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之霾,有兩解。一解,為空氣之霾。2010年9月,美國《赫芬頓郵報》將臨汾評為世界9大污染地區之首,而"黑色經濟"盛行的臨汾,此前已經多次高居中國污染城市之首;二解,為爭議之霾。污城的"黑帽"之下,是治污的各種數據及成果,而臨汾到底有多少藍天,卻始終撲朔迷離。
2003年以來,在中國113個重點城市中,臨汾市連續三年戴上全國空氣質量污染最重的“黑帽”。2010年9月,美國《赫芬頓郵報》將臨汾評為世界9大污染地區之首,并在中國引起廣泛關注,而其實關于臨汾污染的報道早已不絕于耳,美國的鐵匠研究所、《國家地理》、《大眾科學》等都曾發出臨汾為全球污染最嚴重城市之一的報道。圖為2009年12月9日,臨汾出現嚴重霧霾天氣,市區能見度極低。
資源大省山西占據著中國三分之二的能源供給,而臨汾市則坐落在該省的產煤帶上,擁有全省第一的礦產潛在價值。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臨汾市在“有水快流”政策的指導下,大力發展煤鐵礦的開采加工,全市經濟總量曾連續多年在山西省名列前茅。而數十年的工業戰略,也將臨汾拉向了全國污染的第一位。
2002年,在“有水快流”政策的指導下,“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不少非法的小焦廠紛紛建立,土法煉焦的廢棄物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舊污未治,又添新污,“漫天煤煙、遍地揚塵”成為當時環境的真實寫照。圖為當年臨汾一處非法土焦爐被查處。
而除了”黑色經濟”,由于臨汾冬季集中供熱建設的推進較慢,居民的供熱方式多為分散的燃煤小鍋爐,其排放的大量煙塵和二氧化硫更使臨汾的污染雪上加霜。圖為2007年1月24日,臨汾街頭一名販賣蜂窩煤的流動煤販。圖/綠色和平
多重的污染源之外,是不合理的工業布局:臨汾的污染企業多位于城市的上風向,且四面環山,不利于有害氣體消散。黃土高原植被破壞嚴重、垃圾無害化設施建設滯后,這些也同樣是臨汾被粉塵和廢氣籠罩的原因。圖為2008年4月6日,臨汾一家工廠附近卡車來來往往,路面破損引起二次揚塵。
2006年5月初,山西臨汾蒲縣黑龍關鎮一家焦化廠正在排放黃黑相間的煙塵,山溝上空被煙云籠罩。此地的兩公里范圍內,有三家焦化廠同時排放著污煙,周邊便是村莊,附近河中傾倒滿了焦化廠的廢渣,黑色污水夾帶著各種化工廢泥渣足有一米多厚,河兩岸的莊稼地也都變成黑色。
(圖片說明):
2007年2月14日,山西臨汾,集市上的一名小販撣去招貼畫上的灰塵。
2009年12月9日,山西臨汾,市民帶著口罩晨練。報道中還稱,由于臨汾市空氣污濁,在當地生活一天吸入的有毒氣體,相當于抽了3包煙。
2007年1月25日,臨汾市郊東露村,一名兒童站在煙塵彌漫的室外。村里的農民無法出售他們收獲的小麥,由于污染,當地的麥子被煤煙熏黑,形狀變得扭曲,味道甚至有些苦澀。
2007年1月24日,臨汾一家焦化廠附近,幾尊佛像上落滿煤灰。圖/綠色和平
重度污染下,擁有430萬人口的臨汾,開始不斷有居民為了健康選擇“移民”外地。圖為2007年1月25日,臨汾一家診所中,一名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女孩在接受治療。
2002年,臨汾市下康村一處水渠遭到上游工業廢水污染。當地村民長期飲用被污染的地下水,有50多人因此罹患癌癥和腦血栓。
2006年10月9日,臨汾市襄汾縣新城鎮橋子溝村,村民楊文亮看著農作物被工業污水淹沒。位于該村東側的的小造紙廠,將污水排入一條季節性雨水渠,導致一百多畝小麥和玉米絕收。
重污下的臨汾,從2006年開始常有治污報道見諸報端。當地集中整治市區煤煙污染,官方資料顯示,臨汾對市區內的60余家污染企業實施關停遷,對市區年發運量400萬噸的八家煤焦發運站實施關閉,對城郊的三個煤焦發運站強制安裝防塵墻、噴淋灑水設施,對市區范圍內400余條小街實施硬化改造,每天有29輛灑水車在市區干道晝夜灑水。圖為2007年3月24日,山西省蒲縣一家機焦廠被爆破拆除,還在冒黑煙的煙囪在爆炸聲中轟然倒地。
2002年,臨汾破獲一系列非法煉焦案,抓獲大批涉案人員。盡管最近的幾屆政府都已著力對排污進行整改,但鏟除多年積下的惡果也需要漫長的過程。
2005年開始,臨汾加快了建設聯片取暖、集中供熱。官方資料表明,集中供熱覆蓋率已經達到80%,煤氣覆蓋率達到87%。圖為2007年2月15日,臨汾一處正在工作的供暖鍋爐。
另據官方資料,臨汾啟動工程328處,集中開展清除垃圾、清淤除障、拆除違章、取締河道采砂、加固堤壩、沿河綠化的工作。圖為2010年3月1日,臨汾市環衛局的工作人員正在填埋土坑垃圾站。當日,臨汾市環衛局對32座地坑垃圾站進行撤除填埋,對生活垃圾實行上門收集。
據官方數據,臨汾市區二級以上天數由2005年的187天增加到2009年的334天,增加了147天。大量污染企業的關停,使臨汾在2007年損失了200多億元的GDP(據資料,臨汾2007年的GDP為658億元)。圖為2007年2月14日,臨汾市區一處“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宣傳畫。
2004年,臨汾斥資7000余萬元打造的華門建成,2010年,8家公司共投資51億元,大手筆打造臨汾旅游業。而據統計,臨汾近年投入30多億元人民幣,開展生態綜合治理工作。治理污染,還是開拓旅游,臨汾顯得既猶豫又堅定。圖為2009年12月6日,臨汾市華門廣場上,一個老人抱著孩子。
http://news.163.com/photoview/3R710001/10855.html#p=6G7T899B3R71000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