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網上出現了“反對高考加分聯盟”,截至目前已有數萬人加入。(2011年06月15日 南海網)
高校錄取在即,盡管隨著高考錄取率逐年提高,高考加分原有職能已弱化,但由于高考加分的依然存在,也就依然引發著公眾對教育公平的焦慮,使高考加分之憂再起,以至于在網上出現了一個“反對高考加分聯盟”,吸引了大批家長和考生。
眾所周知,當初高考加分的設計初衷,本為維護教育公平,但在演變中已越來越背離本意。一些高考加分名不正言不順,越來越泛濫化,越來越扭曲化,越來越腐敗化。為謀求加分鋌而走險弄虛作假的大有人在,有些地區的“加分門”事件層出不窮。一些人在利益驅動下,打擦邊球,鉆制度漏洞,生搬硬套,為謀求加分無所不用其極。監管部門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沆瀣一氣,媾和一起,為不合理加分大開綠燈。
除少數民族、烈士子女可加分外,搞個“發明”加分,掙個獎牌加分,優秀學生干部加分,人才引進、招商引資加分,甚至連獨生子女也加分,那真是五花八門,不勝枚舉。有的最高能加到30分。內地每年都有幾百萬考生參與高考競爭,一分之差就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加一分就可能提升幾千上萬的排名,豈不嚴重損害教育公平?!
是什么原因導致高考加分亂象橫生?又為何發生了變異呢?原因雖然林林總總,但無論是加分標準過寬還是審核缺乏足夠嚴格等,其背后都舞動著的權力腐敗魅影。其中,部門利益的博弈,成為高考加分改革的核心難題。如吉林省2011年高考照顧加分涉及審核權限最多的是省民政部門,共掌握3類考生的審批權,第二位是吉林省教育部門,此外還有僑務、臺聯、體育等部門。同時,我們還悲哀地發現,除了正常該加分之外,但凡那些能夠成功加分人,往往非富即貴。
部分高考加分項目變成有關部門的牟利工具,主要是制度設計和監管漏洞造成的。一些手中握有加分權的部門人員,通過權力尋租交換個人利益,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加分產業鏈”。這種暗箱操作,影響了教育公平,也損及政府公信力。因此,欲規范高考加分,歸根結底還是先從規范不安分權力入手。一方面積極清理不合理的加分政策,另一方面在加分的全過程中盡最大程度公開透明,便于公眾監督。
作為第一步,應該先一刀砍掉“教育部加分規定”之外的加分。對見義勇為者加分、退役軍人、烈士子女加分取消后可采取經濟補償方式解決;對體育、藝術類特長加分應限定在報考體育、藝術類高等院校。同時,要特別強化外部監督公示機制。比如被加分者名單公示,對公示范圍、時間等做出具體規定,當有人提出異議時,應舉行公開聽證,建立問責機制等。
取消照顧性加分除有助于維護高考公平外,還有助于防堵腐敗漏洞,避免因“跑關系”加分帶來的高考不公。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與其讓變了味的加分政策繼續走偏下去,演變成帶有功利目的的工具,不如干脆取消加分政策,讓所有的學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 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