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中,發改委兩次約談茅臺等高端白酒廠家,目的是要求企業保障市場供應,不能再出現漲價現象。記者最新調查發現,一些商家很不嚴肅,就在發改委剛剛約談過后,53度飛天茅臺的超市零售價又由1480漲至1680元/瓶,又漲了200元。在茅臺的帶領下,五糧液等高端白酒紛紛跟風漲價。因此,此次約談能不能遏制白酒企業漲價,是對管理部門權威性的檢驗。
網友普遍質疑發改委的這一舉措,認為茅臺只是奢侈品,無關民生。
其實不然,發改委并非無所事事,抓有抓的理由。也許我們對“民生”的概念稍作解析,可能會發現發改委“抓酒瓶子”是有重要意義的。
從抓“米袋子”、“菜籃子”到抓“酒瓶子”,反映了中國的民生問題經歷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它對于當今的人們有兩點啟示:
一是中國的民生狀況經過30年的發展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從“一定要把糧食抓緊”的初級階段到抓蔬菜、雞魚肉蛋豆制品的“菜籃子”,是由溫飽向小康轉型的標志;繼而,高端白酒在人們飲食中的重要性又超過了魚肉,酒瓶子的“權重”讓發改委都不敢稍有懈怠,一而再地關心過問。寧可食無肉,不可樽無酒。這又是由小康到富裕騰飛的標志。短短幾十年,民生出現兩次大跨越,不能不說是奇跡。
二是民生概念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民生或民意的“民”與公民的民,概念不同。公民可以是“某位”,其個人的生活問題,不一定關乎社會民生。民生的“民”,一般來說既不是個體的人,也不是所有的人,是指一個社會占主流地位的大多數群體。這個群體的意志和訴求,支配著社會的“民意”。他們在生存生活上具有集中指向性的問題才會被認為是社會的民生問題。每個時期的群體結構會因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革命時期的主體是工農兵,建設時期的主體是直接從事建設的勞動者和知識分子,到了發展時期,社會的主流群體是先進生產力——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經濟快速提升的人們。如果不能深刻認識這個理論,就不能認識酒瓶子為什么已經成為民生的重大問題,也不能正確領會發改委約談的重要意義。
從上述理論出發,我們完全能夠想得象到,那些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經濟快速提升的先進生產力們的主流意識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力。不然,就不可能對政府重要部門形成支配作用。下崗職工和退休雙軌制問題喊得再兇,在民生問題中早已失去了“權重”。原因就在于這些人不再會對社會的高速發展有更大的貢獻。甚至有“主流民意”代表希望這些落后的勞動力再多勞動5~10年,以勞動時間彌補勞動效率的不足,那樣才是現代社會的“公平公正”。
哪些生產力最先進、最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經濟快速提升?不必要做周延性的分析。只舉一例:中國首富梁穩根已完成人事考察即將做官,此前,邀請先富們戴紅帽子升官的事屢見報端,相對而言,絕不可能從下崗職工中請人到管理崗位“再就業”的。
發展是硬道理,黑白不重要,人數多寡更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有資本,誰就是先進的生產力,誰就是主流社會。主流社會要喝茅臺酒難道不是重大的民生問題?
至于官員,他們是社會的直接管理者,是為高速發展保駕護航的基本力量,他們整天周旋于那些先進者之間,不喝茅臺難道喝大碗茶?其實,當官的也不容易,為了一方經濟發展嘔胃瀝酒,還要提心吊膽防止被自殺。
為順應主流社會“民意”,發改委的約談就變成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