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吳孟超“倒在手術室”之論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讓我倒在手術室里,那將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吳孟超老人這句令人感動的肺腑之言固然體現出他為黨和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奮斗精神,但如果只聽任這種精神的驅使,則會產生新的問題。
如果醫生倒在了手術室里,那正在動手術的病人怎么辦?難道“倒在手術室里”、“死在崗位上”、“戰斗到最后一刻”這樣的名聲,要比病人的生命更重要嗎?
所以,我們在渲染和提倡激情的同時,不能忘記了科學精神,不能失去了理性。即“義”的精神,必須需要“智”的輔佐,否則,就會導致“好心辦壞事”的后果,是不智之義。
對于接近九十歲高齡的吳孟超老人而言,上手術臺已經不是第一位的事情了,而是立足于培養鍛煉人才,孵化出更多的“吳孟超”,使得吳孟超后繼有人,后繼者眾。
我們這個社會的進步,決不能指望少數精英、勞動模范和創業英雄,而是應該激發群眾的熱情和智慧,讓群眾勇挑重擔,勇于擔當,成為各行各業的主角,而不是聽任少數名人、精英和模范的光芒壓倒大眾。
所謂帶頭作用,是要別人跟上,是幫助后者居上,如果帶頭人成了永遠的頭兒,而其他人都成了陪襯的話,那不是“帶頭”,而是“守頭”。
所以,在這個民智大開草根崛起的時代,我們的思想要進行一個深刻的轉變,那就是不要只想自己“有所作為”,還要學會“有所不為”;不僅要光想著帶頭示范,更要想到退后不管;不僅要想到自己之能,還要想到自己之不能;不僅要想到自己學富五車,還應該想到有所不學讓被人也有用武之地。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因為構建健全的機制可以使得組織有序運轉;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是因為可以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而同樣的道理,真正的首富應該帶動后富,否則就是獨富;真正的首善應該帶動大家向善,否則就是獨善。
我們應該向吳孟超老人的精神致敬,但同時,要知道學習絕不是模仿,而是吸取他那種心懷天下、悲憫蒼生為黨和國家而鞠躬盡瘁的“義”的精神,并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甚至加以批判創新,鑄就自己的成功。
因此,學習吳孟超不要成為吳孟超,而是吸取吳孟超老人這種“義”的精神,運用自己的智慧,成就我們每個人自己的名聲,實現我們每個人自己的人生價值。
相曉冬2011年5月17日于重慶萬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