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從來就沒有不冷卻也不低飛的熱氣球
鄧野
房地產業是傳媒永遠的“熱氣球”,而房地產業之所以成為新聞傳媒的“熱氣球”,銀行是首要的制造者。
“熱氣球”般的利益集團
2003年8月29日,我以《一二一:房地產業的成熟考驗》為題,針對中國人民銀行公布121號文件在房地產業引起軒然大波等一些列反應,較為深入作了分析與評論。文章特別強調,除了銀行的奶,找不到奶吃的中國房地產業,實際上是把銀行當作了磨心。文章呼吁銀行應該及時斷掉中國房地產業的奶,而中國房地產業應該學會在斷奶之后喝一點粥,啃一點骨頭,通過飲食結構的多元化來增強自己的營養和體質。
2004年3月12日,我又以《地產大亨:紅旗不倒,彩旗飄飄》對地產業中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多元經營作了報道。報道指出:應該說,央行《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通知》(簡稱 “121文件”)的出臺是選擇了一個最佳時機。這使得我們看到,“121 文件”在規范日益呈現出泡沫危機的地產業的意義背后,是阻止了眾多窺視地產泡沫的資本野心,同時也有意無意地給了地產大亨們一道天然的金色屏障。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假使“121文件”早5年頒發,中國還會在一夜之間涌現出那么多“地產大亨”嗎?記得“121文件”頒發之初,被一些京城地產大亨驚呼為“仇富現象”,殊不知國家的政策,從來都會在規避歷史漏洞之余,保護改革既有的勝利果實。“121文件”是地產業的一道護城河,提高地產業的準入門檻,意在規范市場,擠兌泡沫。而一石二鳥的是,讓真正的地產大亨由此具備了更高的競爭基點。不僅如此,一向只以地產為經營主業的地產大亨們,雖然早已尋求多元化經營,但“121文件”的頒發,讓他們開始更加自覺地審視自身的經營業態。于是,一系列攜資本優勢與品牌優勢的跨區域跨行業對接發展,使地產界
真正體會到了“121文件”的后坐力。
而隨著2005年10月29日起,央行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這一政策出臺后,房地產業這一“熱氣球”般的利益集團性質也就越發明晰了起來。這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利益集團的操控者們統一了口徑,對房市不喊冷只喊熱,對房價不喊降只喊升,對利率只喊減不喊加,對乙方只喊干活不喊付款,對泡沫只喊無不喊有。房地產業這一利益集團如此作為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生拉活扯地繼續保持房地產熱甚至是房地產泡沫。
勢將低飛的“熱氣球”持續叫熱
2004年1至9月,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3%,達到每平方2777元,房地產價格持續走高已經成為宏觀調控中必然關注的現象。應該說,持續火爆的房市是一個“熱氣球”,可以飛得很高,也必然會因為逐漸冷卻而低飛甚至墜毀。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由于住宅商品本身所具有一些特性,再加上某些市場監管機制存在的缺陷,使得房地產市場完全處于寡頭壟斷的結構狀態,購房者完全處于弱勢地位,根本不可能與房產商叫價,只能跟風買漲不買跌。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盡管業界對于房地產“泡沫論”的界定,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但國內房地產的的確確陷入了價格和空置率的“雙高”,以及資金持續涌入房市所造成僅2003年一年房貸就增加了1萬億非良性循環怪圈。國際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一個月內連續發布兩份有關中國房地產業報告,認為世界經濟正處于有史以來最大房地產泡沫之上,中國也在其中,并發出“中國地產泡沫即將破裂”的預言。而早已習慣于靠炒作“圈錢”的房地產商們,自然不愿他人指點房市的“軟肋”。對于房市“泡沫說”自然是眾口一詞地表示反對;而建設部的一家研究機構專門發布了研究報告,反擊“泡沫說”,認為目前房地產金融風險尚在可控范圍。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對于國內房價急劇攀升,該報告則認為,房價不僅可以極大地脫離成本,甚至可以極大地脫離實
物層面的供求關系。
或許,從現在房地產業“一枝獨秀”的繁榮表象面前,我們看不出
有任何金融風險的征兆。但實實在在的數字似乎最能說明房貸金融風險
已經初見端倪。尤其是自2005年10月29日起,央行提高存貸款基準
利率后,房市必然會進入一個調整期,房地產風險將會進一步突顯。日本上世紀末地產泡沫“崩盤”,導致長達20年的經濟衰退;香港房市在東南亞金融過后,已經跌價65%以上。
從來就沒有不冷卻也不低飛的熱氣球,這話對于房地產業再適合不
過。任何一個利益集團在市場法則之下,都無法達至壟斷。因為壟斷最
終損害的是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和整個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市場法則
決不允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