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燾的故居位于金山鎮山明村,距江西上栗縣15公里。這里,四面環山,風水先生說,此處是個“金壇落果”的寶地,只是每逢干旱,吃水比較困難。
張國燾的侄孫張人開介紹,原來的山明村全是張家族裔居住,共有6戶,房108間,建筑面積6800平方米。土改時,張家房屋都分散給了幾十戶農民。
解放后,只有張國燾的三弟一家守在老家。張人開是張國燾三弟的孫子。小時候,如果聽到別人說“張國燾”的名字,他馬上會離得遠遠的,怕人提起這個堂祖父。
張人開說,以前他們只知道張國燾是個大叛徒,自己是“黑五類、狗崽子”,但改革開放后,隨著史料公開,他們對這個堂祖父有了新認識。
兩年前,江西上栗縣打算啟動修復張國燾故居,曾引起全國熱議。有人稱,張國燾叛黨,是歷史罪人,不應修故居。
但有歷史學家認為,歷史人物無論正反,凡是產生過影響的,其遺物遺跡都應給予適當保護,還歷史本來面目。
如今,上栗縣政府為發展旅游,最終將張國燾故居修復起來。4月15日,上栗縣文化館館長劉中海說,縣政府投資近千萬修復張國燾故居,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做內部裝飾,準備于今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
這次修建張國燾故居,讓張人開感到,現在人們開始正視當年的歷史,公正對待張國燾的功過是非。
在四川巴中市南郊的南龕風景區,張國燾的雕塑,豎立在川陜蘇區將帥碑林中。
碑林建于1997年。為張國燾豎碑的意見,在2002年才得以通過。
碑林中,徐向前、陳昌浩、王樹聲、李先念的塑像,均向北而立。唯有張國燾雕塑與他們相向而立,面向南方,印證了其1935年私自率兵南下另立“中央”的歷史。
在張國燾的塑像基座上,刻著湖南劉劍文先生為他撰寫的一副對聯:
國破家亡挺身立黨,有始卻無終,已辯忠奸留史冊;
濤驚浪駭分道揚鑣,將功難補過,非憑成敗論英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