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樓的大廳,遇上了原來縣政府招待所(后來的迎賓館)的一位姐妹,雖然迎賓館早已停業,原來諾大的一棟大樓變得冷冷清清很久了,但原來熟悉的那一兩個姐妹久不時還見她們在那棟樓出現,早段時間聽說她們賓館“改制”了,也不知道具體情況怎么樣。在人去樓空的一樓大廳里看見那位姐妹剛收拾完一個雜物間的東西,正在原來的服務總臺那里忙碌著什么,便上去跟她打了聲招呼。姐妹見有人打招呼,有點意外,一見是熟悉的人,忙應著回答。我問她賓館都沒營業,怎么還有事兒忙到晚上?姐妹見有人問起,告知賓館雖然解散了,但有些空置的房間還有部分財物,雖然不值錢,但也是賓館的,加之這段時間搞外墻裝修,搭起了腳手架,很不安全,因為不放心,所以有空便來看看,順便收拾一下一些雜物。趁此機會,我順便問起了前段時間她們“改制”的情況,是否有了結果。姐妹見有人問起,十分委屈,眼含淚水告知了“改制”的結果:原來她們“改制”的結果便是“解散”!以工齡計算,按照每年工齡補一個月工資的標準一次性“買斷”,從此“甩包袱”,把原來的政府招待所(迎賓館)職工推向社會,不管不顧。姐妹工齡是22年,領了22個月的工資,大概也就2萬多元,就此成為了下崗工人。人到中年的婦女,再就業的路子是十分艱難的,特別是在目前就業機會十分稀少的形勢下,實現再就業更不容易。姐妹是個很敬業的善良婦女,盡管下崗失業了,但22年對賓館的感情一時割舍不下,所以即使沒有了工資,那顆心還系著賓館。在那些在職領了工資肩負著賓館管理職責的人對賓館這目前沒有增值的國有資產漠然冷待的情勢下,下崗失業了的姐妹卻仍在義務履行著國有資產的看護職責,讓我感到肅然起敬。
據姐妹說,她們屬于原來政府招待所(賓館)編制的人員包括退休職工在內一共有36人。其中22人為退休人員,在職(實際上也下崗了)的人員14人,基本上是招待所建好那年把招工進來的。記得我們大學畢業那時,是招待所剛建好現在這大樓不久,我們畢業分配進機關當“干部”,剛出校門,恰如剛洗腳上田埂,土氣又懵懂。在機關里我們兩手空空毫無根基的年輕人是最沒有社會地位的,機關里哪怕是一個單獨的宿舍也輪不上分給我們住,于是只好把我們一幫剛從大學畢業出來工作的青年人安排到了靠近菜市的一棟招待所的樓房里,當時叫“內招”,也叫“東廳”。“內招”一共四層,一樓是門面,上面三層是客房,每層10個房,每個房間不足10個平方米。每層都設有一個分男女的公廁兼澡房。一共住了近20人在那里,我們戲謔的稱那棟樓為“難民營”。那位姐妹幾乎是和我們參加工作的同時招工進來做了招待所服務員的。盡管我們那棟樓的衛生不歸她們管,而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阿姨負責,每天早上過來燒燒開水,打掃一下走廊。但我們開飯基本上都在招待所食堂,所以和那幫姐妹們也就認識,算來彼此認識的時間也有20多年了。印象中,當年的那幫姐妹都青春漂亮,熱情潑辣,做事風風火火,很是可愛,也很善良。
我們在招待所“內招”住了大約三年的光景,便論資排輩在機關里分到了一間單間房搬了出來,以后分到機關的大學生也逐年減少,當我們那批年輕人都搬走了之后,我們便很少回“舊居”了。招待所一直在慘淡中維持經營,大約在1997年前后,新來的縣領導引進了一個外地老板,把招待所整體承包了出去。私人老板投資對招待所進行了裝修,裝上了空調,重新裝修之后把原招待所的職工全部接納了過來,還新招了一批更年輕的女服務員。那段時間,是招待所經營最紅火的黃金期,不僅有客房部,還有餐飲部、娛樂中心。縣里接待辦也設在了那里,一些重要的會議和接待都放在了那里。“迎賓館”便是那個時候改稱的。那個時候,我們在領導身邊工作,經常陪領導接待上級來人和外來貴客,于是便有了與招待所(迎賓館)那幫姐妹更多的接觸機會。那時的她們,對工作感到十分滿足,無憂無慮,天真而燦爛。我們姐妹之間的友誼也就是在那時結成的。
幾年之后,外地老板離開,結束了承包期,迎賓館便開始走下坡路。先是餐廳經營不下,把一樓大廳改成了商場出租,后來二樓餐廳也關閉,再后面是娛樂中心空置,最后這兩年,客房部也關閉了,空置了好一段時間之后,一些單位搬了進來,占據了一些樓層用作辦公場所。到了今年,最后的“改制”以“解散”結束,把最后留守的十多位姐妹推向了社會。姐妹說,想不到管她們的政府行管科領導一屆不如一屆,一屆比一屆更無人情味!她們不想下崗,哪怕讓她們干一些很累很臟的活,只要有活干,她們都不嫌,只是希望能夠干滿到退休的年齡,好領退休工資,好讓晚年生活有個保障。但就是這么一個很簡單基本的要求也沒能滿足。姐妹說,政府那些管她們的領導說,政府當初有權招她們為職工,今天也有權解除她們的勞動合同。那些姐妹都是善良而沒什么文化的人,幾經威脅恐嚇,便沒有了維權的耐心,反正覺得為人刀俎之肉,只好任人擺布了。于是便在領了2萬多元的“遣散費”后,永遠成了下崗職工。
二十多年的青春用心獻給了招待所,到頭來變成了被人遺棄的孤兒,無依無靠,人到中年下了崗,再就業之路漫漫無期,真有點讓人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滋味。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對自己的職工應該有起碼的人情和道義。我們成天都在書寫政績,夸耀政府為百姓解決了多少多少再就業機會,政府的工作報告每年都說地方經濟如何如何發展,社會如何如何進步。可實際情形卻是干了20多年的老職工無情的被“下了崗”!一邊是政府毫不臉紅的“報告”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和諧穩定;一邊卻是盡心盡責默默奉獻了青春的老職工被無情地下崗拋棄,面對這些眼前發生的事情,“四十不惑”的古訓卻讓我產生了深深地困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