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點水,難解民情民困
——讀《中國新一代公務員大規?!吧仙较锣l” 》有感
有報道說,日前,一場為期45天的“百村調研”實踐活動,讓中央國家機關71個部門633名青年干部首次大規?!吧仙较锣l”,走進中國的田間地頭。這些青年干部平均年齡30歲,61%以上擁有碩士、博士學位。
這些人下鄉干什么去了?報道說:光腳下地割魚草,徒步果園計增收,走村入戶嘮家常,訪貧問苦受教育、關注教育話成長……此前幾乎沒有農村生活經歷或基層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們,“用雙腳丈量土地”,分赴17個?。常秱€縣100個村,走訪農戶1512戶,完成調研問卷1084份,與4522人次基層干部群眾座談,與6000多名農村孩子對話,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p>
組織者為什么要讓他他們下鄉呢?據說是:“他們“居廟堂之高”,卻“處農村之遠”;講得了流利外語,卻可能聽不懂鄉土鄉音;常年埋頭文山會海,對基層困難和群眾疾苦體驗不夠?!薄坝捎跁r代的變遷,這一代人主體意識和自我觀念更強,更加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理想信念相對淡薄。如何引導青年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成為此次“百村調研”的一次重要探索?!薄盀榱烁淖冞@一軟肋,中央國家機關團工委組織了這場以“根在基層、情系民生”為主題的“百村調研”實踐,直指青年干部隊伍建設的薄弱環節,希望通過無間隙的鄉村調研,讓青年干部親身感受中國農村最真實的一面。
45天的下鄉活動,猶如蜻蜓點水,真能改變這些未來執掌國家政策制定者的思想嗎?或許能改變一點點兒,但要從根本上解決脫離群眾的問題,恐怕是杯水車薪也!盡管許多下鄉者感觸頗深,靈魂深處隱隱發現了一點什么。
結果如何呢, 45天的下鄉活動,“青年干部們錘煉了艱苦奮斗的作風” ,“帶著感情沉下去、撲下身子搞調研,這樣的年輕人贏得了基層百姓的好感?!薄?nbsp;他們在深入訪談和實地調研中,加深了對國情民情的了解,深刻體察了民艱?!蹦敲淳妥屛覀冺樦麄兊淖阚E了解一下他們的感受吧?!拔覀冃羞^許多的橋,看過無數的云,卻只在正當好年華的青春住過一個今生難忘的村。”外交部的姚馨說:“從來沒有想過要去了解農村”所以就講不出中國農村的情況,被外國記者問啞了。她說“很多西方國家一直叫囂著‘中國威脅論’,如果我們不能用讓人信服的論據來闡釋中國的現狀、論證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而光靠幾句干巴巴的‘道聽途說’,連自己的說服不了,外國人又怎會相信?”。全國人大機關工作的吳強說,“我們理應為那些沒有享受到幸福的人們謀利益。不要管自己的努力是否螳臂擋車,是否杯水車薪,我們為人民服務就是正義的,正義的就是安寧并幸福的?!惫I和信息化部的曲艷麗說,“理想,不再是一個時常令青年人迷茫的詞,還有什么能比讓鄉親們擺脫貧困、實現富足更有意義呢?”中國氣象局的王晨說,“三江鄉,雖然受地震影響很小,但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規劃、鄉村秩序等,離不開汶川‘原地起立、發展起跳’的謀劃思路,離不開國家政策和資金的鼎力支持?!惫睬鄨F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表示,“只有把個人理想融入社會歷史的發展洪流中,才能成長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青春年華的一代。”
不知道讀者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所有的下鄉活動,到底是如何實現三同的,沒有細說,不得而知。毛主席在世時,要求干部每年都要安排三分之一的時間下去蹲點,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那時的同吃同住同勞動,是貨真價實的,自己背著被褥卷,自己支付飯費,白天一同勞動,晚上促膝談心。吃住在農民家里,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演戲一樣,蜻蜓點水,把下鄉看做補課鍍金。雖然有點感觸,可靈魂深處依然一片空白。上山下鄉作為干部聯系群眾的一種制度性措施,讓人浮于事的各級機關干部分期分批下去,與農民搞三同,讓他們在白天勞動,夜晚談心中了解民情,比起專職下鄉做一些表面調研工作要實在得多。
不知道讀者是否還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似乎他們上山下鄉的去處都是清正廉明的地方,沒有一個人說到中國農村腐敗問題,難道真是這樣嗎?那么過去新聞報道中披露的小官大貪問題發生在什么地方呢?
不知道讀者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上山那下鄉了解農村農民情況,不清楚農村困窘之根源在哪里。如此膚淺的收獲,有價值嗎?單憑一顆熾熱之心,說幾句動聽的話,就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呢?這些國家機關的年輕干部們難道認識不到農村困窘的根源所在嗎?如果找不到困窘之根源,那么下去干什么?他們是否想過靠什么來幫助農民擺脫目前的窘迫呢?
不知道讀者看到人大機關工委吳強所說“是否螳臂擋車,是否杯水車薪,我們為人民服務就是正義的”的話,有何感觸。反正我是信了,為人民服務是螳螂擋臂,杯水車薪,盡管知道是正義的,卻如此不堪回首,真讓人寒心吶!何以如此,讀者可曾認真思考過嗎?鄙人認為,吳強的三同生活,靈魂深處受到強烈刺激,才敢說出如此膽大的話來。
“三門”干部多了,官僚主義必然嚴重,這是不可避免的。解決官僚主義,密切聯系群眾,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讓所有干部騰出身來,自己背鋪蓋卷上山下鄉,每年下到工廠農村礦山實行三同,與工人農民吃住在一起。白天一同勞動,一樣汗流浹背,同吃一鍋飯,體驗工農生活,晚上促膝談心,了解國情民情。唯有如此,才能密切干群關系,才能了解真實情況,才能制定出符合國情民情的政策方針和路線來。
不管怎么說,蜻蜓點水的上山下鄉生活雖然短暫,但總比不開展這項活動好,認識雖然膚淺,總比稀里糊涂強。中國社會存在的問題,關鍵在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制定,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一條路可走,走真正的社會主義道路,把農民組織起來。因為千百年來的歷史已經證明:小農經濟是沒有前途的,要讓農民實現共同富裕只有組織起來走集體合作化道路,唯有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才能解決農業增收、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致富問題。唯有把農民組織起來,才能干社會主義大事業。
歷史似乎重復毛澤東時代的一些做法,老人家的辦法正在被許多人重新認識,不管未來如何發展,三農問題的解決靠資本主義是不行的。私有制解決不了三農問題,土地流轉也解決不了三農問題,這已被千年歷史所證明,難道我們還要重蹈舊社會的覆轍嗎?
45天的上山下鄉活動,雖然短暫,也是值得肯定的。胡錦濤七一講話精神如何落實,不要光說好聽話,還要辦實實在在的事情。反思改革開放不是走回頭路,不是不要改革,不是不要開放,路線方向是綱,綱舉目張。沒有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方針政策,改革開放之路走下去,就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人民群眾從改革開放中得不到實惠,還會滿意和高興嗎?資改派們靈魂深處過于卑鄙,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懷疑人民群眾的能力和智慧,玩弄政治花招,陰一套陽一套,所以他們必然要碰得頭破血流。2011.08.2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