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完了,下一個該誰?
軍事打擊在前,經濟制裁斷后,雖然西方多國至今仍沒有看到“斬首行動”帶給他們的“驚喜”,然而,連連受挫的反對派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還是給他們帶來了不少的驚喜。
反對派連下兩城,著實讓西方的軍事打擊找回了一點“面子”。而在此前,西方多國的飛機大炮不僅讓他們失去了不少的輿論支持,也背負著沉重的軍事侵略包袱。即便,他們開戰前是多么言辭鑿鑿,多么大義光鮮,但能夠攫取蘊藏于利比亞境內極富誘惑的石油能源和推翻很不聽話的利比亞當權者卡扎菲,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驚喜”。
迫使卡扎菲下臺不會太難,懸殊的軍事力量在戰爭一開始就已下了定語。雖然,民心向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戰爭態勢,但身處內憂外困局面的卡扎菲政府,縱有舉國民心,確也很難乾坤扭轉,更何況,真如部分專家所言,戰爭或可能陷入持久,但來自西方多國的經濟制裁也同樣會讓卡扎菲和他的政府生不如死。
生不如死的政府,最終會在民眾美麗的期待中消亡,民心也隨之消失殆盡。屆時,享受西方多國恩寵、絕對聽話的反對派們大權在握,似乎已成了不爭的事實。
西方多國齊力軍事打擊利比亞,一時很難找到一個共同的利益點。英法的初衷部分歸結于當權者的“政治利益”似乎還說得過去,薩科奇為了贏得下屆總統大選而不惜拼命一搏,英國首相卡梅倫更想藉此彰顯日漸式微的政治地位,而那些躍躍欲試的結盟國跳到梁上的理由只有一個:向主子一表忠心。
美國在法國軍事試水后,特別是在“獲取”部分國家挺言支持后,才羞答答揭開了隱藏不淺的殘忍面紗,劍指石油。我們不難理解,只有永恒利益沒有永遠朋友的美國,在其“民主”外衣遮掩下,并沒有遠去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用難民白骨堆砌的攫取石油之路,已然延伸進利比亞的能源管道。
正是因為不聽話的政權擋住了偷腥的貓,才使得極富資源而又民主自治的軍事小國遭受一次次滅頂之災,而無辜的民眾則一次次被需要外化“民主”。我們有理由相信,倘若國際上任由這一赤裸裸的侵略式戰爭繼續下去,任由這一非法利益掠奪變成合法行徑,任由所謂的“世界警察”插手他國內政造成新的動蕩,恐怕,今天的利比亞,就是某一個國家的明天。
利比亞完了,下一個輪到哪個國家?只有那些正在虎視眈眈的利益掠奪者們心里最為清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