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省洛陽市嵩縣九店鄉陶莊村村民反映,3月16日、17日兩天,有人開著三輛犁地用的車,闖進他們的麥田,將剛剛返青的麥苗毀掉近200畝。而毀掉村民麥田的原因是:讓村民種植煙葉,以完成縣政府布置的7000畝煙葉種植面積的指標。(2011年03月25日 中國青年報)
有資料顯示,河南是我國最大的烤煙產區,嵩縣是煙葉的重要種植區。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植煙葉,十幾年了,為什么還要被強制呢?原來“種煙投資大,收成低,扣除各種費用,一年忙下來掙不到什么錢!”陶莊村農民張宜仁(化名)感慨說:“種煙最孬孫,還不如出去撿破爛兒!”
種煙不如種紅薯,是陶莊很多村民的一致看法。煙葉種植費工時、技術要求高,特別是炕煙環節難度非常大,從而風險也大。而種紅薯不僅產量高,而且工序簡單。“種紅薯不用像種煙那樣,到煙站賣煙時得等上兩三天,還得發愁住的地方”。種上紅薯后,還能外出打散工掙錢。
但當地的官員卻不那么想。“讓你種煙你就必須種煙!種其他的,他們給你拔了!”一位村民氣憤地說。
對于此次陶莊麥田被毀,嵩縣政府工作人員劉闖說,“每個村種植煙葉800畝以上,就是煙葉專業村,會有一定的獎勵發展產業經費,但不強求。這是縣里引導,村里自己搞的。”九店鄉鄉長高長偉說:“縣里確實給鄉里下達了7000畝種植面積的計劃,鄉里又根據各行政村的煙葉種植歷史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給各行政村下了計劃。不過這些計劃都只是指導性意見,并不強制實施,就算完不成也不會采取什么強制措施。”村干部卻說,“種煙是造福群眾,為了完成指標,還要繼續毀地。”
國家明確規定,農民有按照自己的意愿種植的自由。陶莊村的村干部為什么非要“逼農致富”,強制毀麥呢?顯然是有“利”可圖!嵩縣九店鄉政府的一份材料顯示:“規定哪個村發展500畝以上連片種植,就能得到每畝地20元的補助,在煙葉收購結束后補助到村。”這,無疑調動了村干部的積極性。
更重要的是,種煙需要繳納煙葉農業特產稅。在煙葉收購環節,國家規定,20%的煙葉農業特產稅直接轉歸地方財政。從《2010年嵩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發現,該縣煙葉種植面積達4.15萬畝,完成煙葉收購772萬斤,實現煙草稅收970萬元。這個數字對于一些發達地區可能看不到眼里,但在如嵩縣這樣的落后地區可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從而也就轉化為毀麥種煙的動力。
為了毀麥種煙,陶莊村還使出了“殺手锏“,“村干部要求所有低保戶去毀麥田,不去的話就取消低保資格!”陶莊村一位村民說。對于已經毀掉的麥田,老實巴腳的村民們愿望很簡單。“我們也不要賠償,只想以后能夠按我們自己的意愿種莊稼。”然而,3月24日下午,陶莊村一位村民再次反映,“中午,村干部來到我家,說如果今年我家不種煙,就取消我爸的低保資格!”
近年來,各地“逼農致富”的怪象時見報端,一些“逼農致富”反“遭窮”、豐產不豐收、賣不出好價錢的慘狀,極易引起農民不滿,叫農民束手無策,又哭笑不得。更有地方從獨斷專行到“逼農致富”,再到逼出人命,在“逼農致富”過程中,違背規律,急功近利,搞形式主義,不僅造成了人財物的巨大浪費,而且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進而影響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其教訓十分慘痛。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具體到種什么,怎樣種,必須讓農民自己說了算。能夠致富的事情,根本用不著“逼”。在一定程度上說,“逼農致富”是對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的侵犯。對“逼農致富”的干部,筆者寧愿相信他們有著良好的初衷,但看到他們制造出來的嚴重后果,對農民來說那就是禍而不是福了。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 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