嚴重,中國的情況到底怎么樣?怎么有效治療和防護?這是廣大人民群眾極其關心的問題,希望有更多這樣扎扎實實的專家拿出扎扎實實的研究成果。
關于當前疫情的危害,既不要無端夸大,也不要刻意輕描淡寫。要拿出這種扎扎實實的研究數據,才能真正讓人信服,畢竟這是關系每個人根本生活質量的大問題。中國人民和中國社會需要實事求是,需要科學精神,需要認真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不需要那種信口胡說、不務正業的網紅專家。
第二,向有關部門建議。能不能盡快出臺一個政策,讓中國專家的論文更多發在中國刊物上?一個走向偉大復興的國家,難道連這樣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嗎?尤其是關于中國疫情的重大研究成果,不能只對外國開放而讓自己人民不知道,只能到外國刊物上才能看到中國的研究成果,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正常嗎?2020年初,武漢被新冠疫情大規模攻擊時,關于疫情最初襲擊的許多調查數據,也是在中國媒體刊物上看不到,只能從中國專家發到外國刊物的論文中知道,當時曾引起軒然大波。這種狀況為什么到現在改變不了?中國專家的科學研究,難道不應當首先服務于中國人民嗎?
第三,向刻意誤導說不。為了讓大家放心“躺平”,近日某大報登載文章聲稱“目前無證據表明新冠有后遺癥”。讀文后發現,原來是找來專家開導大家,把那些繞來繞去的話歸納一下就是:因為學界未確認新冠肺炎有后遺癥,就不能把味覺嗅覺喪失、關節痛、記憶力下降、胸口疼痛、咳嗽等歸類為新冠肺炎后遺癥,因而就沒有證據表明新冠有后遺癥。還有,那些患者自己敘述的癥狀不足為憑。
這樣的邏輯真讓人長見識!說白了,就是只要他們不承認有后遺癥,那就一定沒有,全世界都認為有也不算數。這樣的東西竟然能被大報看中,真的讓人不勝悲哀!就如去年,世衛組織在中國溯源后,認為新冠病毒從中國實驗室泄漏極不可能。但幾乎所有中國媒體報道都說《“新冠病毒實驗室泄漏”假說極不可能》,刻意忽略了“中國”這個至關重要的主語,這等于認定新冠病毒從美國實驗室泄漏也極不可能!這樣的說法不但以偏蓋全、歪曲事實,也使中國在病毒溯源斗爭中陷入極大被動。因此,希望媒體輿論要有科學精神,要嚴守實事求是的最高原則,不能歪曲事實誤導社會,不能容忍說假話。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