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法網奪冠,
關我們神馬鳥事(原創,時評)
—上善若海
“一場法網女單冠軍爭奪戰李娜勝出,讓很多國人真正認識了網球,喜歡上了網球!”起初,伴隨著全國媒體像得了“羊角風”這樣神魂顛倒的狂捧濫哄,上善若海也興奮了好一陣子,可沉下心來一想,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李娜法網奪冠,關我們神馬鳥事?”
“一場法網女單冠軍爭奪戰讓很多國人真正認識了網球”,可認識歸認識,如果誰硬說讓我等平民百姓真心喜歡上了網球,那你不是強奸了我們的肉體、最起碼也是強奸了我等平民百姓的意志。
要知道,全球網球運動的“大本營”在美國,運動員想打出好成績首先必須融入“網球圈”,必須經常在全球打比賽,必須要有一流的教練,必須要有出色的陪練,必須要能很方便的獲得去往全世界各國的簽證,這樣才能方便參加比賽贏得積分,獲得參加高級別比賽的機會,這些只有在美國才有!相比美國大賽一樣“法網”還只是小兒科!
這些硬件要求,在我們中國,就是實行“舉國體制”也沒有辦法完全滿足!
“舉國體制”是個神馬東東呢?說白了就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大眾體育、競技項目”。
回頭看一看我們國家傳統的大眾體育項目:籃球、足球、乒乓球以及許多棋類活動我們各個學校普遍擁有,學生們打好打賴好歹能活動活動筋骨;即使是排球、桌球對場地要求不太高,也還是比較適合中國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和競技項目。
網球運動一直是歐美人的天下,因為比賽對場地的要求很高;更有媒體斷言:“球員的身型要修長、力量要足、爆發力要好、上下肢肌肉要發達,只有這些歐美人才有優勢。”
實際情況也的確是這樣。反觀我們國內,像模像樣的網球場地十分罕見,而且即使有在國內也都是“朱門酒肉臭”的人士扎堆的地方才有,路有“皮包骨”寒門百姓是難得加入“網球圈”有幸“酷爽”一把的;我等平民百姓除了電視上見過,別說入圍“網球圈”,就是到“日賽不揚塵”、“雨天不積水”的紅土的場地上,摸一摸場地、遛一遛腳底板,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也就是因為“網球圈”的問題—眾所周知國內同樣存在網球圈的問題,正如保齡球、高爾夫球一樣,盡管國內主流媒體兩年來不斷熱炒冷翻,“冷飯”就是“冷飯”,沒有普通人民群眾參與至少是有條件參與的項目,任憑媒體拼出老命按照或者說迎合上層精英階層的意愿,就是炒的比王母娘娘的“壽桃”還好吃、還能長命百歲,與我能平民百姓又有神馬關系呢?
因此說,在李娜法網奪冠之后,仍有媒體表示李娜的法網決賽直播收視率還是不敵世乒賽直播,我認為是事實求是的,十三億中國人之中究竟有幾個摸過網球呢?
所以說:李娜法網奪冠,關我神馬鳥事。很多媒體由此斷言“中國體育一個屬于李娜的時代已經到來!”顯然是這些媒體不通中國國情、不懂中國心的了。
脫離中國國情的項目,脫離中國人民大眾的項目,注定是曇花一現;這類項目最好的去處“還是讓它們從我等人民群眾的眼前盡快消失,消失的越遠越好,見鬼去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