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該是什么樣的?這似乎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一般意義上的政治學理論認為,政府是維護國家利益,對外保護國家安全,對內維持社會秩序的組織機構。而普通民眾則認為,政府就是為老百姓服務、幫助他們解決麻煩的部門或者單位。但是隨著一些地區不斷涌現出的日益增多的社會治理方面問題,例如,各地由民生問題而引發出的一系列群體性事件,人們不禁開始發問,自己身邊的政府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它的主要職責難道就是發展經濟和不斷強化社會管理這么簡單嗎?
從普通民眾的角度出發,老百姓對政府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質疑并不過分。我們知道,中國30多的發展成就,主要依靠政府對發展經濟的全力推動所至。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雖然中西方政府所承擔的職能可能會有一些差別,但是具體到老百姓身上,他們關注的重點,開始越來越多地集中于政府在履行職能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政府形象上,通俗一點說就是,政府在提供服務或者行使社會管理權力時,所表現出來的工作態度。當然這種工作態度的好壞,主要是由老百姓來定義,而不是習慣上的由各級政府對自己的自我肯定。它的區別在于,從目前各地的實際來看,雖然一些地方政府也能夠承認自己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更多的時候,地方政府總是喜歡粉飾自己工作的成績,或者說自己肯定自己的方面比較多,而老百姓對此則并不以為然。正是這種由不同認識所形成的差距,才直接引發了普通民眾對政府工作和形象的一系列質疑。
實事求是地說,自改革開放以來,國際社會對中國各級地方政府的工作,無論從效率還是從成就來看,還是非常肯定的,這種肯定主要集中在中國經濟與社會30多年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上。但是隨著一系列網絡群體性事件的頻繁發生,特別一個時期以來出現的"百萬極點擊率"的網絡群體性事件,例如,2008年11月的"溫州赴美考察團"事件、南京周耕久天價煙事件、云南躲貓貓事件等,由于這些無一例外地涉及到政府的形象和工作態度,進而使得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更加關注自己身邊政府的形象和工作態度,而不再是各級政府所強調的經濟發展成就。我們知道,網絡作為一種新媒體,它對社會的破壞力和沖擊力是十分巨大的,如果處理不好民眾關注度高的社會問題,例如政府的形象,以及社會大眾的認同問題,那么我們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就會因為出現穩定問題而動搖。
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政府在改革之初把發展經濟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并沒有錯,但是隨著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加快,社會矛盾開始轉向,人們對保護自身的權益的訴求開始逐漸上升,如果政府的工作重心不隨著社會矛盾的轉向而適時調整,那么由對立情緒所引發的社會矛盾,就會不斷地沖擊社會發展的進程。
雖然在今后很長一個時期里,發展經濟仍然是我們的主要任務,但是對于那些把發展放在第一位,甚至為了發展地方經濟而犧牲老百姓利益的政府行為,現在則必須予以改正,因為它們正在樹立政府在老百姓心中"惡"的形象。
政府應該是什么樣的?
首先,政府對外要維護好國家利益,保衛好國家安全,其次,政府對內一切工作的出發點,特別是工作和政策的核心,應站在社會大眾的角度,尊重大多數老百姓的意愿;第三,評價政府各部門的工作態度,應把民眾的感受和認同作為主要標準;最后,政府要保持清廉的形象,它的一切工作不僅要有制度的制約,而且還應該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我們需要經濟發展,甚至是加速發展,但是我們更需要社會和諧。對于各級政府而言,只有當它們成為被老百姓愛而不是讓老百姓害怕或者討厭的時候,善政和良治才會因社會的認同而實現,這才是我們工作中應始終堅持的底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