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電荒把全國烤得焦頭爛額
“電荒”源于利潤“掐架”,漲電價豈能包治百病
“淡季電荒” 考問供電行業高利潤
電力"運費"占電價2/3 解決電荒須調整利益分配
清潔風電緣何堵在“路上”
淡季電荒把全國烤得焦頭爛額 電價上調恐難避免
這一輪淡季電荒正把全國烤得焦頭爛額,華中、華東地區出現較大電力缺口,大量工廠被拉閘限電,部分地區甚至波及居民用電,最新的消息稱,限電甚至蔓延到了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
綜合本次電荒的起因,外界一般歸結為南方大旱導致南方水電出力不足、高耗能產業重新抬頭加大用電需求、電力通道建設滯后、可再生能源無法有效替代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火電企業不堪虧損經營,影響了發電積極性和發電能力。
國家電監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五大發電集團火電三年巨虧600億。秦皇島港八連漲的煤價也正推波助瀾地抬高著電企運行的成本。不少地方上也傳來電廠因為虧損嚴重,銀行對其貸款評級下降,導致不少電廠缺錢買煤的消息。
從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看來,4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5.3%,漲幅雖然放緩,但業內認為通脹壓力依然很大。有說法認為,電力作為對國民經濟發展影響非常重大的上游資源,其價格的微小變動都會給抗通脹帶來額外壓力。
然而,目前比較嚴峻的客觀現實是,愈演愈烈的電荒已經影響到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國人的生活水平。筆者認為,在有關方面的兩相權衡下電價上調恐難避免,有這幾個理由支撐電價近期再次上調。
第一,通過調價適當提高火電企業的發電積極性,使得電荒不再蔓延,同時為將要到來的夏季電力負荷高峰預作準備。
第二,政策上的合理性。早在2004年底,針對市場煤計劃電的非對稱局面,國家推出煤電聯動政策,規定以不少于6個月為一個煤電價格聯動周期,若周期內平均煤價較前一個周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便將相應調整電價。自2005年以來,煤電聯動啟動過兩次,此后不管煤炭價格如何漲,煤電聯動機制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執行。也就是說,從煤電聯動的政策來看,現在也符合電價上調條件。
第三,節能減排和調整產業結構。去年年底為突擊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不少高耗能企業被限電,當時業內就擔憂這些高耗能企業的用電需求會在今年迎來報復性反彈。今年年初以來,不少地方政府出于G D P沖動表現的投資熱更多地著落到了見效快的高耗能企業身上,重工業明顯加速,高耗能產業的用電需求出現較大增幅。如能適當上調電價,將有利于淘汰高耗能企業,從而加速產業結構調整。
第四,為國家鼓勵的電力需求側管理做鋪墊。在電力供應端短期內無法有效疏解的情況下,需求側方面的挖潛值得期待。上調電價能為我國更大范圍地推行峰谷分時電價和階梯電價做鋪墊,這也更能體現能源資源的稀缺性,杜絕浪費。
在現下電價市場化改革沒有完成之前,在電荒“火燒眉毛”的情況下,上調電價不失為緩解電荒的一個權宜之計。
(責任編輯:王炬鵬)
“電荒”源于利潤“掐架”,漲電價豈能包治百病 |
新華網 2011年05月08日 08:30:26 來源:人民網 |
3月份以來,我國多地出現淡季“電荒”現象。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預警,今年大部分地區電力供需形勢偏緊,預計夏季高峰期華東、華北、南方供需缺口較大。有專家表示,電煤供需矛盾是造成此輪“電荒”的根本原因,解決問題的根本措施是上調電價。
讓我們且跟著專家的思路來分析“電荒”的端倪。業內人士表示,“從市場需求角度來說,今年正值“十二五”開局之年,投資項目增多,同時“十一五”末因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而放緩的項目目前有一定的釋放,另外,第三產業及居民用電的增長速度加快也導致電力短缺;從供給角度來講,根本的原因是電煤短缺,還有今年水電發展不暢。”事實上,這里的“電煤短缺”,并不是真正的“供給不足”,而主要是因為“火電利潤近乎于零”,發電企業不愿意買媒發電。 那么,火電利潤為何“近乎于零”?國際油價不斷攀升帶來運輸成本的增加,使電煤價格直線上升,而發電企業賣給電網的電價卻不變,其利潤空間很小,甚至“近乎于零”,這樣,一些發電企業自然會少發電或者不發電。其實,在發電企業的“上網價”和用戶的“銷售價”之間,有一個差價,這個差價由中間的電網拿走。根據電監會2008年度《電價監管報告》顯示,2008年的平均上網電價為360.34元/千千瓦時,而平均銷售電價為523.10元/千千瓦時,其差價是162.66元/千千瓦時。