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大象到底是像一個“大蘿卜”,還是一把像一把“大蒲扇”,抑或是像根“大柱子”或干脆就是“一根草繩”?各自摸到了象牙齒、象耳朵、象腿和象尾巴的盲人,都有自己的事實依據和論斷,而且彼此互相爭論不休,但卻誰也說服不了誰。幸好可憐的大象聽不懂人話,否則它簡直會被人氣瘋的。仔細分析這個寓言故事,其實是“大王”布下的迷局,關鍵在于“盲”和“摸”。一“盲”而“摸”,原本很清晰的大象形象,就立馬變得模糊不清且眾說紛紜了。
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在現實生活中,被“大王”的話語強權蒙蔽了心智的人,不就是“盲人”嗎?再牽出一頭大象作為新聞焦點話題,讓大家自由民主地爭論,這不就是“摸象”嗎?不說大象,還是說人吧。譬如“人權”為何就會成為當今文明世界的討論對話熱點主題?而且,哪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權狀況”會被作為全球關注焦點呢?“國際社會”又該如何出手伸張正義改善“糟糕”的“人權狀況”呢?難道這一切,不就是世界“大王”在布設“盲”和“摸”的迷局嗎?
我們不妨先看兩頭相關時訊,然后再繼續討論。
【1】外交部:任何人想把中東亂局引向中國都是徒勞的
2011年05月13日據外交部網站消息:
問:《大西洋月刊》5月10日發表該刊4月初對美國務卿克林頓的專訪。當記者提到中方擔心中東亂局被引向中國時,克林頓說了幾句話,中方有何評論?
答:任何人把中國同西亞、北非發生動蕩的國家相提并論,都是不恰當的。任何人想把中東亂局引向中國、企圖改變中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都是徒勞的。
【2】希拉里稱中國“做蠢事” 專家:這屬于外交失禮
據環球網2011-05-13報道,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以罕見的尖刻語言批評中國人權,昨天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多數中國學者認為,希拉里已經構成外交失禮。她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稱中國的做法是試圖“阻止歷史”,并稱中國這樣做是“fool's errand”。這個詞組的直接意思是“傻瓜的差事”,盡管可以把它翻譯得緩和些,但它的貶義是確定無疑的。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以罕見的尖刻語言批評中國人權,昨天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多數中國學者認為,希拉里已經構成外交失禮。她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稱中國的做法是試圖“阻止歷史”,并稱中國這樣做是“fool's errand”。這個詞組的直接意思是“傻瓜的差事”,盡管可以把它翻譯得緩和些,但它的貶義是確定無疑的。11日幾乎所有西方媒體轉引希拉里那篇涉獵廣泛的專訪時,都突出報道了希拉里的這句批評。12日在北京的外交部記者會現場,有西方記者專門將希拉里的那幾句話挑出來問中國外交部的態度。希拉里是美國國家政策最高級別的對外代表者,她對中國保持尊重是必須的,即使她表達美國對中國的批評和反對,也必須使用非常禮貌的語言。如果她不這樣做,那么她的言行就可以被理解為美國官方對中國國家尊嚴的輕蔑和冒犯。希拉里在日前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也說過不少尊重中國的話,不過那些不能成為她可以說中國是“fool's errand”的理由。希望希拉里能做出解釋。
希拉里尖刻指責中國
希拉里攻擊中國的言論來自美國《大西洋月刊》對她的獨家采訪,采訪長達4400多字,主要談論的是中東的動蕩、美國的應對等,中國不是采訪的主要內容,但該雜志卻以希拉里抨擊中國的言辭作為文章標題。創辦于1857年的《大西洋月刊》自稱是“一本有關文學、政治、科學與藝術的雜志”,發行量據說有47萬份。該雜志網站5月10日刊登了希拉里的采訪全文,迅速引發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主流媒體的轉引和報道。
希拉里談論美國如何應對中東革命時主動談到中國,她稱,“我們并不因為中國人權紀錄糟糕就拒絕與其打交道,我們不拒絕跟沙特打交道……”希拉里的這番話引發了《大西洋月刊》記者的追問:“事實上,(中國人)現在表現得非常害怕?”希拉里回答說:“他們擔心。他們試圖阻止歷史,這是‘a fool's errand’。他們辦不到,但他們要堅持盡可能長久。”
