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上演前,可能有很多人覺得雖然巴黎奧運充滿了東京一樣的草臺之氣比如像東京一樣公布的預算很高,但實際各種簡陋縮水,充滿了回扣的氣息。但不管怎么樣,以法國人的審美底蘊,巴黎開幕式總不可能比東京開幕式更糟吧。畢竟,底線也不是那么容易擊穿的。
一開始我也是這么想的。三年前的“巴黎8分鐘”宣傳片在陰間東京的襯托下狠狠拉了一波好感,從巴黎街頭跑酷到國際空間站馬賽曲薩克斯尾奏,法國人試圖在8分鐘內告訴世人,高盧雞雖然不復當年,但作為歐洲大陸核心帝國的底蘊仍在。
東京三年之后,歐公子諸國加速通脹與混亂,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這些天主辦方在準備期間的各種窘境草臺都不是不能理解,畢竟這年頭承辦奧運會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來說都是個非常吃力的事情,能基本應付過去就算贏。至于開幕式,怎么也不會太差,就算像英國人搞成流行文化大雜燴或美國人搞成超級碗奧運分碗,只要能糊弄過去也自然少不了吹捧的聲音。
然后,昨晚熬夜看了,怎么說呢,法國的文化藝術底蘊確實雄厚,開幕式不少場面確實很藝術很唯美,但作為歐洲白左策源地的法國,也是真的傲慢。
先說個人覺得好的地方吧。這開幕式的導演大概是一個文藝片導演,整個演出的感覺會讓熟悉法國電影的人有《電影史》,《午夜巴黎》,《俄羅斯方舟》等作品的既視感。其實這種讓人形象直觀地感受到“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的形式創意是挺不錯的。
開幕式對法國代表性文化元素的運用,歌劇魅影的隱喻,刺客信條+大仲馬鐵面人,街舞雜技演繹圣母院腳手架工人,老區傳統斷頭臺,悲慘世界蒙娜麗莎等等這些元素都很好,最后化用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氣球點火也有創意(至于黑人版自由引導人民,法國人開心就好)。
但架不住從被砍頭的瑪麗安托瓦內特開始,法國人就開始整抽象活兒了,用自己的文化霸權強行給全世界觀眾按頭喂X(我沒說是喂屎啊,LGBTQ這么偉光正進步主義政治正確的東西怎么能是屎呢)
開幕式播片到戲仿《戲夢巴黎》那段,央視解說沉默了。網上不少精神法國人開始狂歡“老中老保封建腐朽”,然而不只央視解說沉默了,看各國網友反饋,NHK,BBC,NBC解說也沉默了,法國自己解說也沒說什么,加拿大直接掐了放廣告。怎么,這是全世界老保反攻倒算了嗎?
顯然不是。用當下流行的話來說,巴黎開幕式的導演首先過于沒有邊界感。
奧運會說到底是全球人民的和平大聯歡,而不是哪一國宣講自己意識形態的發聲筒,我們不說什么場合辦什么事這樣有些刻板的話,最起碼,奧運開幕式這種絕對的大眾文化場合,到底什么合適什么不合適,導演真的有一絲考慮過嗎?拍個電影血腥色情限制分級搞得挺來勁,怎么到奧運會上,不光不考慮分級了,甚至還讓小孩子上去摻和呢?
如果說黑人版自由引導人民還是法國人自己的內部文化敘事,那上面這最后的晚餐就屬于意識形態漏陰癖了。全球觀眾不是第一天知道地道老巴黎味兒是什么樣,一二百年前就是這個德性,用《宿命之環》里的標志性臺詞就是“你們特里爾人啊”(小說里的特里爾原型就是巴黎)。你們在戛納上在電影里再怎么展示法式社交禮儀再怎么混亂,大家也不說什么。跑到奧運會上搞意識形態露陰癖,是不是太不拿別人當回事了?
網上都在拿惡搞最后的晚餐這畫面讓基督徒破防說事。其實不光是基督徒的事。白女黑男性少數群體的燃冬場面是戲仿《戲夢巴黎》,后面這個最后的晚餐,也是一股法國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潮流下情色片的調調(《戲夢巴黎》的導演是貝托魯奇,就是《末代皇帝》的導演,新現實主義代表人物,雖然是意大利人,但喜歡拍法國情色戲,代表作《巴黎最后的探戈》)。
其實對當下的法國來說,在奧運開幕式上戲仿《戲夢巴黎》也是挺諷刺的……
對這類情色片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是什么尺度,然后這上面其他人不說了,非要放個小女孩在這。導演是覺得大家都看不出來你這畫面的內核是什么調調,還是覺得雖然有人能看出來,但我明面上沒搞情色片你也不能說我。誒,就是惡心你。
除了最后的晚餐,這部分還用了古希臘酒神祭祀的意象,但是呈現出來確實一個只有新浪潮怪誕美學皮毛,實際上是嘩眾取寵的奇怪景觀,只有引人生理不適。(上面那個盤子里藍色的貨就是酒神)
傲慢是當代歐美左翼和進步主義者的主要底色。嘴上溫和多元,實際上比誰都意識形態狂熱。想想當年《查理周刊》因為諷刺穆罕默德遭到恐襲,在奧運會上用情色片解構最后的晚餐也不讓人驚詫。作為中國人當然不care甚至樂見這種宗教解構戲謔,但我們也會想,所謂的多元文化就是只有LGBTQ才配叫多元嗎?還有,能不能放過小孩子?知道全世界電視前有多少兒童也在看這開幕式嗎?
