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批趙本山的《鄉村愛情》系列缺少社會責任、藝術使命等等,按理說,對于一個民間藝人,人民日報沒必要上綱上線,就算如文章所說,《鄉村愛情》系列缺少社會責任、藝術使命,作為中央機關報的人民日報,有必要為此浪費喉舌,占用寶貴的紙質媒體資源嗎?連茅于軾、辛子陵之流公然對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的造謠污蔑,都沒見人民日報吱一聲,為什么對一個能給大眾帶來歡樂的趙本山要過不去呢?
更何況,近幾年來,也沒有出現如新中國建立之初的《小二黑結婚》,開放之初的《渴望》、《籬笆女人河溝》系列的有社會責任、有藝術使命的農村題材的作品,大眾需要文化產品,有營養的吸收營養,沒營養的打發時間。但有一句話說得好:“有肉不吃豆腐”。沒有茅臺只能和高粱。體制內養活的作家編劇一大群,誰關心過農村和農村題材,有幾個下過農村體驗過農村的生活和挺聽過農民的心聲,連一部深刻現實的反映城市生活的《蝸居》都放不過,看來保衛和諧社會不但是人民警察的責任,更是文化主管部門的責任。有關部門有責任有使命的作品上市,趙本山的《愛情系列》自然就沒了市場。何勞人民日報的大駕,用來對付一個民間藝人趙本山?
仔細一想,醉翁之意不在酒。追根溯源,是誰捧紅了趙本山及其《鄉村愛情》系列?是誰用自己的權力擠走了陳佩斯、造就了趙本山?這樣來看問題就簡單了!我們不妨看看這家機構最近幾年的表演:
一、 把污蔑陷害毛澤東、編造歷史的混蛋教師袁騰飛捧上講壇,誤導觀眾,毒害年輕人。
二、 把臭名昭著的“我爸是李剛”事件的另一主角李剛擺上銀屏,以博得全國人民的同情,干擾司法公正。
三、 請“鋼琴殺人”的發明人李玫瑾上講臺,把全國人民憤怒之極的藥家鑫故意殺人案用混蛋邏輯談為一體,擾亂執法秩序。
同樣是黨中央的喉舌,怎么發出的聲音相差很大?再結合前一陣最高法和最高檢、公安部不一樣的聲音,讓人覺得我們的到底怎么了?
按照人民日報前主編的話說,人民日報之聲就是黨中央之聲。結合前幾篇人民日報的強文,如《黨的紀律不容許黨員制造和傳播政治謠言》等等等等。這說明黨中央在警告某些部門和某些人,誰要是膽敢與人民為敵、為虎作倀,不只是黨的紀律不允許,廣大人民群眾也不答應,也是警告某些部門和某些人不要走得太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