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的代表委員中,有多名福布斯、胡潤百富榜的上榜人物。其中,全國人大代表、65歲的“飲料大王”宗慶后,即為2010年胡潤排行榜中的中國內地首富。
據說今年兩會宗慶后帶來了17條建議和1條議案,涉及高房價、高物價、用工荒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宗慶后表示,房屋土地使用權70年到期不公平,是讓人世世代代當房奴。
宗慶后稱,在他看來,“首富”或“首善”,遠沒有“人大代表”務實——因為“人大代表”更能實實在在地為國家、社會做點事情。他要為國家、社會做的是哪一“點”事情呢?那就是:建議制定法律,“明確70年后不交錢仍能使用土地,讓百姓吃顆定心丸”。今年,他格外關注房地產問題,“現在購房大多靠貸款,退休時房貸才還清。如果只有70年,等于我們還完貸,又要從頭再來,那不是讓人世世代代做房奴嗎?”
昭然若揭,他要的“百姓的定心丸”就是土地私有制。
我們的房地產產業,本來就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母本上嫁接了一株奇奇怪怪的“苗”,如今這枝苗結出了“豐碩”的奇奇怪怪的果。如何對這些“怪果”去毒取精,當真是社會必須研究的問題。假如我們像宗慶后說的那樣,“明確70年后不交錢仍能使用土地”,那就是承認土地的私有化。
委員長在兩會上講的“五不搞”中的“不搞私有化”,應該是指國家對主要資源的公有制必須堅守。關系社會民生的最主要的資源是什么?那就是土地。縱觀中國歷史,大凡土地向富豪集中的時代,就是社會變革的開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國最大的社會問題是耕者無田,民不聊生。中國共產黨從土地革命到土改運動的基本目標就是實現“耕者有其田”,所以才有人民的擁護,才有新中國的誕生。建國后的社會主義改造和人民公社運動,是實現土地(包括其它主要生產資料)的公有制。鄧小平設計的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作為重要內容之一,是讓土地的“經營權”量化到家庭,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而并非所有權的改變。
中國的特定歷史,決定中國是農業大國,中國的農民是世界上所有國家中農民人口數最多的。因此,中國農民爭取土地所有權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發展的主線。任何朝代,任何時期,無論是革命、變法還是什么“新政”,處理土地問題總是社會政治、經濟的首要課題。新中國明確規定土地不允許買賣,目的是防止土地再一次向私人集中。這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之一。
當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土地成為商品時,我們注重了土地的“國有”性,而忽視了國有為“全民共有”這個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性質。土地使用權轉讓過程作為政府行為,并未代表“全民”。而土地轉讓的獲利者,只是資本階層和政府的GDP,老百姓充其量也不過是“房奴”的身份。
這些年我們熱衷于經濟發展的“埋頭苦干”,確實也“忽視”了一個重大的問題:房地產對于土地公有制的挑戰。
盡管富豪的言辭很好聽,似乎是很關注“民生”,好像真的要“解放”天下的房奴。在極具“蠱惑”的言辭背后,就是要做中國的大地主。假設將土地“私有”給地主們,老百姓就不做房奴?恐怕不僅僅是房奴吧?
其人有一句話道出真情:“‘首富’或‘首善’遠沒有‘人大代表’務實”!爭做代言人是富豪對于政治的認識,那“房奴”什么“奴”的根本利益由誰來代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