對“fool's errand”這個詞組的確切含義有著不同解讀。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王逢鑫12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做出如下解釋:這個詞組在英語中經常出現,顯然是個貶義詞,說一個人,指的是“蠢事”、“傻事”、“徒勞的事”。希拉里用這樣一個詞說一個有尊嚴的主權國家,絕對是貶義,帶有諷刺意味。 居住在北京的英國歷史學教授詹姆斯·帕默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fool’s errand”意思是指一個人干注定失敗的事情,這是一個措辭強硬的詞,在學者描述一個國家行為時并不罕見,但一個外交官這么說就是一種強硬的語言。希拉里所說的“stop history(阻止歷史)”也有壞的含義。清華大學的美國留學生艾瑞克·費什同一天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Fool's errand”雖然帶有“fool”,但并非說要完成任務的人愚蠢,而是表達任務不可能完成,是無用功,所以表示不贊同,不支持,是一個中性詞。不過,考慮到國務卿的身份,希拉里或許應該換一個不那么搶眼的詞。
希拉里的這種講話與其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會上的調子明顯不同。美國《大西洋電訊》評論說,在戰略對話期間,希拉里稱兩國“合作比沖突對兩國好處更多”,“一個繁榮的美國有利于中國,一個繁榮的中國有利于美國”,她也重申美國“對人權的關切”。而在當天早些時候出版的接受《大西洋月刊》的采訪中,希拉里對中國的批評要嚴厲得多。路透社12日報道希拉里對華激烈言論時說,美國對中國人權問題采取“更為嚴厲的態度”。
印尼《雅加達郵報》12日說,美中高級會談結束,產生了一系列適中的經濟協議,但美國最高外交官希拉里對北京政治未來的意外尖銳評論給其蒙上了陰影。美國彭博社11日認為,希拉里在采訪中使用了最尖銳的語言,這可能觸怒中國。報道稱,中國人權問題總是在美中之間的面對面會談中提及,美國政府一直謹慎避免公開抨擊北京政府鎮壓異見人士。類似的,在國會山,議員們不愿把精力花在抓不住公眾注意力以及不跟美國就業或預算有直接聯系的這個問題上。路透社12日引述布魯金斯學會專家李侃如的話說,奧巴馬政府起初決定不公開批評中國,這次,“顯然決定公開說出之前一直私下對中國人所說的話”,“不過,相信美國政府最高層也不太認為,公開批評會更加有效……”
路透社12日報道說,中國外交部當天低調回應了希拉里的說法。同一天的法國《世界報》說,戰略對話期間,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在美國公共電視臺上稱“美方不了解中國歷史”,中國副外長張志軍稱“中美兩國對人權的理解有所不同”是“很正常的”,且稱中國人權狀況“已得到巨大改善”。文章指出,盡管中方口氣溫和,但可以明顯看出,他們沒把美國官方的指責當一回事。
中國學者認為希拉里“外交失禮”
2007年2月1日,時任中國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在中國官方媒體上發表題為“布什應該好好反思”的署名文章,認為他發動伊拉克戰爭是“失道寡助”,加劇全球緊張。《紐約時報》當天評論說,即使中國反對美國的政策,一位現任官員點名“中傷”美國總統也是很罕見的,這常被認為是對外交禮儀的破壞。該事件當時還引起美國駐華公使代表白宮向中國外交部交涉。不過,希拉里這次以國務卿身份對中國的這種尖銳言論卻沒引起美國媒體對其是否“外交失禮”的議論。
12日,《環球時報》采訪了20名中國知名國際問題專家,其中16人認為希拉里的這種表態屬于外交失禮,12人還認為希拉里應就此做出解釋。
北京師范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張勝軍認為,希拉里的優越感太強,但歷史自有規律,太偏執的說法和做法才是傻子。她不是第一次失禮了,但這次的措辭顯然生硬不妥。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所長袁鵬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表示,希拉里的言論是最近在美國戰略界流行的“中國緊張論”的典型代表。這種論調認為,去年中國太自信、太強硬了,而今年中國面對中東變局時又表現得太不自信、太緊張了。另一方面,希拉里這種言論也體現了美國對華政策中鮮有抓手的窘境。在經濟、軍事、戰略等問題上,美國對華都沒有有利的博弈手段時,人權問題成了新的一張牌。過去美國還想西化中國,現在顯然沒有這樣的雄心與心情,但他們希望強化“中國緊張論”,在相互博弈中從中國獲取一些利益。了解了這些背景,我們大可任由其說去,不必理她,發展好自己是最關鍵的。
清華大學教授楚樹龍認為,希拉里這么說非常“正常”,美國一向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偉大的。對此,我們不必太在意。這基本是一個觀念問題,我們國力比它強時,觀念的力量也就會更強。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副所長倪峰說,中東與中國盡管都存在一些社會問題,但性質完全不同。中國是現代化成功帶來的問題,中東是現代化失敗帶來的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清華大學教授孫哲認為,希拉里對中國并不陌生,對中美關系復雜性也有了解,她嚴辭辱華與美國外交妄自尊大有關。冷戰后至今,美國和世界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但仍未學會平等待人,巧實力外交常變得有名無實。中國不妨針鋒相對,以希式風格反駁。對美國我們應該堅持批而不反、斗而不破的原則。
