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0日下午,上海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組召開座談會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21周年。上海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組特意邀請西行老師鄧玉平同志作了《毛澤東在長征途中》分享講座(鄧玉平同志為大學歷史老師,前后十次重走了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的長征路)。座談會并就高為學同志提出的關于新近通過的憲法日是否準確合適問題作了激烈討論。馬研組組長陸立豐同志主持了座談會,并于會后向鄧玉平同志贈送了毛主席的詩詞《七律.長征》書法掛軸。
會場上高掛著毛主席像。
參加此次講座的是來自上海市教育戰線的教授、副教授、離休干部、退離休高級專家協會理論學習組成員以及部分中青年年輕同志20余人,很多人胸前都佩戴著毛主席像章。
鄧玉平同志說,長征作為中華民族的永恒記憶、人類活動史上的一座豐碑,在紀念紀念毛澤東誕辰121周年之際,大家特別懷念毛澤東和他的戰友,懷念親歷長征的紅軍將士。
毛澤東同志對長征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只是他革命生涯的一個片斷,但對于中國革命的發展,卻具有極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同志們在討論時說,“長征過去了80年,如今,我們又站在了新長征的起點上,任重道遠,相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實現。”
高為學同志向大家介紹了上海市退(離)休高級專家協會理論學習組在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時發現的關于憲法日設立的疑議問題。
高為學同志說,1982年憲法是1954年第一部憲法的“繼承和發展”,于情于理于法,都應把第一部憲法通過之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而不宜把1982年憲法通過之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在這個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上,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引起嚴重的思想混亂。因為這部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天辟地的第一部憲法,具有極其特殊的重大政治意義。它是“一百多年以來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歷史經驗的總結”、“中國近代關于憲法問題的歷史經驗的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新的歷史經驗的總結”,現在把它排斥于“國家憲法日”之外,將會在國內外造成否定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以來革命斗爭歷史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期歷史的感覺,陷入歷史虛無主義。
同志們對于高為學同志的發言表示完全同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