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萬退休高工養老陷困境 萬人簽名訴求解難無下文
據《文摘周報》近日報道: “退休雙軌制”成了今年“兩會”代表委員提案的一個重點。相關調研表明,針對退休雙軌制的維權,在民間已成一股普遍潮流。以年屆退休的企業高級工程師為主體,形成了數萬人的全國性維權組織,他們因其影響力和活動能力,成為企業退休人員的維權先導。
多年來,我國內地運行兩套退休養老制度:一種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國撥” 退休制度,另一種是社會企業單位的“繳費型” 統籌制度。這樣一來,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享受的是“財政補貼” ,而企業退休職工則是“社會保險統籌”。 這種雙軌制下,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準遠遠高于企業退休人員,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原黑龍江森工集團的總工程師梁緒文,他和老伴現住一間37平方米的房子,去年退休金不到1700元,交取暖費都困難,有病不敢看。目前,大多數企業退休高級專家年齡都七老八十,長時間陷入經濟貧困,晚景凄涼。梁緒文最不能理解的是,“搞導彈的退休高級工程師還不如一個機關退休的勤雜工養老金多。”梁緒文說的是哈爾濱原國營風華機器廠的高工劉玉芳。劉從西北工業大學火箭總體專業畢業,曾參與打下美國U—2偵察機導彈的研制,多次受到國務院嘉獎,74歲的她目前每月領取1600多元的養老金。73歲的高工李勁工,1962年從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畢業,分配到貴州省水利水電設計研究院工作,參加和主持過數百項工程項目設計。1999年他以高工身份退休,月養老金只有432元,目前也僅1400元。據統計,企退高工群體全國有近70萬人,他們多數于上世紀九十年代退休,一日之間,從有重要貢獻的專家倏然落入社會底層。
從上世紀開始的退休金維權行為,以企業高工為主導,逐漸形成聲勢。退休高工們向中央先后呈遞了11封萬人簽名訴求信,只是從郵局得到簽收回執。寫給人保部、發改委等部門的信則無下文。寫信之外,哈爾濱、長沙、武漢、長春和襄樊、淄博等地的高工們已多次上訪當地政府和社保部門。2007年,各地退休的高工開始發動進京集體上訪,此后每年各一次。前來維權的高工絕大多數在70歲以上,還有抱病拄拐82歲的老高工,其中不乏原來工廠的黨委書記、廠長和總工們。他們的要求是“同職稱同退休待遇”。
信訪之外,高工們也借助法律渠道維權。合肥市三四千名退休高工2007年曾向全國人大提出違憲審查,認為目前這種不公的養老待遇違反憲法按勞取酬的規定。此后一些省市的高工代表陸續提交行政訴狀,將當地人保部門告上法庭,法院大多不予受理。2009年10月,合肥市的退休高工代表又向最高法院提交行政訴狀,將人保部推向了被告席。
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劉永富副部長于2007年“兩會” 期間記者招待會上表態:“導致當今這類人員的養老待遇差額達到三倍以上,這是我們工作中的一大失誤。”并承諾,“用一年時間,使這部分老同志的養老金收入水平達到當地機關事業同類人員的平均標準。”現在四年過去了,但人保部還未有任何實踐諾言的行動。
歷史因素之外,體制分割以來形成的龐大利益群體,使養老金改革面臨積重難返的阻力。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1年要積極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但總理也不諱言此項改革是一件復雜的事情。記者了解,中央已就此議題召開專題會議,但阻力甚大,一種聲音是“改革者自己不能被改掉”。目前企業退休人員己超過5000萬人,但對于養老金改革尚無時間表。
退休高工們為了能享受到與同等職稱的退休待遇,向中央及人保部、發改委等部門先后呈遞了11封萬人簽名訴求信,則無下文。寫信無用,各地退休高工于2007年起開始發動集體進京上訪,又無濟于事。退休高工們見信訪之路行不通,就借助法律渠道維權,將人保部門告上法庭,但,法院大多不予受理。70萬退休高工養老陷入困境維權無果,落為城市新貧民,經濟上受到歧視,生活上沒有尊嚴,這是古今中外所沒有的。人們不禁想問:這個社會怎么了?