不過,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傅夢孜認為,外交不等同于友好與禮貌,也有或善意或惡意的言辭與爭斗,我們大事上可以表明立場,但未必每次都要忙于回應對方的一些不同看法。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認為,這是從1997年克林頓總統指責中國處于“歷史錯誤方向”以來美國官方對華批評中最嚴厲的一次表態,同時,這也表明希拉里外交平衡的策略正在提高,她對中國的言論,當面很緩和,背地里又說一套。對此,我們也要有所反應,但看透了他們的策略就夠了,中美之間還得要有更多的合作。
美國的傲慢與偏見
“一旦我當上總統,我將對世界發出一個信息,美國回來了———我們不是那個傲慢的大國,不像過去6年來那樣行事。”這是2007年2月競選總統的希拉里在其競選第一站所做的演講。當時,美國國內正大加抨擊時任總統布什的單邊主義政策。此次對中國的尖銳抨擊表明,希拉里似乎忘記了4年前自己的承諾。
2008年9月30日,德國《明鏡》周刊刊登一篇文章,標題是:傲慢的終結———美國失去其統治性的經濟地位。文章稱,銀行危機正在顛覆美國對金融市場和世界政治的統治地位。這個工業化國家正滑入衰退,渦輪資本主義時代正走向終結,美國的軍事力量在退潮。2009年4月,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法國斯特拉斯堡面對2000多歐洲觀眾發表演講,對美國過去的“傲慢”表示道歉。但美國的傲慢顯然沒有消失,今年5月1日美國“海豹”突擊隊擅自越界到巴基斯坦擊斃拉登刺激了美國人的自豪感,但在巴基斯坦,人們心里裝著“十萬個為什么”:美國直升機為何能自由穿行巴基斯坦?對巴基斯坦各界表示的不滿,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卡尼9日清楚表明,不會為“海豹”突擊隊越界巴基斯坦擊斃拉登而向巴基斯坦道歉。
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訪時,希拉里大談“阿拉伯之春”,抨擊中國“阻止歷史”。但事實上,西方乃至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在質疑中東的運動是不是一場“革命”。
法國《生活》雜志5月2日的文章稱,美國大多數官員在中東政治風暴開始后不久就傾向于認為,這并非某些人所歡呼的“自由民主革命”,而是新舊勢力、思想、矛盾交織摻雜后的復雜現象,但迫于形勢,盡管維持現狀最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美國官方還是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推動和介入政策。俄羅斯《新聞報》12日評論中東動蕩時說,“中東革命是葡萄酒和毒藥”,11日的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宣稱“阿拉伯之春已經死亡”。12日,英國《金融時報》說,如果你和西方官員們聊一聊阿拉伯世界的大范圍抗議活動,你會聽到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有時甚至來自同一個人。第一種觀點認為:“阿拉伯之春”是“在我有生之年阿拉伯世界發生的最美好的事”;第二種觀點則認為,這是數十年來阿拉伯世界最危險的時刻。
【3】網聞博評:“洋師爺”的傲慢與“小學生”的自卑
亦如網聞博報小社員此前的《為何不能包容戈氏的“異質思維”》、《別了拉登:“維基解密”該出場了》、《戰略交鋒:美國耍的就是“二桿子”》、《請網友幫忙求證:美國人真會這樣嗎?》及《“美國人的爹媽”會為中國人負責嗎?》等《日出西邊/風動中國》系列文章所述,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屈辱,讓中國人嘗盡了“弱國無外交”和“落后就要挨打”的苦頭。但在救亡圖強的百年奮斗歷程中,究竟為何會“貧弱”,中國究竟“落后”在何處?這兩個最關鍵的謎底,直到今天,中國人似乎到都沒有完全解開。因為迫于“堅船利炮”的“西學東漸”和“師夷長技”,一開始就將西方與中國置于“師道尊嚴”的文化等級心理落差之下,“洋師爺”的自信與傲慢和“小學生”的仰視與自卑,從此就被定格了170多年。
從那時起,中國人要學習和認識世界先進文明,就首先要將自己的思維接軌于西方主流文化的理論概念和名詞語境范式之下,然后在“洋師爺”的指導下學習走路。在此情形下,世界“大王”布設“盲”和“摸”的迷局圈套,不就是很順理成章的事嗎?
