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土地又沒長腿,不管農民種或是不種,它應該老老實實的在那里呆著,但重慶南川區三泉鎮觀音村的800畝土地卻好像長了腿,莫名其妙失蹤了。
土地怎么會“失蹤”?一見到“新華視點”記者,村民們就搶著說,觀音村位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重慶市金佛山東坡,“一片叫馬水趟的800畝土地一直是村民的,現在卻發現它屬于一個叫‘馬腦城房地產開發公司’,而且從2003年就被占了,村民對此卻不知情。”
這是2003年由南川市土地整治中心以35萬元將土地轉包給
姚福吉的合同(11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健攝
“群眾是怎么發現土地被開發商占有的?”村民們說:“前幾年村里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很多土地撂荒,這幾年國家免了農業稅費、發了種糧補貼,本地就業環境也好了,大家紛紛返鄉復墾田地,這才發現800畝土地沒了。”而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直接造成土地失蹤的“兇手”,竟然是當地的土地管理部門。
早在2002年,南川區國土局下屬的國土整治中心提出對這800畝土地進行“集中整理”。然而一年后卻在村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將整治好的土地以35萬元價格,轉包給了時任南川畜牧局高級畜牧師的姚福吉,期限是50年。并且,承包方雖名為姚福吉,實際上卻是馬腦城房地產開發公司。
“村民一分錢沒見,當時也不知道。”村民們說,是鎮上主持簽的協議,800畝地50年租費只有3.5萬元,每畝地每年不到1元錢。三泉鎮副鎮長蔣莉對此亦坦陳:“當時確實有3.5萬元的租地費,但由鎮里抵扣了村民所欠的提留款。”在她出示的2002年南川土地整治中心與觀音村第一和第八村民小組簽訂的《集體荒蕪土地和荒山承包經營協議》,證實了相關內容。然而,“村民根本不知道這個協議。”再說,按照國家有關法規,轉包集體土地,應該經村民大會表決,在廣大村民根本不知情的情形下,這樣暗箱操作的協議是無效的。
再說, 2003年南川區土地整治中心與姚福吉簽訂的《三泉鎮馬水趟土地轉包合同》中規定的土地用途為綜合性農業開發(種植業、養殖業、觀光農業等),現在為什么建成“別墅”?明明是姚福吉個人承包的土地,為什么卻在馬腦城房地產開發公司手里?
記者在“別墅”前發現,已蓋成兩棟乳白色的獨立式三層樓房,面對青山,視野開闊,樓前平坦的院壩里,土地已被翻整,種植了草坪。只是雖于一年前建好,但因村民反對一直無人居住。
為平息觀音村群眾的不滿,據蔣莉介紹,經過鎮政府出面協調,馬腦城公司同意出資50萬元用于改善當地農戶的基礎設施,另外,區國土局土地整治中心轉包土地的35萬元也退還給觀音村集體,隨時可以返還給農民,但村民仍不答應,堅持要求“還我土地”。
事實上,從近年來全國農村呈多發態勢的土地糾紛看,大多涉及違規改變土地性質和農業用途。承包方多“以農業開發為名頭、以種糧收益為補償標準”租賃農民土地,但卻搞房地產等商業性開發,通過土地“變性”將農民的收益切除,同時蠶食著那18億畝看似鋼性的“紅線”。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 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