我們退一步說,就算從宣揚多元平權的角度,這部分其實表達的也不好。《戲夢巴黎》,包括后面三人上街戲仿的《祖與占》,前者是用情色和感情糾葛來表達在五月風暴大時代下,普通人隨波逐流的無力感和最后的和解。祖與占是關乎愛情里面自由與責任、占有與放任的糾葛,最后他們在邊緣關系里面找到了危險快感,走向荒誕的死亡。開幕式這個橋段不光和這倆電影內涵沒一毛錢關系,反而給人一種拿LGBT對經典進行劣質解構的觀感。
不意外,網絡上第一時間就有很多人出來大贊特贊,甚至剛看了前30分鐘就說已經超越了北京奧運開幕式。其實這類人往往沒搞清楚自己到底為什么覺得好。對中國人來說,巴黎這樣的老牌帝國加上西方文化核心國的中心,其實充滿了文化異質性和文化霸權光環的雙重加持。
為什么會有人看30分鐘就覺得超過北京?其實很簡單,有些元素,比如圣母院,香謝麗舍,塞納河兩岸,很多文化元素只要通過鏡頭展現堆砌出來,再附會一下所謂“松馳感”,就會人感覺“高級”,“藝術”,這其實跟開幕式本身怎么樣無關,完全是法國歷史遺產帶來的影響。相反,按同樣的套路在北京天壇故宮長安街整一套,中間也配上各種“松馳感”表演,這些人會覺得高級么?
首先到不是說偏見,而是自己國家的文化就是沒那種陌生異質感帶來的吸引力。一個更直接的例子,2012年倫敦奧運會,整個就是流行文化大雜燴,但很多人也是一通猛吹,尤其一看見憨豆先生和007出來吹得不行。假設一下,如果我們奧運開幕式上出現趙本山戰狼鳳凰傳奇,同樣這批人會說什么呢?
然后就是意識形態影響了,如果要說藝術底蘊和異質文化吸引力, 圣彼得堡肯定不會比巴黎差,一些地方還會勝出。我個人覺得假如今天是在圣彼得堡辦開幕式,毛子大概會比法國人搞得更好。但在俄烏戰爭兩年多以后,吹捧法國的人里有多少人會拿同樣的標準吹捧俄國呢?顯然也不好說。
其實不用跟北京奧運比,04年以后所有的西方國家奧運會其實都應該跟雅典比一下。用三個希臘雕塑解構來引導觀眾從神話世界過渡到邏輯世界,展現古希臘以古代奧林匹克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遺產,傳達“人啊,認識你自己”這一連接古希臘與現代世界的精神橋梁。對愛琴海文明的風貌并非單純展現,而是通過藝術手法將古老的希臘和現代希臘結合到一起。最最重要的,也是要傳達奧運會開幕式的根本宗旨——奧運歷史,奧運精神。這方面,可以說04年的希臘人做到了最佳。
我們當然不能要求巴黎開幕式在傳達奧運精神上能跟雅典比,但起碼你得有點吧?整場開幕式下來多元文化一大堆,導演唯獨忘了展現奧運歷史和奧運精神。想想這屆奧運的口號是什么?是“奧運更開放”,開幕式上開放我們是看到了,奧運在哪呢?
