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央視新聞30分播出記者調查:誰操控了孩子的"第一口奶"?據說是記者暗訪了較長時間才收集全了天津這家大婦產醫院,關于新生兒的“第一口奶”的亂象:為了跟媽媽搶第一口奶喂寶寶,奶企除了以“贊助費”、“車馬費”賄賂醫院上層,還直接賄賂醫生護士,讓“白衣天使強行給孩子喂高價奶粉(不管寶媽有奶沒奶喂養)。而且為了平衡利益關系,這個樓層包辦多美滋,下個樓層就包辦恒天然,再下個就……。現金交易的賬單都爆光了,數目不菲。
收看了這則新聞,我才明白嬰兒的“第一口奶”極其重要,因為7天之內的母乳,能夠幫助嬰兒身體建立起天然的抗菌屏障,若使用奶粉,就會錯過母乳最營養的時機,且無法補救。更糟糕的是,孩子還會因此而對這個品牌奶粉產生依賴,從此抗拒母乳,而只能長期用這種奶粉喂養。說穿了就是成了這家奶企的老用戶了。從此小孩也就失去了天然的抗菌屏障。正因為如此, 衛生部在2011年就推出《母乳代用品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在嬰兒出生0到6個月里,任何奶粉品牌都不得做銷售宣傳,只有在產婦有嚴重疾病等特殊情況下,才建議使用奶粉代替母乳。但現在的事實是“醫生做法”卻在制造變了味的“第一口奶”。
天津這家醫院的亂象,其實也是更多醫院的縮影。我國每年新生嬰兒超過2000萬,七成通過奶粉喂養長大,從這個數字中,不難看出巨大的需求使中國的嬰幼兒奶粉市場有多廣大。為了搶占市場,不少奶粉企業不惜拿出巨資,賄賂醫生和護士,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讓醫院給初生嬰兒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讓孩子產生對某個奶粉的依賴,達到長期牟利的目的。
利用職權操控了孩子的第一口奶,變成了奶企醫院賺錢的利器。這種尋租的方式比官員利用職權尋租的手段有過之而無不及(吭你沒商量)。如今醫院墻上都高懸著“約法三章”之類的承諾,比如首問負責、不收紅包、微笑服務等等。但“地下活動”又有多少潛規則仍在運行?如若醫護人員的血管里流的不是"道德的血液”,那么即使不再給嬰兒強喂奶粉了,誰又能保證這邊按下了葫蘆那邊不會起瓢?因為小病大治亂收費濫收費,人們曾驚呼“醫德有病,不敢看病”,現在因為強喂嬰兒奶粉,是否還要驚呼“醫德有病,不敢生育”?變味的“第一口奶”呵,又在為我們敲響反腐警鐘。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