170多年的“教與學”游戲,我們也該看出些名堂了。“洋師爺”的文明布道兩大主題,其一是市場化私有化的“國際慣例”,其二便是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所謂“盲”和“摸”的世界游戲,主要就是圍繞“國際慣例”與“普世價值”的“盲”和“摸”展開的。顯而易見,這場“盲”和“摸”的世界游戲,臺前幕后的“導演”和“裁判”,只能是作為“洋師爺”的世界“大王”,包括“鴉片戰爭”時代的大英帝國和市場經濟全球化時代的“美元帝國”。
這170多年的“教與學”游戲,也很像一場《賣拐》小品戲。好人也能把你忽悠瘸了,賣完拐后還要賣手推車和擔架。市場經濟的忽悠,就是一樁從“人文關懷”的體貼到送進火葬場的“一條龍生意”。170多年的“貧弱”與“落后”,就是“洋師爺”170多年“教與學”游戲的忽悠成果。試想一下,按照“洋師爺”的教材劇本和價值規則,在“洋師爺”布設的“盲”和“摸”游戲議題上,跟“導演”兼“裁判”進行爭辯,誰會自信主動得寸進尺?誰會缺乏底氣步步被動?答案不是已經不言自明了嗎?
【4】絕地反擊:奪回戰略制高點是扭轉被動的開始
事實上,遠自15世紀老歐洲開始殖民搶掠世界財富以來,“資本叢林”世界弱肉強食的貪婪與野蠻,以及資本主義必然走向壟斷、腐朽與沒落的客觀規律,已經先后被揭示和總結出來。馬列主義的經典和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正是指引原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人民走向自由解放和生活幸福的智慧燈塔。若回歸“天人合一”的中國易理大道文化,并以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理論視野來觀察分析當今世界時局,就很容易發現以美國為代表的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已經到了“盛極必衰”的窮途末路。從“和平演變”并解體滅亡前蘇聯,到以“單邊思維”接連發動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和利比亞戰爭,直到以“阿拉伯之春”策動北非中東亂局,并將此“禍水東引”劍指中國。這貌似強大的背后,掩藏的正是“美元帝國”的內部失衡危機的恐慌和窮奢極欲的鋌而走險!
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既是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理論與實踐的勝利,也是“美帝國主義及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一論斷的驗證。在中美戰略對話的臺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稱兩國“合作比沖突對兩國好處更多”。但在幕后,她卻一再高調大放厥詞,重申美國“對人權的關切”,抨擊中國在“阻止歷史”。美國政客的咄咄逼人,其實也照樣難掩其內心的焦慮和對中國的“緊張”。
毋庸諱言,最近30多年來,中國按照世界市場經濟“旗手”的指導,走上了市場化私有化“國際慣例”接軌之路。在這場“國際慣例”與“普世價值”的“盲”和“摸”迷局游戲里,中國已經步步被動到了無路可退的危急境地。此時此際,只有絕地反擊,“以戰止戰”才能化解危局變被動為主動。這個徹底扭轉被動的轉折點,就在于果斷結束這場受制于人的“盲人摸象”游戲,而代之以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理論與觀點。為公還是為私,為多數人謀福還是為少數人牟利,這是世界人類社會歷史的道義制高點,也是社會主義中國必須堅守的文化價值制高點。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復興和中國命運的轉折,據此將揭開新的壯麗篇章。我們應該讓希拉里女士明白,中國人民就是這樣創造和推進歷史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