據《文摘周報》近日報道: “退休雙軌制”成了今年“兩會”代表委員提案的一個重點。相關調研表明,針對退休雙軌制的維權,在民間已成一股普遍潮流。以年屆退休的企業高級工程師為主體,形成了數萬人的全國性維權組織,他們因其影響力和活動能力,成為企業退休人員的維權先導。
多年來,我國內地運行兩套退休養老制度:一種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國撥” 退休制度,另一種是社會企業單位的“繳費型” 統籌制度。這樣一來,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享受的是“財政補貼” ,而企業退休職工則是“社會保險統籌”。 這種雙軌制下,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準遠遠高于企業退休人員,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原黑龍江森工集團的總工程師梁緒文,他和老伴現住一間37平方米的房子,去年退休金不到1700元,交取暖費都困難,有病不敢看。目前,大多數企業退休高級專家年齡都七老八十,長時間陷入經濟貧困,晚景凄涼。梁緒文最不能理解的是,“搞導彈的退休高級工程師還不如一個機關退休的勤雜工養老金多。”梁緒文說的是哈爾濱原國營風華機器廠的高工劉玉芳。劉從西北工業大學火箭總體專業畢業,曾參與打下美國U—2偵察機導彈的研制,多次受到國務院嘉獎,74歲的她目前每月領取1600多元的養老金。73歲的高工李勁工,1962年從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畢業,分配到貴州省水利水電設計研究院工作,參加和主持過數百項工程項目設計。1999年他以高工身份退休,月養老金只有432元,目前也僅1400元。據統計,企退高工群體全國有近70萬人,他們多數于上世紀九十年代退休,一日之間,從有重要貢獻的專家倏然落入社會底層。
從上世紀開始的退休金維權行為,以企業高工為主導,逐漸形成聲勢。退休高工們向中央先后呈遞了11封萬人簽名訴求信,只是從郵局得到簽收回執。寫給人保部、發改委等部門的信則無下文。寫信之外,哈爾濱、長沙、武漢、長春和襄樊、淄博等地的高工們已多次上訪當地政府和社保部門。2007年,各地退休的高工開始發動進京集體上訪,此后每年各一次。前來維權的高工絕大多數在70歲以上,還有抱病拄拐82歲的老高工,其中不乏原來工廠的黨委書記、廠長和總工們。他們的要求是“同職稱同退休待遇”。
信訪之外,高工們也借助法律渠道維權。合肥市三四千名退休高工2007年曾向全國人大提出違憲審查,認為目前這種不公的養老待遇違反憲法按勞取酬的規定。此后一些省市的高工代表陸續提交行政訴狀,將當地人保部門告上法庭,法院大多不予受理。2009年10月,合肥市的退休高工代表又向最高法院提交行政訴狀,將人保部推向了被告席。
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劉永富副部長于2007年“兩會” 期間記者招待會上表態:“導致當今這類人員的養老待遇差額達到三倍以上,這是我們工作中的一大失誤。”并承諾,“用一年時間,使這部分老同志的養老金收入水平達到當地機關事業同類人員的平均標準。”現在四年過去了,但人保部還未有任何實踐諾言的行動。
歷史因素之外,體制分割以來形成的龐大利益群體,使養老金改革面臨積重難返的阻力。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1年要積極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但總理也不諱言此項改革是一件復雜的事情。記者了解,中央已就此議題召開專題會議,但阻力甚大,一種聲音是“改革者自己不能被改掉”。目前企業退休人員己超過5000萬人,但對于養老金改革尚無時間表。
退休高工們為了能享受到與同等職稱的退休待遇,向中央及人保部、發改委等部門先后呈遞了11封萬人簽名訴求信,則無下文。寫信無用,各地退休高工于2007年起開始發動集體進京上訪,又無濟于事。退休高工們見信訪之路行不通,就借助法律渠道維權,將人保部門告上法庭,但,法院大多不予受理。70萬退休高工養老陷入困境維權無果,落為城市新貧民,經濟上受到歧視,生活上沒有尊嚴,這是古今中外所沒有的。人們不禁想問:這個社會怎么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