電網在成本微乎其微的情況下,獲得超額利潤。 可見,電力行業內部的體制結構不合理,利益分配不均衡,“電荒”實質上源于內部利潤“掐架”。如果僅靠專家所說的上調銷售價格,發電企業還是沒有積極性。目前較合理、見效較快的解決方案,是上漲上網價,保持銷售價,讓發電企業有利可圖,降低“中間商”的獲利水平。 電網獲得巨額利潤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媒體也不時爆出安徽電力公司一擲3760萬元為其300名副處級以上干部配備自駕公車的類似新聞。其高管享受著高額薪酬,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平均工資的2—3倍,如果加上工資外收入、職工福利,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間,作為壟斷企業,不能只要權力、利益,責任卻要全社會的消費者“埋單”。所以,在當前發電企業生產成本上升情形下,電網企業完全可以,也有責任,通過適度降低自身利潤乃至高管與職工收入水平的途徑,適度上調上網電價,可以取得“一石三鳥”的功效,既促進電力供應,避免增加企業、居民經濟負擔,造成物價水平進一步上升,還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當然,要告別年年“電荒”“逼宮”漲價的現象,這也只是權宜之計,長遠更根本的方法,還是要深化電力行業的改革,理順機制,平衡利益,化解多重矛盾,轉變發展方式,把壟斷企業獲得的超額利潤,多一些投入到太陽能、風力和潮汐發電等安全、清潔的能源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格局,而不是時不時地制造出“漲價”的新聞來。★王蘭
電力"運費"占電價2/3
高君波 人民網 2011年05月19日08:20 近期多地電荒的消息得到國家能源局的數據支持,國家能源局官方網站公布,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37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信息統計部相關人士表示,作為傳統用電淡季,4月份用電量卻顯示用電需求持續旺盛。用電量在淡季大漲,并在多地出現電荒,是一種反常現象。然而,在多地出現電荒的同時,還有另一種反常現象讓人匪夷所思: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外聯部負責人公開表示,中國60%的發電能力閑置、電能嚴重過剩的情況基本屬實。
本來,面對用電需求持續旺盛,部分地區甚至出現電荒的情況,對于電力企業來說,應該是開足馬力發電,保證電能的供應。可明明知道電荒不可避免,電力企業卻是讓60%的發電能力閑置。如此反常之舉,究竟為何? 電力企業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電煤價格倒掛,發電越多越虧損,不如讓發電廠停機休息了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單個企業來看,這一做法似乎無可厚非。但電力供應是一個產業鏈:發電企業是產業鏈的源頭,輸送電力的電網是“介質”。只有把電力輸送到用戶那里,才是一個完整的生產過程。三者之間任意一家缺位,電力就不可能變成商品。在這三個環節中,用戶用電付費天經地義。但據國家統計局的公告,2010年前11個月,電網(供電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19萬億元,占整個電力行業的65%。也就是說,整個電力行業的營業收入,只有35%給了源頭的發電企業。發電企業是電力生產者,電網公司是輸送電力的“道路”,電力“運費”占了電價的三分之二。由此,倒是可以看出問題出在哪里了。 在電力生產產業鏈中,發電和電網本該唇齒相依,謀求共同發展。可現實卻是,電網依仗輸送電力的壟斷地位,把營業收入大部分裝在自己兜里,致使利潤不斷翻番。而發電企業迫于電煤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倒掛,出現發電企業全行業嚴重虧損的局面。面對如此情形,盡管國家發改委上調部分虧損嚴重火電企業上網電價,但漲幅之小根本不能緩解發電企業的成本壓力。而電網公司卻大呼“承受不了”,一些專家學者也在社會上大造輿論,建議國家發改委對終端銷售電價進行調整,以彌補上調上網電價帶來的“虧損”。 可見,一方面是電荒,一方面卻是發電能力閑置,出現這樣的怪現象,根本原因還是電力生產鏈條上出了毛病。在鏈條上的各方都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相互博弈。要想解決目前的困境,還要從調整行業利益著手。國家有關部門不妨在改革現有的電力生產營收分配模式上動動腦筋,讓發電企業和電網公司“均貧富”,進而實現電力企業的均衡發展。 |
華東華中缺電,西部地區卻處在有電用不了,外送無通道的尷尬境地——
清潔風電緣何堵在“路上”
《光明日報》( 2011年05月20日 15 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