明白前面為什么說導演沒有邊界感了吧?普羅大眾的正事不辦,光想著表達所謂先鋒,試圖堆砌政治正確和所謂多元與愛的生硬橋段扣題所謂“奧運更開放”,然而不僅陳詞濫調,也和奧運精神完全無關。明明奧運精神基礎上去擴展全人類對共同命運和文明期待的奮斗和追求,就可以更好展開“開放”的命題,結果只會像時尚行業那樣(正好贊助商是lv)生硬擺弄文化要素和公共議題。
不過想想這屆奧運會不允許俄羅斯參加,以色列卻可以堂皇登場,可能導演也覺得這奧運精神還是不提也罷。最諷刺的是化用貞德的鋼鐵女騎士送奧運五環旗本來還不錯,結果這幾個人居然掛反了,簡直和當年一樣,法國人真是專業背叛貞德。
平心而論,如果排除那些按頭喂X的點,我對這次開幕式的評價還是高于12,16、20這三屆。法國人確實有底蘊懂時尚,問題是,奧運會的宗旨一直是傳承精神,繼往開來,大家都不能光來比遺產。正像雅典開幕式導演帕帕奧安諾接受采訪時說的那樣:我們不想在對古希臘感到驕傲的同時陷入懷舊。
是是是,法國是歐洲近代文藝和思想的策源地,是革命老區,曾經是世界帝國,非洲霸主,在上世紀60年代又掀起了五月風暴,結構革命,新浪潮電影,各種時尚潮流。但這些跟今天的法國還有多少關系?作為革命老區,斷頭臺藝術高地,歐美60年代青年反權威的中心,在今天這個世界局勢日益動蕩,思潮日趨極化,美國拖著西方世界越發陷入瘋狂的局面下,實際上是歐洲核心國家的法國,有著過往諸多榮耀底蘊的法國,到底該在奧運會這個舞臺上,在世界人民面前做出一番怎樣的姿態?
今天歐洲和世界的問題到底是LGBTQ程度還不夠,還是地緣,難民,俄烏,巴以,美國這些問題?怎么用戛納PUA第三世界人民這么久還不夠,在奧運會上還要搞這個?法國到底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如果法國也拉下去,歐洲還能指望什么呢?
當然,畢竟奧運會明面上不好講政治,沒指望你旗幟鮮明支持巴勒斯坦,但怎么樣借開幕式表達和平表達團結,這種事情還用別人教嗎?不是很會陰陽嗎?這種時候該不該有點擔當?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如果你巴黎能把和平團結反戰這個主題做好,就算你準備再簡陋再倉促,別人誰不會夸你一句歐洲砥柱?結果你在干什么呢?
看到面對老中網友對巴黎開幕式的“藝術嚴肅性”進行調侃,小紅書上有精神法國人用波茲曼的《娛樂至死》對老中網友進行指責。問題是,這個時代在搞娛樂致至死的到底是誰?知道波茲曼,也知道鮑德里亞吧?消費社會批評的是什么?然后我們看看本屆最大贊助商是誰?哦呵呵呵呵,是LV。
在lisa瘋馬秀事件之后,我是真不懂簡中上還能對著開幕式上的LV元素吹出來的人是什么心理了。當年批判消費主義,今天主導消費主義,正所謂c'est la vie。
這此年由于美國LGBT運動風起云涌,讓人忘了其實在這方面美國人是跟風者,以法國為代表的老歐洲才是LGBT中心地帶。美國還有白左和紅脖,進步主義和保守主義之爭,在歐洲來說LGBT實際上就是已經蓋棺定論的主流文化,就算歐洲右翼和保守主義都已經很少在這方面發起輿論挑戰。
由于美國的文化霸權過于耀眼,很多人實際上忽視了老歐洲的文化霸權,其中法國可以說是歐洲文化霸權的核心。美國的文化霸權更偏向于大眾流行文化, 而法國的文化霸權屬于針對文藝共同體,知識分子和文化精英的更高一層的“軟實力”,掌握了哲學,文學,時尚,藝術等諸多定義權(法國還是當年美國獨立革命的金主,并送給美國人自由女神像)。只是由于歐洲這些年來在大眾流行文化上的弱勢,才讓人有所忽略。
然而,老歐洲的傲慢是沒有減弱半分的,這點不光在這些國家的言行上體現,在歐洲當代左翼大儒們這些年的言論觀點上也經常能感受到。隨著歐洲在美國的放血政策下持續衰弱,這種不上不下的尷尬感越來越強烈,就像開幕式上LadyGaga出現時那讓人矛盾的畫風。
衰老的帝國,沉溺于過往的榮光往往顯得可笑又危險。不服老是常態,百歲老翁往往更喜歡炫耀自己當年的武力,奮力要給大家展示一下早已經沒有的力量。動口不動手,這是老帝國的特點。這不是性情變了,而是因為動一下,真正的實力不就都暴露了。
老巴黎們可以在國際空間站上吹馬賽曲,但也要記清國際空間站是誰建的,宇航員是誰送上去的。法蘭西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在盛年時,它帶領過世界的浪潮。但一群老朽因為久困痼疾而乞靈丹藥,乃至以病為美。這樣的浪潮,年輕人學不來,也不要學。光榮屬于法蘭西,但作為現實時的法蘭西應該努力珍惜那份屬于過去時的光榮,而不是以可笑的方式襯托自己當年有多輝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